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第二季图片编辑工作坊招募学员

还乡第一季图片编辑工作坊的学员正在讨论编辑思路 “还乡”是OFPiX工作室主持的一个摄影项目。2012年春节,我们发起这个项目,鼓励摄影师探索他们和自己故乡的关系,并将最终的成果变成纸上作品,装进一个名叫“摄影如奇遇”的盒子里。 “还乡”的出发点是把自己故乡的故事用照片讲出来,为故乡留存档案——理性的以及感性的,具体而扎实的,绝非空泛的抒情。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够一年年地进行下去,2013年的还乡照片征集已经告一段落。 这个项目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大城市里的青年回到自己的小城,随后把这些照片再“运回”城市,从亲密到疏离,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图片编辑,照片被层层解读,反复凝视,这使得我们对故乡的关注并非只是快门的那咔嚓声音之间。 图片编辑的这个过程,就好比建造一座连接故乡和我们之间的桥梁。去年,我们专门为此做了工作坊,邀请更多的人来参与到故乡这个话题的解读中。图片编辑工作坊最终的目的是将还乡照片变成纸上作品,其中涉及的不仅是图片编辑工作,还有与摄影书相关的知识。 OFPiX工作室已经展开2013年还乡第二季的盒子制作,并再次展开图片编辑工作坊,欢迎各位加入我们的还乡计划。 报名邮件ofpixcamp@gmail.com,以及微博私信@ofpix报名,报名截止4月10日。 第一季工作坊的工作现场,点击这里看第一季图片编辑工作坊的最终编辑结果,都收录到盒子里 还乡图片编辑工作坊的课程时间和具体内容: Day 1  周五晚上 4月12日 课程     7点-9点半《摄影师和摄影书》领读者 任悦 一起回顾去年还乡照片的编辑过程,了解图片编辑工作的要义,并着重理解照片在纸面呈现的特点。 工作:学员对还乡照片展开初步了解 Day 2  周六下午 4月13日 课程  2点——4点半 《摄影师和他们的故乡》领读者 傅翀 阅读目前收到的还乡照片,展开讨论,充分了解照片的内容/气质,探讨可能的编辑方法。 工作:学员把自己的编辑想法与导师展开交流,基本确定自己的编辑思路。打印编辑样张 (…) Read more

第五届OFPiX基金述评

面对现实,不是旁观者而是行动者,这是社会纪实摄影的精神,在傅翀的这篇研究文章里,他对此又有进一步的解读:“行动主义更本质的要求是摄影师必须参与到他的作品意义被读者建构的整个过程中。”“要把摄影变成一种论述,对价值的推论”。关于社会纪实摄影的阐释以及第五届OFPiX基金的述评请点击链接阅读更多 Read more

纽约来信:Luigi Ghirri的彩色摄影

编者按:1416教室的两位专栏作者很有可能在Luigi Ghirri纽约的展览上曾擦肩而过,现在,我手头有两份Luigi观后感。看过这两篇文章,您可以顺便再去检索一下Luigi Ghirri的彩色摄影作品,这个小长假,你的眼睛有福了。 Luigi Ghirri,欧洲彩色摄影的先驱 文/布罗迪报告 最近的话题似乎总是绕不开彩色摄影,这次要谈论的意大利摄影师Luigi Ghirri是欧洲彩色摄影的先驱。在Luigi Ghirri的创作时期,正值美国新彩色和新景观运动的兴起,可以说他带领了欧洲彩色摄影的发展,并且在其后影响了Martin Parr等知名摄影师。可虽然他在意大利享有较高的声誉,作品也曾在欧洲广泛展出,在美国他的名声却要小得多。直到2008年,即本人去世的16年后,光圈杂志才出版了该社第一本这位摄影师的画册 《It’s Beautiful Here, Isn’t It…》 Luigi Ghirri, 《It’s Beautiful Here, Isn’t It…》, 2008, Aperture Luigi Ghirri, 《Kodachrome》, 2012, Mack, 本次在Matthew (…) Read more

留影者专栏:Luigi Ghirri和照片里的小人儿

编者按:1416教室的两位专栏作者很有可能在Luigi Ghirri纽约的展览上曾擦肩而过,现在,我手头有两份Luigi观后感。今天把两人的文章先后刊出,您可以顺便再去检索一下Luigi Ghirri的彩色摄影作品,这个小长假,你的眼睛有福了。 Luigi Ghirri和照片里的小人儿 文/刘张铂泷 说起彩色摄影的话,大概第一个想到的名字就会是William Eggleston吧。MoMA历史上第一次做彩色摄影的个展就是他的,为他牢牢的确立了在彩色摄影圈的地位。另一位早期彩色摄影的大师Stephen Shore,他是历史上第二个在世时就在大都会博物馆做个展的摄影师。还有一些早期实践者比如Ernst Hass,Helen Levitt……这些我们现在熟悉的名字几乎全都是美国人。当然了,客观原因是柯达的大本营在美国,近水楼台先得月。不过从别的方面想想,我们为什么能够知道这些名字?我们为什么能够看到他们的照片?这背后有一个很有力的大手在推动着,MoMA,Szarkowski。 凡是在Szarkowski执掌摄影部期间在MoMA做过个展的摄影师们都火了,Atget,Arbus,Winogrand,Eggleston……这些人都成为了他们所在领域的传奇式人物。很难说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Szakowski确实慧眼识人,发掘出了这些最有天赋的摄影师,让他们在摄影史上都能有一席之地,但是,他们的光芒也使得人们无法看到更多出色的摄影师。这里想聊聊最近看到的一位意大利摄影师Luigi Ghirri。(据系主任Charles说,传言他没在MoMA做过展的原因是他的照片放大做的不够好)。 在Google上找关于Luigi Ghirri的内容很少,他在美国出版的第一本书是2008年的It’s Beautiful here, isn’t it…,去年又出了一本Kodachrome。他不怎么为人所知的原因之一也是去世的比较早,近些年才逐渐被美国人发掘出来。他从70年代初开始拍彩色照片,从时间上来说和Eggleston,Shore差不多,也算是早期的实践者了。 拿他的照片和Eggleston比较的话,用个不算太恰当的比喻就是小清新和重口味。看Eggleston的照片色彩很浓郁,尤其是红色,那张著名的红屋顶,色彩激烈的像是要从画面里面喷出来。这要部分归功于他当时所用Dye-transfer的印刷工艺。从内容上说,虽然两个人关注的都是很日常的画面,但是Eggleston的照片阴郁深沉,即使是明亮的户外,云彩也总是带有压迫的感觉。与之相反,Ghirri的照片很轻快。蓝色很淡,天空很远,构图总在有意无意之间。             William Eggleston, Red Ceiling 仔细端详Eggleston的照片,总会有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引起人的注意,而这其实都是他有意安排的,所以他的照片能够从很多拍日常生活的照片里面脱颖而出,这是Eggleston之所以成为Eggleston的原因。Ghirri的照片更像是旅游日记,他经常开着车在意大利到处转,沙滩,绿树,小店,阳光,这几乎就是现在小清新的代名词。但他的照片总是隐隐约约的藏着些什么,不是实在的可认知的物体,而是一种弥漫的情绪。虽然Eggleston的照片也有很强的隐喻性,但是他所隐喻的情感能够被观者所感知,而Ghirri照片中的情绪却很难捉摸,就像是记忆深处的微光,时隐时现,但总也无法看清。 Luigi Ghirri 不要让照片太直白了。有趣的照片是让人能够看了还想再看的,Ghirri即是如此。有很多照片虽然在视觉上很刺激,但是一下看上去就能让人看明白照片在说的是什么,失去了很多不确定性,照片也就没意思了。Ghirri的照片很空旷,不是那种吓人的空旷,也不是Shore或者Robert Adams他们那种有着强烈的人类存在痕迹的空旷,只是简单的空旷,或者用空灵这个词也许更贴近一点。有时候有人,有时候没人,人物很少有正脸,也能看出他不是为了拍人而让人物出现在画面里。他在寻找什么东西。直到我读了他写的一段话之后才明白他在找什么。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时代周刊最近一期杂志,封面是热吻的男男女女,他们并非模特而是来自加州以及纽约的两对同志Couple。时代这期封面故事是美国同性恋婚姻立法。但这个封面在一些评论人看来依然过于表面化,用情色吸引眼球,甚至反而加强了对同性恋的刻板印象。 Read more

留影者专栏:摄影师的冒险

“似乎存在无数张可能的她的照片,以及无数可能存在的她在等待拍摄……”卡尔维诺的小说《摄影师的冒险》,主角是一位沉溺于拍下“真”的瞬间的摄影师,却最终因为摄影和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而陷入死循环。 1416教室的专栏作者 @刘张-留影者 为我们解读了这篇小说。 Read more

1416专栏:纽约来信

“他们毫不掩饰地用外来人的方式解剖一个看起来异样甚至荒谬的美国,并独断地将它的肌理展现在我们眼前。” @布罗迪报告 从纽约发回他的观展报告,在一个叫做《美国天天见》(Everyday America)的展览里,摄影师们对美国这个模特有着怎样的视觉发现? Read more

我的Instagram友邻:宋晖

“手机摄影对一个认真的街头摄影师来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行动方式,在稍纵即逝的日常情境中,只有手机才能完成那么快速的拍摄。“我请我在instagram里的各路朋友请写写字儿,这次出场的是兰州的宋晖 @3rdcolour ,他的instagram的帐号是songhuiphoto Read more

最佳版面是这样炼成的

报刊的视觉设计并非给版面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它要帮受众解读新闻,把报纸弄得漂亮点儿并不是一个装饰性问题,而牵扯到整个新闻部门生态的变化。参与今年世界最佳新闻设计大赛评选的常河,他对赛制的解读,让我们得以据此反观优秀报刊设计的标准。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为媒体供稿稿费几何?美国一个名叫“谁给摄影师付费”的网站来了个稿费大起底——通常都是三两百美元的样子,当然也有这样的:稿费为零,除了有姑娘拍。今天的周一消息树在这里,除了这个还有其他一些消息。 Read more

北京的“银矿”上

《北京的银矿》Beijing Silvermine是法国人Thomas Sauvin从废品收购站里拯救的家庭影像。近五十万张照片,时间跨度从1985年普通中国人开始使用彩色胶片一直到2006年数码开始普及。银矿里所显现出的业余者的美学观念没太大变化,变化的是他们留影的对象,从冰箱到埃菲铁塔 Read more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