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周

七天假期怎么过得这么块呢?实在不想开工。 以下是一周新闻快递: 1, 悲伤消息,VII图片社的创始人之一,女摄影师Alexandra Boulat10月4日晚在巴黎去世,终年45岁。她是在今年6月在以色列完成拍摄任务时突发脑动脉瘤,手术后便一直昏迷,再也没有醒来。Alexandra Boulat在Sipa图片社工作了10年,为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国家地理等多家媒体供稿,在她去世之前,手头还有一个没有完成的,关于中东妇女的拍摄项目。 2, 惊人消息。最近,美国密苏里新闻摄影培训班迎来了一位特殊学员——Darrell Barton,这个家伙是美国电视新闻摄影师里的资深人物,已经在这一行里摸爬滚打了30多年,两度成为全美年度电视新闻摄影师,如今却出现在了一个静态摄影的培训班里,开始学习拍新闻照片,因为他已经深切认识到这是让他能够稳占江山的一个利器。 当中国国内新闻摄影业内仍旧一片死寂的时候,美国的新闻摄影圈儿已经乱了套,摄影记者正在抱怨报社不给他们进行专业的视频报道的培训,学界正在讨论多媒体报道的质量应该如何提高,现在电视台的记者也来凑热闹了,开始学习拍摄照片! 另一则消息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切体会美国新闻界的媒介融合的加速度,美国在伊拉克的随军记者Scott Kesterson,摇身一变成为纪录片导演,自去年6月开始在伊拉克拍摄他的为期一年的作品《at war》,而他这部记录片的导演和制片人则是达拉斯晨报的前摄影记者David Leeson,目前晨报的新媒体部门的负责人。点击这里看这部片子的片花。——推荐大家去看看,这部片子实在是离战争太近了!此外,Scott Kesterson的照片也“拍”得不错,点击影廊(gallery),就可以看到从索尼高清摄像机拍摄的动态画面中抓图抓出来的照片。 3, 有趣消息。前段时间我们搞了一个大项目——翻译了《徕卡崇拜》这篇文章。而一家2003年成立的名叫group35M的小型图片社,他们给自己贴上了“全部使用徕卡相机拍摄”这样的标签,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图片社的宣言是这样写的: “我们都使用徕卡相机,这足以证明我们制作出来的作品质量非常优秀,超过其他任何图片社。” 最近,这家35M图片社宣布关张,它们当初证明自己的方法在摄影师社区lightstalker中引起了争论。有人是这么说的:“器材能够证明作品的质量吗?这样看来,如果要证明我拍的视频文件好,就要说我用的是索尼,这可以吗?”而另一些人则声称:“徕卡摄影,或者我们徕卡摄影师这样的称呼在徕卡迷中非常普遍,这在他人听起来奇怪,但是却是独有的文化现象。”

一本电子杂志和其他

最近颇为郁闷,美国摄影杂志的blog突然打不开了,这个我访问颇为频繁的blog的消失,让我觉得没着没落。 Vii图片库的女摄影师Alexandra Boulat在以色列执行采访任务的时候被诊断患有脑动脉瘤,在耶路撒冷当地医院接受了5个小时的手术,目前仍然处于昏迷之中。这一突发事件引起了摄影界很多人的关注。Boulat 出身摄影世家,她的父亲是生活画报的摄影师,母亲是Cosmos 图片社的创始人。VII图片社正在全力提供资金支持以抢救Boulat的生命。希望她能够好起来。 上一周连续翻译了几篇大文章,弄得有些头昏脑涨。“君子爱财”这个系列本来要连续弄下去,可是把手头要写的文章整理了一下,老天爷!写两个星期都写不完。而且我不想把1416变成一个长篇大论的地方,或者变身为说教者,这些内容就以后零星介绍吧。不过,E6点播了个人作品集的准备,正好从周四开始我会离开北京4天,我会委托朋友把这个话题的相关内容发表出来。 给大家介绍一本刚出炉的电子杂志Lunatic,其内容以图片故事为主,创办人是Luna图片社的几位摄影师,杂志有这样一些特点: 1, 紧密围绕当代的、创意的这样一些关键词组织作品,给新闻摄影一个崭新面貌。 2, 将目标读者定位于职业摄影师以及希望寻找新的富有创意的图片故事的图片编辑。希望成为一个促成原创作品发表的平台。 我不看好电子杂志这种形态,但是我觉得这本杂志的出发点很好——重新赋予新闻摄影以活力。 第一期杂志刊登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图片故事,从选题到表现手法,以及故事的结构方法都和传统的报道方式有所不同。 其中有两个关于中国的作品:“睡在中国”(sleeping chinese)以及“矿工”,摄影师Francesco Cocco拍摄的这组矿工照片绝对值得一看: 不过这本杂志最大的缺点就是打开了就找不到头了,你必须刷新网站才能找到首页,呵呵。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