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中医(1)

作品点评会(portfolio review)是美国很流行的帮助年轻摄影师走入职业化道路的活动。通常由某组织机构发起,邀请业内专业人士参与,参加者经过遴选,有时需要交一定费用,就可以和专家面对面交流。仿佛是拿着自己的作品去看中医。最后的效果一方面是借专家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是尤为重要的则是推广自己的作品,因为这些专家中不乏图片编辑、画廊经营者、评论家、策展人。 “专家”究竟如何看病?最近Andrew Hetherington在自己的博客上采访了一位专门从事摄影咨询的专业人士Stella Kramer,他们的访谈透露出很多信息。 说说你的个人背景吧我从事了很多年图片编辑的工作,在纽约时报,新闻周刊,人物等许多媒体里都当过图片编辑。现在我专门从事摄影咨询工作。我和摄影师一起工作,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创新眼光,编辑他们的作品集和网站。我还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市场定位,制定计划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你认为摄影师从这些点评中获得了什么 作品点评的效果随着摄影师本身特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他们可以得到自己作品的一种反馈,或者寻到了方向。摄影师通常在工作状态中都很孤独,这给了他们一个直面业内专家的机会,可以提供给他们集中的意见。你会在这里遇到从图书出版商到画廊主,从博物馆策展人到图片编辑各种人士,这些人对摄影师个人来说是非常难得有机会遇到的。 点评的时候,我坐在你桌子前面,摊开我的作品,然后发生了什么呢?在点评的20分钟时间里,我所问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是:“说说你的作品”。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你要能很准确地讲出你作品的内容,这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我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我能为你做些什么”我在这里的目的是来尽我的力量帮助摄影师,但是如果摄影师的关注点越集中,我的建议和评论就会对他越有帮助。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有挑战力的,你会不会感到有些摄影师过来是希望你能够解答所有的问题,提供通往成功殿堂的金钥匙呢? 不尽然,因为大多数时候摄影师的回答都是非常具体的,比如希望出版一本书,获得拍摄任务或者在画廊里展出,等等。也有些摄影师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那时候我就很好奇为什么他们选择找我点评。每一个参与点评的专家都在网站上会贴出自己的个人简历,我希望摄影师了解我。不过有的时候并不是这样,我可能是他们的第四或者第五选择,所以他们并没有准备好和我交流。 你在点评中能提供什么帮助我的特别之处在于编辑和创造性思维。我通常可以把摄影师的作品集变得更加强势思路更为清晰。我喜欢让摄影师离开的时候他们的作品集呈现出一种新的光芒。我总是希望能够给这些作品提供一个新的框架,我花很多时间在各种媒体上收集信息,也会与业内同行交流他们希望看到怎样的摄影作品。 这么短的时间内可能对作品集有实质性认知吗? 时间确实很短。一般情况下摄影师都会带来一定数量的作品,还准备一些备用的,时间充裕我又感兴趣的话会多看一些。而这对我来说就够了。不过,有人的作品集缺少很多元素,我就不太明白他的意思了。但是我可以指出他的作品还需要再充实些什么内容。 摄影师特别需要注意什么么?尤其是对那些新手来说。每一个作品点评会都有一定的规则,比如你可以带多少作品以及尺寸是什么。对于点评人来说,你的作品是整理好的集子或者是一盒子照片这其实都无所谓。但是打印非常重要,我同时认为照片的尺幅也很重要。我总是会告诉摄影师,照片必须有它们应有的尺幅。我说这个的意思是,不要让你的作品和你的盒子或者书的大小相称,如果它们需要做大,就要把照片放到足够大。我还告诫摄影师不要把作品的装裱搞得太复杂,比如捆扎起来,或者做成一本书,你要让点评人看到的是作品,其他的东西反倒分散了对作品的关注,显得装腔作势。对 点评人有规定吗?如果有,每一次点评会都有什么不同?我所知道的规定只有时间上的规定。来做作品点评的都是专家,因此大家都心知肚明 你自己的特长是媒体出版类影像,但是也有些人可能会寻找画廊或者图书出版的机会,不期而至地跑到你这里,你怎么办? 我和很多媒体在很多选题上接触过,所以如果一部作品是针对出版或者展览,对我也并不陌生。当下,大多数摄影师都想出版作品或者做展览,他们为此并不关注自己的特点。事情并非往往能够让他们如愿以偿。我是对作品评价,而不管在我看来是完成还是没有完成。我同时还能够给他们的作品指出新的道路,这是他们自己没有考虑过的。我会和摄影讨论他们的作品如果加上多媒体后效果是不是好。我的主意是让他们的作品能够提供其他人无法具有的特长。 如果一部作品很差,或者你不喜欢,你会特别直接地告知么?我不是那种人,会和别人说:“你的作品很糟糕,别干了!”但我会告诉他们我对作品的感觉。假如作品我感觉不好,我会很诚实地评价。但是我仍然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比如技巧上或者构图上,或者他们的作品在哪里可能会得到接受。对我而言,创造性工作具有一种点燃人们灵魂的激情,我有什么资格告诉人家不要去做能够实现他们自我的工作呢? 对于摄影师个人有什么建议呢?穿着上或者不好的行为举止是否带来不好印象呢?摄影师个人最为妥当的表现就是要友善和表达清晰。介绍你自己,和点评人握手。离开的时候表示感谢。即使你不喜欢也仔细聆听他们的话。不要太顽固或者争辩不休。点评人都是专家,他们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假如你不同意,保留你的意见。记住,你花了钱就是来听这些人说什么的。这个点评也很可能就是你未来的工作。因此展现出你对自己工作的热情来! 我发现这个作品点评会越来越流行,选择什么样的点评会参加,你能否给一些意见?对自己的需求有清晰的定位,看看参加点评会的专家,他们是否是你的目标。然后考虑经济支出方面是否适合你。为了成功大家都愿意花钱,但是也并非是把钱花的一点儿不剩。当你遇到那些与你气质相符的人们,以及那些能够为你提出建议的人们,你总会收获不少东西。 (究竟何时才是参加点评活动的良好时机,另一位老中医随后会现身说法)

小石板——我是谁,开启艺术摄影市场

如何进入职业摄影领域,或者更加职业化的经营自己,我打算分两个单元,单元一是我不太熟悉的艺术摄影,我会编译一些东西,单元二是新闻摄影 本文编译自pdn edu magazine 2005年春季号 作者 mary irginia swanson,故事的背景是发生在美国,但很多都是世界惯例,也在中国悄悄的发生。 进入艺术市场的一个重要路径是要找到你的领路人,这个领域具有很强的圈子色彩,但是见到意见领袖并不容易。有一部分际遇很好的年轻人,通过私人关系很容易便摸对了门路。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草根阶层,只有通过自我奋斗来实现这个目标。这种公开公正的 竞争途径通常有三个: portfolio review—作品点评(类似我们以前提到的meeting place,即专家见面会) juried competitions—摄影比赛 attend gallery expositions—参加画廊博览会 portfolio review 在作品点评活动中,通常有这样几类人作为专家与摄影师见面:画廊经营者,博物馆策展人,图书出版人,图片编辑,艺术家代理人,以及其他一些在这个行业的权威。他们通过观看你的作品提出建议,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你指明你的发展道路。同时在参与这些活动的同时你还可以认识很多朋友,因此非常值得参与。 参加这种见面会的费用非常昂贵,但是相对于你挨家挨户地去寻找这些专家,这个价格还是比较划算的。一些作品点评会是单独举行的,还有很多是夹杂在摄影节中的,大家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察看世界各地的摄影节情况——www.festivaloflight.net 对于参与哪个见面会可以依照下面几个标准进行衡量:1,都有哪些专家参与2,是否在见面会的同时还有相关的培训和展览 3,住宿费和旅费的开支情况。 有的时候,摄影师的申请可能被拒绝,但是不要放弃,你可以询问他们是否可以把你放到备选名单里,并且在活动附近订好房间,等待时机。 一旦参加某个点评活动,还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目标明确:你想通过参与这个活动获得什么?是仅仅得到一些指导与建议,还是希望能够获得突破性成果,建议你研究一下点评者的背景,充分利用你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最好能够建立可以长久联系的私人关系 编辑好你的作品:一对一的见面通常只有20分钟就开始轮换,所以你要考虑分配好展示作品和讨论的时间,如果你有几个专题,可以每个专题只选择一部分作品展示。 作品的展示非常重要:如果你的作品展示很便于操作,这将大大节约你的时间,你可以选择将作品放到盒子里/装订成书本/整理为作品集。还要注意的是,可以制作一些“便携“的小型的作品,比如8*10大小的打印照片,甚至是激光或者喷墨照片,装订在一起的“样书”,这样,在一些非正式场合你可以和专家和其他摄影师方便的分享你的作品。 (…) Read more

不容错过的机会

休斯顿摄影节,中国摄影杂志社,中国惠普与高磊工作室,将在今年10月底举办”2006 北京见面会”( MeetingPlace, FotoFest Beijing 2006 )的活动. 听朋友介绍,刚刚看到高磊在他的网站上发布的这个消息,很是兴奋,终于可以在国内看到真正的meeting place了,感谢高磊。 我第一次了解meeting place是2004年参加平遥摄影节,吴嘉宝老师在策展人学院中搞了这个活动,但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人识货。随后我在为平遥小报撰写世界各地摄影节介绍的时候发现,策展人,评论家,媒体对摄影师的个人作品集的浏览,是很多摄影节的重头戏,这通常是一个收费项目,但是很受摄影师的欢迎,因为通过这种交流,摄影师的作品很可能获得展出,发表,甚至被博物馆收藏的机会。 平遥的meeting place在吴老师的组织下已经有些模样,但是很多参加的摄影师根本不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活动,大家准备都不充分,当年我也参加了一把,现在简单介绍一下经验。 第一,我觉得首要重要的是自己的个人作品集技术制作要像样,所谓像样,不能准备一些电子文件凑伙。起码是一本集子,附有英文说明,能够拿出制作质量达到展览级的作品最好。 第二,之所以要这么大动干戈,因为和这些人的会面,对于新人很可能是推开通往博物馆、画廊、影展的大门的机会,需要呈现自己的最高水平。 第三,所谓作品集,最好是在整体上能够呈现你的创作思想,创作方向的作品,不一定要是一个专题但是绝对不是凌乱的一堆照片。 第四,思路要清晰,见面同时也意味着交流,大师们会询问你的创作思想,他们的提问一方面是了解你的潜质,另一方面也会帮助你理清创作思路。 第五,谈话有两种后果,一种是他会留下你的联络方式(所以名片的要准备的)另一种是他会给你一些创作上的建议。 2004年我抱着笔记本电脑去参加见面会,看见旁边两个不知哪一国的学生整个大纸盒子的照片,我就知道没戏。我看到高磊吆喝来这么好的阵容,关键还是免费,就替年轻人高兴。我继续发现,几年来我还是没有啥长进,要是看这篇博的年轻人,已经有了自己的摄影思想,已经在持续不断的实践,已经可以拿出至少不辜负自己的作品,我劝你要去试一下,报名的网址是: http://www.q-image.com/MPB/MPB2006/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