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na Ferrato+Brian Storm:跨越20年的纪实摄影项目

收到新的一期荷赛通讯,封底照片由Mediastorm的总裁Brian Storm推荐,是女摄影师Donna Ferrato拍摄的一幅关于家庭暴力的照片:一个极其戏剧性的瞬间,孩子在怒斥他的父亲,愤怒达到极点,在一瞬间爆发出来。 Brian Storm还在密苏里新闻学院念书的时候看到这照片,这照片甚至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他突然意识到纪实摄影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足以改变人们的观点,产生无可限量的影响。 照片是摄影师Donna Ferrato有关家庭暴力的摄影项目其中的一张照片,她原本要去拍摄有关“爱”的专题,却无意中发现了“爱”之中的恨。这些照片后来结集出版为《与敌人共眠》(Living with the Enemy)。关于Donna拍摄这部作品的详细情况,可以看孙京涛老师的这篇文章。 Donna并非以出版画册为自己作品的结束,目睹家庭暴力带来的伤害,她建立了反家庭暴力基金会Abuse Aware,这些年来她四处奔忙,做讲演,举办培训项目,她认为自己有义务帮助那些深陷家庭暴力的人们。 当初看到这张照片唏嘘不已的年轻学生Brian Storm已经成为当下多媒体报道领域的先锋人物,他的网站Mediastrom一直在为21世纪的纪实摄影发展寻找出路,他也在不断宣讲,向人们推销自己的理念:照片+声音是如何充满魅力,照片+网络究竟前景如何。 Brian没有忘记那张过目难忘的照片,他和Donna Ferrato合作,将其Abuse Aware基金会的网站进行了改造,充分发挥了Donna摄影作品的力量。他们重访了照片中拍摄的家庭,访问画面中的警察,他们竟然还找到了那个小男孩,目前一部叫做“没有敌人的日子”(Living without the Enemy)的多媒体作品正在制作之中,我在网上看到了片花,照片中那个男孩看到照片流泪了。 20年了,这部纪实摄影仍然没有结束。胶片时代它以图书出版的形式发挥自己的力量,数字时代它在网络上焕发青春,这背后有技术的力量、有传播的力量,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力量,Donna Ferrato让我感动,她是如此坚韧不拔,我也要同时向Brian Storm致敬,因为在这个乱世,他仍然坚信纪实摄影的力量。

了不起的brian storm

Brian Storm这个在密苏里新闻学院拿到硕士学位的家伙果然不同凡响。 你的链接里有没有MSNBC的每周图片?这个栏目囊括了每周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彩图片,更加有意思的是,最终会让读者选出他们最喜欢的一张当周最佳图片,这个结果常常让业内人士大跌眼镜。——这个栏目是Brian创造的。 你的链接里有没有MSNBC的图片故事?它最早运用了幻灯片演示的方法(slide show)讲述故事,也许是第一次,你在这里看照片的时候,可以同时听到声音,来自现场,来自摄影师。——这个栏目是Brian创造的。 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Brian被挖到了corbis做副总裁,自从被盖茨收购以后,这个图片社江河日下,收购sygma带来的罢工风波,底片丢失危机让这个图片社狼狈不堪。两年后Brian也很无奈的辞职。 大家都认为Brian的职业生涯已经跌到了低谷,他还能去做什么工作呢?2005年一个网站成立了,这就是Mediastorm 这个网站由华盛顿邮报支持的网站,展示了大量精彩的幻灯片演示作品,另一方面,网站的一个重要业务是向各大媒体提供制作多媒体故事的咨询,Brian组织了一支专家队伍并且结合自己的多年工作经验,风风火火地开展起多媒体业务的拓展工作。 我说Brian了不起,因为他的职业生涯给我们诸多启示,或许依照传统经验,他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摄影记者抑或是图片编辑,但是Brian走了另外一条道路——在今天这个时代,创新变得尤为重要,在新闻摄影领域也有诸多创新机会——影像不仅仅是力量,它也可能成为财富。

收费喽!

最近,两家公司都在收小钱上开始打主意。著名的多媒体报道制作公司Mediastorm开始向浏览其作品的用户收取1.99美金的费用,而另一家公司则开卖普通人用手机拍摄的照片,照片的价格是10美金一张。   foap :这家公司生意的卖点在于,向客户出售那些普通人拍摄的非常自然的照片,这些照片在广告活动中的使用将更有说服力。 “foap”是英文单词foto(照片)和app的组合,它是苹果手机上的一个应用,用户上传手机拍的照片,客户则可以以10美元的价格购买这些照片,最终该公司和摄影者以五五对开的方式分享利润。 英国摄影杂志对这家公司的CEO做了采访,他谈到,就拿一家旅行社来说,用一张模特的照片来做广告,肯定不如用普通人的照片更好,因为他们的广告需要直指普通受众。    但这个新创意存在的问题还不少,比如公司和用户的协议条款规定,照片出售之后,客户将有权“修改、复制、出版、展示以及转售”,这意味着客户可以拿这些照片再度获取利润。该公司老板认为这不是他们原本的意图,他还要再斟酌条款。此外,用户上传照片都需要默认已经获得了照片的肖像权,而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注意到这点。 此模式有些类似当年一度盛行微利图库,现在该公司则更进一步,尝试在手机快照寻找利润。随手拍照也能卖钱当然诱人,但将照片用于商业用途,其中还是有很多麻烦有待解决。 Mediastorm是一家高品质的多媒体报道制作公司,他们试图采取向用户收费的方法来获得稳定的收入,平衡公司在制作成本上的投入。这种Pay Per Stroy的模式,目前一个故事的价格是1.99美金 Mediastorm的创始人Brian Storm在接受美国摄影界新闻的采访时候谈到:“我们认为这个产业需要一个稳定的商业模式,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制作更优秀的故事。” 之前该公司的作品都是免费浏览,主要依靠工作坊和为大企业客户制作多媒体宣传报道获得资金支持。Brian Storm认为:“现实情况是,没有一个公司或者产业能够通过制作没有人购买的产品而获得长远发展。” 这家公司制作一个多媒体报道的费用,最高成本达十万美金。仅仅依靠这种小额付费浏览也并不能完全支持其发展,况且,更令人忧虑的是谁会花钱去看一个长达20分钟,内容严肃的纪实短片呢? 但Brain Storm对此仍有一定的信心,寄希望这种小额付费能够有滚雪球一样的积累效果,并且他还希望将自己的这种Pay Per Stroy的收费模式推广给其它公司,让这种理念扩展,从而能够建立让读者为好故事付费的习惯。 目前该网站有两个故事以这种方式出售阅读,内容都是有关老年人的生活,摄影师拍摄自己的父母的老年生活,并同时也讲述自己如何面对父母的老年。Mediastorm将和摄影师平分卖故事获得的收益。      

周一消息树

粉丝团团 1,给重庆粉丝 重庆粉丝的名单又要加上两行。 著名的国际时事刊物《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近日以《长江上的芝加哥》为题目撰写文章,讲述这个超大城市的发展变化,文章的导语如下: “欢迎来到重庆,这个你闻所未闻的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网站上的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图片故事与之相伴,题目也很“耸人听闻”叫做《中国的明日之城》,摄影师是 Matthew Niederhauser。(可以到这里看杂志的版面) Matthew Niederhauser摄影 Matthew的照片和另外一篇文章里的重庆形象略有不同。科技杂志《连线》(Wired)也以图片报道的形式介绍了重庆,题目叫做《隐于雾霭中的急速发展的超大都市》( World’s Fastest-Growing Megalopolis Hides in Fog)。这组“雾里重庆”将重庆塑造的略微神秘,之前博客文章里曾有所提及。 Ferit Kuyas摄影 有趣的是,这篇文章也不断将重庆和美国其他超大城市做比喻,比如: “它和旧金山一样,雾气弥漫。” “摄影师的这组照片名为《雄心之城》(City of  Ambition),题目取自当年摄影师 Alfred Steiglitz对曼哈顿急剧发展的形容。” 这些外国人,为何对重庆充满好奇?阅读这两篇文章,其中是这样一些字句: 1960年之前在长江上没有桥通往重庆,而现在却有了十几座。 这个有着三千两百万人口的城市,已经是地球上发展最为快速的城市的中心。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多重世界 没有语境解读照片是混乱和危险的。 摄影师Ed Kashi最近出版了一部作品集,题目很奇怪,叫做《三》(three),这本书是他三十年纪实摄影职业生涯的总结,来自不同的故事,共同点是都以三张为一组的方式呈现。 这个编辑思路的形成很偶然,Ed Kashi在打印制作照片的时候,将三张照片并列放置,发现这种组合产生了独特的效果。三张照片的切换所形成的蒙太奇效果,将照片置于一个新的语境,产生了新的意义。这使得Ed Kashi回过头把以前所拍摄的纪实摄影报道的照片重新梳理,将每个故事浓缩为三张一组,最终产生了这本名为《三》的画册。 到这里去看有关这本书的作者访谈。 说来有意思,Ed Kashi画册封面的这三张照片,就挂在多媒体制作公司Mediastorm的办公室墙上。上周我和几位朋友去参观了这家公司,拜访了我在博客里无数次提到的Brian Storm,他的工作室墙上是报道摄影界各个大牌摄影师的作品——静态的,而存在房间电脑里则是它们的多媒体版本。 Brian是个工作狂,一直在忙。没有想到他并非只是一个公司的经营者,多媒体理念的推动者,同时也是一个结结实实的实践者,他正在和同事一起剪片子,内容是最近的一个workshop学员的作品。每一个画面、声音之间的配合他都斤斤计较。 你可以在这里看到最后的成品,而这个幕后花絮也值得一看,在里面,Media Storm的专家Eric Maierson说:声音,视频和照片所结合的力量是强大的,这恐怕也可以理解为强调解读影像的语境问题。 这真的是个小世界,我们不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人事物之间的联系总在不经意间出现,但小世界的另一重含义是,微观中我们熟悉的世界,是自成体系的另一个天地,不信你就去看看尼康最近刚刚揭晓的“小世界”摄影比赛的各个奖项,很多照片作者前面都有着“博士”的称呼,这恐怕是学术水准最高的摄影比赛。科学是美丽的,科学家也是浪漫的。 摄影:Dr. Heiti Paves

周一消息树

我们自己的世界 最近的打算是,不定期地介绍国内年轻摄影师的动向,思考,以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想做这个也有一段时间了,我写博客的动力和目标在不断发生改变。事实上,我在博客上“浪费”的时间实在惊人,有不少好友都建议我别写了,在他们看来,放弃这种快速的写作让自己安静下来,对我而言或许会更好。我知道他们说的都是对的,但写博客件事,我却特别固执。 这几天,纽约的天气由阴转晴,此时,有些微风,我窗外那棵大树,叶子彼此在风的吹拂下相互碰撞发出呼啦呼啦的声音,颇是好听。“互联网”,多么美妙的名字,网络对我的魅力从一开始都现在都没有改变——互联与应和,让小的声音,变大,被更多人听到。 所以,还是应该来做这件事情:寻找看似微小的事物,传递它们,分享,并与更多的人一同合唱。 1,展览:沈木槿 沈木槿在奇遇花园的个展和camp5同时开幕,展览的名字叫做《西北偏西》,她知道大家肯定要问她这个问题:你究竟在拍什么?所以展览前言第一句话便是: “西北偏西,要说什么呢?”但木槿并没有给观者一个明确的答案。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组很个人化的生活碎片,她的视角很私人,视线却在公共空间,这是她的照片让我感兴趣的地方。我还喜欢她拍照片时的那种鲁莽甚至可以说是“笨拙”,这是在所谓职业摄影师身上所看不到的。但是如果让我选照片,恐怕还要大刀阔斧地砍掉很多。 沈木槿摄 2,感受:新媒体的冲击 沈伯韩在听了多媒体“教主”Media Storm的创始人 Brian Storm 的讲座之后,写了一篇很有料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去围观。 Brian的多媒体风暴终于刮到了中国,而此时距离他自己接触新媒体已经过了十年。十年前,他在msnbc创办了每周照片栏目,这个可以让读者投票选择自己喜爱的照片,以及后来他发明的给照片加音乐放映的方式,不但将他自己拽入了多媒体世界,同时也为摄影在网络时代的发展打开了一扇门。 尽管新闻摄影的未来是否真的属于“多媒体”依旧是一个不确定的答案,但教主Brian仍然功不可没,他为处于转型期的新闻摄影带来曙光,让从业人员都去积极思考解决方案。 到这里去看MSNBC10年精华照片。 3,读书 : ICP的中国学员 我最近又迎来了一位新朋友,白白参加了国际摄影中心(ICP)为期一年的纪实摄影项目也来到了纽约,她恐怕是ICP这个项目第一个中国学员。我很想知道她的同学都是谁,在报道摄影的艰难时刻,还有哪些年轻人,怎样的年轻人仍旧关注这个领域。等到白白安顿下来,我再拉她聊天吧。

多媒体记者的“后报纸”生存(1)

这篇文章来自PDN,讲述了美国报社几个失业记者开创公司,或者以个体的方式和非盈利NGO组织和公司合作,帮助他们制作视频和多媒体,进行宣传推广的故事。 这个故事有两个阅读线索,一方面,在静态照片时代,摄影记者和纪实摄影师谋生的方法之一就是去给公司拍摄广告照片,或者为公关公司拍照。而现在,这方面的业务似乎也在由静态转向动态。 另一方面,NGO组织对摄影的重视,这使得这一部分纪实摄影的作用更为功能化,成为一种促进社会变革的“宣传”工具,而并非只是为了某种“展览效果”而存在。 随着裁员潮席卷世界各国的新闻社,职业摄影记者们迫切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接到解雇通知之后去向何方?怎样靠自己的摄影技能在另一个行当端饭碗? 一些具备坚实多媒体操作技巧而又有创业动力的摄影记者已经宣告他们发现了一块新大陆:那些试图通过网络建立品牌、打开市场的NGO和公司对于叙事型视频的需求正在不断膨胀。 ”NGO和公司才刚刚开始意识到通过多媒体能更好地讲故事,” MediaStorm的创立者Brian Storm说到,”纯粹的公关宣传信息不可靠,无法大规模传播 。那些机构正在寻找新方法传达他们的信息; 而新闻记者则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传达方法。” Story4 加州Carmel Big Sur Land信托基金 网站主页上播放着一则四分钟的迷你记录片,记录的是Big Sur的居民与他们居住的这片大地在历史上、现实生活中以及情感上的紧密联系。这个发挥着网站推广并筹资功能的小短篇,叙事风格带有报纸多媒体报导的痕迹 。说来也难怪:它的作者是Geri Migielicz, Richard Koci Hernandez和Dai Sugano—-艾美奖多媒体组获奖团队,不过,不久前他们皆被San Jose Mercury News解雇(只有Sugano一个还留在原报社)。 摄影总监Migielicz是在今年2月离开报社,随即创办了独立多媒体制片公司Story4,并优先服务于NGO机构客户。她的合伙人有Cliff Schiappa和Liza Culick,前者曾经是美联社分社的负责人 ,后者是位NGO咨询顾问。Koci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两个工作坊 最近在美国有两个针对报道摄影师的工作坊正在招募学员,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经济条件以及各方面的限制,参与的可能微乎其微,但是美国摄影记者们在学什么?这两个培训班的授课内容可以多少解答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的实践工作也未尝不是一个启示。 我记得在荷赛结束之后,有人批评其获奖作品所反映出的新闻摄影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新闻摄影实际的发展。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意思是:如果荷赛仍旧将自己标榜为一个“新闻摄影比赛”,它就不能将那些“哼哼唧唧”的小情调摄影作品当作主流,它必须正视一个事实:以“报道事实”为己任的新闻摄影,必须朝网络发展,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这在美国已经不是一个趋势,而是一个事实。 这两个培训班都和多媒体有关。 媒介风暴多媒体报道高级培训班 媒介风暴(mediastorm)是多媒体摄影报道这个领域的行业领袖,其创始人Brian Storm从MSNBC起家,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1416也对他有过很多介绍。媒介风暴的高级培训班不是对多媒体报道的简单技能培训,而是要把这个行业的精英都聚合起来,共同制作多媒体作品,使其成为这个领域的最高级的多媒体摄影报道作品。 培训班每一期都有三个小组同时工作,每个小组由四位成员构成: 1,    多媒体记者:拍摄视频、音频、静态照片。 2,    多媒体编辑:对前期的素材进行编辑,制作成作品 3,    多媒体制片人:由媒介风暴公司的专家担任,对拍摄以及编辑工作展开全面的指导 4,    观察员:对多媒体的拍摄和编辑工作都很熟悉,但是并不进行实践操作。 我觉得这种团队工作的方式,以及“多媒体报道制片人”这个理念的提出很有启发,当下的新闻摄影工作方式已经越来越向电视靠拢了。 原始文件纪实摄影培训班 原始文件(RAW)是一个刊登摄影师的纪实摄影作品的网站,它举办的这个培训班要求参与者手头必须有一个已经接近完成的纪实摄影项目,这个培训班的主要关注纪实摄影的后期工作,包括教授摄影师如何将这部作品制作成多媒体作品来展示,如何寻找赞助,如何寻找发布自己作品的渠道。 上一周我们一直在讨论社会纪实摄影,在我看来,这种项目的操作,过程大于结果,摄影师的努力,投入,他和被摄对象之间的关系,摄影师如何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其他人,如何传播信息,这些话题都比讨论“拍照”和“摄影”要重要许多。

link:多媒体报道学习资料

刚刚看到一个可以当作示范的多媒体作品展示:美国埃迪亚当斯(Eddie Adams workshop)摄影培训班学员作品展。 这个培训班是专门针对学生举办的短训班,每年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近100名学生参加。近两年,学生们在一些专家,比如著名的Brian Storm等人的指导下,在两天之内制作多媒体小故事。这些作品都比较基础,因此可以作为展开多媒体报道的学习资料 。

1416教室年度扫描

l 新闻摄影行业趋势——静止照片视频化 尽管受电缆影响,以下链接可能速度慢,请新闻业内同行 收藏这个帖子,在网络速度可以的时候,仔细观看。 2006年到了年尾,各大传统媒体开始盘点照片,树立他们摄影部的 光辉形象,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照片的展示方法都是视频的,而且 很多还选出的不是最佳照片,而是最佳视频展示,有的摄影部主任通过视 频和读者见面。(呵呵,这个主意好,许久未见的京城各大图片总监 们,能否通过视频和大伙见个面。) l 华盛顿邮报年度最佳照片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srv/photo/galleries/bop2006/index.html l 华盛顿邮报年度最佳多媒体作品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srv/photo/sas06/index.html l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照片 http://www.nytimes.com/packages/khtml/2006/12/23/multimedia/20061225_YIP_FEATURE.html?8dpc l 芝加哥论坛报年度照片 http://www.chicagotribune.com/news/custom/photos/gallery/chi-123106poy-photogallery,1,5521435.photogallery?coll=chi-homepagenews-utl&ctrack=1&cset=true l 芝加哥论坛报总编谈自己的摄影记者 http://www.chicagotribune.com/news/specials/broadband/chi-yip2006-flashhtml,0,47482.htmlstory?coll=chi-photooverline-411 l 几位摄影记者建立了“多媒体拍摄者”的网站,并且评选出了2006年年度最佳多媒体展示作品 http://www.multimediashooter.com/ 1416教室本年度的相关介绍供您参考: pixelpress的鼠标迷宫 我爱玛格南 (…) Read more

旧闻

配合刚刚过去的1416教室里的多媒体周 回顾一下以前相关的帖子: 了不起的brian storm 为什么图片需要声音 敲开多媒体报道的市场 为什么不干脆直接拍视频 未来也许是这样的(结论)

VII下月也要多媒体

昨天写了一篇关于艺术摄影多媒体的文章,晚上打开pdn的首页,发现VII下月也 要推出多媒体报道的消息。 说起报道摄影的多媒体化,1416教室开播后不久,已经写过不少这方面的内容, 比如,鼻祖人物Brian Storm和他的media storm,传奇马格南令人目眩的 magnum in motion,以及MSNBC的尝试。我把与多媒体相关的文章都收录到网站 日志分类的“小宇宙”栏目里,大家可以一网打尽。 5年前的9月9日,七位报道摄影界的顶级人物组成了VII图片社,两天以后,震惊全 球的911事件爆发,这让VII图片社一诞生就具有传奇色彩。这个新生儿很快成为图片 社中的明星,在当今图片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集中,垄断趋势越来越严重的时刻, 制造了一个奇迹。 VII的目标不仅仅是销售图片,成为一个简单的图片供应商,他们希望在最大限度发挥 图片的传播作用。出版、展览以及举办培训班都是他们积极从事的工作。与网络时代 接轨,就成了他的下一个目标。 已经有不少VII的客户希望他们能够提供这种多媒体产品,但是他们一直在考虑如何 才能够制造出更加有效的多媒体展示形式,因为今天的读者都是薄情寡义,他们的多变 实在难以捉摸。在VII年会上有一些成员也对这种形式表示怀疑,因为高质量的多媒体 展示更加耗时耗精力。Christopher Morris.说:“今天让我们录声音,明天我们要做 录像,可能下一步会要求我们写文章” James Nachtwey的发言则带来掌声:“假如 你们需要很好的声音,那么就应该有一些人专门来录制声音,必需有一些人是专门 做这个的。” 反对的声音是难以阻挡VII实验的脚步,实际上图片社里已经有人这样开始工作了。 Lauren Greenfield在创作他的专题“瘦”(Thin)的同时还录制了一部电影即将在 (…) Read more

未来也许是这样的(结论)

作者:brian storm 也许未来会有一天,摄影记者将会花更多时间进行照片的后期制作,并且同时注重前期原始材料的采集,这个工作可能是个人的,也可能是团体的,最后的作品将提供给各种不同类型的媒体发表。 当然获得最杰出的影像仍然是最关键的,同时最理想的状态是这些图片故事作品将会同时在平面媒体、广播媒体和新媒体上出现。这样的全方位出击不仅从新闻学的概念上将可以影响更多的受众,同时也为摄影记者进行深度报道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使用录音设备、话筒,这可能是一个摄影记者能够进入新媒体领域可能采用的最直接、最重要也是最可行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跟进媒体发展的步伐。这些技术要花时间去学习,但是绝对值的。 今天我们都面临一个转弯,媒体的变革突飞猛进,一方面,大的传媒集团对于利益的重视使他们精简开支,节约成本,希望进行流水线化的大规模操作。另一方面个人媒体空间活跃,它们观点新鲜并因此得以迅速传播。 无论对于传统媒体的节约成本提高传播效率的需要来说,还是个人媒体的独立于个性来说,将图片故事制作成有声有色,都将帮你叩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门,而门外的观众将是我们下一代的读者。

为什么不干脆直接拍视频

作者:brian storm 如果你已然是一位摄影师,那么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否定自己,要发挥你的优势,在你原有技能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事业。 我相信动态的影像有其魅力,但是我也坚信静态影像有其存在的理由,而把声音和影像结合起来将会使其更加有力量。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假如你从拍摄静态的图片转到视频报道,那么你可能把整个平面媒体市场全部都丢掉了,因为视频报道不能满足平面媒体的印刷要求,这对大多数摄影记者来说都是非常可惜的。 我还相信,如果使用录音采访的方法和被摄对象聊天,就可以与他们直接用眼睛交流,因此将在双方之间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但是如果躲在摄像机后面和他们谈话,无法亲近你的被摄对象。 (未完待续,周末博客休息)

敲开多媒体报道的市场

作者 brian storm 把音频和照片结合在一起的工具很简单,但是这类作品的市场前景在哪里?它们的发行渠道是什么呢? 问题的关键不是摒弃原有的印刷媒体市场,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关注互联网。 在制作的后期,你需要建立一个多媒体文件包,里面包括详细的文字说明,音频、视频以及图片,这些东西除了是你制作多媒体文件的基本素材,还会会给传统媒体的编辑有关你的专题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增加在杂志、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发表机会——它们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品发行渠道。 除了传统媒体的需要,声音给静止的画面一个明确的叙事线索,因此在以下几个方面也可以得以传播: 互联网 电视 广播 同时以下一些传播渠道也非常需要这种有声有画的传播方式: 博客,独立的个人媒体开始发展,有很多新的广告形式可以支持他们的发展 DVD光盘,比如教育类的光盘 展览:互动式的多媒体影展 播客:个人电台可以播放音频(很快就可以发布视频),博客上可以撰写文字 无线设备:3G手机将会提供大的市场 个人移动电子媒体:ipad,ipod和Psp这类移动多媒体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需求市场 电影,把纪实摄影的范畴扩展到有情节的电影也存在可能,而且独立的电影市场正在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