一块儿屏幕

这一切都在提醒你,我们的一部分生存世界(虚拟的那个我所在的地方)是一个习俗、社会关系甚至信仰等各种文化都全然不同的新世界。摄影师的痕迹作品,让其有点儿像这个虚拟时空的人类学家,因为恐怕要不了多久,这些手势痕迹就该放到博物馆里被瞻仰了。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摄影师Zack Arias最近出了一本名叫摄影真问真答的书,可谓摄影版我要问连岳。内容来自他的一个问答博客,从技术到商业经营,甚至我为何就是要找摄影师做另一半这样的问题他都有问必答,对于一个从来都搅不清专业与业余,艺术与技术的摄影圈儿,这位先生真是勇气可嘉。更多请见周一消息树: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周一消息树是一周摄影资讯集纳,本周的关键词是“insta”,内容关于一个想要速成变成战地记者但遭遇失败的小青年的故事,关于instagram视频那些滤镜名称的来历,以及关于一个真正的战地摄影师如何抵抗insta文化。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上周对于各家新闻媒体的图片编辑们来说,都是手忙脚乱的一周,关键问题在于所有的东西都要准备双份,一份给奥巴马胜出这个答案,另一份则是留给罗姆尼。最后的答案已经揭晓,各位在报摊上看到的《Bloomberg商业周刊》的封面就是第一个啦。不过,有人根据四年前的奥巴马的相貌衰老程度推断,他四年之后应该不会这么老。 上面这张奥巴马获胜之后,在其twitter帐户上发出的照片,成为有史以来被转发次数最多的照片,几个小时就被转发了四十万次。 英国卫报的艺术评论人Jonathan Jones对这张照片大加赞誉,认为它大受追捧说明奥巴马的胜利是年轻的美国的胜利,他说:“乔布斯的美国打败了唐纳德·特朗普的美国。” 一位普通读者是这么看这张照片的:“照片颇为激动人心,奥巴马可能在安抚自己的夫人,因为接下来的四年,她还要继续作为一位政治家的伴侣出现,他们像普罗大众一样,满是真诚,这和他的竞争对手完全不同。我觉得还有一点是他脸上有一种释然和放松,这大概也是感动其它人,让大家转发这张照片的原因。” 这么看来,政治家利用这张照片所要达到的传播效果,实现得颇为顺利。 摄影太厉害了,它没准还能化干戈为玉帛——是的,在现实世界里还真有这么一回事儿。加拿大政府出台了一项措施:火枪换相机,人们将手中的火枪上缴,就能换到一台松下Lumix DMC-FH8数码相机。活动这个月初出台,到目前为止,已经换了几百台相机,颇受欢迎。 想到这个点子的人真是智慧,因为shoot在英文里又有枪击又有按快门拍摄的意思,这样一个交换,也置换了现实存在的危险。不过,你也不能小看相机的shoot,有的时候它可是比枪支的shoot更危险呢。 前面提到乔布斯,乔老爷留下的遗产还在熠熠发光,比如,很多照片在新世纪找到了栖身之处。之前我就曾看到新闻,说是Gamma图片社开始挖掘他们宝贵的资料库——两千五百万张照片,让这些照片重新和读者见面的方法就是app,Gamma制作了专门的报道摄影杂志app,内含大量照片和照片背后的故事。 今天又看到另一个摄影的app应用,是图书出版社Contrasto做的,他们这个集纳叫做“摄影大师”(Great Photographers),第一个集子是Mario Giacomelli,最近新出的是William Klein。app售价9.99欧元,里面有393张照片,每张照片克莱因都写好图片说明,集子里还有克莱因拍摄的电影节选以及他自己的绘画作品。 这个app设计得真漂亮,搞得我也蠢蠢欲动想买一个翻翻,我这才想起自己的ipad都快要落上灰了,对它的新鲜劲儿已经过去了?有人指出,这是因为我用的仍然是一代ipad的原因。唉,这些数字产品,老是要更新换代,这也是个麻烦事儿。                      

新闻摄影还能怎么样?

当ipad读者眼动仪实验显示读者更倾向横向阅读,路透社最新的app——The Wider Image,也选择了在这样的画幅中展开故事,并且,正如其名字所显示,它要带给读者一个更宽广的视界。 这年头,报道摄影难做。仿佛每个人都是记者,仿佛随便说句我看到了什么,拍下眼前所见,就履行了摄影记者的职责。所以,你要说你是个摄影记者,肯定有人会来一句——请问,新技术给你带来怎样的冲击,公民记者是不是让你有危机感。 好吧,让我先把路透的这个事儿放到一边,那边厢VII图片社的负责人Stephen Mayes正好面对这些问题接受采访: 问:自从VII创始以来,新闻摄影的内涵都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最主要的是读者阅读照片的方式发生了巨变,但VII的摄影师却没有改变,因为我们是一个以选题任务为核心的图片社,我们寻找强有力的故事,尽自己最大能力将之讲述,我们的目标是用摄影带来正向的改变。所以,如果说有改变,那就是我们的读者更多活跃在网络,那些对某个话题感兴趣的读者也会更容易地找到我们。  问:你手头的这些照片,有了什么变化? 摄影似乎就会有重复,“已经这么做过了,我为什么还要看同样的东西,给我看点儿新鲜的”,这是一种惯常的态度。但新闻摄影不是艺术化的解释,它是一种对现实的阐释和对内心的冲击,记者不是在创造艺术品,他们在报道世界并力图产生最大的影响。并不是说要吸引眼球,影响力也可以抵达内心和情感,但记者不需要老是想着“妆扮”他们的故事。 Stephen Mayes是个很新派的人,从事报道摄影的推广之前他也接触过纯艺术市场以及新媒体,但他的谈话却非常鲜明——新闻摄影在新的传播格局下,其本质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新闻摄影仍然承担着向受众解释这个世界的职责。站在乐观的角度来看,它的受众其实变得前所未有的近了,渠道更为通畅,而那一直在边缘地带暧昧不清把自己装扮成艺术家的摄影记者们,也该回到自己的本职上了。 路透社的The Wider Image就在做这件事,新闻照片要让读者看更多,看更宽广。这款App里面有这样一些展示新闻图片的方法: 读者可以找到摄影师 可以点击照片互动,观看细节 可以拖动滑块浏览某地不同时段的变化,演示画面是日本海啸前后。 可以从数据解读照片 可以从关联中解读照片 这个app在佳能的支持下制作,免费下载,它可能也算不上完美,但我最欣赏它的是,它终于让照片从观赏回到了解释信息的本位上。它会向摄影记者提问——你想讲怎样的故事?其内容是什么?传达的信息又是什么? 新闻摄影还能怎么样呢?它可能不会怎么样。只是有些人还没有活过就堕落了,却认为这个媒介是悲观的。  

周一消息树

上来先给大家来点儿数字: 一家新闻调研机构(Pew Research Center’s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 )最近对美国成年人在移动设备上阅读新闻的习惯做了调查,样本将近一万人,部分结论如下: 美国成年人有22%拥有平板电脑,其中有64%的人会从平板电脑上阅读新闻。 美国成年人有44%拥有智能手机,其中有62%的人会从智能手机上获知新闻。 2012年,平板电脑市场的品牌占有依次是:52%是iPad,48%是Android(其中21%是Kindle Fire) 2012年,68%的平板电脑拥有者每天都会使用设备,平均时长是一小时四十九分钟。 31%的新闻用户提到自从有了平板电脑,阅读新闻的时间更多了。 在平板电脑上,69%的使用者在阅读完标题之后,还会阅读完全文。 看样子,移动终端并非完全是新闻的敌人,反而让受众对新闻的接触频度更高。以上这些数字是不是太枯燥呢?去这里可以看到视觉化之后的图表,另外这家调查机构还发起了一个活动,征募高手把调查报告用图表展示,胜者有奖。 下面再说一件糗事。 美国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在Nevada做竞选演说的时候,在图片社交网站Instagram上贴出一张现场照片,很快,就被高明的网友辨认出,它不是一张普通的全景拼贴照片,而是一张被photoshop篡改过,错误百出的照片: 原图 PS痕迹分析 对这张竞选现场图片的修饰,最为核心的就是通过拷贝和黏贴的方式让整个画面显得人更多,气势更加壮阔。 关于这件糗事,读者的评论很有看点,有的说,这要是新闻机构发的图相关人员就要开除,那么这事儿该怨谁?有的说,看吧,最后肯定赖到苹果头上说是手机功能出现bug,拼图合成有问题,有的说,我的photoshop技术比这个强多了,要是我来做,肯定没有这么多漏洞。 说到Instagram,我最近正在试着玩这个,今天看到美国摄影杂志有个栏目,叫做instagram观察,专门在上面寻找达人,刚刚被星探们发现的是个消防员(Gabriel Angemi),因其总会站在消防车的梯子上一路疾驰而去,所以他的视角会有一点点谷歌街景车的感觉,却又是一种有人味儿的表达。 这个insagram达人秀栏目忽然让我想起了flickr,这个网站当年也是达人倍出,现在却似乎已经成为互联网王国里的过眼云烟喽。 最后是一个讨论题,说来还有些复杂。纯背景肖像,这种手法可以追溯到桑德以及阿维顿,最近摄影评论人David Campbell对这种拍法提出了他自己的思考。他文章中所列举的例子可能让中国读者感到亲近,摄影师Lucas Schifre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一本书 最近,美国摄影师Adam Bartos的画册《暗房》(Darkroom)由Steidl出版,《时代》周刊的博客Lightbox对其的评论是:“那里如同仓库,同时也是充满个人气息的空间。” Steidl官方网站上则称这本书所拍下的是“物理上的同时也是心理上的”摄影师的天地。 关于摄影师的暗房,有很多逸闻趣事,据说美国摄影师Garry Winogrand暗房放大机上方常挂着一堆东西,旧领结,念珠等等,有人问其为何有这样的布置,他的回答是:“这样它们就不会给弄坏了。” Adam Bartos拍下的暗房,摄影师在那里摆着罗盘,墙上残留着试样,上面留着铅笔描画的痕迹,很多搁置的器材上积攒了不少尘土。 暗房已经逐渐成为摄影的“旧世界”,Adam Bartos轻声描绘的是里面的各种家什即将成为古董的摄影王国。   一家出版社 博客La Lettre介绍了德国出版社Schirmer/Mosel,这家有37年历史的出版社,以出版摄影师画册为主,他们所出版的2000册图书,几乎每个名字都熠熠闪光:Richard Avedon, Bernd & Hilla Becher, Henri Cartier-Bresson, Herbert List, Man Ray, Robert Mapplethorpe, László Moholy-Nagy, Helmut (…) Read more

把舞蹈带回家

来自《纽约时报》的消息,一家关注表演艺术的艺术机构2wice Arts Foundation,最近制作了一个特别的app——Fifith Wall,它让观者能够在ipad上和舞者进行互动。 在这个app里,美国舞蹈家、编导Jonah Bokaer,似乎顺着ipad的黑色边框舞蹈,他的身躯可以随着观者的指头在这个框架里旋转,滑行。你还能对几段舞蹈进行组合,甚至可以把几个框架叠加在一起,形成画中画的效果。 事实上,这段特别的舞蹈,它的拍摄现场也很特别,舞蹈家本人就是在一个如ipad一样的巨大的黑色框架里做即兴表演,这个黑框可以前后左右进行90度的反转,拍摄的时候摄像机的机位没有变化,不做任何镜头的推拉,只是有时摄像机也整个会旋转。 来自2wice Arts Foundation的创始人指出,他们的目标是让这些充满视觉美感的表演艺术能够得到最好的传播。这家艺术机构出版同名双月刊杂志,在印刷媒介上,他们对舞蹈的拍摄就非常讲究,面对新科技,更是要将其利用到极致,而不是简单地把一样东西搬到另一个平台上。 2wice Arts出版的各种杂志、图书和册子 这家机构还出版了一本关于麻将历史的册子:) Fifth Wall在app商店里售价99美分,他们下一步在研究如何把芭蕾舞也搬到这个平台上,而这件事的难点在于:“这不是一个对表演活动的简单录制,而是要专门为这个表演建构传播方式。” 而再往后,他们对Apple TV充满兴趣,在更大的屏幕上,艺术家的表演更能让观者眼界大开,从前你去看舞蹈表演,什么也带不走,而现在,你将可以把它带回去并“挂在”家里的墙壁上欣赏了。    

周一消息树

1. 又一本ipad摄影书 上周曾提到ipad画册的事儿,刚刚看到一条消息,加拿大摄影师Edward Burtynsky的画册《石油》最近也开始在App商店里发行。 Burtynsky的这本书是之前出版的纸质画册的再版,此次变身为ipad书,增加了24段摄影师的录音旁白。摄影师本人认为,ipad为作品的展示提供了传统印刷品没有的丰富层面,他特别谈到:“我喜欢纸质书和ipad,因为他们不是短命的,如同展览一样来了又走,人们可能有幸在展览中看上几眼照片,……但图书让一切延伸。书是一个聚合器,它让这个已经拍摄了十二年并且还在发展的项目的所有观点在这里积聚。” Burtynsky作品的ipad版本(上)和印刷版本的不同展示 鉴于Burtynsky的名声,他的ipad书不用自己出资,出版公司是Melcher Media,这家公司此前做了 Al Gore的“我们的选择”(Our Choice),财大气粗,出手不凡。另外,Brutynsky的纸质画册是Steidl出版的,售价要120美元,而这个iPad app的价格则只有9.99美金。 2.工作坊 第八届柬埔寨Angkor摄影工作坊开始招募学员了,完全面对亚洲学员,将提供30个名额,参与者不需要缴纳学费,只用支付自己的路费即可。 工作坊将在十二月一日到八日举办,地点在柬埔寨的暹粒。今年的导师名单还没有出来,但去年可是阵容强大:Patrick de Noirmont, Olivier Nilsson, Antoine d’Agata, Paula Bronstein, Justin Mott 和 Carolyn O’Neill. 下载申请书和报名表点击这里,和这里。 3.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1. 掌心上的小玩意儿 根据All Things Digital 报道, 中国智能手机所占的全球市场份额,预计会从2011年的18.2%上升至20.7%,将要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而且在今后仍将持续增长。该篇报道的配 图是地铁里若干人对着掌心上的小玩意儿出神忘我的神情——这也是每次聚会中我们彼此的样子,是智能手机带给我们的改变,它使我们亲密,却也更疏远。 2. 杂志App排行榜 排行榜什么的最能吸引眼球了。 一家媒体咨询公司深谙此道,推出了一个杂志App排行榜,推介了一些在ipad上表现优秀的杂志,上榜媒体其实大家也都很熟悉,最多的是Conde Nast 旗下的杂志,其中Allure Mgazine排名第一,此外还有Newsweek集团,National Geographic等等。 谈到这些app之所以上榜,该公司的CEO认为: “他们在应用Ipad所提供的技术上做得最为充分,充分利用ipad增加用户体验,给读者提供了在传统纸质版本上所不能获得的服务。“ 关注领域为媒体平面设计的媒体人加西亚(Garciamedia)对这个排行榜很感兴趣,他自己的公司也准备做一个,加西亚最喜欢的杂志app是:Newsweek,Bloomberg Businessweek,Martha Stewart Living。 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ipad版本,加西亚评论其是先进且完美 最近,还有一个杂志新媒体运动中的好消息是,Cosmopolitan声称,该杂志数字版本付费订户已经达到了十万。 3. 奥运会的不俗之客 要说搞排行榜,其实没有谁比奥运会更厉害了。 又一个四年,人生真不禁过。伦敦奥运会即将召开,除了运动员,文化领域的各路人马也都等着借这个舞台展一展身手。 伦敦一位摄影师Oli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照片的虚拟生活 有太多的照片,一出生就死亡。有哪些还能在比特世界继续游荡,展开自己的虚拟生活,甚至偶尔还病毒式传播发威呢? 1. 漫不经心的辣椒水叔叔 在席卷全美的占领华尔街抗议运动中,在戴维斯加利福尼亚大学,面对学生的和平静坐,一位胖警察面竟然气急败坏地喷洒辣椒水,那漫不经心的态度激起了民众愤怒,使得这场运动更为剑拔弩张。 这张照片成为运动中反映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九十九关系的一张经典照片,照片中的警察成为众矢之的,辣椒水叔叔的形象在网络上散播开来,民众对他的态度是:PS它! 原始照片 更多照片,请点击这里去欢乐一下。 哈佛Nieman实验室对此事件有一番评论,文章中提到,现场也有摄像,但视频却未曾有这样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因其不像照片那样更具邀请性,受众可以参与甚至是进入其中——它是易于被ps的(photoshopable),而另一方面,这张照片画面本身非常说明问题,它不是一个场景的简单记录,而有一个故事——权力一方向弱势一方发威——这个场景对于任何一个人,不需要有太多知识背景就可以理解,并且感同身受。正因为如此,它可以一夜走红。 看到辣椒水叔叔向悬浮帝发威,这真是两大ps事件的巅峰对决啊。关于此类行为已经有个名词叫:photoshop art。我想,它和“段子”一样,应该成为二十一世纪最为重要的民间艺术。 2. 一堆引发点击率的照片 在网站工作的同学都知道,万恶的点击率是一切的主宰,而换取点击率最有效的方式恐怕就是照片+骇人的标题,从网络诞生以来,到现在它还是不少新闻网站的生存法则。 最近,美国一家网络媒体Buzzfeed更切身体会到照片的传播力量。他们发布了一个名叫“2011年最震撼人心的照片”(The Most Powerful Photos of 2011),两天之内,就引发了三百万点击率,其在twitter上发布的链接被转发了两万两千次,在facebook上被点评为“喜欢”有十三万,被提及两百万次。并且根据其编辑的估计,它的受欢迎程度仍然在增加。 编辑挺仁义的,点开专题,一下子就会出来45张照片,用不着你还要费指头一张张点,都是颇具戏剧性的瞬间,尽管梳理了从年初到年末的各个大事件,但无非还是人间喜怒哀乐的老调重弹,看完你哎呀一句,关掉网页了事。这种煽情的照片再加上年末甚至是世纪末的情绪,全世界通吃。 唯一有关中国的题材是一张社会新闻: Reuters / CHINA DAILY 3.  最贵的照片 不是德国人的大照片,最贵的照片有可能在某年某月某日诞生在一个网站,此网站名字就叫“最贵的照片”。 网站的规则是这样的,摄影师通过付费的方式将自己的照片刊登在网站首页上,如果有人出价更高,照片就会被撤掉放到网站的档案库里,另一张照片则荣登头条。也就是说,点开这个网站,你看到将一直是所有照片里“最贵的”那张。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1。多媒体作品:黑暗中的阿富汗 “A Darkness Visible: Afghanistan”是多媒体制作公司MediaStorm刚刚制作完成的多媒体报道。摄影师Seamus Murphy从1994年到2010年14次前往阿富汗,从阿富汗当地人的角度,讲述这个战乱纷争不断国家的社会现状和人民的愿望。 这部作品的制作人Eric Maierson在其博客谈到这部作品诞生之艰难,耗费精力,关于这部作品的原始素材,是下面这样一些数字: 30多小时的访谈 2万6千张照片 9个月的制作过程 “报道”这两个字是Mediastorm所有多媒体作品中必须强调的关键词,它们并非是简单的照片+声音+视频的堆积,基于报道摄影师的作品,它们都是有着扎实内容的纪录片。 一位读者在片子下面留言:很棒的纪录片,充满力量,感人,忧伤并且非常美丽。 2.  时间胶囊 《纽约时报》在世界七十亿人口日发起了一个有趣的网络活动,报社一方面请印度新德里的员工Lynsey Addario——这也是一个有着七个月身孕的准妈妈,拍下人口日当天产房新出生婴儿的照片。与此同时,时报在网上发起征集,请读者上传自己国家的照片,藉由这些照片告诉宝宝他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的状况。时报会选择100张照片密封在一个盒子里,交给这些孩子的家长,等到他们长到20岁的时候,盒子里的时间胶囊将会带他们穿越,回到当年。 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有了一些照片,其中还有一张来自中国安徽——一位拿晾衣绳做游戏的孩子。 时间胶囊不知道否是个好注意,编辑是否敢于把一个苦涩的胶囊(今天这个世界最好的写照)交给这些孩子?20年后,在一个资源更为紧张,环境愈加恶劣的地球上,打开当年这个胶囊,孩子们又会作何感想? (说到时间胶囊,连线杂志放出了编辑挑选的十部延时摄影作品,站在另一个角度,它也是一种时间胶囊,记录时间流逝的轨迹。) 3. 5% 苹果迎来了它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其量刚刚超过了pc约5%。这是15年来的首次。苹果公司上个季度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15年来首次达到了5% 苹果的新成就和ipad的上市很有关系,分析家指出,之前有些人认为ipad的出现会影响苹果电脑的销售,但最终人们却发现现实的食物链是这样的——有些顾客的确选择购买ipad而不是Mac,但更多的人决定买ipad而不是Windows PC。 说到ipad,它搅动了整个数字出版行业,最近时代出版集团宣布,旗下五家刊物将在最新的Kindle Fire上出售(FORTUNE, PEOPLE, Real Simple,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今天是几则特别实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通知: 1. Susan Meiselas 前两天组了一个团去三影堂看了《冰与煤》这个展览,接下来的好消息是,展览的策展人,马格南摄影师Susan Meiselas将要来人大做演讲。 关于Susan,大家可以去这个帖子去做更多的了解——“历史之中”这个展览是我真正了解Susan以及对她充满敬意的开始。 以下便是具体的信息,讲座对外开放,请不要迟到。 时间:2011年11月19日星期六,两点至三点半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407教室 2. Condition One 被称作战争的浸入式摄影报道的condition one,最近已经进入app商店,下载是免费的。 在之前的博客里介绍过这则app程序,现场拍摄使用多台相机,使得观者可以180度全方位观看拍摄现场,选择任意角度了解具体细节。目前读者能够借助这个app看到三个故事,分别是利比亚革命,美国枪支犯罪和泰国政变,都是由摄影记者Patrick Chauvel拍摄的。 3. wired.com 近日,Wired(连线)杂志宣布,其网站里的部分图片将以CC共享(The Creative Commons )的方式与读者共享版权,这是这家科技杂志为明年CC共享协议诞生10周年献出的一份好礼。 Wired已经建了一个flickr,里面有50张高精度的大图,内容涵盖名人肖像和科技活动现场,都是为wired供稿的摄影师所拍摄,照片读者可以任意下载,像我这样的博客用户可以毫无顾忌地使用这些照片,媒体报道也能够使用它们。需要注意的是要正确署名,并且标注图片来源链接:比如  摄影师XX/wired.com

周一消息树

高科技 1. 一大早起来,就看了奇幻相机——lytro的视频,现场试拍时候的欢乐场面让我也很想拥有一个。 几个月之前,Lytro似乎还只是一个概念,但2012年第一季度,这款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新式相机就要正式上市了。最近召开的AsiaD会议上,Lytro的CEO和摄影总监现场展示了这些神奇的盒子。 神奇的盒子只有两个按键,开关和快门,变焦是触控的。 CEO,Charles Chi(左)在现场演示Lytro的使用。 Lytro被翻译为“光场相机”,它收录的是相机镜头所框取画面中,前后左右所有的光线数据——整个像场的光,这使得后期你可以通过电脑重新计算和设置焦点位置,以及将其转换为3D影像。相机拍摄下的都是RAW格式的照片,经过软件处理之后,不但可以转换为人们常见的Jpg格式,还有HTML / Flash格式的文件,可以分享至 Facebook、Twitter,观看者点击照片随即会改变对焦位置,一片欢乐。 Lytro是一体机,不能更换镜头,八倍光学变焦,8G容量的售价399美元,16G则是499美元。 2. 佳能在推出EOS C300之后,又宣布将很快推出另一款新概念的EOS单反相机,全画幅,高清摄像,似乎这才是无敌兔的升级版。 EOSC300带来的热度仍未散去。大家可以去欣赏佳能动态影像的超级试机员Vincent Laforet用EOS C300拍摄的短片Mobius 3. 高科技世界,在虚拟和现实之间穿梭越来越复杂,尤其是两个世界要用一套法则去规范,那就更乱了。 美联社最近对其记者发布了一条新规定,规范大家的Retweet行为,其核心就是在Retweet的时候也要加几句话,不能让follwer认为这是记者自己的观点。 有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因为只要跟随记者的发言,就很容易理解他的上下文发言和转发的意思。纽约时报的媒介批评家认为:美联的这规定就相当于告诉记者——不要retweet任何带有观点的言论。但同样还有很多人认为在碎片化的信息中,始终要植入语境,这是记者保持自己言论可靠性的一个要点。 4. 新媒体发展迅速,印刷媒体王国却正逐步走向坍塌,救命稻草也似乎不管用,最近,由Pew Research Center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在ipad等平板电脑上销售媒体的app其效果非常有限。这项调查跟踪了大约1200名平板电脑使用者,其中只有14%的人购买了付费的新闻媒体app。

周一消息树

1. Steve Jobs “这是第一台可以敲出美丽的字体的电脑” 还是忍不住要说乔布斯。《先是设计师,再是CEO》 “Steve Jobs: Designer First, C.E.O. Second”这是《纽约时报》的科技版最近一篇博客的题目,看后更是让我们这些视觉工作者感伤他的离去。 文章的开头提到,到任何一间公司去向他们老板提问——你最喜爱的字体是什么,大概所有人都会感到茫然,一片空白。但乔布斯不会,他对字体有着狂热的追求,会给你谈一大堆细节,甚至包括字体衬线的复杂结构。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的时候提到,在休学期间,他曾选修了一门有关字体的课程,这让他着迷:“文字形态的美妙,其中蕴涵的历史,这种微妙的艺术,使得科学无法轻易将其捕捉,实在迷人。”这种体验,在10年后,当他设计出第一台苹果电脑的时候,终于用科技将其实现了。乔说:“这是第一台可以敲出美丽的字体的电脑。” 乔布斯对设计的关注还体现在另一个故事,是google掌管技术的副总Vic Gundotra的亲身经历。他说有个星期日的早晨,乔布斯突然打电话给他,说有一件非常紧急的事情:“看了iphone上的google的logo,我非常不满意,Google的第二个O,黄色的渐变不太对,是错误的,我已经让他们尽快去纠正,你觉得可以么?” 为iphone忙碌的有上百个设计师,没有一个人能够注意到,这个微小的黄色阴影的不正常。 2. Albert Watson “人脸可以变换出两万个表情,你知道吗?” 苹果官方网站上乔布斯的照片,是摄影师Albert Watson的作品,选这张照片恐怕也是乔布斯自己的意思——被他看中没有那么简单。 Albert Watson是美国肖像领域的老牌摄影师,正巧thefstop杂志最近给他做了一个访谈,对话很诚恳,值得一看。 “从安迪沃霍尔到杰克·尼科尔森你拍了数不清的名人肖像,那些拍摄的创意都从哪里来呢?” “一旦有可能,我总是尽量让事情变得极度简单——把一切东西都变得非常非常简洁,这样你就什么都没有,只能专注面对你的被摄对象。有的时候,你可以把被摄者放在一个人造的环境里拍大片,可能会拍到一张让人印象深刻的照片,但因为这都是人工的,我不能确定自己在过了更长时间之后,是否还依然会喜欢它。我喜欢和人相逢,就看他们的表情就够了。人脸可以变换出两万个表情,你知道吗?” WATSON   Warhol  1985 3. (…) Read more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