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消息树

因为上周没有种树,这周的消息树杂七杂八,有摄影书,摄影资源,讲座,奇怪的摄影人……其中最惊人的言论来自白宫新闻发言人,他说白宫不需要摄影师了,因为照片的拍摄和传播已经尽在每个人的掌握之中。 Read more

不让拍,行不行?

美国30多个媒体联手抗议拍奥巴马越来越难。白宫的幕僚似乎满足于各个社交账号里的图片发布以及御用摄影师提供的影像,但媒体认为这些视觉宣传片根本不是新闻,今日美国等媒体更是宣布坚决不用白宫的新闻稿。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回到地球 今天就说几个关于名人回到凡间的故事。 1. 总统先生在instagram 大选年到来,诸位候选人们又该是一轮新的游说和亲民。回头看看奥巴马所承诺的“HOPE”,光一个海报的照片版权就惹来一系列的麻烦,最后不了了之。这年头,哪有清白的事儿。 竞选这活动,自候选人们开始电视辩论以来,就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形象的竞争(由具象到抽象),时至今日,更是有高科技助你分身和变形。 instagram这软件,有人将之称为让业余人士的照片变得高级的染缸.。奥巴马先生的帐号上周二出现,据说总统将在这里发布自己今年竞选之旅中的各种幕后照片。 仅仅一天的时间,奥巴马的帐号就获得了一万六千名跟随者(目前是六万),尽管数目不多,但是据说这些人可都是instagram的强力用户,他们并非被一个伪装的帐号就欺骗,而是要在确认这的确有总统参与的情况下才肯跟随。 总统的第二张照片,有关自己在参加一次记者招待会的现场,有1036人喜欢,163条评论。 不过,可能为了一视同仁,总统先生没有关注任何人。 2. Martin Parr先生在flickr 这挺有意思的。 Flickr上有个小组叫“死硬的街头摄影”(HCSP ,Hardcore Street Photography)哥几个正在热闹地讨论摄影史上的一百个最有影响力的街头摄影师,有人提出Martin Parr有张图片——最后的旅游胜地系列中的一张——那姑娘看起来像是摄影师摆拍的。 没过一会儿,马丁叔叔竟然现身了: 路过,看到这个吓了一跳,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最后的旅游圣地这组照片从来没有设计和摆拍。这张照片里面,看着镜头的这个女人,是突然转头来看着我,我觉得这样很好。其实大多数时候,坛子里的朋友们都知道,除非是一张肖像,被摄对象盯着镜头看是一场灾难,但这其实就是摄影的魔力,你以为自己懂得一切规则,但是它就那么突然出现朝你扑过来。 马丁叔叔出现并未引起资深大牛们的惊慌,大家继续按部就班地讨论,不过,既然大叔现身,大家的话题也就围绕着他展开,并抛出几个问题,过了一会儿,大叔又现身了: 我认为我的最后的旅游圣地仍然是一部纪实摄影作品。我知道美国是真正有街头摄影的,但我们英国的街头就是海滩…… 今年在做一本书,名叫“生活就是海滩”(Life is a Beach),这个专题将会涵盖星球上所有的海滩照片。 随后大叔继续和大家絮叨,他说“街头摄影是越来越难做了,不过,我们还是得感谢上帝,因为谁愿意去做那些容易的工作……” 帕尔先生的flikr帐号在此,他在flickr上选出的最爱照片是个看点,这不就是马叔叔的flickr策展嘛。 另外,美国摄影的这篇文章里,列出了更多活跃在社交网站上的著名摄影师名录。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昨晚结束了夏天的最后一个工作坊。开始准备开学的一系列工作,这个繁忙的夏季就这样过去了。 关于camp15的情况,还要让我的脑子停下来想想。这次有些不一样,比如,在开始之前,我发现自己忽然缺乏对这些照片再看一遍的耐心和兴趣,与此同时,观看照片的人也开始不再满足摄影师那种“摄影式样”、语焉不详的表达。 这些都可以说很多话,留待这周慢慢说吧。 今天的树种出来的时间晚了一些,有一些疲惫,不过,还好,我仍然对新知充满兴趣。今天要说的,都是一些关于“业余摄影师”的事儿。 1. 一百个陌生人 Flickr上出现了一个跨国界学习小组100个陌生人计划,东边的西边儿的,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拍摄陌生人,练习拍摄人像的技巧,拓展人际交往能力。 加入这个小组的规则如下: 一,要拍一百个你不认识的陌生人。不许抓拍,不许偷拍,不许拿以前的旧照片。 二,不能是搭个影棚,一天就拍一百个。 三,每个你的被摄对象都要有采访,他们是谁?他们的生活怎样? Flckr的博客也报道了这群勤奋的摄影师的肖像计划,并且采访了其中的几位摄影师。 关于和陌生人交流,有位摄影师提到: “是啊,我很紧张,甚至也想着干脆放弃。但我总结出的经验是:大胆开始,走上去,张嘴就说,别管说什么。只要有了第一步,其他的一切都是连锁反应。” 不过,大多数人拍的照片,依然只是把对方当模特,并非是对陌生人的探寻。 摄影师drmaccon的100个陌生人flickr网页 2. 业余势力 Corbis向来都输在Getty后面,这个当年由比尔盖茨投资的图片代理公司,虽然盖茨对数字化图片的市场前景判断准确,但图片社发展却一直不温不火。 近来,corbis似乎开始有一些新动作,先是和美联社合作代理其照片,最近则注资草根图片社Demotix。 后面这个消息很有意味。因为Demotix是在近几年图片社发展不是特别激动人心的时期,突然冒出来的新兴图片代理机构。Demotix抓住了公民记者的潮流,专注于为普通市民摄影师拍摄的突发新闻图片和新闻机构之间架起销售平台,现在已经聚拢了一万名摄影师。 浏览Demotix的主页,就会发现其以普通市民拍摄的突发新闻为主打 Corbis注资Demotix,将会帮助其加紧开放更便捷的图片上传网络,优化网站。另外,Corbis也会代理Demotix的九万张图片。 3. 让伊拉克摄影师自己说话 对于西方媒体来说,他们的图片来源大多数都是西方摄影师,当地摄影师似乎永远只是“业余摄影师”。 这种状况——同一的,甚至带有刻板印象的视角,似乎正在发生改变。 Metrography是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伊拉克图片社,最近他们专门对图片社代理的22名摄影师集中做了一个工作坊。为什么要为伊拉克摄影记者做这样一个培训,美国摄影界新闻(PDN)对此专门做了访问。 图片社的创始人是Kamaran Najm,他曾供职于一家NGO媒体做图片编辑,其任务就是寻找伊拉克的照片,但是他发现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图片社提供来自伊拉克的照片。Metrography就这样建立了。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昨天的ofpix沙龙,小半屋子的人,不知不觉就聊了两个小时,后来剩下几个人,我们又坐到十点钟,还和Go一起编辑了他的照片。做这种活动,与我而言,不太像以前那样迫切地希望“获得”。我珍惜每一次聚会,能够和那些熟悉的,陌生的,有着同样志趣的人在一起,哪怕就是那么平平淡淡的聊聊,也一样很好。 今天的消息树,是从昨天的座谈生发出来的: 1.  在你身边 昨天,现场一位朋友询问:“一个业余爱好者如何开始自己的个人项目?”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太大而无解,但Go的回答很好:“就从你身边开始,拍摄你熟悉的人。” Flickr的官方博客最近介绍了几位“Flickr大师”,这些人的照片曾被使用在Flickr网站的首页上,从而让他们由草根变成红人,循着这些名字,我找到了两个非常喜欢的摄影师: ID为“+lyn’s”的摄影师,居住在福岛,地震改变了他的生活,却没有改变他的摄影轨迹——拍摄福岛。这位摄影师居住在福岛的乡下,有些与世隔绝,这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自己独处,拍照则也因此成为一种观照自我的方式,震后,他没有停下拍照,使得这种自我的观看又多了一重新的意味。 这位“无名”的摄影师的照片,照片出奇地安静,似乎在和你耳语,没有灾后的疮痍,却好过那些喧嚣的地震现场播报。 照片的说明很简单,叫做:“我住在福岛。” 另一位日本摄影师叫做junku-newcleus,他是一个自由职业摄影师,其照片则可能非常符合大家对日本摄影师的“刻板印象”,我喜欢他的直接,这是一个非常喜欢看人的摄影师,照片里充满了生活中的各种奇遇。 针对他登上flickr首页的照片,他说,最让他印象深刻的留言是:“这张照片真的好吗?我不认为,起码我感觉不到,难道就是因为这照片上了Flickr的首页?”而他对此的回应是:没关系,按照你的方式理解,照片始终是其所有者眼里的东西。 junku-newcleus被选作Flickr首页的照片 junku-newcleus和他的朋友 2.在路上 昨天,我们还谈到一个话题,年轻摄影师如何拓展自己的职业道路,Go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又刚刚毕业,但此次去日本拍摄地震,他却分别拿到AFP和《华尔街日报》两家媒体的任务,在这里,他所受到的美国新闻摄影教育拍上了用场,寻求来自各种渠道的对自己拍摄工作的支持,始终是他一项重要的工作。 顺势介绍一个专门针对年轻摄影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网站:photoshelter 这家公司主要给摄影师提供照片托管服务,帮助摄影师建立个人网站,其中的照片数据库可以让客户检索和下载。此前还有一家做类似业务的公司叫做digitalrailroad,因经营不善已经倒闭了,photoshelter依然很活跃,他特别强调自己的目标对象是职业生涯初期的摄影师,做了很多针对年轻摄影师的职业咨询工作,经常发布一些摄影职场的调查报告,最近他们分别做了三个pdf版本的手册: 照片买手的消费习惯调查 如何开始你的职业摄影师生涯 摄影创意来源手册 这三个报告内容比较简单,也并不一定完全适应中国的情况,不过,它们分别针对照片市场,个人营销策略和照片拍摄的创意源泉,三个摄影师较为关注的话题提纲挈领地做了介绍,作为对行业全景的了解,还比较值得下载下来读一读。 3,  在哪里? 今天的这个消息树还要找几个人,很久没有做众包式的集体翻译工作了,今天看到纽约时报上有一篇写德国摄影出版公司Steidl的文章《Bound for Glory》,很想将之翻译出来。各位如果想参加的发邮件给我吧(ofpixcamp@gmail.com)。文章并不长,我们大概需要四个人就可以很快翻译出来了。 这张不起眼的床是Steidl给前来做书的艺术家提供的临时居所,墙上的照片非常惹眼。 4,最后,你是给我在新浪上建微博帐号的那个人吗? 新浪微博上有个1416,但那不是我。不知道是哪个好心人,在上面关联了我的博客。你能否和我联系一下。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逆光的游记 camp10结束了,感觉太好了,最舒服的一次camp,当然,每个下一次都比上一次好。 昨晚结束camp,一大早就出差了,趁着出门,种下一棵旅行的树。 1,用flickr去旅行 互联网领域最新的热潮是对“地理位置”(geolocation) 社交信息( social data)和 民智(wisdom of the crowd) 这几种信息的综合利用。摄影师所熟悉的flickr则在此状况下,变成一种导航工具。 Flickr所属的yahoo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应用,目前针对巴塞罗那,巴黎,纽约,三番和伦敦这几个城市,只要旅游者选择一个城市,提出自己的时间要求,这个软件将根据网友上传的照片为其规划旅游路线。 这个玩意儿貌似很靠谱。不过,旅游者带来的照片太多了,这只能让你旅游的状态越来越乏味,比如,我现在在大理,就没有一种“异域”的感觉,所谓见多不怪了,世界大同了。 Marin Parr   small world 2,真是巧,刚刚到云南,就在网碰巧看到一位葡萄牙摄影师 Carlos  Lobo 拍摄的云南照片,标题叫做Far Far East,远远远远的东方,这位家伙还是欧洲中心主义啊。 而他拍的照片呢?将之归于“不明的风景”不过分吧?我对这类照片没有任何贬义,我好奇的是为什么大家观看方式如此一致? Carlos  Lobo摄影 3,我从昆明到大理,一路颠簸了六个小时,还好,沿途风光秀丽,要是亚当斯同志见到,不知道该消耗多少底片。 说到这位老先生,上周还有一件争端,有人拍卖亚当斯的底片,声称是其花45美元从废品中淘出来的(天地良心,有如此好事?)。对此,亚当斯作品的代理人严重抗议,他一方面质疑这些底片的真假,另一方说了一句很有意味的话:“对于亚当斯的作品来说,他印制的照片,价值要远远超过底片,因为他制作的照片是对底片完全不一样的诠释,因此,只有印制的照片才是艺术。”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看球记 这个足球,只有十一个人能够参与,剩下的都是旁观者…… 1,古老相册 Flickr里的宝贵财富是各个博物馆的公权照片陈列。借着世界杯,荷兰国家档案馆翻检出自己老照片里关于足球的照片,做成了一个相片集。足球是一项多么健康美妙的运动,这些历史照片即是证明。 1932年的一场足球比赛 1920年,一场女子足球比赛开始,队员互致问候。 1931年,球场外欢呼的男童。 2, 一棵树下的场外观众 英国卫报推出了一个和波士顿大图集纳类似的图片集锦Eyewitness,更为前卫一点儿的是,配套的还有一个面向ipad的Apps。 我被某日相片集中的中国小两口看球的照片吸引。照片里展示的是底层人的家当,生活,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Muhammed Muheisen/AP 3,球迷 粉丝(fans)这个词是不是源于足球呢?在我看来,球迷是最值得尊敬的粉丝群落。原因?嘿嘿,我也不知道 摄影师Dean Dorat用照片探索球迷观战时候的百态,这些照片拍自2006年世界杯,地点遍布伦敦和巴黎的各个酒馆儿。这些看球的人表情甚为耐人寻味,那是在看球么?仿佛陶醉在一出戏剧里面。

周一消息树

信息风暴 微软新推出的搜索引擎“bing”,据说出道之后冲劲十足,正在以超过google几倍的速度增长。 “bing”最近推出了一个实验产品,叫做视觉搜索引擎,用两个古老的概念作为这款网络产品的理念支持: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 一图胜千言 ) 此视觉搜索还在实验阶段,所谓视觉搜索就是给用户提供一些分类关键词,比如:“数码相机”,你点开之后,就会出现一堆数码相机产品照片。微软认为,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通过图片作为起始,你可以很快找到你最想要的。 而实质上,这款视觉搜索是和网络消费密切挂钩的,通过将产品图片系统化组织,让消费者更为快速准确地消费,此前,微软的研究人员发现,读者处理图片信息的速度要比文字快百分之二十。 真的眼见为实吗?在我看来,当下仍然大肆宣扬这个理念的人,很多都是在利用照片“蛊惑人心”罢了。 —————————— 不过,微软的这个产品让我想到,其实我们早就离不开google的图片搜索了,那也未必不是一种视觉搜索引擎,这提醒我们,“照片”显然已经成为了一种和文字一样的语言。 对于一门语言来说,最为复杂和精妙的不是单字,而是从字到词,到句子,最后成为文章的过程。因此,在当下这个信息海洋,照片的力量将不在于展示而是在于诠释。 我的意思是,照片有组织地呈现,组织照片说话,将成为未来我们利用照片的关键。 全球最大最有意思的相册flickr推出了一项新的服务,flickr影廊(flicr gallery),这就是在鼓励用户利用flickr巨大的图片库生成的“单词”(单幅照片)来“写文章”。 方法很简单,你可以把自己看作一个网络影展的策展人,策划一个主题,然后利用关键词以及你的朋友圈里人的作品组织影展。 由于这项产品推出没多久,目前有意思的影廊还不多,很多还是风花雪月之事,不过也有一些有趣的:比如“熊猫”和“超人”是一种视觉词汇的并列集合,而这个“我想钻进去的照片”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有创意的主题。 浏览影廊的时候,还无意间找到一个国内flickr用户的相册,他拍摄的“故乡的故事“我很喜欢。 -------------------- 798新开幕的一个展览很吸引我想去看一下,当然一方面我不在北京无法看,另一方面,正如这个展览的题目《看不完》所提示你的,即使你去了也看不完这个展览。艺术家王一凡,以24小时为单位,记录在貌似无变化的时间里蕴含着的千变万化。 对我而言,“看不完”这个题目微妙而又有深意。实际上,那些貌似看不完的现代生活中的视觉信息,虽然如洪水猛兽一般把我们淹没,但是它们却都仍然是有穷尽的,甚至大多都是同质的,而真正看不完的是我们自己的生活中的一分一秒,似乎波澜不惊,但却内涵丰富,却反倒是我们视而不见的。 --------------------- (…) Read more

杂碎

话说Flickr上有一个照片拍摄的相机统计,最近的数据显示,最流行的相机已经不再是佳能尼康,而是——Iphone,一个急速增长的曲线提醒你,你头脑中所谓“相机”的概念已经需要更新。(绿线是iphone的使用趋势) 话说有个家伙叫做Sveinn Birkir,他弄了一个叫做“1976”的项目,专门收集他出生这一年的各种图片资料。看那些照片很有意思,那一年他只是个刚刚睁眼看世界的小婴孩,麦姐则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MJ也仍然青涩,在中国,Mao去世,时代以他为封面…… 1976 – Madonna 话说美国有些网站,可以下载高清晰的历史资料图片,它们是: 1,The collection: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推荐:Edward Curtis的印第安人纪实摄影项目。 Edward Curtis 2,The collection: George Eastman House 推荐:Autochromes系列 Silberstein, L., Dr. 3,The collection: The Library of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最糟糕的评价系统 只有美国人才能干出这种事儿——用机器来给照片的美学价值打分。 美国某大学最近弄出一个系统,正在上线测试。把照片上传或者输入链接,你就可以得到一个从0-100之间的照片的评测值。 这个项目从2005年启动,是根据Photo.net这样网站上的用户对照片的评价而模拟而成当下这个机械评价体系,根据照片的色彩,饱和度,构图,独创性等自动进行测评。据说,它的准确程度和真实的人不相上下。 专家说有可能把这个系统和相机连接起来,这样你拍下一张照片,就能立刻知道它的美学价值。 我怎么都不相信这是一个实验室的成果!看看那些得九十多分的照片,这是一个玩笑么? 此乃高分作品。 十二个flickr超炫巨星 另一个有关摄影大众文化的消息是,Flickr最近弄了一个新的小组——你心目中的十二个flickr英雄。起因是《美国摄影师》杂志从flickr上挑选了12个眩酷摄影师,这引起了flickr铁杆用户评选自己心目中的明星的欲望 。 浏览这个小组,可以看到新时代摄影发烧友的风格。 纽约摄影节 本周,美国摄影界最大的新闻是纽约摄影节的召开。并且评选出了一堆获奖者,到这里可以欣赏得奖作品。 Avedon ◎时尚 ICP最近开新展,主题仍然是时尚,本季出场的是Richard Avedon,到这里去看纽约时报的报道。无论时尚的风气如何变化,我还是超爱Avedon的照片。

快讯:Flickr成了“超级女生”

这是哪跟哪儿呀。 getty和flickr刚刚签署了一项协议,getty的图片编辑将从flickr里挑选合适的摄影师,然后向他们发出邀请,这些人可以成为getty的签约摄影师。这不就是把flickr当作一个摄影选秀活动嘛。flikr-getty摄影师即将诞生。 具体的新闻点击这里和这里。

Flickr:最大的免费图片库?

是不是应该在《图片编辑手册》的第三版的图片库资源中郑重加上: www.flickr.com,特点,照片种类繁多,视觉新鲜,可以免费使用。 互联网上有一个创作共用约定(Creative Commons),根据这个约定你可以在保证署名且非商业用途的情况下使用他人的作品。作为flickr的用户,将自己照片的授权设置为CC授权,就意味着象1416教室这样的blog就可以自由使用这些摄影作品了。 最近,著名杂志《经济学家》的网络版也开始把目光投向flickr,这一方面出于节约成本的需要,因为网络版的图片需求量很大,而且更新速度快,于是杂志便从flickr相册中寻找可以利用的资源。另一方面,目前flickr的照片还只是应用于经济学家的blog和一个叫做记者日志的栏目,杂志的负责人认为flickr里的那些生活化的照片和这两个栏目的定位正好吻合。 这就是经济学家网络版使用的一张照片,署名和来源非常清楚,能够免费用这么好的照片,实在是幸福。 但是也有一些人对这种行为表示质疑,因为尽管经济学家网络版是可以免费浏览的,但是文章的内容仍然给杂志带来广告收益,这是否有悖于CC的规定,不过也有不少flickr用户发现自己的照片被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杂志使用而感到欢欣鼓舞,他们需要的仅仅是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告知这个好消息。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