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像我这样的外地租户也慢慢融入这里的生活。807 的周阿姨喜欢踩着中午十二点去天陶早市,那时刚好快要收摊,东西都促销卖;房管王叔喜欢下午到茶艺室打牌,有时半夜才回来;我呢,没事坐在院门前听上了年纪的大妈大叔聊天。他们说着这里发生的事,过往的生活。邻里的八卦。最近的政策…… Read more

而像我这样的外地租户也慢慢融入这里的生活。807 的周阿姨喜欢踩着中午十二点去天陶早市,那时刚好快要收摊,东西都促销卖;房管王叔喜欢下午到茶艺室打牌,有时半夜才回来;我呢,没事坐在院门前听上了年纪的大妈大叔聊天。他们说着这里发生的事,过往的生活。邻里的八卦。最近的政策…… Read more
而现在,我试着对这里敞开自己,喂养起我的好奇心,拥抱一下它。虽然我依然想,若是我一个人在家遭遇危机,我会跑去敲对面邻居的门吗?公寓的居住结构毕竟不同于农村里常常大门敞开,似乎随时欢迎走家串户的邻居的状态,在此除了称名道姓寒暄两句之外,我们之间还余下什么?
但对居处的一点关心,大概会变成善意传递开,而我的确已经感受到了。 Read more
这一次,我们的这个都市客的行动其实又无关摄影,我们乐于看到藉由摄影这个行为,而引发的拍摄者和邻居们的互动,由此产生对都市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一个月的拍摄好似一次快闪,而这之后呢?都市生活会不会还是那个样儿。 Read more
1416教室起家的群众活动就是 《我住在哪里》,后来我还做了一个名为《观察城市》的工作坊,当然,如果要把《回龙观:新城计划》算在内的话,关于居住这个话题,我还真的发起了不少行动。 Read more
说是项目,其实更准确的应该说是——我们最新发出的标签,这意味着它完全开放,任何加上#都市客 标签的照片都已经进入了这个活动,点击标签就可以看到其他人的照片。不过,如还乡计划一样,我还想把这个活动推进一步,希望能够找10位左右愿意深入参与的摄影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