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消息树

这个地球,它的土壤,水,它的丛林,山谷,都已经不再是自然的,而是充斥着由于人类的介入而留下的永久伤痕。—— Paul Crutzen (诺贝尔奖得主) 如果把目光放在Prix摄影奖高额的奖金,仅仅关注大奖花落谁家,显然并没有捕捉到这个奖所能带给我们的启示。 到了2050年,地球上又增加三十亿人口的时候,人类是否还能够可持续发展,这个奖的目的是支持那些用各种视觉手段探讨这个问题的艺术家。 2008年,此奖颁给了 Benoit Aquin,他拍摄的是中国的沙暴,2009年,获奖的Nadav kinder的拍摄题材还是中国,内容是长江。 Benoit Aquin摄影 2009年入选者中还有摄影师 Darren Almond的作品《满月,黄山》,满月是他的一个系列作品,尝试拍摄月光下的景观。最新作品是在诠释月光倾泻下的黄山,在他看来,这也是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一种回应。 Darren Almond摄影 同样也在以古人的心境看中国的入选者是中国摄影师姚璐,不过他看到的是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 —————— 也门有可能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水资源即将耗尽的国家,其首都萨那将在大约10年后成为一个无水可用的城市。在也门,自来水管经常处于无水可供状态,水越发成为只有富人能够承受得起的“奢侈品”。其他人则只能依靠本就不足的降雨,或者将希望寄托在慈善组织身上,解决吃水问题。有时候,他们甚至为了水实施犯罪行为。——世界银行,也门的水资源缺乏已经达到极端 也门的水资源匮乏大概只是一个开始,如果你无法想象人类离开水的生活,去看看摄影师 Claudia Ficca & Davide Luciano的作品,他们貌似夸张的照片告诉我们,这个现实或许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Claudia Ficca & Davide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只有一个地球 《纽约时报》网络版的摄影杂志Lens刊登了荣获今年尤金史密斯大奖的中国摄影师卢广有关中国环境污染的报道。这些照片显示了纪实摄影作品的力量,同时照片之下的留言与辩论也值得一读,一方面读者对中国的环境污染状况表示担忧,另一方面,又同时在激辩是否要将“污染”这个标签仅仅与中国挂钩,因为环境并非只是中国的问题。 你可以移步到英国《卫报》,这里也有一组关于环境的影像报道,这些照片来自由韩国驻英国大使馆在英国举办的展览《地球的警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像报道》( Earth Alert: A Photographic Response To the Climate Change),影展中的照片来自韩国以及世界各地,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这些从不同侧面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摄影记录,真让人感到悲哀。 Nick Cobbing/Panos 这难道就是我们的家园? 去看看刚刚荣获时代周刊年度绿色英雄称号的Yann Arthus-Bertand拍摄的高清视频作品《家园》(Home),它真切地记录了最美的和最丑陋的交织在一起的我们的家园。 是的,就是那个从空中俯瞰地球的摄影师Yann Arthus-Bertand,他的摄影项目“the earth from the air” 所出版的画册,被翻译成19种语言,发行量上百万册。 现在,Yann Arthus转向了视频,《家园》这个空中俯瞰纪录片,拍摄自54个国家,全球大约两亿观众收看了这部影片。 谈到空中俯瞰,自然会想到加拿大摄影师Edward Burtynsky的上帝的角度。他的作品《石油》( oil)正在美国画廊hastedhuntkraeutler展出。 水是人类生命的起源,它现在变黑了,成了石油。 (…) Read more

今天早晨的溜达

把早上溜达的所见所闻快速汇报一下: 1,Memory Book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衣阿华州女性的贴图本子。被衣阿华大学图书馆扫描放在网上。手写的记忆,老照片,干花,剪报,比我电脑里冷冰冰的电子文档要带劲。 2,中国的沙漠化 Sean Gallagher获得了普利策中心的支持,继续拍摄中国沙漠化。我比较喜欢这个项目,摄影师在拍摄的过程中一直持续在普利策中心的网络上发回报道。

天气与通感

早上起来敲开twitter。 Twitter问:你在做什么? 回答是:春雨贵如油。 前两日,看到一篇很有观察力的博客,说是西方掀起 Twitter 俳句狂潮 。文章中举了几个例子—— 比如:beautiful spring days/ bright warm sun and cool breezes/ not that I would know 又比如: My cat climbs me / to reach the (…) Read more

慢慢回归工作状态

从一次旅行中康复并不容易。外出的这10天一直从未睡过一个好觉,直到现在仍旧觉得懵懵懂懂。这一次的远行,目的是探访我的出生地,父亲年轻时工作的地方。整个旅程似乎穿越了一个时空隧道,过去的父亲,过去的我,远离喧嚣的村庄,信仰。很多很多事情。似乎需要很久才能把条理梳理清晰。 照片被锁定在另一个笔记本中了,奇怪,USB接口似乎出了问题,什么移动硬盘都无法工作,是因为照片们不想回到这个灰蒙蒙的城市? 离开了将近10天,打开电脑,互联网里的消息足以让我的大脑发生交通阻塞。干脆就从最新的内容开始—— 十本杂志,一个卡特里娜 时代集团的老总带着旗下10本杂志的总编辑们,五月份在美国新奥尔良曾经的卡特里娜地区游历了一圈,老总的意思是让编辑们在飓风袭击两周年之际好好体会一下民间疾苦。但是他没有想到,编辑们回家以后都没闲着,不约而同地都在各自杂志中开始鼓捣卡特里娜专题。 时代集团决定不妨将计就计,步伐一致,于是,在卡特里娜两周年来临之际,全美十本顶尖杂志同步发出了声音,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这些杂志五花八门,但是都从自己的视点切入,比如时代周刊在研究新奥尔良依旧处于危险之中的原因,老房子杂志访问了重建自己房屋的人们,财富调查救灾款的去向。不要以为娱乐和体育和这一事件很难沾边,体育画报报道了当地学校一个棒球队的故事,而娱乐杂志则和R.E.M乐队的主唱联合拍摄了一个纪录片。 从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角度切入一场灾难带来的影响,让10本杂志的报道更加厚重,而背后关键的因素是那次集体出游,这次美国出版史上罕有的主编下乡运动,让他们从办公桌走向了现实。 摄影是这次报道的重头戏,10本杂志的报道在时代的网站中有一个集纳:time.com/katrina, 值得一看,但是速度很慢需要用代理服务器。 十一个摄影师,一个“风景” 芝加哥美国当代摄影艺术馆(Mocp)“沉重的风景”(Loaded Lanscape)摄影展开幕。 这是一个重新为“风光摄影”定义的展览。展出的作品被美国摄影杂志的编辑称之为充满了静谧的力量,画面里没有嘈杂的声音,在展开对历史的回忆,控诉战争的残酷的时候,它们并没有用视觉冲击力作为诉求,而是通过一种安静的表达直抵人们的心灵。柬埔寨——曾经发生过大屠杀的土地,南北朝鲜的边境线——在策展人看来,这个展览是在探寻风光摄影的真正意义,它也许不应只跟在浪漫派画家身后书写甜美的自然景观,它的意义也在于“纪实”。 Alan Cohen, NOW (Killing Fields, Cambodia, 2001

动物黑市

“吃动物的本质和吞噬人类自己的生命没有差别。”摄影师Patrick Brown用五年的时间跟踪动物黑市交易。野生动物交易是毒品、枪支交易以外第三大肮脏的黑市交易,试图用自己的努力阻止这些残害野生动物的行为继续。 这部片子大部分内容拍自中国——熊掌、蛇、各种入药的动物骨骼,以及皮毛生意。 Patrick Brown的这部纪实摄影作品和多媒体先锋公司Mediastorm合作,在网络上推出了多媒体报道,其中包括一个概括性的总的介绍大约10分钟,还有13个具有不同主题的片断,每个片段在1分钟左右。逻辑清晰,非常便于观看欣赏。Patrick Brown的作品也出版了画册《黑市》(Black Market)。摄影师的照片还可以通过Ponas图片库购买。他希望让这些作品广泛传播,引发人们对这个话题的关注。

超级下载:电子杂志LUMAS

德国一家摄影画廊LUMAS自己编辑出版的电子杂志,内容很丰富。LUMAS主要出售当代摄影艺术作品,电子杂志也围绕着这方面的内容,展示画廊的作品,同时也介绍当代摄影艺术的趋势和变化,比如这期“当代风光摄影”这个专题,就介绍了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剧,艺术家对风景的表现也随之发生变化,他们将自己对灰暗未来的预言蕴含于风景照之中,作者将之称为一种“温柔的提醒”。 点击这里下载PDF

周末话题:James Whitlow Delano的中国

数字摄影师杂志发布了定居在日本的美国摄影师James Whitlow Delano拍摄的中国土地沙漠化的专题:《驯服黄龙》(Taming the Yellow Dragon) 很多西方摄影师开始关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镜头里描述的是后现代的中国。而James Whitlow Delano的选择却看起来好像是一个本地报社的摄影记者所应关注的选题: 沙暴堆积在内蒙古一户农民的窗口,村子里的水井还没有枯竭,但是这里所谓的绿草环绕的景观已经名存实亡了,事实上这里正在被滕格尔大沙漠吞噬。photo by James Whitlow Delano 只可惜没有中国的摄影师关注这些严峻的环境问题,也许最多就是在每年沙尘暴肆虐的时候,用一两张新闻照片,或者至多一个图片故事打发了事。但是James Whitlow Delano却用颇为执著地持续描述这个主题。打开摄影师的网页,可以看到他的纪实摄影理念:“这个工作的全部实质在于忠于事实,我不会为了任何人而改变,我的每一次拍摄都有自己的理由和观点。我愿意悄无声息地走在城市和乡村,让自己沉浸其中。你完全可以悄悄地溜进街道与各种场景之中,也许是暂时的,但是我必须要在我毁了这个场景之前快且安静地把眼前这个情景捕捉下来。” 所以,你可以在James Whitlow Delano看到一种完全不动声色的记录,没有所谓的“张力”、“冲击力”和任何的炫耀,但是很多人都将他的摄影风格形容为诗——一种极具浪漫主义的风格,真的很纳闷,浪漫和纯粹的写实是怎样这样不期而遇地在他的作品中结合的呢? photo by James Whitlow Delano 摄影师对中国情有独钟,他目前的项目是“中国印象”,已经拍摄过不少中国的专题,比如《两个中国:贫富分化》、《深圳的成长之痛》、《三峡建成前后》等等,可以在他的网站上看到这些故事。 更新: 这篇文章以前写的,现在看有些不同的感受,大笔一挥,把之前滥情的话删了。又,该摄影师近日获得了POYi美国国际新闻摄影年赛自然环境报道类一等奖,内容仍然有关中国的环境。

狂想2007 之三

狂想五 摄影功能主义化 风光?还是风景?当我们仍旧在为风光大片究竟在艺术的殿堂里是否入流而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位叫做柯里斯蒂娜·米特密儿(Cristina Mittermeier)的女子已经着手改写人们对风光糖水片的印象,她参与创办的国际环保主义摄影师协会(www. conservationphotography.net),汇集了当今顶尖的自然风光摄影师,打开协会的网站,扑面而来的就是奇美的风光,但是与在摄影比赛、画廊、影展观看这类照片的感觉完全不同。“环保主义摄影”这个名词的发明,给我提供了另外一个解读眼前照片的语境。 事实上,当大批风光摄影师急切地想在形而上的艺术殿堂里寻求位置的时候,他们可能忘记了,在摄影术诞生后不久的1870年,美国摄影家W·杰克逊随地质勘探队8次前往偏僻的黄石地区拍摄,记录下那里美丽的风光,他的照片促使政府将其开辟为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而另一位风光摄影巨匠安塞尔·亚当斯,保护自然其实就是他开始拍摄风光的一个重要动因,他说服总统福特向国会提交环保法,被时代周刊评选为百年环保人物之一。 柯里斯蒂娜·米特密儿也是摄影领域的异类,她是海洋生物学家,同时热爱摄影,正是这个学术背景,让她扯下摄影的皇帝新衣。柯里斯蒂娜一方面目光敏锐地捕捉到了风光摄影的本质,它仍然是一种实证的摄影,是现实的证据,另一方面又为其更名为“环保主义摄影”找到了现实的土壤——今天不是讴歌自然的时代了,我们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和自然环境危机。 将风光摄影的概念更换为环保摄影,这不仅改变了对影像的价值判断,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功能主义转向,不是把摄影当作形而上的艺术,而是将其视为形而下的工具。不错,摄影在这个领域的确大有可发掘之处。曾有人非常严肃地问我怎样用照片赚钱,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网站——art.com,它充分发挥了摄影的装饰功能。art.com是一个面向大众的在线艺术品交易网站,其中大部分摄影作品不是大师的名品,也非限量销售,花20美元就可以买一张18英寸的漂亮照片用作你家的装饰,还可以根据家里的墙壁颜色选择各种不同的像框。更加有意思的是这里专门有一个叫做“从摄影到艺术”的专区,名字很诱人,但实际就是你可以在线上传自己的照片,随后选择油画等各种画面效果,选择尺寸,然后选择画框,最后就可以得到一幅你自己的可以挂在墙上的“艺术作品”。 这种套餐的销售方法,本质仍然是麦当劳套餐的策略,照片加画框变成艺术品,似乎是一种讽刺,但是当我面对自家空空的墙面,若不是这网站远在大洋彼岸,真恨不得也点几下鼠标省事。 这是我想买的照片!——我家的大狗,:)) 话说到这里,我的第五个狂想,就是期盼在国内出现一些摄影旁观主义者,打破摄影圈内唯艺术论的怪现状,把摄影当作工具,充分发挥它作为一种工具的各种功能,1991年,米歇尔(W. J. Mitchell)发明了“后摄影时代”这个名词,后摄影时代是数字时代的摄影,简便易用的数字技术,给摄影功能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长土壤和无限可能。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