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争议照片的出版始末

昨天的博客文章提到,今年普利策奖突发摄影获奖照片在刊发的时候,遭到不同媒体的区别对待,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图片编辑恐怕这张照片太血腥了。 关于此类有争议照片的发表,不知道国内报纸是否有操作规定(鲜见媒体内部关于这类新闻图片刊发的讨论),在美国报纸,几乎每一张这样照片的刊登,背后都有一场持久的争论,从编发开始,一直到发表之后。 循着这个话题,最近正好又有一个案例,《洛杉矶时报》头版刊登了一张美国驻阿富汗士兵侮辱尸体并与之合影的照片,并做了相关报道。发表这样的照片对于洛杉矶时报这种“质报”(quality newspaper)来说,是一个不太容易的选择。Poynter对之做了一个报道,我尽量结合一些事实,给大家展示这张照片是怎样发表出来的整个过程。 1. 拿到照片 照片是一位匿名士兵发给洛杉矶时报的一位记者David Zucchino,他做了不少关于阿富汗战争的报道,这位士兵读过他的文章因此便把照片寄了过来。一共有18张照片,最后时报选择了2张发表。 编辑部对照片的真实性再三做了确认: 长时间地询问提供照片的士兵,请他讲清楚照片是在什么时间,在哪里,在什么情况下拍摄的。与此同时,调查他在阿富汗的身份与相关细节。 通过五角大楼的发言人和部队的线索,确认出现在照片上的士兵的确是82军的成员。 把照片同时发给五角大楼,官员们也对照片的真实性没有质疑。 图片编辑仔细检查照片,确认这些照片没有被修改过。 2. 五角大楼的介入 记者和编辑与五角大楼做了无数次沟通和讨论。军队和白宫官员在发表这个报道之前几周也得知了这个消息。当时报最终决定刊登这张照片,五角大楼请他们要再等24小时,因为他们需要做必要的保护措施,实际上最终一共延后了72小时。 军队指挥官Leon Panetta曾经要求报纸不要刊登这张照片,因为过去曾有这样的情况,因为类似照片的发表造成敌人对军人的杀戮。 3. 为何要发表 时报在面对这种情况仍然坚持发表这些照片,他们的观点是:“经过慎重考虑,我们决定发表一小部分但有代表性的照片,希望引起读者的关注,看到美国军队在阿富汗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就包括了军人违背军队指令的情况,而这则可能对美国军队的安全造成威胁。” 4. 两张照片如何选择出来的 编辑认为选出的这两张照片应该很明确地反映出军人的行为不端。看过所有的照片,他们把那些非常可怕的,无关的,以及重复的照片都拿掉。去掉实在是过于血腥,以及和这两张照片画面重复的照片。 5. 如何发表 两张照片在时报印刷版和网络版上同时都发表了,其中还有一张出现在头版。 很多媒体都选择只把这样的照片放在网络上而不发表在报纸中。因为他们认为会让孩子看到这些照片,不过有专家指出:互联网对于孩子来说更是他们最容易接触的媒介。 美国报纸在针对血腥照片时,编辑部都要给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 一个人端着一碗早餐,一杯果汁,他们看到这些照片会作何反应?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普利策之前 自从普利策揭晓以来,又有不少照片背后的故事爆出,今天再从“八卦”的角度说说普利策。 1. 和你在一起 美国摄影记者组织NPPA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篇名为《普利策获奖者在登山的时候遇到自己的被摄对象》的文章,文中谈到,摄影记者Craig F. Walker是在大约一年之前一次远足的时候遇到这位被摄对象。活动的组织者知道这位摄影记者曾因为拍摄卷入战争的年轻人获得过普利策奖,现在正寻找患有PTSD的士兵,特地在登山活动中将Ostrom介绍给他,这位退伍士兵的病情很严重。拍摄也就此开始。 摄影师和他的被摄对象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在其痛苦之时,与朋友产生纷争的时候,他都在其身边,被摄对象晓得摄影师正在房间里拍照片,但却仿佛当他不存在一样。士兵Ostrom在接受NPPA采访的时候谈到:“Craig 在我身边让我很自在……他很快就能和别人熟识起来,但之后又会推后两步,贴在墙上消失,和一只小虫一样无声无息地存在。” Ostrom还同时提到,这篇报道并没有伤害他,反而帮助了他。报道发表之后,很多退伍老兵也联系他,他们说:“嘿,我看了你的报道,这也是我的故事啊。”而这样的沟通对这位内心伤痕累累的士兵也是一种疗伤。 另外,这篇报道在丹佛邮报网站发表的时候,是一个单独的摄影报道,没有文字记者的文章,Walker自己写的报道,每张照片都有详细文字说明,他说,如果只有一个标题,显然不能清晰地讲明这个故事。 2012年 Craig F. Walker和他的被摄对象退伍老兵Ostrom在普利策获奖之后深情拥抱 2010年Craig F. Walker和他的另一位被摄对象Ian Fisher一起,关于Fisher参军的报道让他拿到自己的第一个普利策奖,但荣誉仿佛也归于了他的摄对象。 (这两张照片让我很感动,拍一组好照片,远不如被一个人理解和接受更让人感到心安。真想煽情地向那每一位在拍摄结束之后,仍然和自己的被摄对象在一起的摄影记者致敬) 2. 从报纸版面到网络空间 Craig F. Walker2010年获得普利策奖的摄影特稿,在其供职的丹佛邮报以足以令国内媒体咂舌的篇幅刊登,一共有三天的报纸集中对这个故事做报道,统共有十八个页码。这组照片的图片编辑当年也获得了美国NPPA图片编辑比赛的奖,到这里可以看到全部报纸版面。 而今年Walker的这组专题摄影报道,则主要出现在丹佛邮报的网站,以大图集的方式展示,一共有49张照片。因为其中有被摄对象在战争中拍摄的死尸照片,影廊特别注明:内有重口味照片,请谨慎浏览(Warning: This photo essay contains (…) Read more

捡来的照片

David Campbell先生最近正在和马格南图片社较劲。后者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了一组翻拍的利比亚秘密警察局档案的照片,Campbell认为这些“捡来的照片”不管是从道德角度还是法律角度,马格南都在是否有权发布这组照片的问题上存有疑问。 马格南图片库的照片销售网页 了解事情的原委,可以先阅读英国卫报今年7月的一份报道:《照片档案里的卡扎菲执政生涯》(Gaddafi’s Libyan rule exposed in lost picture archive),文章中的视频也描述了这些资料照片发现的始末,但一大早起来看这样的东西实在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暴君,体育馆里的公开审判,一个面临绞刑架的年轻人,冷血和狂躁交织在一起,整个现场令人不寒而栗。这些画面来自一段视频,是1984年卡扎菲主持的一场审判,现场绞死了几位反对派。其中一位被绞死的年轻人的哥哥将四盘磁带交给了人权观察组织的研究员Peter Bouckaert。尽管当时也有电视直播,但保留下来的视频素材仍然不多见。 视频中遭到公开审判和绞刑处死的反对派 Peter同时得到了另外一堆资料,是一个商人从政府的秘密警察局大楼里搬运出来的资料,有大量的底片,照片和其他文献资料,他也将这些照片交给人权组织处理,大楼随后被焚毁使得这些照片更为珍贵,它们记录了卡扎菲执政时期尤其是年轻时的生活, 商人搬运出来的资料包括很多卷宗。 Peter将这些资料托付给了两位摄影师帮忙翻拍,整理数字档案,他们就是稍后不幸罹难的战地摄影师Tim Hetherington和马格南摄影师Thomas Dworzak。如今,这些翻拍的视频和照片在马格南图片社上都可以获得高清大图,署名是“T. Dworzak Collection”。 事情引起了英国新闻摄影研究者David Campbell的兴趣。他在twitter上发起了一场讨论,并提出了三个问题: 1.这些署名是T. Dworzak Collection的照片,是否也同时来自Peter Bouckaert和Tim Hetherington。 2.从道德上讲,马格南是否可以将来自利比亚秘密警察局的照片和图片库其他照片放在一起售卖。 3.从法律上讲,马格南图片社是否拥有来自利比亚秘密警局的照片的版权,从而可以售卖这些照片。 对于一个以人道主义关怀为宗旨的著名图片社来说,这的确是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马格南在twitter上的官方帐户一直没有回应这个问题。只有几位工作人员以私人身份进行了回应。他们提出在处理这些照片上,马格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 Read more

影像的暴力

我还想接着昨天的话题,关于shock这本画报的话题,昨天文章的结尾又犯了“荔枝蜜”的老毛病,又进行了高大全的拔高与展望。因为真实的状况是——“生活“那样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假使shock这样的画报在中国登陆,一定也会大卖。 1833年9月3日本杰明·H·戴在美国创办了“纽约太阳报”,刊登的主要内容是是凶杀、犯罪、审判、失火等社会新闻。这份售价为一便士的报纸揭开报纸廉价与大众化这一历史性转变,也从而促使了传媒这个行业的真正兴起。 1919年“纽约每日新闻”报诞生,历尽千辛万苦的偷拍电刑照片让这份小报大卖。直至今天这份报纸依然存在。New York Noir 画廊曾于1999年出版了画册“黑色纽约,每日新闻报纸中的犯罪照片”,(亚马逊书店)收集了100张暴力血腥照片,诸位可以在每日新闻报的图片网站中看到。 对这本书里的封面有如下介绍:“在一个恐怖的黑夜,闪光灯刺眼的灯光照亮了一具女尸,她的丈夫伤心欲绝,犯罪嫌疑人被手铐铐着,而这个不知名的摄影师,他的作品将很快登上第二天小报的头版,会让整个社会震惊(shock the nation),然后他要做的就是,寻找下一个猎物。” 今天的摄影师仍然在寻找他们的猎物,他们的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影像满足了人类的偷窥的欲望,满足了人类借助他者体验的自虐心态,人类天性里的这一点点暴力倾向与影像的真实直观一拍即合,而在当下技术的帮助下,更加无孔不入。 影像有其厚重性,但不是所有人对影像的阅读都兢兢业业,更多人追求的是生理刺激,从这个角度来说,“shock”这样的杂志不过是戳穿了皇帝新衣的谎言。“光与影”努力办一本中国的“生活”画报,失败了,如果有一本“shock”这样的画报登陆中国,请千万不要震惊。

shock you!

第一次让我把“shock”这个单词和摄影联系在一起,是法国巴黎竞赛画报的广告语——“the weight of words,the shock of photos”(厚重的文字,令人震惊的照片),这句话用来解释摄影和文字的区别,很是直观。摄影教科书里是这样的讲的,文字的阅读是渐入佳境,而图像的阅读则是一见钟情。 第二次思考“shock”和摄影的关系,是一本5月30日即将在美国上市的画报,它的名字就叫做”shock”,各位摄影人千万不要看到画报就两眼发光,shock是这样一本画报:产自法国,源于著名的桦榭集团,以刊登恶心的灾难照片和八卦的名人照片闻名。在美国登陆的这本杂志将会比法国版收敛一些,目标是吸引年轻男性。 “shock”是怎样来shock它的读者呢?让我们来看看第一期美国版的内容,这本杂志混杂了图片故事、狗仔摄影、自残的照片,少年手拿刀片劫持人质的照片。和它的法国版相比依然是标准的小报风格,只不过是裸体的镜头少了些罢了。具体的内容是这样的:开篇是对开页纪念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照片,封面故事是8个页码的战地摄影照片,把伊拉克战争和越战进行对比,作者是大名鼎鼎的james nachwey和larry burrows.另外还有一个8页的故事,是一组3k党的黑白图片故事,摄影师拍摄了有几年的功夫。在这些正儿八经的照片之中,混杂着用来”shock”的照片——一具腐烂的尸体,一个对开页是一直血淋淋的鸡头,一位在做直肠检查的士兵。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杂志宣称自己是新千年的”生活”画报。严肃摄影混杂低级趣味,这难道就是新千年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么? 新千年的”shock”是严肃摄影堕落年代的产物,一方面是对过去传统的留恋,另一方面是眼球经济时代的压榨,于是,震惊成为了一种最低层次对人生理本能的一种刺激。是的,这种刺激最容易通过影像获得,因为影像是直观的是“一见钟情”容易接受的。但是我们能不能不要这种shock,因为我们依然怀念真正的”生活”画报时代,那时候,带给读者震惊的是一个全新的影像世界,摄影师极尽其所能得获得视觉效果不一般的照片,获得震惊的不是眼球而是心灵. 更多内容见pdnonline的报道 shock 杂志的网站http://www.shocku.com/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