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惹图片编辑

上周提到的那个拍奥运冠军的倒霉的法新社摄影师,有关他的事件仍然在发酵中。发酵这个词儿多好,你仿佛立刻能够看到一个鼓鼓囊囊的大面团,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有一个已经快被网友唾沫淹没的声音——来自法新社。 法新社博客Correspondent / behind the news的编辑Marlowe Hood写了一篇博客为自己的摄影师正名,这篇名为《像素和虔诚:拍摄奥运冠军偶像》(Pixels and piety: Photographing Olympic icons)的文章,一开始便写道: “我第一眼看到Joe klamar的美国奥运运动员的照片,并不明白人们的怨气从何而来?至少就我所见的,Joe尽了他最大的努力:为我们带来不加掩饰、并且有洞察力的照片,他在用他的相机观察,并非只是拍一组体育图片。” 这位编辑在博客上配发了一组照片,姑且将之看做是法新社的图片编辑编辑过的照片,如下: 对比网友的编选,你该从中能看到一些端倪: 一篇名为《为什么奥运冠军官方照片这么糟糕》的网文所配发的组图 在网上被人骂的半死的摄影师Joe klamar,他拍的照片让人又气又笑,而经法新社的图片编辑之手,它们再次亮相的时候,你看到的不再是一个愚蠢的摄影师,而是一个幽默的摄影师。(强烈建议大家去看看这组编选过的照片,这组幻灯片的打头照片,照片的顺序和节奏,都颇费心思。) 哎,当初那些图片编辑都哪儿去了? 文中,摄影师也站出来对拍摄过程予以陈述:“我以为自己就是去记者招待会抓拍一些台上的运动员,拍一些头像供图库当作资料使用。我不知道应该准备影棚。这是法新社第一次应邀拍摄奥运会媒介峰会。我非常尴尬,我不太会用影棚。” 这位摄影师带去三支镜头:17-35, 70-200 和 300,另外还有一支闪光灯。后来,现场一个官员帮助他协调找到一个摄影师,两人共用一个影棚空间。 看到这种情况,我不禁还想问,图片编辑都哪儿去了? 图片编辑应该派遣合适的摄影师去合适的现场,还应该适当做好拍摄之前的沟通。这位摄影师却只是得到一个简单的指令,就那么一头雾水地出去开工了。这恐怕也说明,在这些通讯社里,恐怕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图片编辑存在。 一组照片可以被编辑成一朵花,也可以给弄成一堆牛粪,我说的别惹图片编辑就是这个意思。当然,图片编辑也要有职业道德,摄影师自己也应该对图片做适当的编选,确定自己的意图传达。 另外,看了那些网友的评论,深深感到,他们也不能惹。 一个哥们说,看看镜头就知道他完了,应该带85mm,1.2的镜头 (…) Read more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