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风向

昨天的奥斯卡颁奖典礼,虽然《社交网络》没有成为大赢家,但现场气氛却始终保持了高科技的调调。据《纽约时报》报道,演员们各个上台来都是“我刚刚接到一条短信”,“这个没准可以做成一个app”,或者干脆在获奖致辞的时候对着手机里的短信念了起来。 媒体方面,ABC广播专门做了一个奥斯卡网站,电视直播只能看到演员致辞感谢,而镜头转过来,后台的状况则在网络空间里让你八卦到底。据说,这比较让广告商恼怒,因为电视直播插播广告的时间,人们却都纷纷跑到网站上去看奥斯卡后台去了。 另外,今年的最佳电影,大陆翻译《国王的演讲》,台湾翻译《王者之声:宣战时刻》,香港翻译《皇上无话儿》。 其实今天说的不是奥斯卡的事儿,不过,奥斯卡的选择,或许反映了一部分人抗拒高科技,怀念旧时光的情调。这略微有点扯,不过,高科技的确让我们的生活的风向转舵特别快,转着转着,每个人就都成陀螺了。 就说时尚吧,现在正好也是热闹的时尚季,几个时尚之都很热闹。定睛一瞅,人家在折腾的是2011年的秋季时尚发布。时尚就要一直活在别处。 所以时尚摄影也是风向转舵最快的。想想几年前那些时尚圈里的宠儿,不少都已经销声匿迹,除非混成大师级。至于中国的时尚圈,如果一些摄影师能够连着混很多很多季,只能说这个圈子很有问题。 推荐大家看《纽约时报》关于最近的时装周的网络报道,一方面我很喜欢这种博客播报的方式,可以混杂各种闲言碎语,另一方面,这里的时尚照片有甜点的感觉,但口感又不是很甜腻,照片都好似随手拈来,仿佛来自某人卡片机里的视觉日记。这带给人一种错觉,小清新的风气已经刮到了时尚圈。 IOULEX摄影 IOULEX摄影 IOULEX摄影 SAMANTHA CASOLARI摄影 SAMANTHA CASOLARI摄影 最后,纽约时报的博客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变脸游戏,滑动一根红线就能看到模特化妆前后的对比。这种八卦恐怕没有人不喜欢。

周一消息树

1.美国媒体新职位:Visuals Editor 上周,原本负责《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数字出版业务的执行总编David Griffin跳槽到《华盛顿邮报》,他在这里的新职位是这家媒体前所未有的——视觉总监(Visuals Editor) Griffin的工作是统领报纸里所有的视觉和设计团队,包括:设计,摄影,图表以及视频报道,这些人本属于不同的平台,现在他们则都作为视觉记者(visual journalists)——这支有90人的队伍将在Griffin这位视觉总监的带领下为报纸工作。 事实上,Griffin原来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他的工作也是全新的,主要负责帮助《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进军数字出版和移动业务,比如ipad平台的业务拓展。 当然,现在Griffin在华盛顿邮报的视觉统帅工作仍然包括这部分。 Griffin在职场能够走到这步和他自己多元的背景有很大关系,他一方面有丰富的视觉实践经验,做过摄影记者,当过图片编辑,艺术总监,另一方面,他干过报纸,也在杂志做过,接触过数字媒体。此外,他还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曾经担任《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图片总监(管理赫赫大名的摄影师,这工作不是好干的)。Griffin的学科背景是美国俄亥俄大学视觉传播学院毕业。 在我国国内,视觉总监也已经不是个新的名词,《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东方早报》也早就在尝试这种把视觉工作统一管理的运行机制。 (点击这里观看 Griffin在Ted上的演讲:how photography connects us) 2. 网络报道角逐奥斯卡 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提名的《仇岗卫士》( The Warriors of Quigang ) 这部影片与以往不同,它诞生于网络,生长在网络,你现在仍然可以在线免费观看。 这部四十分钟的片子,讲述中国农民张功利带领乡亲与一家化工厂斗争并最终将其赶出村子的故事。由Thomas Lennon和杨紫烨以及Yale Environment 360网站共同制作。 Yale (…) Read more

Philip-Lorca diCorcia的时尚摄影

Philip-Lorca diCorcia,这位名字非常复杂的摄影师,是产自美国的学院派艺术家,耶鲁大学毕业,70年代开始展露头角——那也是摄影作为艺术被艺术世界接纳正当时的年代。当你翻开摄影当代艺术史,很容易就会找到这位艺术家的作品。 diCorcia比较著名的作品有三个系列,一个是拍摄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的日常生活,作品以抓拍的形态出现,但实际却是摆拍而成,他“制造真实”,尝试对“摄影的瞬间”的含义重新定义,这种摆拍现实的方法在当代摄影艺术中也经常出现。第二个系列是在街头用戏剧化的灯光抓拍行人,带有一些随机性的选择,却把平常人置于一个舞台之上,不过,这套作品也给他惹来了麻烦——一场肖像权官司。他的第三套作品在好莱坞拍摄,被摄对象是游荡在街头的吸毒者和男妓,他将这些街头小人物置于一种好莱坞大片舞台的氛围中,并依照对方的要求付费拍摄,将具体的数额写到图片说明中,这些行为让现实和虚幻,混沌地糅合在一张照片里。 ‘Brent Booth, 21 years old, Des Moines, Iowa   $30 这位当代艺术家最新展出的作品,却有些让人出乎意料。在纽约David Zwirner画廊展出了他的为杂志拍的时尚照片。 1997到2008年,diCorcia和W 杂志合作,完成了十一次拍摄任务,这些作品按照纽约时报专栏作家CATHY HORYN的说法是:“一个出版黄金岁月年代的产物,完全自由的精神,这在当下经济危机和互联网的双重冲击下,已经走到尽头。” 这些时尚摄影作品是艺术家和杂志的总编 Dennis Freedman通力合作的结果,在后者的主持下,diCorcia在哈瓦那,开罗和纽约拍摄杂志的时尚照片,而这些被称为时尚照片的作品,其中却很难让你一眼看上去就是服装和服饰, 你率先看到的是处于当代生活中的人们。 CATHY HORYN采访了艺术家,以下是他们的部分对话: 90年代,你的照片已经影响了一批时尚摄影师,但你自己并没有对为时尚杂志工作特别感兴趣。当时你和家人在意大利,这个时候你接到了W杂志Dennis Freedman的电话。 Philip-Lorca diCorcia:当时是1997年,我根本不知道Dennis,我也没有经纪人,我认为自己也并不真的需要经纪人。当我回到意大利,却突然有一大堆人找我,所以我找到Leslie Simitch,她当时正在做一个代理机构。如果没有她,我可能根本不会和Dennis有接触。我当时并不想做事情,可是有一种竞争的氛围让你不得不去工作。这个时候 Dennis出现了,他说:“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他能够保证你的照片不被剪裁,这种自由是从其他媒体那里不能获得的。 (…) Read more

纽顿先生和纽顿太太

纽顿(Helmut Newton)那张著名的照片,夫人June托着腮盯着模特,纽顿则埋头注视着他的取景器。 纪录片《 Helmut by June》则完全是June旁观Helmut工作的结果。 影片的开头是纽顿拍摄性感美女的现场,伴随着镜头的摇移,June举着一台小型摄像机,从一面镜子里缓缓出现。 接下来的镜头,仍然是June对着镜子拍摄,但画面转向了他们两人的卧室,June整理她的头发,Newton则忙着接电话,商讨工作,画面的旁白是这样的, “纽顿求婚的时候,他说我们不会很有钱,可能一直都会很穷。” “他还说,摄影永远是他的最爱,我是第二位。” “女人有时候会问我,如何和这样一个‘怪物’生活在一起。其实很简单。” 影片结尾是纽顿给夫人的一个飞吻,随后是他持着摄像机在拍,June跑到镜头前搔首弄姿。 女性主义学者恐怕能从这片子中纵横交错的目光中看出很多奥妙。我没有头脑想那么多。这部片子与我而言,又解构了摄影史上一位所谓情色时尚大师的形象:他说没有什么时尚摄影师的称呼;他老婆说他一直是个“调皮的男孩”;我看了他的拍摄现场,发现一点儿都不情色——而更像是一台略有些枯燥但却非常精密的外科手术。 这片子给人的感觉就像那天,我远远看见路边有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觉得很凄凉,然后走近,走近,一直走到他面前,心情很忐忑,却没想到老人很欢快地和我打招呼:“早上好呀!” 把那些出现在神话和臆想里的人,都还原成人吧,这比把一个人塑造成神话可有意思和让人舒心多了。 请努力翻墙去看这部片子。 还可以配套观看BBC的安妮纪录片:这里

Fashion!

Alexey Brodovitch。 这个名字在时尚、设计领域常常被提及。他在Harper’s Bazaar做了20年艺术总监(1938-1958) 偶然看到一段他和摄影的渊源,在网上随手检索了一下,立刻被迷住。 1934年,Bazaar总编辑在一次艺术总监设计展中看到了Alexey Brodovitch的作品,一起喝了十分钟的小酒,晚上,Brodovitch就正式签约成为艺术总监。 大胆留白,页面编排如同电影画面效果是Brodovitch的标志风格。他对页面之间衔接的流动性效果非常着迷,编排的时候会把杂志页面放到地板上,连续起来观看,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感觉。这种对动感的追求也体现在他自己的摄影风格中。他曾拍过一个芭蕾专题,1945年出了一本画册。 Brodovitch开办设计工作坊,这使他成为一代时尚摄影师的宗师。他鼓励年轻摄影师使用虚化的和非正规的手法拍摄。“他教我敬畏不可知的世界”、“他使得我了解,如果在取景框望出去是一张熟悉的照片,就永远不要按下快门。” 上他课的学生都太有名了:Diane Arbus、Richard Avedon、Bruce Davidson、Robert Frank Saul Leiter。这些人尽管并没有都走上时尚道路, 但他们不仅吸收了Brodovitch的美学观念,其中很多人都为时尚杂志工作。 事实上,在那个时代,时尚不在影棚,而是在街头,在生活之中。Robert Frank曾为Bazaar工作,Vogue的艺术总监雇佣William klein和Bruce Davidson拍照片,Marvin Israel曾鼓励阿勃丝与Esquire合作。 我是多么希望能够瞧瞧他们的照片。

一个禄莱,22张照片,一场行为艺术秀

之前写过有关艺术界的黑色旋风的文章,有一天走在路上,突然恍然大悟,黑色的流行完全是奥巴马上台的缘故嘛。昨天晚上看电视里的一个脱口秀节目催眠,参与者都是黑人,一个哥们模仿非洲人民带着口音欢庆奥巴马上台的样子,他还说,你看那奥巴马,那黑,不是特别轻,也不是特别重…… 话题扯回来,这回说的是纽约时报周末画报最近的一个时尚特刊,编辑也把目光投向了黑色。名牌服饰穿在了西非马里人身上,而那花里胡哨的条纹和格子的设计灵感恐怕就来自这里。 摄影师是大牌, Malick Sidibé,马里人,2007年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奖,2008年ICP终身成就奖。 Sidibé没有去太远的地方,他一直在自己的家乡开照相馆。在非洲一个摄影节上,被西方人发现。 模特是普通人。其实都是sidibé的亲朋好友。还有不少来自他的17个子女中间。 根据Sidibé的助理现场报道,这次时尚大片拍摄过程中最奇怪的是,摄影师每个场景只拍摄一到两张,全部拍摄只有22张照片,最后成为纽约时报周末画报的8个页码的特别报道。 助理还对Sidibé做了一个小访谈: 你怎么看西方人对非洲时尚的理解和诠释? 非常前卫。 外套 Marni. (点子) 外套 Christian Lacroix (条纹). 上衣 Marc Jacobs . 鞋 Christian Louboutin 手镯 Dries Van Noten.

马格南味儿的时尚

马格南每年都会做一本大书——《时尚杂志》(fashion magazine),Bruce Gilden、Martin Parr拍过,Alec Soth拍过,最近的主厨则是Lise Sarfati。这些人的风格其实都和所谓时尚不沾边。这几本所谓时尚杂志也让不少时尚圈中人恼怒,毕竟,那些时尚大片都是一大帮人前后簇拥着,那么那么那么拍出来的。 伴随着《时尚杂志》里发出的这不是时尚的时尚的声音,马格南的大叔们继续吹响进军的号角,本周《纽约时报》杂志推出特刊《伟大的演员》,标题旁边是一行红字:没有发型设计和化妆 此次上场的M图片社摄影师是以拍摄战争起家的Paolo Pellegrin,他用报道摄影的手法拍明星,将他们置于生活和工作环境之中,用“战地摄影”的构图展开拍摄,唯一不同的是,在后期用时尚摄影的手法对照片进行润色处理。最后的作品在我看来虽然还是有些过于甜腻与做作,不过还是蛮有趣的。 另外,推荐看这期法国网络摄影杂志Purpose,本期主题是《童年》,不光照片超好看,音乐也特好听。

重温时尚

继《摄影演义》(Genius of Photography)之后,BBC又推出了一部新的摄影纪录片:《七张影响时尚的摄影作品》(《senven photographs that changed the fashion》)。这部纪录片拍得很有趣,摄影师Rankin不但作为主持人,带领观众重新探访七位时尚摄影师的世界,并且亲自操刀,仿照七位摄影师的风格拍摄照片。 片中的七位时尚摄影师分别是: Cecil Beaton Erwin Blumenfeld Richard Avedon David Bailey Helmut Newton Guy Bourdain Herb Ritts 全部影片链结在这里。(严重推荐。)

数字

9月份的Vogue(英文版),这本厚达850页的杂志中有727页是广告。也就是说只有13%的页面是真正的新闻内容。 有趣的是,有人对此的评价是——过去五年以来,vogue的广告原比它的原创内容好看的多。 此条消息来自图片编辑blog(http://aphotoeditor.com/),作者据说是美国一时尚类杂志的图片编辑,经常介绍不少业内资讯,写作方式很个人化,值得一看。<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