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说话

如果我是美联社雇员,我宁愿不去社交网站溜达,因为混在那里不但不发工资,而且还要小心说话。 美联社的“社交网站使用指南”(social media guidelines)曾引发争议,主要是其中关于“转发”(retweet)的规定,它建议雇员不能在转发的时候让人觉得这是在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听起来很崩溃吧……)具体措施是尽量把RT放在转发信息的最开始,或者用RT隔开自己的观点和转发的信息。 总之,这份社交网站指南的核心就是要求记者在网络上说话时,时刻要保持客观和中立。这在嘈杂的网络环境中显然难以实现。 这两日,美联社又给这份指南增加了新的内容——新闻直播(live-tweeted news event)的规范以及更新了如何和新闻人物(newsmakers)联络的指南。 规定里提到:记者可以就公共新闻事件展开直播,但先要就全部细节和新闻编辑沟通。不能在美联社还没有发稿之前在网络上分享独家信息。 至于在社交网络上政客、新闻人物以及新闻来源的交流,记者可以因报道需要与他们有所接触,但必须要和事件的争议双方都互粉,并避免在新闻人物的公共主页上展开交流——比如,在他们的帖子下面留言。 下载美联社社交网站使用指南,点这里 美联社的这个指南是对记者使用社交网站的规范也体现其对社交网站的重视。针对即将开幕的奥运会,美联社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其奥运会报道团队的twitter帐号,他们很骄傲地宣称在《体育画报》推荐的50个必须跟随的体育记者twitter帐号中,有六位都是美联社记者。 美联还建立了一个奥运会微型网站“Eyes On London”,将在奥运会开幕之后正式开放,这个微网站里的内容由其奥运报道团队提供,每条新闻都在70-200个字,包括赛场观察、城市生活甚至是运动员的故乡等等轻松活泼的内容。 看样子,美联社仍然希望建立一个自己为核心的“微新闻”网络,虽然鼓励记者也去社交网站试水,却又提醒他们时刻必须小心说话。在没有找到在社交网络上“卖新闻”和“报道新闻”的模式之前,他们可能注定要这么尴尬。  

周一消息树

每每周一种树,都免不了唏嘘日子过得太快。两周前做的任务列表贴在墙上,一项也没有完成。去年整个夏天都在忙着“奇遇”,一转眼已经一年过去了。 生活没有变化也没有进步,又是一个夏天了。 1. 美联社的新业务 来自PDN(美国摄影界新闻)的消息,美联社最近在洛杉矶建立了一家新的图片机构:“Invision”,图片社所处地点说明了该图片社的性质——娱乐。 图片来源:PDN的网站 Invision将主要售卖各种红地毯明星照片以及接拍来自影视行业以及公关公司的专门拍摄任务。图片社的目标是在名人明星照片生意上与现在的龙头老大Getty图片展开竞争。 不得不说,几大通讯社的摄影报道从前在新闻摄影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互联网时代却越来越尴尬,其原有的优势:时效和广度,在网络时代已经变得的不值一提,但又不肯在深度上下功夫,现在则要靠进军娱乐来重振旗鼓,实在让人遗憾。 2. 令人沮丧的人生 说到娱乐,消费社会让我们处在一个非常诡异的世界中,处处都是悖论。个人博客Duckrabbit最近以一篇博文撼动著名报道摄影图片社VII的声誉,矛头直指该图片社摄影师Ron Haviv,使其不得专门发声明来应对,其结果却依然是无奈。 事情的起因是Duckrabbit的一个发现,他指出,VII向来宣称自己以反战为立场,坚持人道主义精神,但其成员Ron Haviv的个人网站上,却有两则广告: a,世界最大的武器生产商 Lockheed Martin的广告 广告宣传该公司的武器对目标攻击的准确性,更好服务美军作战需要。 b, 世界第二大武器生产商,BAE systems的广告 广告宣传BAE SYSTEMS武器可以给美军带来更为完备的支持,保证其安全。 Duckrabbit认为,战争中的武器不但用于作战还常常误伤平民,把照片用于这些企业的促销和形象宣传,他无法接受这是出于一个以反战为己任的图片社摄影师之手。 由于这篇帖子在社交网站上激起很大的反响,Ron很快就做出了自己的回应,他首先承认自己的一个失误,广告照片的署名不应该有VII图片社的字样,这是他的个人行为,和图片社没有关系。其次,他强调,报道摄影和商业摄影之间有着明确的分野,他自己深知其中的差别,并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对此做出了清晰的区分。另外,他还声明,自己支持人道主义干涉和维和,就他个人所见,如果没有这些介入,局势将不堪设想。 关于两则广告的来由,Ron也做出了解释: a, 这则广告是客户通过Ron Haviv的商业图片代理购买的,原片只有沙漠上的坦克痕迹,因为是广告图片,用户在购买之后,人为地增加了硝烟,以及压上了字。 b, (…) Read more

“修图师”VS修图师

这篇文章是关于两个修图师的故事。不过,前一个要加上引号,因为他的修图行为并不光彩。 “修图师” : Miguel Tovar 服务机构:美联社 Miguel Tovar是一位自由摄影师,美联社派遣其拍摄阿根廷美洲杯足球比赛。在其最终供稿的照片中,一张小男孩踢球的照片出了问题,摄影师将自己的影子修掉,并挪来一些烟尘遮挡修改痕迹。 画面前方“尘土”位置原本是摄影师自己的影子 根据新闻研究机构Poynter的报道,针对此事件,美联社摄影部主任Santiago Lyon发信给全体工作人员,再次重申了美联社有关图片处理的相关规范,并宣布了对Miguel Tovar的处罚: 我们已经终止所有和Tovar的关系,并且停止他的拍摄任务。他将没有任何可能再为美联社服务。此外,我们已经把他所有的照片都从美联图片,以及商业图库和网站上全部拿下。 关于这个最新的修改照片案件,美国摄影界新闻(PDN)对此似乎并不感到乐观,在报道这一事件的文章中,其在开篇就谈到: “只是把篡改照片的摄影记者开除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摄影师在不断地犯错误。” 而在文章末尾,针对美联社摄影部主任所谈到的“名誉至关重要,我们会对此类事件迅速反应并予以制止”,PDN发出如下慨叹: “这些警告和严重后果有什么用呢?摄影师还是在继续对照片做手脚。除了这些惩罚,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这个“何处惹尘埃事件”和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首个因PS而导致奖项撤销的“无影脚事事件”,以及很多摄影记者的修图行为都是一种看似“无伤大雅”的美化照片的努力,但毫无疑问,它们仍然影响了新闻摄影的信誉。 而东窗事发之后,再看这些修图行为,更显得荒谬。它们背后的一个隐喻是,摄影记者的习性似乎已经发声了改变,我想这就是PDN感到行业遇到难题的原因,因为对于新一代摄影记者来说,修图已经变成了一种忍不住,有些上瘾的行为,从而导致稍不留神就会触到底线。 站在另一个角度,生活在当下我们这个社会的人们,恐怕也要重新看待“照片真实”这个问题。比如,那些光鲜的杂志封面——那是插图,还是照片? 修图师:Alberto Milazzo 服务机构:LaBoutique 纽约专业修图机构 博客The Photography Post最近访谈了纽约一位据说是纽约顶级的专业修图师:Alberto Milazzo。 我顺势去了他所属的公司网站上去溜达了一下。这种感觉蛮有趣的。因为此时你看这些照片,都并非是看照片,而是在头脑里思考它们没有被修饰之前的样子,这家修图公司对这些照片的展示,那感觉,就好像是他们把这些照片又拍了一遍。 LaBoutique修图公司的网站,主页上有个栏目,叫做“创意修图”。 (…) Read more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