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揭晓

Welcome Home, The Story of Scott Ostrom 2012年度的普利策新闻奖刚刚揭晓,有人说这个奖太“西方视角”,此评价有失偏颇,因为普利策是个地道的美国新闻奖,参评的都是美国本土媒体发布的新闻作品,读者也都是美国人,最终形成的这个西方人看世界的视角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普利策奖可以很好地回答“什么是新闻”这个时下越来越难以明辨的问题。事实上,你看到的大多数被称之“新闻”的东西,都并非“新闻”,它们被包裹在公关、宣传和商业的目的中,常常以极尽煽情的方式出现;它们吸引眼球,只是为了将这些注意力一遍又一遍地售卖。 新闻是对事实的挖掘,普利策获奖的基本都是长篇报道,谁会看?登在哪里?这个奖会不会是新闻业界理想主义者的纪念碑?这都是当下新闻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反观国内,我们的环境更复杂,“公共服务、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地方新闻报道……”,如果你也能顺利列出一份心目中的普利策名单,恐怕新闻学院的教育就不会那么艰难了。 网络媒体《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和政客新闻网(Politico)此次也列位普利策奖名单,体现了普利策奖这个旨在促进报纸新闻业发展的老牌奖项之与时俱进,2010年,普利策评委会就曾再次修改评奖规则,强调评选过程数字化(再也不用只能用打印的照片参赛了),参评作品表现形态数字化—— “报道可以使用任何新闻报道工具(journalistic tool),包括文字,视频,数据库,多媒体,互动展示以及以上这些方式的结合使用。” 这一评选思维在这两年的获奖作品中都有鲜明表现,比如今年获得公共服务奖的《费城问讯报》对校园暴力的报道,其展现形态就是多媒体(文字+视频)融合报道: 好吧,还是来说说新闻摄影。 有报道称普利策百年以来罕见将奖项颁给外国媒体,这位记者可能忽略了2008年普利策就就曾把突发新闻奖颁给路透社摄影记者Adrees Latif。这是突发新闻摄影报道奖的特殊性质所致,通讯社的通稿往往更容易落地美国媒体,并同时具有较大影响力。 今年摄影特稿奖的获得者Craig F. Walker真是厉害,他2010年就曾获得这个奖项,事隔仅一年就又卷土重来。作为一名地方报纸《丹佛邮报》的摄影记者,他击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覆盖全国的大报摄影记者,其秘诀无他,是耐心地把一个点做透。 2010年,Walker的获奖报道“Ian Fisher: American Soldier,”跟踪报道了Fisher从高中毕业一直到接受基本的军训,随后到伊拉克服役一年,最后归家的整个过程,时间跨度从2007年一直到2009年。 American Soldier 2010 普利策特稿摄影奖 (…) Read more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