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版空落落

时下的报刊设计师们对此种冒险乐此不疲。这种思路似乎可以追溯到当年Bloomberg各种大胆的封面设计,它们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吸引眼球,成为网民的谈资,从而得以在社交网站上被推上千万遍。所以,你会感觉到:“这个头版似乎是为Twitter而不是报纸读者设计的。” Read more

编辑部里的背包客

Josh Haner是谁?一个摄影记者,但也不完全是。

这一位曾获得普利策奖,目前同时兼任时报的摄影技术编辑。他本科在斯坦福学习”符号系统”(symbolic systems),他发明了一个可以实时传输照片的背包。在纽约时报那严肃的办公室里,到处是低头忙碌的编辑们,Josh这个奇怪的背包客能够被编辑部接纳嘛?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我感到自己仿佛走在一片灰色森林,树上停留的是twitter上的那只蓝色鸟儿,它当然不会鸣叫,只会吐出一堆字符;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公关宣传员:我很好/我很坏,这是个乏味的论调,我们就陷在这个无休止的循环中,看似真情四溢,实则毫无感情。 Read more

那些影响我的图片编辑

图片编辑,这一工作有谁能说清楚?纽约时报博客Lens连载两篇文章,请摄影记者回忆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图片编辑“他只是安静地看照片,没有一句话,只能听到呼吸声”,“他是塑造我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人” ……这些照片背后的人,他们是朋友,却更是导师。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1.纽约时报在奥运赛场 以互动信息图表著名的《纽约时报》,正运筹帷幄打算在奥运期间给读者献上大餐。而事实上,准备工作从今年2月份就开始了。他们找到跳水运动员Nick McCrory和Abby Johnston,使用远红外照相机,在30分钟的时间里收集了Nick跳水时的各个角度的图片资料,最后制成的互动视频将会有3D功能。 《纽约时报》图表制作团队正在采集跳水运动员的数据 此外,接受SND采访的《纽约时报》体育图表编辑Joe Ward还谈到,图表编辑和互动设计师会到奥运会赛场进行实地采访,他们也是《纽约时报》记者团的一员。 2. 路透社发布动画新闻 路透最近宣布和台湾公司Next Media Animation (NMA)合作,发布后者制作的3D动画新闻产品。这种新闻动画视频主要使用在一些没有任何图像资料的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写新闻报道上面,尤其是对于科技以及话题性质的报道,它更为擅长。  NMA制作的Wikileaks事件动画视频 这些动画视频可被采用的机构重新进行编辑整合,加上声轨,以适应其报道的需要。 该公司声称:“动画的无限可能带给新闻一个全新的讲述方式,相机和平面的动画将不可能达到如此效果。即使这些动画片以视频为主,在传递信息方面,它们也是一种独特的媒介,优势鲜明。” 将复杂抽象的新闻视觉化,当然欢迎,但如果你去看看台湾苹果日报的“动新闻”就会发现另一个问题:“美女与野兽”的频道,各种并非要视觉化的社会新闻,这些新闻动画低幼化、煽情化,最恶劣的是用动画的幌子在色情和暴力话题上打擦边球。 其实动新闻虽然近年在台湾兴起,但要说鼻祖还是上世纪初美国的黄色报刊时代,比如《晚间新闻报》,只不过那个时候是用剪刀浆糊来拼贴罢了。 人的眼睛真贪婪,商家从中嗅到越来越多商机,满足眼球需要的产品品种繁多,但你的大脑却很可能变得一天比一天迟钝。 3.  instagram们 就在专业媒体追求逼真和3D的同时,手机摄影师们则正为那蓝蓝绿绿的小照片狂热。 一位摄影师在blurb的博客上提到:Instagram拯救了我观看音乐会的体验! 他梳理了自己拍摄音乐会的思想进步历程:在胶片时代,音乐会难以拍好,现场的光线太暗;很快,数码相机对弱光的良好表现,使得随便谁都可以在音乐会上拍到精彩照片,人们热衷于将这些照片在flickr上分享,那里更强调照片成套的概念,于是一场音乐会你不得不拍呀拍。最终发现,自己竟然是从相机LCD显示屏上观看整场音乐会。 iphone+instagram则带来新的理念,它强调即时和现场,你不必追求影像质量的完美,就是要捕捉下那一刻的感觉,虚化的、曝光过度的以及奇怪的色彩就是它要追求的美学价值。你不必拍那么多,只需要说:“我来了,我感到了。”这就够了。 4. 还是手机摄影 与instagram类似的另一个手机摄影app——Hipstamatic正在筹备一个基金会,用于促进新闻摄影报道的发展,支持那些用智能手机讲述自己的故事的公民摄影记者。 该公司已经筹备了一个facebook网站,并且计划发行一些特别的数字镜头效果来募集资金。一切都在互联网的逻辑下有条不紊地展开。 这都是网络世界的故事,与传统媒体没太大关系。大卫David (…) Read more

图表美国大选

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媒体对此的报道也推陈出新,10000words的编辑Lauren Rabaino对此进行了总结,列举了美国媒体一些优秀的互动报道,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将抽象的统计数据可视化,强调和读者互动。以下摘录Lauren文中几个项目介绍给大家: 1.《今日美国》:总统候选人配对游戏( Candidate Match Game II) 《今日美国》从纸媒时代就注重信息的视觉化,图表是他们的强项。如今在网络上的表现依然势头不减。 《总统候选人配对游戏》让读者针对就业、税收以及医疗方面的问题做出自己观点倾向的判断,并同时权衡自己认为这个话题的重要性。在圈选过程中,旁边的图表就会表现出你更倾向奥巴马还是罗姆尼。 2. 《纽约时报》:《竞选地图》(Electoral Map) 《纽约时报》网络版一直以质量取胜,互动图表一直是他们的强项。这此总统竞选,他们也有不少花招。 《竞选地图》这个项目让读者可以直观地看到目前两位候选人在各州当下获得的支持,其中粉色和蓝色分别是倾向罗姆尼和奥巴马但仍不能十分确定的州,而黄色则是观点不明的州。 浏览图表,你能看到《纽约时报》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局势的分析。黄色的不确定的州在争夺中飞来飞去。 3.《华盛顿邮报》:预言奥巴马( “Predict Obama’s Odds” tool) 《华盛顿邮报》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工具——一个计算器,可以计算奥巴马同学的胜率。这不是一个随意的游戏,其原理是一些政治学学者根据以往大选情况总结出的公式。计算结果有赖于两个变量:GDP的变化、民众的支持率。读者输入数值,就可以计算出奥巴马有多少获胜几率。 4.纽约公共广播:医改政策Twitter局势图( “Tax” Tweets After Health Care Ruling ) 10点57 (…) Read more

纽约时报+好莱坞=?

这个题目有些牵强了,被坏天气折磨,早上起来喉咙发干,口干舌燥,想象力颇为有限。 我的意思是,平面媒体的视觉和电影的视觉碰撞会有怎样的可能? “好莱坞特刊”(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Hollywood Issue)是《纽约时报杂志》每年一次的规定动作,聚焦年度最佳电影演员,拍摄系列肖像。 为电影明星拍摄肖像,如何得到富有戏剧性的影像,其中的化学反应,全靠摄影师这个催化剂来实现。寻找合适的摄影师肯定是颇令这本杂志的图片编辑头疼的事儿。不过,《纽约时报杂志》最近刚刚出版的画册《纽约时报周末画报摄影》(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Photographs.”)似乎业内颇受好评,已经充分证明编辑部在视觉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个特刊每年都不会让读者失望。 让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所邀请的摄影师和作品链接: 1. Hollywood Issue  2009,  摄影师 Paolo Pelligrin 链接:这里 2. Hollywood Issue  2010       摄影师Solve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1。多媒体作品:黑暗中的阿富汗 “A Darkness Visible: Afghanistan”是多媒体制作公司MediaStorm刚刚制作完成的多媒体报道。摄影师Seamus Murphy从1994年到2010年14次前往阿富汗,从阿富汗当地人的角度,讲述这个战乱纷争不断国家的社会现状和人民的愿望。 这部作品的制作人Eric Maierson在其博客谈到这部作品诞生之艰难,耗费精力,关于这部作品的原始素材,是下面这样一些数字: 30多小时的访谈 2万6千张照片 9个月的制作过程 “报道”这两个字是Mediastorm所有多媒体作品中必须强调的关键词,它们并非是简单的照片+声音+视频的堆积,基于报道摄影师的作品,它们都是有着扎实内容的纪录片。 一位读者在片子下面留言:很棒的纪录片,充满力量,感人,忧伤并且非常美丽。 2.  时间胶囊 《纽约时报》在世界七十亿人口日发起了一个有趣的网络活动,报社一方面请印度新德里的员工Lynsey Addario——这也是一个有着七个月身孕的准妈妈,拍下人口日当天产房新出生婴儿的照片。与此同时,时报在网上发起征集,请读者上传自己国家的照片,藉由这些照片告诉宝宝他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的状况。时报会选择100张照片密封在一个盒子里,交给这些孩子的家长,等到他们长到20岁的时候,盒子里的时间胶囊将会带他们穿越,回到当年。 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有了一些照片,其中还有一张来自中国安徽——一位拿晾衣绳做游戏的孩子。 时间胶囊不知道否是个好注意,编辑是否敢于把一个苦涩的胶囊(今天这个世界最好的写照)交给这些孩子?20年后,在一个资源更为紧张,环境愈加恶劣的地球上,打开当年这个胶囊,孩子们又会作何感想? (说到时间胶囊,连线杂志放出了编辑挑选的十部延时摄影作品,站在另一个角度,它也是一种时间胶囊,记录时间流逝的轨迹。) 3. 5% 苹果迎来了它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其量刚刚超过了pc约5%。这是15年来的首次。苹果公司上个季度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15年来首次达到了5% 苹果的新成就和ipad的上市很有关系,分析家指出,之前有些人认为ipad的出现会影响苹果电脑的销售,但最终人们却发现现实的食物链是这样的——有些顾客的确选择购买ipad而不是Mac,但更多的人决定买ipad而不是Windows PC。 说到ipad,它搅动了整个数字出版行业,最近时代出版集团宣布,旗下五家刊物将在最新的Kindle Fire上出售(FORTUNE, PEOPLE, Real Simple, (…) Read more

纽约时报牌儿方便面

媒体上的照片,都必须以方便面的制作方式来生产:压缩每个必要的思考环节,形式方方正正符合发表需要。这是大众传媒不可改变的现实,信息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酿造出来的,手工业者的人味儿被机器制造所替代。不过,即使这样,他们还会扔给你一些不同的调味包,并且时不时地做一些创新——比如,弄出个老坛酸菜。 这也是我对《纽约时报周末画报》人像创新的看法,这家“生产方便面的厂家”,更注重用户体验,口味不断翻新。 最近《纽约时报》的Lens博客介绍了9月份光圈即将出版的一本画册:《纽约时报周末画报摄影》(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Photographs.” )据说这本书从调研,访谈到编辑,筹备了六年, 所收录的照片大多都有照片背后的故事这样的文字相配合。 Inez van Lamsweerde and Vinoodh Matadin 摄影,模特Clint Eastwood。摄影师感悟:“每一张脸都是有结构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时报周末画报的摄影总监Kathy Ryan,这位女士的工作思路是要消除边界,她无视摄影领域的一些既定的分类,在拍摄中时常跨界安排工作。比如,她提到: 为什么不能派遣一个成熟的战地摄影师去跟踪拍摄奥斯卡获奖演员一年?抑或是让一个艺术家去拍摄奥运金牌选手,凸显个性风格,而别老让体育摄影师去拍体育明星? Gregory Crewdson  Dream House Paolo Pellegrin摄影  演员Robert Downey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相反><相承 每周一早上,我是这样“种树”的:打开googlereader,里面总会积累超过一千篇未读的文章,对我这种有网络洁癖的人,它们的存在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点开,快速浏览,把感兴趣的单独留下——这是我消灭其的流水作业方式。 令我吃惊的是,每次梳理留下需要深度阅读的文章,总能发现其中存在某种关联,于是,我将之挂在树上,并为其命名——这棵消息树的诞生如此“有机”,是我喜欢的过程。 奥巴马开始推送自己 6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竞选团队宣布,他们将从白宫手中收回总统的twitter 和facebook 帐户,会使用这两种社交工具,实时发布奥巴马参加竞选的报告,而且总统自己还会不定期地出现,亲自推送自己——这些奥巴马自己写的文字都会加一个“BO”的标签。(“BO”恐怕来自奥总统的名字缩写,但是我看着总会联想到——BOSS。) “BO”发布的最新一条消息是: 做父亲是我最艰难却也是最有回报的一项工作。祝愿全天下的父亲快乐。 目前,奥巴马的twitter的帐户有八百七十万个跟随者,Facebook上有两千万个粉丝。 你的大脑只能帮你处理150个好友关系 奥巴马本人的twitter好友有将近七十万个,但是根据“Dunbar数字”定理,一个人的正常社交好友应该在150个。 Robin Dunbar是一位英国人类学家,在前互联网时代,他曾提出一个观点,人类的大脑皮层所能处理的稳定社交关系是有限的,他估算,这个数字应在100-230个之间,而通常来说都在150个左右,这个说法被人们称作“Dunbar数字”。 最近,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通过对一百七十万个twitter 用户的分析,对”Dunbar数字”在网络上的表现重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twitter用户们的稳定关系也处于100到200个之间。 因此,不要看一些人有一大堆好友粉丝,但其所能跟进保持联系的都不会超过200个——您是肉做的,您的程序暂时还不能升级。 细细碎碎的人生 Jason Polan是纽约的一个画家,仍然执著于关注肉身,用古老的方式对抗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Jason Polan的本子 他的一项伟大工作是描绘纽约城市里每一个人的生活,街头,公园,他安静地在那里看人,写写画画。 最近Jason开始驻扎纽约的一家画廊,做一项为期一个月的“生活和工作”的艺术行为,他每天都会呆在画廊,画画,思考,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和他交流。他希望让人们看到艺术家和他的作品产生关联的一面,并同时也让人们观察艺术和工作相连接的可能。 “我所见的每日生活”是这个展览里的一部分作品,画家把自己的每日所见都发到博客上: 报纸花衣 法国著名时尚设计师 Jean-Paul Gaultier最近把法国《解放报》的编辑记者们逐个打扮了一下。这些花衣不是用布料做的,而是——报纸——解放报被其制作者们穿在了身上。 记者们的新衣引起了媒体人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本拉登 对于中国人来说,拉登活在段子里。所以,拉登死了,仍然活在段子里。这样说话,似乎对待国际大事,态度实在轻浮,但是看纽约时报网站上的黑体大字:奥巴马宣布,本拉登已死,再配着一张总统先生发言的呆照,我实在不觉得震惊,只感到荒诞。如果再加上奥巴马的另外一句话:拉登死了,世界变得更安全。那更觉得这只是一场小孩子的游戏。 纽约时报网站 截屏 纽约时报网站截屏 博客作者Michael Butterworth观察了拉登死亡的消息在 ESPN的棒球赛的球场上散播开后人们的反应: “当消息开始在人们的移动设备——ipod,blackberry上传播开之后,现场的人们开始高呼:美国,美国,ESPN的转播人员迅速开始捕捉这个被称作‘国家娱乐’的棒球比赛中的这个爱国的瞬间,在宣布这个历史性时刻的同时,展示了球迷的骄傲。” “在上面这张照片里,我们看到了体育和国家精神的融合,作为‘粉丝’的民众庆祝他们的球队‘美国队’的胜利。一个美国敌人的死亡,恰似一场比赛的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全球的政治也无非可以最终简化为:胜者和输者。”这是Michael Butterworth对本拉登死亡事件的观点。 世贸遗址,人们也在欢庆美国的胜利——场景的确如同球迷庆祝球队胜利,但比赛总是无休无止,这个庆祝也许只是意味着新的赛季的开始。 威廉的婚礼 《时代》周刊如何调遣摄影师拍摄英国王子的大婚? A. 马丁叔叔: Martin Parr 为时代周刊拍摄 是的,这样的场合如何能够缺省马丁帕尔,这位一直冷眼观看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火星大叔,遇到这场世纪婚礼当然不能错过。但他并没有出现在热闹的婚礼现场的核心地带,而是选择了有十七万人口的英格兰中部城市沃尔索耳,拍摄普通居民的庆祝——油腻的蛋糕,色彩斑斓的小旗子,这些照片一如既往地充满了喜剧(悲剧?)色彩。 Martin Parr 为时代周刊拍摄 Martin Parr 为时代周刊拍摄 B. Christopher Morris Christopher (…) Read more

铃了个铃

对我这种心理素质特别不好的人来说,给印刷媒体写稿子,实在是一种折磨。折磨又分成之前折磨和之后折磨,写的时候总是自信心不足,恨不得改八遍,等稿子发表之后又不敢细看,生怕看出个错误,搞得想撞墙。 你看,我用了“印刷媒体”这个词,这种惶惶不安的紧张感,来自我对“印刷”的崇拜?不知道,反正,在博客这个地盘儿上写东西我没有这种感觉,尽管我那些粗心以及知识匮乏而导致的错误经常被读者揪出来,弄个大红脸,但我可以立刻致歉,改正,并且还会生出一种似乎能够无限接近正确的愉快的感觉。 我能不能再用“严肃媒体”形容一下那些依然要印出来的刊物?对于在这些媒体工作的人们,我开始越来越敬仰。昨天看到一本小书,里面写着:“如有疏漏之处,均为编者之责任”,说这句话得多沉重,付印之前要吸三口气。恐怕就因为这个,我们还是应该祝福这些“白纸黑字”长命百岁乃至万万岁。 即使在博客写东西,我现在尽量约束自己向严肃媒体学习,变得严肃一些,但我依然还是喜欢网络的轻松和跳跃,尤其是一样东西,它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超链接”(link),也就是这篇文章标题里的“铃了个铃”。 但随着博客甚至浏览器网页的衰落,“超链接”开始变成“被某某人转述的话语”,话语的出身不重要了,“被某某人转述”却反客为主。这是多么的没天理! 有的时候,我几乎无法把自己的博客文章变成一篇铅字文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法还原超链接,那种借助网络和不认识的人的交流,噪杂的多种声音一起迸发的感觉,活生生地变成了一种“抄袭”,在印刷世界里,变成了这样一个词儿——“编译”。 以上这些话都是在写正文之前的碎碎念,最近看到几个不错的链接,想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编译)一下。 铃、铃、铃,它们来了: 1. Robert Adams :”The Place We Live” Robert Adams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新地志”(New Topographics)摄影运动的代表人物,是一个自学摄影成才的英语言文学博士。 美国西部在Robert Adams的镜头里已经连续呈现将近四十年,耶鲁大学艺术中心近日为他举办了一个名为“我们所居住的地方”(the place we live)的回顾展,策展人谈到: “西部对他而言,因为人和自然这种矛盾重重的关系,显现出一种脆弱的美丽。他的照片的出众不仅仅是因为其扎实且明晰的表达,同时也因为其中痛苦和希望混杂的味道。” 我很喜欢Robert Adams的照片,通过博客eyecurious发现了这个展览的网站链接。网站做得出奇好,不仅有分年代的展览作品,作者本人的个人经历年表,还有Robert Adams所出版的所有画册的逐本介绍。 最后这个资料很重要,Robert本人出版了超过三十本画册,他本人认为摄影“从头到尾都需要编辑”,因此画册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呈现平台。此网站将这些书设计得像堆成一座小山,点击书脊就会跳出一本,读起来非常舒服可爱。 2,Wayback Mchine (…) Read more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