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帕尔的《真实食物》用了这样一句谚语:What we eat is what we are(人如其食)。 Read more

马丁·帕尔的《真实食物》用了这样一句谚语:What we eat is what we are(人如其食)。 Read more
对于一个离家的远游者,故乡的图景,大概要从家乡亲人的闲言碎语中才能得以拼凑,那你有没有想过,或者说,是否会带有这样的好奇:在他们的手机里、相机里,亲友所记录的故乡日常,该会是些什么呢? Read more
说说现在脑海中的第一个街头画面,或者说什么画面你下意识会拍?
自行车按着车铃,“叮铃…叮铃…”从身边骑过。这个日常生活的画面,我个人的感受是简单、美好;如能配上一缕阳光,那更是让人感到温暖 Read more
你在街头碰到最神奇的事(或人)?
在临河的主商业街上有一个拉京胡的大爷,每天按点“上下班”,一年四季如此。如果有人给他投钱,他有时会唱“上帝保佑你”。 Read more
街头里的哪一方面最吸引你?
人和物最吸引我吧!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故事。 Read more
我们邀请了四位摄影师,他们一直在拍摄自己的小城,我们请他们用快问快答的方式来说说他和他的故乡街头。怎么样?你们也来挑战一下这份问卷~~~ Read more
还乡,是1416教室一个持续三年的活动。2011年,还乡第一季,我发出了任务,请大家为自己的故乡——一个可用自行车丈量的小城建立视觉档案。这一下子开启了大家对故乡的各种诉说。此后每年春节,愿意花一点儿时间和故乡照面的人,都会得到来自1416教室的一份特别的还乡任务书。 Read more
春节有两种,一种是官方的:全是明亮的喜庆的;一种是民间的:任务般的相聚,以及没完没了的吃喝。这两种春节力量强大且“政治正确”,让人们溺亡在所谓“春节”的表象里。
还乡计划,救了我一命。 Read more
过十年、二十年、五十年,那时的人们看还乡计划的照片会看到什么?我们拍下的这些现实,很多都会消逝;我们今天的担心、啧啧感慨不愿改变的故乡,都会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而改变,并最终成为未来的人们习以为常的现实。那么,这一份文本,就是每个普通人都可以乘坐的时光机,并也许还会对社会学研究者有那么一点儿参考价值。
不要错过《还乡计划》,这是今年OFPiX的开年大戏,一如既往,真诚奉献! Read more
当标着还乡计划标签的照片开始在instagram里面游动,我们就借此开始了一场关于故乡的对话。所以,不要太孤傲冷艳,也不要以为发照片就是重点,大家多聊聊吧,碰到了就打个招呼。我们为“无家可归”的人们也准备了hashtag Read more
今年,我们将有一个更刺激的活动方式:在instagram上直播你的还乡故事。请把那些装腔作势的东西都扔掉,就掏出手机拍照;请卸下铠甲、战袍,摘了面具;请保证,这是一种随时随地的发声,是在某一刹那,你在故乡特别想说的话—— Read more
事件:OFPiX还乡第二季展览《故乡书》 地点:目的地艺术空间 (工体西路七号,走近院内三楼) 时间:8月10日4点开幕(展期至9月10日,周一休息,每日两点至九点展厅开放) 故乡是这个展览的唯一主题,摄影师的名字后面都有他们故乡所在地——我们用这个信息标注每个人独有的气息,愿此刻我们不再是大城市里一个孤独的游魂。
晚十二点,《故乡书》展览一点点布置起来的时候,沿展厅走过来,心情却变得失落。我最恨自己这样。 这篇文章本应写得非常官方,但我总在最后那本该华丽出场的时候,突然失去准星。 脑子里回旋着最近看到的波德莱尔的一段诗句:“这城市啊,比人心还变得快。”这是一个关于故乡的展览,但我们这些城里人还能找到故乡么? 波德莱尔的诗句是在本雅明的《巴黎,19世纪的首都》里读到的,作者在这里对19世纪的城市文化展开研究。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谈到城里人对家居装饰的热爱,其时,生活居所与工作场所第一次产生对立,私人在办公室里不得不面对现实,于是便在居室里通过制造幻觉来获得滋养。“ 对于私人来说,居室的幻境就是整个世界。在居室里,他把遥远的和久远的东西聚合在一起。他的起居室就是世界大剧院的一个包厢。” 这种感觉就是我穿梭在《故乡书》的展厅里所感受到的。故乡已经远离,我们拼命装修的这个家,此种行为变得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甚至是逃离。 做了两年的还乡活动,得到的结论却是如此悲观。这种不知来由的疲惫与失望,并非仅仅由于这一段时间密集的布展工作。 夜半坐在出租车的副驾驶上,疯颠颠的出租车司机和其他车互相晃着大灯;小破车在城市的环路上狂奔,你蜷缩在汽车里的小格子里——谈论故乡,此时是不是显得太矫情? OFPiX其实做了一个公共文化机构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咬着牙——情感上的,经济上的难堪——做了这个展览,这不是一个你在市面上经常能够看到的展览,它不为某个摄影师的功名,也并非某个策展人炫耀他的语法修辞。这个展览要回到展览的话题本身,就是想说些人话。故乡,它还在么?我们想启发人们去思考一个暂时没有答案的问题,并用视觉,一种更为感性的方式将之表达。 @一万个人,获得一万个转发,世界太喧嚣了,看不到太多好作品,只看到太多的自我陶醉。这样一个展览,最终,我想,还是用一个怀疑的态度呈现它吧。你在包厢里给自己装修出一个舒适的地带,却有可能会发现,它只不过是一个破烂世界里的一间飘摇的起居室。 你是要继续装修自己的房间,还是去改造这个破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