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中的错误——关于一张争议照片的争议

翻开美国小报The New York Post的维基百科,就会看到它的劣迹斑斑,耸人听闻的大标题是它在报业市场上长盛不衰的制胜秘方。如今,它的丑闻史又增加了一条。   一位被推下站台遭遇飞驰而来的地铁列车最终撞伤至死的男子,其最后挣扎逃亡的瞬间被The New York Post的一位自由摄影师拍下,照片撑满报纸的头版,大标题写着:这个人就要死了。 这张照片招致了很多愤怒,人们纷纷谴责摄影师不去救人而是拍照。摄影师本人的辩解是,他距离太远,跑过去就已经来不及了,他当时所做的努力是用闪光灯提醒司机减速。 因为坊间的谴责实在太强烈,该报发表了对摄影师的专访,他说自己真的距离太远,根本无法在车撞上这个男子之前跑过去,他当时之所以能够这么快拍下照片是因为相机的设置一早都弄好了,拿起来就能拍。在访谈中,他描述了男子被撞飞之后的场景: “一群人拿着拍照手机凑上来,挤来挤去,想要看这个男人并且尝试拍摄视频。我大叫让他们退后,因为医生需要工作的空间。” “这是我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情,一个人死在我面前。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我一直没有看过我拍到的照片。我甚至都不知道我拍到的照片有如此多的细节。我没有看,我不想看。这一天太痛苦了。我直接把记忆卡送交到办公室。两个警察也过来看了照片,我则一直坐在椅子上。当深夜终于看到那些照片的时候,我的心都要停止跳动了。太糟糕了。我一晚上都没有睡着。我耳边一直响着这个男子头撞上列车的声音,砰!砰!砰!” “对于人们对这张照片的愤怒,以及质疑:为什么他拿出了相机而不是把人拉出来。我有些吃惊。但对此我也不是特别在乎,因为这些人不在现场,他们不知道一切的发生有多快。” “最悲伤的部分应该是,那里有更多的人距离受害者很近,但他们仅仅看着却没有做任何事,你可以从照片里看到这个场景。而我根本不能到达他那里,要是我能赶过去,我会帮他,但地铁的速度太快了。” 这位摄影师的自白似乎能够缓解我们的愤怒:一切都只是一个偶然,拍照的也是个善心的人士。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该报纸是否应该刊登这张照片?第二:该摄影师是否应该拍下这张照片? The New York Post的做法遭到了大多数同行的抗议,认为在头版使用这张照片已经超越了底线。在一个留言中,一位新闻界人士提到,自己在台湾和日本的媒介工作了二十年,没有一家全国性的报纸乃至小报会这么做。通常的做法是只展示事件发生之后的现场照片,即使有事件发生当时的照片,也会把当事人的脸部、尸体遮挡,或者是在一些位置打马赛克,使其不是那么清晰可辨。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个事件是一个新闻,该报纸刊登它无可厚非,但这些声音是非常少数。 对于这位摄影师,争议就更大一些,有些人认为他并没有救人的职责并且也在当时无法救人,还有些人则认为要谴责的应该是现场的其他人以及那位推人下站台的凶手。当然,有不少人还是不能原谅这位摄影师没有伸出援手。 而在我看来,这位摄影师也是一位受害人,他是煽情报道的受害者。媒介研究机构波因特(Poynter)对此事做了一个综述,其中提到,检索这位自由摄影师的网络相册,里面的350张照片里只有24张是新闻照片,其他都是动物、小孩以及很多裸露的模特。他似乎是从今年9月开始为Post拍照,其拍摄主题是犯罪现场、街头照片以及一些活动。 这样一位业余人士竟然在短时间之内就被这份小报培养成狗仔式的记者。他很快就明白了这份报纸最需要什么,并时刻准备着,这让他变得冷酷无情。想想看:一个“人”如何在这种恐怖现场——让人震惊乃至窒息,第一反应是举起相机拍摄?恐怖和战栗是在照片拍摄之后,而不是当时! 而根据这位摄影师的描述,在现场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一拥而上是要拍下一张照片。 煽情就是在消耗我们的感情,无论是摄影者还是读者,当我的眼球适应这种恐怖的照片之后,想要激发情绪就只有更恐怖的照片,如此下去,观看更是百无禁忌。人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人伦。 回到这张照片,一个人的死亡瞬间是不是新闻?这样一个属于个人隐私的事实,它根本就不需要被更多人看见,更不应该被分享,但我们却越来越把这种观看当成理所应当了。难道它不能被文字描述所替代么?真正的新闻应该是去报道那看不到的事实——为什么会有这样极端的事件发生,一个黑人将这位韩裔男子推下站台,受害人喝了很多酒和妻子吵了架,这个发生在纽约社会底层人士之间的悲剧,是否有助于让人们去更多了解这个社会中的问题。但这一切都被一张吓人的照片所替代了。 The New (…) Read more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