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摄影双周记之人文地理篇

最近忽然想起我上学时候的一个好哥们,我们讨论摄影很重要的一个话题就是《美国国家地理》,在他的书架上密密麻麻都是带着黄边儿的国家地理杂志,翻开每一本都会啧啧称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摄影小青年最为迷恋的先锋摄影不是lomo,不是私摄影,不是中画幅大画幅以及艺术,而是《美国国家地理》。 周游世界仍然是很多摄影师的梦想吧。之前几期的双周记都是围绕着财经类杂志展开的。从这期开始,我们就请图片编辑和摄影师们来谈一谈地理类杂志的图片。 前两天正好接到了《中华遗产》杂志的图片编辑范亚昆的邮件,寻找对人文地理类选题感兴趣的年轻摄影师,我就邀请他作为我们这个序列的第一位发言者。 《中华遗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旗下的一本杂志,我们期待这样一些作品: 它要讲一事一物,或一段历史,人文的或纪实的; 它是相对完整的,或是留有余味的一个故事,而并不是随意的碎片; 它需要图片来叙事,因此兼顾被叙事物的起承转合; 它喜爱你引为自豪的精致照片,然而也不放弃你认为琐碎或凌乱的普通场景,只要图片能够在故事中起作用; 一般来讲,它需要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的组合,你也可以借此表现与众不同的视角; 有耐心,再有耐心一点; 尽量不要裁切和修改图片; 一定要试一试,图片和文字的结合。因为,没有人能代替你的体验,去写出当时的经历和感受吧,否则,想象一下,你付诸热情的事物从陌生人的笔下写出,该是多么寡味和让人沮丧的事情,这会抹杀你图片的光彩; 即使你手中暂时没有完整的作品,也可以随时找到我,或许我们可以共同探讨和操作某个选题,或者当我需要某张补充式的图片时,会需要你; 你也可以像一个收藏家一样,去收藏拍摄某一类的照片,我见过的摄影师,有收藏岩画、农具、昆虫等等,这可能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派上用场,尽管过程会很漫长; 以上种种,是已有的经验。但是,还有没有其它的可能呢?问你呢! 下面这个关于河南洛阳南石山三彩的故事,从技术上看,就是一个很标准的人文地理故事,作者兼顾到了操作流程、有景别的变化,有叙事照片和抒情照片,有场景、有肖像。当然,你也可以有着更创新的拍摄思路。 本组照片作者:赵国敏 范亚昆的联系方式: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大屯路甲11号 中科院地理所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中华遗产》编辑部 邮编:100101  电话:64847241 邮箱 jnfyk@yahoo.com.cn MSN:jnfyk@hotmail.com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