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消息树

1. 掌心上的小玩意儿 根据All Things Digital 报道, 中国智能手机所占的全球市场份额,预计会从2011年的18.2%上升至20.7%,将要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而且在今后仍将持续增长。该篇报道的配 图是地铁里若干人对着掌心上的小玩意儿出神忘我的神情——这也是每次聚会中我们彼此的样子,是智能手机带给我们的改变,它使我们亲密,却也更疏远。 2. 杂志App排行榜 排行榜什么的最能吸引眼球了。 一家媒体咨询公司深谙此道,推出了一个杂志App排行榜,推介了一些在ipad上表现优秀的杂志,上榜媒体其实大家也都很熟悉,最多的是Conde Nast 旗下的杂志,其中Allure Mgazine排名第一,此外还有Newsweek集团,National Geographic等等。 谈到这些app之所以上榜,该公司的CEO认为: “他们在应用Ipad所提供的技术上做得最为充分,充分利用ipad增加用户体验,给读者提供了在传统纸质版本上所不能获得的服务。“ 关注领域为媒体平面设计的媒体人加西亚(Garciamedia)对这个排行榜很感兴趣,他自己的公司也准备做一个,加西亚最喜欢的杂志app是:Newsweek,Bloomberg Businessweek,Martha Stewart Living。 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ipad版本,加西亚评论其是先进且完美 最近,还有一个杂志新媒体运动中的好消息是,Cosmopolitan声称,该杂志数字版本付费订户已经达到了十万。 3. 奥运会的不俗之客 要说搞排行榜,其实没有谁比奥运会更厉害了。 又一个四年,人生真不禁过。伦敦奥运会即将召开,除了运动员,文化领域的各路人马也都等着借这个舞台展一展身手。 伦敦一位摄影师Oli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昨天是日本311海啸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摄影界也有不少展览和活动,整理如下: 1. 电子书Black Tsunami 摄影师James Whitlow Delano的作品集Black Tsunami即将登ipad,出版方是以资助社会纪实报道摄影师出版自己作品集为主要目的的公益组织FotoEvidence。 摄影师以自己一贯的风格:阴郁的黑白色调,记录了震后一年的灾区、核辐射区的状态。 2. Lost & Found 在日本海啸地震之后两个月,一个叫做“拯救记忆”(“Memory Salvage Project”)的项目小组进驻灾区,他们的工作是把在废墟中找到的家庭影集修复,归档,供人们检索,找到他们的主人。 项目的志愿者参与人数达到500人,在三个月之内有680本相册,一万两千张照片找到了它们的主人。 这个项目目前已经建成了一个网站,名为Lost&Found 以上照片为这个项目的工作流程。照片来源Lost&Found的网站 有一些照片因为损毁严重,无法修复,它们则以展览的方式和公众见面: 3. ROLLS TOHOKU 这是一个摄影师的个人项目,在311大地震当时,他正在做一个自己的个人展览“Rolls in one week”。地震所带来的影响,以及面对灾民的无助感,使他想到把一些简易相机送给那些住在临时庇护所里的人们,让他们从自己的视角记录被改变的生活。画面里没有撕心裂肺的沉重,是依然流淌着的生活。 这种做法当然很不新鲜,但它若出于真心,操作低调、稳重,依然很温馨。 不过,关于胶卷,上周还有一个消息是,从寻求破产保护以来,柯达有着一系列的举措,包括把重点从数码上移开,砍掉反转片业务,最新的消息是,柯达将全面上涨胶卷的价格,达到15%,这个价格将很快波及零售商。 我们的图片编辑工作坊却依然沿袭古老的方式,用有形的照片展开编辑工作,经过精疲力尽地头脑风暴,我今天写文章非常迟钝,但是想到这几个美好的下午,一屋子铺天盖地贴着的照片,以及各种争论和想法,甚为欢喜。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今天,树上飘着几个比赛的消息: 1. 柯达003号档案 柯达003号档案是四大本图录,里面贴着将近一百万张照片(我的天!),它现在躺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图书馆的研究部,八年前,柯达将之捐给了这所学校用于研究。最近,纽约时报的Lens博客对这部资料做了介绍。 003档案里主要是柯达公司主办的摄影比赛的作品,从1929年到40年代。 1929年,为了刺激消费,吸引富裕的业余摄影爱好者,柯达举办了一次规模庞大的全美摄影比赛,总奖金三万美金,来稿大约有七十五万人次。这次比赛正好处于美国经济大萧条开始之前,参赛的大都是中产阶级白人,使得003号档案也成为当时中产阶级生活图景的一个素描。 1931年,尽管美国经济出现颓势,柯达这个比赛规模却扩大了三倍,并扩张成面向全世界,一则杂志广告显示,该比赛被称作:“柯达全球十万摄影大奖赛”。到了1939年,这个比赛则完全固定下来,成为柯达的规定动作。 作为研究资料,这份档案的遗憾之处在于,每张照片都有胶片、相机型号和获奖等级的说明,对照片内容却没有任何标注,图片说明文字非常有限。而就拍摄题材来说,大多都是孩子和动物。 纽约时报的记者联系到一位获奖者的家庭,他的家人甚至不知道他曾参加比赛。 这些照片穿越时空来到现在,但缺失信息太多,怕也就只能当作获奖照片留存,是和柯达胶卷有密切联系的一份珍贵档案。 1929年,获得了2500美元奖金的照片。L. L. Martin摄影 1942年一张5美金的获奖照片,使用Graflex相机Tri-X胶片 F. H. Stevens摄影 当时美国大众科学杂志上刊登的比赛广告 这张照片是图片故事类别的获奖照片,摄影师当时四十多岁,拍摄了1929年人们看马戏表演时候的场景。 2. PDN30 美国摄影界新闻(PDN)主办的面向年轻摄影师的职业评选PDN30,最近公布了今年入选的30位年轻摄影师的名单。 PDN30并非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比赛,评选类别清晰:时尚、商业、新闻摄影、纯艺术等等,完全针对各个类别的职业化要求进行评价,更强调摄影师的职业化水准,而不是所谓的“艺术追求”。通过PDN30可以看到美国年轻摄影师的总体职业素养。 稍微逛了一圈儿,初步印象是商业、时尚类别没有太多亮点,倒是新闻纪实的有不少好作品。不过,想想人家一个个都是八零后,甚至都是八五后,觉得也不能太苛刻。 印象较深的是女摄影师LaToya Ruby Frazier的作品,通过拍摄她自己的家庭、和祖母以及母亲的自拍,她探讨一个家庭内部的情感,以及由这个家庭几代人折射出来的社会文化和种族发展的历史。 获奖者中有两位题材涉及中国,Chloe (…) Read more

“徐肖冰杯”青年摄影工作坊招募学员

这是和第二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同名的一个工作坊,由大展组委会主办,面向青年摄影师群体,开放申请,没有学费。我有幸接到邀请担任讲师,山东大众日报的图片总监孙京涛以及浙江日报图片新闻中心首席记者陈庆港也将担当工作坊的导师,课程内容包括实地拍摄、图片编辑、专题讲座、点评讨论等。 我把此次工作坊的官方招募通告贴在下面,期待和大家的相逢。 本次工作坊将于3月31日至4月7日在浙江省桐乡市举行,工作坊不收取任何费用,旨在为广大青年摄影工作者提供发掘潜力、明晰个人风格和利于职业规划的机会。工作坊期间拍摄的以桐乡为主题的作品,将有机会与第二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获奖作品一起展出,深度聚焦与全面展现桐乡的发展进步,带动社会各界进一步关注桐乡、聚焦桐乡。工作坊期间在桐乡拍摄的内容,大展组委会有权在出版画册、举办展览、相关宣传中使用,并不再支付稿酬。 即日起至3月20日,工作坊面向全国招募有志于纪实摄影的12名青年才俊,30岁以下的职业摄影记者或自由摄影师均可报名,并提交以下材料:30幅专题摄影作品及文字阐述(800-1500字);未来的专题拍摄计划、个人职业规划(500-800字);对当代摄影的个人见解(500-800字);个人简历及照片;联系电话、电子信箱、通信地址。 联系人:黄丽娜、解放 联系电话:010-65136126 电子邮箱:huangln@chinaphotopress.com

周一消息树

1. 荷赛年度照片续集 根据纽约时报Lens报道,上周,荷赛年度照片的拍摄者Samuel Aranda重返也门工作,此次的任务是拍摄也门大选,但他还有另外一个想法——去见见自己照片里的人物。 Aranda得到了隆重的礼遇,点心、亲吻,一家人上下都对他表示感谢。照片中的母子跟随摄影师再次来到当初拍下那张照片的临时医院。 我真喜欢这张合影,你能看到他们对摄影师的信任,看到他们毫无戒备的真诚之心。圣母怜子的宗教隐喻消失了,但儿子搂着母亲的姿势,这种你在哪里都能看到的身体语言,却让你看到了真实存在的,全人类共通的人性。 2. Wim Wenders致James Nachtwey 2月11日,战地摄影师Nachtwey从著名导演Wim Wenders手中接过了Dresden和平奖,随后是Wenders的致辞。这是一篇超长的演讲,这里只能摘录片断,也许今后有机会可以全文翻译给大家,从而让我们了解一个导演眼中的摄影师和对战地摄影的看法。 “James Nachtwey的照片给我们一个准确的认知,关于他是如何真正去找寻这些故事,走到情景中间,那个世界原本是每个人都想逃离的,却是他的目的地。他谋划自己的旅行,就是为了到那些其他人只想尽快逃离,或是已经匆忙离开的地方,抑或你再也离不开的地方。 他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他和战争的对立:用他的全身心,他自己的安危,他的生命,他的感情,他的控诉。这一切,都在他的照片之中。 3. 叙利亚战地记者仍然滞留 根据英国摄影的报道,在上周导致两位战地记者殉职的轰炸之后,其它几位受伤的记者仍然滞留在叙利亚的胡姆斯,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安全的保障。 几位记者分别是来自英国Panos图片社的摄影师William Daniels,Paul Conroy,以及法国Le Figaro报的供稿人Edith Bouvier。三人之中Bouvier和Conroy的腿部受伤,急需救治。但由于政府军已经包围了胡姆斯,他们目前无法逃离,现在得到了叙利亚自由军的照顾,情况尚好。 英法两国政府已经呼吁叙利亚政府让这几位记者脱离险境。 4. “希望”破灭 来自PDN的消息,美国艺术家Shepard Fairey,在其和美联社的版权纠纷庭下和解一年后,再次面临一项有罪指控,原因是证据欺诈。 Fairey创作的奥巴马竞选宣传海报Hope,在2008年大选时,风靡美国。海报是基于美联社一张新闻照片创作,Fairey并未获得照片的使用权,美联社因此对他发起了诉讼。 Fairey以“合理使用”为由展开对自己的辩护,因为他并未售卖这个海报,只是创作了这个形象助选,但他犯了一个错误,他辩称自己使用的不是美联社的照片,并向法庭提供了错误的证据,销毁了自己手头的一些数字文件。这在数字时代是根本站不住脚的,随即很快被揭穿,并导致他虽然和美联社的版权纠纷和解,现在还会面临牢狱之灾。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1,1958,弗兰克在纽约 《纽约时报》lens博客报道,罗伯特弗兰克的几卷底片从《纽约时报》的档案库里被重新挖掘出来——人们一直以为它们再也找不到了。这些拍自1958年纽约街头的照片,忧伤的调子,粗糙的颗粒,带有鲜明的弗兰克的风格,它们并非来自一次正经的报道任务,而是纽约时报营销部门的一个宣传计划。 时任营销部们艺术总监的Louis Silverstein雇佣年轻的罗伯特弗兰克拍这套照片,照片收录在一个细长的小册子里,分发给广告用户,册子的主题是:纽约是……(New York Is )。 第二年,弗兰克的《美国人》在美国也正式出版,这本广告宣传册当下已经成为珍版图书,收藏价格动辄就要几千美金。 Louis Silverstein,这位纽约时报的资深艺术总监,去年十二月去世,罗伯特弗兰克在其葬礼上留言:“他不仅在精神上,同时也在经济上支持我,使得我在纽约的生活得以继续。”在1950年代后期,Louis给了弗兰克不少活儿,对这个只身在纽约闯荡还要养活一家人的年轻人着实是一种帮助。 弗兰克在纽约先是在Harper’s Bazaar 为艺术总监 Alexey Brodovitch工作,随后辞职当自由摄影师给杂志拍照。尽管他颇受Walker Evans和Edward Steichen的赏识,但他经常被《生活》画报拒绝,并且也没能加入Magnum图片社。 2.两个窗帘 很是巧合,有两个摄影事件,其主题都是“Behind the Curtain ”(帘幕背后) A  瑞士爱丽舍博物馆(  the Musée de l’Elysée) 展览:Behind the (…) Read more

显现与未显现的瞬间

一张照片给人展示的现实到底有多片面?答案显而易见。 但我们在媒体中看到的,并不得不去相信的,却只是那一格、一格割裂的瞬间。 黛安阿勃丝的传记里,有这样一段话: “当问到她是否在故意歪曲她的拍摄对象时,黛安答道:‘摄影的过程本身就意味着某种程度的歪曲……但我无意于歪曲……你必须相当认真地面对你的想法和照相机之间的差异……照相机是个冷冰冰的东西。我尽我所能地让照片与原物保持一致……而诗意、反讽和幻想却已全部植入其中。’”(黛安阿勃丝传 P306页) 我也相信,大多数时候,摄影师都无意于歪曲他们看到的世界,但他们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去填补(或者展示)自己的想法和照相机所之间的沟壑的呢?这一直是我非常好奇的问题。 The Image, Deconstructed网站的首页(更多关于此网站的介绍,点这里) 今天看到一个特别的网站,由美国几位摄影师和一位图片编辑共同创建,名字非常奇怪:《图像:解构的瞬间》(The Image, Deconstructed, 缩写 TID)。这些人致力于解释照片背后的故事,而且作为摄影师和图片编辑,他们比别人更清楚我们最终看到的“那一张照片”究竟是怎样拍到。网站每周更新一次,会访谈不同摄影师,他们并非名人,很多还很年轻,编者请他们谈论的也不是自己的摄影哲学,主要针对一张照片——讲述它拍摄的过程,摄影师如何思考,如何选择。 TID网站首页都是单幅照片,点进去,你看到的是一个关于这张照片诞生前后的细致访谈、摄影师的小样、甚至是照片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比如摄影师Thomas Franklin拍摄的911废墟上美国国旗升起的照片,很快成为一个象征性的符号被以不同方式使用。 以上照片皆来自TID网站 展示照片的网站很多,展示照片背后想法的网站却很稀有,唯一令人遗憾的是,文章都很长,看起来的确有些头疼。我觉得这个主意很值得“汉化”,中国的摄影圈其实也需要这样一个网站,不要搞观点交锋争论神马的,大家都客观陈述这样就很好。

周一消息树

最近在尝试把一些即时消息转移到ofpix的微博上去发布。不过,那里终究是一个娱乐的地方,人们在那里生活,是为了消解无聊的生活,要在那里较真、啰嗦地说专业,就显得木讷和可笑了。这么看来,消息树还是应该枝繁叶茂地在这里存在。 老兵离去 上周五,The Sacramento Bee 的摄影记者Bryan Patrick被读者揭发照片造假,经过报社调查认定情况属实。这位在报社工作几十年的老兵当即被开除,以一个不光彩的片断结束了自己摄影记者的生涯。 Bryan Patrick惹祸的照片是他拍摄的白鹭,该照片刊登在报纸周日的B1版封面上。为了增加照片的戏剧性,他将两张照片合成在一起,让雪鹭从白鹭嘴里抢食物吃的场面更鲜明。 最后一张照片为合成的,摄影师为了让白鹭嘴里的食物显得更清楚而做此拼贴。 报社在周末对这个摄影师的过往作品重新进行了调查,发现另外两张假照片,一张发表在报纸的网络版,拍摄的是向日葵田地里的一个人,摄影师把相机和自己胳膊的影子移去,在上面加上向日葵遮挡。 另一张照片是作者参赛的照片,是一张野火的照片,摄影师把火苗增大了一些。 该报社在一篇写给读者的声明中指出: “我们的道德法则和工作手册都严禁这种更改,我们要维护报纸的信度,纪实类的照片无论如何也不能对照片的事实进行更改。” 有人指出,这种开除的惩罚对一位在报社兢兢业业工作几十年的老兵来说,太过严厉,要是比起那些政治文章中的夸大其词,这位摄影师的错误实在是太微不足道。 不过,由于传受双方都已经达成默契,纪实类照片是截取自现实的片断,因此,这个契约不能被随意打破。如果摄影师想要通过技术处理让自己的照片更好看一些,应该努力将更改明示给读者——建立新的契约。 这位摄影记者受到诱惑而合成照片的方式,和当年著名的Brian Walski事件惊人相似,只不过把人换成了鸟。看样子,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我们应该取消万恶的摄影比赛——是它们造成了一种得奖照片的模式。其实那些原始拍到的照片不也很好么? 下面再来几条快讯,假杂志与摄影师陈哲合作出版了《蜜蜂》 ,限量500册,销售200册。与此同时,独立书店香蕉鱼近日参加了伦敦一个书展,其参展的图书可谓国内近两年青年艺术家自出版项目的集大成: 图片来自苏菲独立书店的微博客 ,很开心,我们的《克拉美丽》也名列其中! 最后一个消息,教室介绍过的做人潮项目的杨宇辰,刚刚更新了人潮新阶段作品,接下来,他会用照片和大家唠嗑。第一个故事是:“不能老呆着,得玩儿,得动。” 杨宇辰 摄影 虽然杨宇辰建议大家动动,但我都宅上瘾了,今儿是正月十五。哎呦,还是想奔回去再从大年三十再把这年过一遍,然后再奔回去……

DIY个相机,DIY个杂志,DIY个影儿……(下)

继续我们关于摄影师和他们的DIY作品的介绍。 David Cicconi和他的Trunk杂志 David Cicconi从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毕业,但并不安分于史论研究,大学期间他对摄影产生了兴趣,毕业之后到Travel + Leisure杂志工作,呆了六年,做了三年图片编辑,然后辞职去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做自由摄影师,主要拍商业照片。 2010年,他萌生了做一本自己的旅游杂志的念头,便和自己的好友共同创建了Trunk杂志,现在已经出版了两期,正在筹备12年的夏季号。 这个目前一年只出版一期的杂志关注旅行文化,他们希望从人类学的角度,文化的层面来看旅行,而不是只给读者介绍一堆美丽的景色和旅行贴士。杂志注重视觉,一诞生就颇受业内好评。 杂志一直是小成本运作,一些David的前同事和好友加入了编辑团队,Daivd通过从Kickstarter这样的网站募集资金的方法来维持运转,并且还拿到了一些广告订单,逐渐拓展自己的销售渠道,使得这样一本新创刊的杂志充满了生机。 -------------------------------- Skye Parrott和她的Dossier杂志 尽管Skye Parrott的母亲从事艺术摄影工作,但她未从以艺术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大学到UCLA学了政治学。 做了一段时间的杂志编辑的工作,2004年,她得到了管理南戈丁工作室的机会——这段经历改变了她,终于找到了她自己的声音。她开始拍照,和自己的朋友合办了杂志Dossier。 Dossier是法语里的文件(file)的意思。这本杂志,连同Skye Parrott自己的摄影风格,都有着时下所流行的青年文化的烙印——掺杂了Nan Goldin和Ryan McGinley的风格,使得它成为这样一群青年摄影师的档案。杂志双月发行,不以商业为目的,编辑部人员都是兼职工作,杂志也就这样一期一期地出版了下来。 ---------------------------------------- Allen Ying和他的43杂志 Allen Ying在他的网站上谈到:现在似乎每个人都是摄影师,人人都能拍照,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滑板运动中的艺术与诚恳,理解这种运动文化中的独立与反主流、另类的精神,并最终能够将之用影像诠释出来。 Allen Ying的摄影不拍别的,他只关注滑板文化,而他创办的杂志43,也是以此为主题。杂志的开本很大,纪录滑板文化,包含多个摄影师的作品,也是通过各种渠道预先筹款募集资金,然后再制作发行。读者可以在滑板商店免费索取。 好了,DIY之旅到此结束,昨天是三个做相机的,今天是三个做杂志的。我猜想,这些特别的影儿,这些口味不同的杂志,大概也曾是很多人心里闪过的念头,别轻易将之扼杀,但也未必一定要让它很大很著名。为自己做些事情——这是以上这些热爱DIY的人们的出发点。

DIY个相机,DIY个杂志,DIY个影儿……(上)

偶然瞥见最新一期PDN杂志封面故事的标题——The DIY ISSUE——专门讲摄影领域的DIY风潮,仔细一看,里面的几个报道:有自己做相机的、有自己做展览的、还有自己做书的。这期杂志还真的是抓住了当下摄影领域里的时尚(其实也是反时尚,因为最大的时尚还是那些光鲜的数字产品)。 杂志我没有订阅,只能通过标题窥之一二。不过,检索了一下文章介绍的几位DIY摄影师,还都挺有意思。下面,我就通过google+PDN杂志目录,也给大家“DIY”一个有关DIY的故事。 John Chiara 和他的古怪的相机 自己做相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恐怕不少人都做过针孔相机,但这几位摄影师做相机的动静都比较大。 John Chiara,旧金山的一位摄影师,他回到了相机的史前时,自制巨大的暗箱(Camera Obscura),用一个拖车拖着,躲在里面拍摄城市风景。摄影师的网站域名也很有意味,叫做light dark(点亮黑暗)。 Chris McCaw和他的自制大画幅相机 摄影师Chris McCaw也来自旧金山,他说自己13岁起就和暗房结缘,高中毕业即对摄影无所不知,因此也就自然而然地走上了摄影道路,并沉浸在各种古老的技法中。这位摄影师自制大画幅相机,他最新的作品SUNBURN(日晒)非常有趣,底片长时间在阳光的暴晒之下被烧出洞来,并且发生了负感作用,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有灼热阳光留存的照片。(我觉得这个系列把“摄影术”用得非常精彩。) Adam Magyar和他的Slit-Scan相机 摄影师Adam Magyar的相机虽然也是自制,但与上面两位理念完全不同,已经不是基于传统的摄影的概念,恐怕将他的相机称为扫描仪更加合适。摄影师使用了一种被称作栅缝扫描(Slit-Scan)的方法,对准一个狭窄空间进行扫描,得到的影像又顺序重组拼贴在同一个平面上,从而让原本“不同时”的影像“同时”出现。 Slit—Scan这种摄影技巧并不是Adam的发明,早就在摄影和电影中就曾使用,比如,在相机上装一个移动的格栅,从而达到扫描的目的(甚至早期的机械快门在拍摄高速物体的时候也会形成这种扫描效果,画面会有变形)。现在,Slit-Scan则完全数字化了,比如,iphone上就有这样的app软件。(点击这里可以看更多Slit-Scan的创作) 但Adam Magyar不是为了玩技术而拍照,几部作品皆围绕密集城市里陌生人之间的关系,最早的一个系列叫做Suqares(也是使用特殊相机),之后则用这种技术拍摄两部作品:Urban Flow 和Stainless。 Adam的创作三言两语恐怕说不清,有机会单开贴说吧,我觉得他蛮有趣的。 Urban Flow  上海 Stainless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回到地球 今天就说几个关于名人回到凡间的故事。 1. 总统先生在instagram 大选年到来,诸位候选人们又该是一轮新的游说和亲民。回头看看奥巴马所承诺的“HOPE”,光一个海报的照片版权就惹来一系列的麻烦,最后不了了之。这年头,哪有清白的事儿。 竞选这活动,自候选人们开始电视辩论以来,就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形象的竞争(由具象到抽象),时至今日,更是有高科技助你分身和变形。 instagram这软件,有人将之称为让业余人士的照片变得高级的染缸.。奥巴马先生的帐号上周二出现,据说总统将在这里发布自己今年竞选之旅中的各种幕后照片。 仅仅一天的时间,奥巴马的帐号就获得了一万六千名跟随者(目前是六万),尽管数目不多,但是据说这些人可都是instagram的强力用户,他们并非被一个伪装的帐号就欺骗,而是要在确认这的确有总统参与的情况下才肯跟随。 总统的第二张照片,有关自己在参加一次记者招待会的现场,有1036人喜欢,163条评论。 不过,可能为了一视同仁,总统先生没有关注任何人。 2. Martin Parr先生在flickr 这挺有意思的。 Flickr上有个小组叫“死硬的街头摄影”(HCSP ,Hardcore Street Photography)哥几个正在热闹地讨论摄影史上的一百个最有影响力的街头摄影师,有人提出Martin Parr有张图片——最后的旅游胜地系列中的一张——那姑娘看起来像是摄影师摆拍的。 没过一会儿,马丁叔叔竟然现身了: 路过,看到这个吓了一跳,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最后的旅游圣地这组照片从来没有设计和摆拍。这张照片里面,看着镜头的这个女人,是突然转头来看着我,我觉得这样很好。其实大多数时候,坛子里的朋友们都知道,除非是一张肖像,被摄对象盯着镜头看是一场灾难,但这其实就是摄影的魔力,你以为自己懂得一切规则,但是它就那么突然出现朝你扑过来。 马丁叔叔出现并未引起资深大牛们的惊慌,大家继续按部就班地讨论,不过,既然大叔现身,大家的话题也就围绕着他展开,并抛出几个问题,过了一会儿,大叔又现身了: 我认为我的最后的旅游圣地仍然是一部纪实摄影作品。我知道美国是真正有街头摄影的,但我们英国的街头就是海滩…… 今年在做一本书,名叫“生活就是海滩”(Life is a Beach),这个专题将会涵盖星球上所有的海滩照片。 随后大叔继续和大家絮叨,他说“街头摄影是越来越难做了,不过,我们还是得感谢上帝,因为谁愿意去做那些容易的工作……” 帕尔先生的flikr帐号在此,他在flickr上选出的最爱照片是个看点,这不就是马叔叔的flickr策展嘛。 另外,美国摄影的这篇文章里,列出了更多活跃在社交网站上的著名摄影师名录。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数字世界里的数字 1. 四分之一 2011年,美国四分之一的照片是由智能手机拍摄 美国市场研究机构NPD的这项调查为大家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单一用途的照相机,市场份额正在下滑,更多的人开始使用智能手机拍照,以下就是来自这个调查的一些数字(调查地域是美国): 27%的照片是由智能手机拍摄,去年这个数字是17% 44%的照片由单一用途照相机拍摄,去年这个数字是52% 剩下的照片则来自普通手机,平板电脑和网络摄像头 卡片机今年前11个月在美国的销售量下降了17%,销售额下降了18% 2. 3.11 Google街景用一个特殊的页面,让人们在面向未来的行进中,保留过去的回忆。 时间过去了将近一年,311日本海啸袭来的恐怖场面恐怕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面向未来的记忆” (Memories for the Future)是google街景的一个特别项目。google制作了一个特别的页面,在这里,你只要把图标小人拉到地图里的蓝色位置,就能看到该地区311地震前后的对比图。它们是记录人类生存历史的一份数字档案。 3. 一个电视新闻奖 Mediastorm的多媒体作品获得了Alfred I. duPont-Columbia University Awards,该奖项被誉为电视报道中的普利策奖。 Mediastorm是第一家获得此奖的网络媒体。他们的获奖作品是为Alexia Foundation制作的摄影师Walter Astrada的作品Undesired。 电视,网络,摄影报道,它们的融合是一个新传播格局下新秩序的体现。

周一消息树

照片的虚拟生活 有太多的照片,一出生就死亡。有哪些还能在比特世界继续游荡,展开自己的虚拟生活,甚至偶尔还病毒式传播发威呢? 1. 漫不经心的辣椒水叔叔 在席卷全美的占领华尔街抗议运动中,在戴维斯加利福尼亚大学,面对学生的和平静坐,一位胖警察面竟然气急败坏地喷洒辣椒水,那漫不经心的态度激起了民众愤怒,使得这场运动更为剑拔弩张。 这张照片成为运动中反映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九十九关系的一张经典照片,照片中的警察成为众矢之的,辣椒水叔叔的形象在网络上散播开来,民众对他的态度是:PS它! 原始照片 更多照片,请点击这里去欢乐一下。 哈佛Nieman实验室对此事件有一番评论,文章中提到,现场也有摄像,但视频却未曾有这样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因其不像照片那样更具邀请性,受众可以参与甚至是进入其中——它是易于被ps的(photoshopable),而另一方面,这张照片画面本身非常说明问题,它不是一个场景的简单记录,而有一个故事——权力一方向弱势一方发威——这个场景对于任何一个人,不需要有太多知识背景就可以理解,并且感同身受。正因为如此,它可以一夜走红。 看到辣椒水叔叔向悬浮帝发威,这真是两大ps事件的巅峰对决啊。关于此类行为已经有个名词叫:photoshop art。我想,它和“段子”一样,应该成为二十一世纪最为重要的民间艺术。 2. 一堆引发点击率的照片 在网站工作的同学都知道,万恶的点击率是一切的主宰,而换取点击率最有效的方式恐怕就是照片+骇人的标题,从网络诞生以来,到现在它还是不少新闻网站的生存法则。 最近,美国一家网络媒体Buzzfeed更切身体会到照片的传播力量。他们发布了一个名叫“2011年最震撼人心的照片”(The Most Powerful Photos of 2011),两天之内,就引发了三百万点击率,其在twitter上发布的链接被转发了两万两千次,在facebook上被点评为“喜欢”有十三万,被提及两百万次。并且根据其编辑的估计,它的受欢迎程度仍然在增加。 编辑挺仁义的,点开专题,一下子就会出来45张照片,用不着你还要费指头一张张点,都是颇具戏剧性的瞬间,尽管梳理了从年初到年末的各个大事件,但无非还是人间喜怒哀乐的老调重弹,看完你哎呀一句,关掉网页了事。这种煽情的照片再加上年末甚至是世纪末的情绪,全世界通吃。 唯一有关中国的题材是一张社会新闻: Reuters / CHINA DAILY 3.  最贵的照片 不是德国人的大照片,最贵的照片有可能在某年某月某日诞生在一个网站,此网站名字就叫“最贵的照片”。 网站的规则是这样的,摄影师通过付费的方式将自己的照片刊登在网站首页上,如果有人出价更高,照片就会被撤掉放到网站的档案库里,另一张照片则荣登头条。也就是说,点开这个网站,你看到将一直是所有照片里“最贵的”那张。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上周消息树上都是畅销的大众读物,今天我打算接着“在树上挂书”,不过这一次则全是小众读物。 1. 50本自出版物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英国布莱顿,一间名叫Workflow工作室,有一个热闹的聚会——这是两位爱书人所策划的“一本书秀场”( A Photobook Show)的第一回展出。 《一本书秀场》中收到的图书。 图片来自《一本书秀场》网站 展出的50本书寄自世界各地,活动的发起人William Sadowski 和Kevin Beck希望和更多人一起分享自出版经验。这些书以一种亲切的距离和参观者见面,没有玻璃罩子,不需要白手套,你就像是看一本书一样去看这些书。 William Sadowski在接受《英国摄影》采访的时候提到,应该有更多摄影师意识到,他们的作品并非一定要挂在墙上。 2. 那些不能出版的书 在摄影师Svetlana Bachevanova的记忆里,偷偷听BBC获知消息是她童年生活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最深刻的回忆——我们的社会中有多少秘密被隐藏,被压制,无法公开?证据在哪里?对这问题的持续追问,让做过多年摄影师,现在同时也是出版人的Svetlana发起了一个项目FotoEvidence,这里除了展示纪实摄影作品,从去年起,网站每年都资助一位摄影师出版自己的纪实摄影画册——那些无法出版的图书。 这个摄影书奖去年首次招募,收到了41个国家的59份申请,最终获得支持的是来自西班牙的摄影师,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学家Javier Arcenillas, 获奖作品 “Sicarios”用黑白影像描述了拉美国家存在的暴力。 此奖项今年开始了第二次征集。 3. 森山先生的复印机 1974年森山大道(Daido Moriyama)在东京做了一场“印刷秀”(Printing Show),房间中央是一台复印机,他把自己1971年在纽约拍摄的照片复印,随后做成一本摄影书,观众可以为现场生产复印书选择封面。 前两日,在纽约光圈画廊(Aperture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1。多媒体作品:黑暗中的阿富汗 “A Darkness Visible: Afghanistan”是多媒体制作公司MediaStorm刚刚制作完成的多媒体报道。摄影师Seamus Murphy从1994年到2010年14次前往阿富汗,从阿富汗当地人的角度,讲述这个战乱纷争不断国家的社会现状和人民的愿望。 这部作品的制作人Eric Maierson在其博客谈到这部作品诞生之艰难,耗费精力,关于这部作品的原始素材,是下面这样一些数字: 30多小时的访谈 2万6千张照片 9个月的制作过程 “报道”这两个字是Mediastorm所有多媒体作品中必须强调的关键词,它们并非是简单的照片+声音+视频的堆积,基于报道摄影师的作品,它们都是有着扎实内容的纪录片。 一位读者在片子下面留言:很棒的纪录片,充满力量,感人,忧伤并且非常美丽。 2.  时间胶囊 《纽约时报》在世界七十亿人口日发起了一个有趣的网络活动,报社一方面请印度新德里的员工Lynsey Addario——这也是一个有着七个月身孕的准妈妈,拍下人口日当天产房新出生婴儿的照片。与此同时,时报在网上发起征集,请读者上传自己国家的照片,藉由这些照片告诉宝宝他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的状况。时报会选择100张照片密封在一个盒子里,交给这些孩子的家长,等到他们长到20岁的时候,盒子里的时间胶囊将会带他们穿越,回到当年。 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有了一些照片,其中还有一张来自中国安徽——一位拿晾衣绳做游戏的孩子。 时间胶囊不知道否是个好注意,编辑是否敢于把一个苦涩的胶囊(今天这个世界最好的写照)交给这些孩子?20年后,在一个资源更为紧张,环境愈加恶劣的地球上,打开当年这个胶囊,孩子们又会作何感想? (说到时间胶囊,连线杂志放出了编辑挑选的十部延时摄影作品,站在另一个角度,它也是一种时间胶囊,记录时间流逝的轨迹。) 3. 5% 苹果迎来了它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其量刚刚超过了pc约5%。这是15年来的首次。苹果公司上个季度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15年来首次达到了5% 苹果的新成就和ipad的上市很有关系,分析家指出,之前有些人认为ipad的出现会影响苹果电脑的销售,但最终人们却发现现实的食物链是这样的——有些顾客的确选择购买ipad而不是Mac,但更多的人决定买ipad而不是Windows PC。 说到ipad,它搅动了整个数字出版行业,最近时代出版集团宣布,旗下五家刊物将在最新的Kindle Fire上出售(FORTUNE, PEOPLE, Real Simple, (…) Read more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