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拍照的机会(大众版)

有一次给中学生做摄影讲座,这个年纪半懂不懂的,其实很难教,我想了很久,后来决定首先要劝他们不要拍“已经存在的照片”。 这是我自己的切身体验。我大学学摄影期间拍摄的照片,现在翻出来,发现都是些并不需要拍下的照片。举个具体的例子,上学时候的作业,我们都纷纷跑到北大未名湖和颐和园去完成,但如果你用google图片搜索一下“未名湖”,第一屏就会得到如下结果: 很不幸,这些一摸一样的照片也曾出现在我的照相本子里。现在,你可以想象一下颐和园的照片,恐怕都会在头脑里勾画出一样的形象。 这些形象,当我们在现场的时候,还会毫不犹豫地将之拍下来——否则你会感到缺失,感到此行失去了意义。对这种行为,不少人都曾有过探讨。最近,一位艺术家也通过自己的作品对此发出疑问。 摄影师Corinne Vionnet的这一系列照片叫做 “Photo Opportunities ”(拍照的机会),她把游客拍摄的旅游照片收集,然后叠加在一起,世界各地著名旅游圣地的标志形象,形成重重叠影,彼此之间构图竟然丝毫不差,地平线,标志物的位置,游客们都掌握得如此精确——原来人人都是摄影大师。 Corinne Vionnet “Photo Opportunities ”这个英文单词,其实是美国媒体报道里的一个用语,指的是在一些新闻发布会现场,政要、活动参与者专门腾出时间,为摄影记者提供拍摄机会,都是摆拍的场景,被主办方精确控制。这种现象在1416教室之前的博客曾经有所探讨(参见“这是一个拍照的机会(奥巴马版本)”)。此种照片仅仅是为了拍下,对于在场者(摄影师和被摄对象)更有意义,更像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拍照的仪式。 这种仪式也是人们旅游活动中的一个部分。天安门在那里——这个旅游目的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拍照的机会。我们用各种方法到达这里,一方面发现所见到的已经一如头脑里想象,另一方面则希望赶紧用一张照片结束这个旅行。 Corinne Vionnet 当我和中学生们提出不能拍摄“已经存在的照片”时,面部表情透露出他们的困惑。我知道,大家想的是,那就没什么可以拍的了。其实事情原本就是这样,我们能够看到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很多。怎样才能够看到更多,这的确是个问题。 (今天有些匆忙,本来想介绍一下DesignObserver里的这篇文章“Pictures of the Familiar”,也和今天内容有关,留到明天说,有时间的话大家可以预习一下。)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