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视觉实验室初体验

早几个月发布了一个“创新视觉实验室计划”,这个计划一方面是对教室以前做的专题“杂志摄影双周记”的呼应,希望能够和摄影师一起共同探讨杂志摄影的发展,另一方面,正如当时的招募启事所提到的,希望能够借助《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平台,帮助青年摄影师拓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记录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们的计划究竟执行得怎样?现在就和大家汇报一下。 首先,因为报名的学员大都同时选择了“肖像”和“图片故事”两个项目,所以我们将其合并变成一个综合的孵化期,为期为六个月: 1,针对学员现有作品逐一点评 实验室学员 李英武作品 点评: 用我和一个年轻摄影师聊天时,他提到的一个词儿来形容李英武非常合适:野蛮生长。 我所理解的“野蛮生长”是对在一种混乱的没有法则的现实中,年轻人仍然迸发自己一切创造力去工作的精神状态的描述。 看得出,李英武很少对自己的拍摄任务妥协,每一张照片都和上一张有所不同。摄影师控场能力很强,这对拍摄人像是一种重要的天赋。 不过,英武颇有些85后的“自恋”心态,所有的照片都要打上自己的logo,而且有的很夸张的放在照片正中,嘿嘿,这正如作者的照片风格一样,照片非常张扬,每一张都在跳跃。我是很喜欢,但也有些怀疑,这些用画面的特殊技巧制造的“视觉冲击力”,会不会有一天被用尽了呢?也许我是多虑的,因为到了形式用尽的时候,年龄和阅历带来的沉稳自然也会体现在摄影师的照片中。 2,指定阅读: 请顾问老师提供图书,画册,摄影师作品的阅读清单,请大家阅读。 作业: 摄影师要完成指定阅读清单中的十项。 提供一份阅读报告。 (因为我们的实验室还处于初期实验性运作阶段,目前我们动用的导师资源还主要是《中国企业家》杂志内部的力量) 书单之一: 直接看各种摄影集是最直接的吧。看多了好片子,嗅觉与品味格调就会自我建立。 一系列大师访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背后的观念,寻求理性共鸣、观念建立。 多读人文历史书。可以建立对人类的常识与视野。 ——《中国企业家》杂志执行主编 李岷 3,顾问出题 帮助摄影师建立经济视角,同时提高摄影表达能力。 作业: 1,尝试经济话题的视觉化:用报选题的方式,寻找经济话题,制定拍摄计划。 2,人像:更广义地理解人物肖像。 3,小型图片故事,学习视觉语言的组织结构方法。 题目之一: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看杂志 1,Wallpaper Wallpaper邀请了两位大牌设计师Karl Lagerfeld和Philippe Starck为其设计杂志,产生了两个有趣的封面。 到这里去看个详细。 2, 独立时尚杂志 时尚资讯网站ftape做了一集特刊,集纳了23本独立时尚杂志,炫目得很,去看看吧。 3,更多独立杂志 如果要想将那些可爱的,另类的,非主流的独立杂志一网打尽,最好的去处自然是colophon,去看看这里陈列的最新出版物——点这里。 3, foam 荷兰摄影杂志foam出版了新刊,这期主题是Talent,介绍了18位在foam的年度青年摄影师遴选中被选中的摄影师。 Foam的策展人如此解释“Talent”的含义: 总是担心迟到以及错过,不愿成为潮流的跟随者,而是要做潮流的引领者,这使得年轻的艺术家很快就被归类为“下一个伟大的事物”。 这期封面照片的作者是荷兰摄影师Anouk Kruithof。

杂记

昨天去纸老虎,买了一本商业周刊中文版,原因是里面有一篇文章的照片非常好看。 文章内容有关“每一个儿童一台便携电脑”(简称OLPC) 的计划在实施中所遇到的困难,文章所配图片包括项目的创始人尼葛洛庞帝的肖像,以及秘鲁山村儿童使用OLPC项目所发电脑的场景。 Danna Smith摄 Jeffery Salter摄 前面那张照片在使用时是一个整页,而后面的则是一个出血的跨页,非常漂亮。 文章链接

杂志摄影双周记之 小戴的“创业家”生活

我这两天身体不好,状态也不太好,这篇文章想写的很多,但是写出来味道很不对,很糟糕,本来不想贴的,但是想和大家就这个话题交流一下。 由于中国都市报的蓬勃发展,报纸摄影记者的职业内涵已经非常清晰,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快速反映,这是他们职业的核心,当然,报纸摄影记者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也面临着转型,这不是我们这里重点要说的。 杂志摄影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这在国内仍然是一个含混的概念,并且深受一些所谓时尚大片的荼毒,让很多人觉得灯光、化妆、造型、道具、影棚齐齐地都用上,这就是“杂志摄影”。 杂志图片的印刷质量更高,版式漂亮,图片也会用得很大,时常让摄影师停留在要把图片拍得“精致”这一层面上,而忽视了对图片内涵的追求。事实上,杂志图片同样也要满足信息传达的要求,只是它不像报纸讲究时效和信息传递的效率,而是需要更加耐人寻味,有意思、有看头,有深度。 这样说还是比较抽象。正好,以前1416曾经介绍过的戴世恒,刚刚毕业,他目前在新创刊的杂志《创业家》里担任摄影师,我就再拿他来开刀,看看小戴如何完成杂志摄影师的工作。 下面是小戴近几个月的一些拍摄任务: 照片中的两个家伙是在“中国热”的潮流中,来中国做旅游方面投资的搭档。拍摄现场就在酒店,道具就是现场随手拿来的。弓弩、苹果,沙发上的旅行手袋,都能引发读者的联想。这是一张比较典型的摆拍照片,杂志摄影师需要在很狭隘的空间、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布光、拍摄等一系列工作,但同时还不能忘记用照片来讲故事这个拍摄重点。 很多摄影师在拍摄人像的时候,往往会忽视第一现场,而是制造一些更为干净体面的第二现场,但是人物脱离了他们的生存环境,总会显得非常拘谨和格格不入。这张照片的现场感很强,也体现了一个创业者起步时的真实状态。 这张照片是后期合成的(画面里的玩偶是后加的),照片很有意思,被摄对象是校内网的CEO,校内本来就是一个很年轻的很好玩的社区,照片体现了这种调调。杂志带给摄影师更多的创意空间,不过,这张照片还可以更为大胆一些,让被摄对象整个漂浮在空中好不好? 前面三张都是所谓摆拍的照片,这也是杂志人像中最常见的拍摄方法,因为这样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实现杂志社和摄影师的想法,而且很多被摄对象也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和摄影师配合。但是,长久下去,摄影师就会形成一些拍摄的套路,就拿人物的身体姿态语言来说,我们看到大多数CEO都是双手报胸的样子,很乏味。其实,现实是最精彩的,永远超出你的想象。这张照片是小戴拍摄的人物图片故事里的一张,跟着被摄对象上下班。杂志并不排斥纪实风格的照片,相反,杂志是实现摄影师纪实理想的一个很好的阵地。 上面这几张照片是我从小戴发给我的众多照片中挑的,他还有一些很糟糕的照片,也是他状态低迷时候拍的。我以前年轻的时候也给杂志拍照,每一次都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但同时又非常刺激,因为拍摄现场的各种变量太多,某一个变量没有控制好,就会让整个拍摄完蛋。我胆子小,所以后来决定不能再拍了,然后我就立刻开始心宽体胖。。。。。 小戴的杂志摄影师工作刚刚起步,其实整个国内的杂志摄影工作也刚刚起步,其中孕育着很多机会。你是杂志摄影师吗?如何给杂志拍照片,欢迎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杂志摄影双周记之 经典商业杂志图片质量要求

昨天发了预报,本期双周记的主持人是《东方企业家》的图片编辑高远。文章的配图还没等到,图片编辑嘛,给自己的文章找图片一定是精挑细选,而我迫不及待地把他的文字先发出来,这样大家上午看一篇没图片的,下午估计还会再来看图片,我的博客点击率会大大增加,呼呼。(图片已经更新)高远提到这样一个词“传统的商业杂志”,我 给改成了“经典商业杂志”,我觉得传统似乎意味着保守,其实不然,这里的传统代表着追求高质量,注重细节,版式简洁大方,受众群也是思想成熟稳重的高端人群,这和《连线》等新一代杂志的视觉风格有着很大的区别。不知道我理解的是否正确,大家看下面的文字吧。 一,图片栏目 《东方企业家》其模本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受到《FASTCOMPANY》的很大影响,图片栏目的设置上一个很类似的栏目就如此,《东企》中叫圆桌访问,在《FASTCOMPANY》中叫FASTTALK,都是几张风格统一的人物图片。从拍摄当中发现操作不单是摄影师的问题,还牵扯到很多环节,一个是整体风格的定调,通常是编辑部设计部摄影部一块商量而出的,根据主题做一个基础定调,如人物大小,室外或者室内,是否用灯,暗调还是明调等一系列关系风格的问题;二个就是由负责栏目的编辑敲定时间地点,并根据要求和被采访对象磋商拍摄的需求,一般栏目编辑会有一个整理好的以往各期的版面与对方沟通,这样对方就会一目了然,清楚要求,合作起来也就比较顺利了;三个就是确定一个合适的摄影师,说实话,北京目前能操作的比较好的摄影师很少,很多人都在抱怨说此类杂志稿酬太少,其实不这样,我们已经努力的提升稿费标准,象一整版的图片稿费已上升到700-1000元,同时我们倾向于由同一个摄影师操作一组拍摄,而不是打散了拍,这样一个摄影师保守来讲,拍摄四个人物会有2800元的税前收入,在国内来讲应是不错了。当然,有时因是跨地域操作,不得不安排两个摄影师。例图:(圆桌版面展示)图片1 二,图片质量 高质量的人物图片如同广告在杂志中的效果,都是非常提升档次的。一张照片不论照片本身拍的如何技艺高超,硬性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杂志用图里面很需重视的一点,当然这和印刷用纸关系很大。目前国内的杂志用纸很多还是很土的铜版,因没有如同《NEWSWEEK》那样轻便的纸张,图片印于此上,一律显的土气,灰阶很多,发暗,对比不好,所以在做后期的时候,一定要修图师处理好图片的色彩对比以适应纸张需要。不过后面的处理一定要前期有很好的料来提供,照片的选用原则上杜绝JPG文件,一般是原始RAW转8位TIFF(现在还没有使用16位的强大功效),印刷整版需要的3色文件量应不小于30M,也就是说最起码应使用1000万像素以上的数码相机拍摄,或者电分胶片CMYK文件40M,这个当然是越大细节越好。高感光度所拍摄照片质量与闪灯打出的照片质量放在印刷品上真是有相当大的差别啊。如此高质量的要求,可以断定从网站上购买的低廉价格的图片用于杂志封面是完全够不上使用档次的。不过现在也有很多提供TIFF下载的图片网站,有些是JPG转的假TIFF,照样便宜,有的国外的质量不错,价格也就上去了。例图:(处理前处理后)图片2 三,图片拍摄 最重要的拍摄方面讲讲自己的方法,这个是跟时尚类的摄影师学习得来,就是外拍人物一定要准备好一个适合自己的拍摄系统,这个系统就是说如何根据拍摄要求携带相机,背景布,闪光灯,三角架,电源箱,各种配件等等。拍摄人物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一灯一伞走天下,例图。我的解决方法是一个高明400指的室内灯,一个灯架,一个伞,解决问题,如遇室外拍摄没有电源,就需要一个便携外拍灯来解决,通常是一个电箱加一个灯。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高一点要求,则需携带两个灯,一个作主光,一个作颊部高光,这是最基本的用法。这样就需要多带一个可调的挡光板,一个架子,一个灯。如有更高要求,则携带的东西增多,如色片,蜂巢,猪嘴,背景布等等,自己发挥。我觉得杂志用片,对比高的图片显的很好看,我一直喜欢使用单灯也是这个道理。找到好的适合自己的拍摄系统,绝对可以很好的在拍摄中灵活发挥。(这里所列举的使用如此多的灯光,是杂志人物照片所需求的商业图片的模式,其他类型拍摄不要受此限制)再补充一点,干活靠谱的闪光灯很重要,色温回电都很准确迅速,关键时候不掉链子,才能使拍摄更顺利。(几张单灯版面例图)图片3

杂志摄影双周记之 杂记

今天的杂志摄影双周记本来应该是《东方企业家》的高远主持,他刚刚出差回来,昨天连夜写好了文章,正在整理照片,我把他的文章推到明天发,今天我先来顶替一下,介绍一下国外杂志的摄影以及视觉设计的情况。好戏在明天呢。 一, 从目录开始 阅读杂志的目录对我而言向来是件很头疼的事。因为这个区域很特别,是最需要秩序的地方,但是又不能过于呆板,但是大多数杂志的目录要不就是被整的过于花哨,要不就特严肃。 估计大多数人早就放弃了读杂志目录的习惯,但是Esquire却一定会让你从目录开始阅读一本杂志,它恐怕是少数把目录都做得生动有趣的杂志。今年这本杂志又进行了重新设计,目录也改换了样子,一共四页,有两种风格,我很喜欢他们把版样放在目录上的创意: 二, 一张插图照片的诞生 杂志的图片大多数都是定制的,图片和内容契合在一起要天衣无缝,对于一些抽象主题来说,插图摄影则必不可少。摄影师Timothy Archibald将自己为一本名为“跑步”的杂志拍摄插图照片的全过程记录下来,很生动地描绘出一张插图摄影诞生的全过程。这是他第一次拍摄数字合成照片,很兴奋。 不过,我觉得这个从鞋盒子里跑出一个人的创意挺不咋地的。 三, 撕掉广告 《连线》(Wired)是一本很耀眼的杂志,设计非常新潮。但是你知道这本杂志有多少广告么? 1995年有个哥们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如何阅读连线杂志》,他手持一本当年杂志,先是数了数页数,一共206页,其中90页是整页码的广告,如果加上1/2和1/4的广告,总的广告页码达到了一半。没有一篇文章你能看完整,冷不丁就冒出一个广告。 你说这有多讨厌,怎么办呢?撕,正反面都是广告的、前后都是广告的全部扯掉,最绝的是对那些对开页广告——将之合在一起,用胶水一粘。好了。。。这下世界清爽了。 最近,另一个哥们写了新版的《如何阅读连线杂志》,如今这本杂志的广告页所占比例已经上升到53%,而且出现了广告的变种,杂志开篇就是一堆产品介绍,全是整页整页的,如果把这个也算作是广告,整本杂志有198.5页广告,占全部杂志页码的68%。 没办法,继续撕吧。 撕掉广告后的杂志 可就在正撕着高兴呢,底下有一个人回复,他说很不好意思哈,我买杂志一部分原因就是里面的广告很好看。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