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能干啥?

我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去问一下google,这个家伙已经成为了无所不能的先知。 比如,最近在完成一个关于电子垃圾的选题之前,我首先要在google上查阅资料。 但是,Google还能干什么? 居住在美国的摄影师James Whitlow Delano用google卫星完成他的报道摄影选题, 给我们提供了google的另外一个用途。 Google earth http://earth.google.com/,可以显示世界各地的卫星地图,甚至家门口的一课树 都清晰可见。James Whitlow Delano在完成美国的墨西哥移民故事的时候,首先检索了 加利福尼亚州,美国和墨西哥的边界线的卫星云图,在仔细观察了这一地区的街区地貌, 隔离墙的位置之后,他对拍摄更加有信心,在动身前往之前就胸有成竹。 James Whitlow Delano告诉我们互联网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当然,前提是你要重视 拍摄选题之前的准备工作。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Reza在完成拍摄选题之前的调研工作, 让他足以成为要拍摄题材的专家,有人笑称他可以写一本专著了,他却说自己是要写, 只不过是要去用视觉书写。今天的我们显然幸运多了,因为我们能够借助的工具越来越先进, 资源也越来越丰富,这让我们避免走一些弯路,更有效地到达目标。 还有一点值得提一下,顺便介绍一下James Whitlow Delano这位摄影师,他是以拍摄中国题 材闻名的,为此得奖无数,是个居住在日本的美国摄影师。他出版了有关中国题材的专著 《Empire: Impressions of China》,我们可以在这个链接欣赏到他的作品: http://www.digitaljournalist.org/issue0501/delano_01.html (…) Read more

小石板请注意

很久没有督促大家,十一过后希望大家能把自己的初次作业交上来,恩 大家还是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nancy以前曾经给我发过邮件,她 愿意为我们提供影展的场地,(nancy,呵呵,我知道你会来看这篇博客的 在此表示感谢哈。) 希望我们的展览能够举办,因为,我很看好大家的选题,这是成功的第一步。 另外各位不是小石板的朋友,上次北京的聚会很成功,回头打算再弄个小石板 工作坊,聚会兼交流,与更多的朋友交流心得。请大家关注博客公告。 再说一条消息,以前说的动感马格南的网站,又重新改版了,里面很多节目都 可以下载了,尽管清晰度有待提高,因为主要是放在ipod等播放器里观看的,但是 至少可以下载下来慢慢观看,呵呵也不错。http://inmotion.magnumphotos.com/

自我营销时代来临

如果你有一个疯狂的想法,那就要做到极致。 移居英国的荷兰人Roelof Bakker在他的网站上这样描述他的拍摄项目:假如你一年内的每一天都带着照相机,每天都至少拍一张照片,会发生什么?一年内每天都要拍一张啊! 这个想法并不新鲜,去年,我参加了鲍昆老师乙酉年的观看,365天拍摄活动,很辛苦的拍摄了一年,(悄悄地说,中间也有偷懒),实话说,我的照片不比这个在2005年一天拍一张照片的外国佬拍得差,但是我却没有他出名。 我没有他出名的原因之一是我没有他够狠。为了推广自己的365天项目,Roelof Bakker的公寓成了伦敦一个最热闹的地方,他将自己不到一年的部分作品就在自己家里展出,他的公寓成了世界上最私密的画廊。除了照片,他还展示了一个录像装置作品,叫做365天365秒,他将一年的31,536,000秒钟浓缩到了365秒钟的照片展示中,让我们体会到时间的流逝。 Roelof Bakker自曝隐私的做法引来了媒体的关注,同时也让前来参观展览的人纷至沓来, 但是我最喜欢来自美国摄影博客上对这一问题的评论,并且也与我们现在谈到的摄影市场有关联。Bakker的展览给我们更多的启示是关于媒体的民主,就好像博客让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出版商,廉价的录像设备和数码照相机让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一个自由摄影师。但是这些人实现自己梦想的一个重要手段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创作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如何进行作品的自我发行工作,就好比你现在可以用几千美金拍摄一部电影,但是你还要通过传统渠道将其卖给电影公司,才能与大众见面。在这方面,新闻摄影看起来是变革最大的,在网络的支持下摄影师自发地组织起来,他们的作品有着越来越丰富的出口。 但是艺术摄影是否也可以沿着同样的轨迹运作呢?Bakker的卧室展览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可能。影像收藏者可能仍然会依赖策展人和画廊经营者经过训练的眼睛来指导自己的收藏,但是有更多的大门向摄影师打开,比如Bakker在自己的作品进行之中举办的这个迷你展览,对自己的作品形成了很好的推广作用,现在他的作品已经应邀参与了一个伦敦的作品展。 可能Bakker的作品至多也就到他的卧室就结束了,但是他仍然留给我们很多关于媒介民主运动的思考,假如一个画廊不愿意展览你的个人作品,你可以自己展览它们,当艺术成为一个真正的个人行为,然后生活本身就成为了艺术。 Bakker的网址http://www.rbakker.com/index.htm 美国摄影博客原文http://stateoftheart.popphoto.com/blog/2006/08/a_photo_a_day.html#more

周六小广播

1,小石板的首次聚会于8。18一个很吉利的日子成功举办。与会的不仅仅有小石板成员,同时也包括亲友团。会议在吃喝以及看片的气氛中进行,我们将尽快将活动的照片上传。一些仍然工作在一线的小石板很遗憾未能参加聚会。下一次聚会暂定于今年的某月某日,逆光认为今后聚会应该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讨论主题。 一些与会的领导对1416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认为如果每天打开这个网页看不到新的内容就是失职。面对领导的谆谆教导1416任重而道远。 此外,本次会议得到了渝食珍烤鱼店以及CFP王辉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请大家关注一个西班牙的摄影比赛,国际人道主义奖。任何人都可以参赛,作品主题与人道主义相关,比如国际合作,人权,战争冲突,难民等等。每个人可以上传三张照片,拍摄时间从2005年1月到2006年11月,作品要求数字化,刻成光盘邮寄,,头奖将获得8000欧元的资金支持拍摄专题。详细情况见http://www.zonaactiva.org/fotohumanitaria/index_ingles.html。

1/125秒 VS 365天

这是一个名字叫做“我”的小小DV短片,我看了很多遍,你可以从两个地方看到 http://www.atomfilms.com/af/content/me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5YYaJIrmzo 居住在美国的 女孩Ahree Lee在三年的时间里,每天为自己拍摄一张标准照,然后将之剪辑起来,快速播放,一张张面孔在你眼前快速经过。 面孔经过,时间也在流逝,从一周到一月然后再到一年。 有人说她疯了,在浪费时间——浪费时间,我觉得这个评论多少也算切中这个作品的实质,因为时间本来是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可是你却在这个作品中看到了。 “时间”是无限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很多动人心魄的艺术品都在诠释这个主题。 Ahree Lee的作品让我想起一位行为艺术家谢德庆,1973年他偷渡到美国纽约,其后有六年的时间里每一年他都只有一个动作,比如1980~1981年,他要求自己每小时打一次卡整整坚持一年。谢德庆回忆说:“我所做的一切可以说都是在消耗生命(我大体不用时间这个字眼,而用生命)。这实际上是我的一个底限,而时间据说是无限的,所以我消耗的只能是生命。在打卡过程中,我强烈感受到时间和生命之间的荒谬关系。” 诠释时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也是困难的,以上两位艺术家都以殉道者一样的精神,展示了他们的“时间”。我觉得有意思的是摄影似乎是各种艺术门类里时间性比较强烈的一个,一个最普通的快门速度是1/125秒,似乎轻触那个小小的按钮,就真的可以凝固时间。这可能是摄影的真理,也可能是谬论。很多人因此掉进陷阱而变得浮躁,缺乏的就是做一年甚至做三年的精神。

小师班成员注意

近来对大家的进度缺乏鞭策 决定组织北京地区小师班成员聚会 时间将于一周内确定 成员需携带自己的作品集,或者自己喜欢的一本画册参加聚会 费用AA制。 具体时间地点确认后我给大家发邮件 外地小石板不要眼红,活动照片将上传至共享空间

现在展览什么

昨天说到艺术品和公众的距离,今天突然想看看最近那些摄影博物馆都在展览什么作品, 选择了一些,一起饱饱眼福吧 荷兰 foam摄影博物馆 http://www.foam.nl 森山大道摄影作品展 Bound for Glory, America in color: 1939-1943 美国农场安全管理委员会纪实摄影项目,彩色作品选 荷兰年轻摄影师 maarten van schaik作品 拉斯韦加斯 美国icp摄影艺术中心http://www.icp.org/site/c.dnJGKJNsFqG/b.732135/k.D880/Museum.htm 韩国当代摄影师 Atta Kim的作品 on air 无名的weegee 维加摄影作品 布兰德(Marianne Brandt)包豪斯艺术,摄影蒙太奇 尤金阿捷特  (…) Read more

通知

最近一些回复,我使用了在留言下面直接回帖的方法,在首页的最新留言的地方并没有显示, 因此提过问题的朋友可以直接点开自己的留言察看回复。 小石板的成员,凡是交过计划的请察信件,里面有已经更改过的最新密码,根据我们的要求, 没有交计划的算退出。 另外,新的一期影响已经推出,是世界杯特刊http://voice.chinafotopress.com/10th/index.htm

不容错过的机会

休斯顿摄影节,中国摄影杂志社,中国惠普与高磊工作室,将在今年10月底举办”2006 北京见面会”( MeetingPlace, FotoFest Beijing 2006 )的活动. 听朋友介绍,刚刚看到高磊在他的网站上发布的这个消息,很是兴奋,终于可以在国内看到真正的meeting place了,感谢高磊。 我第一次了解meeting place是2004年参加平遥摄影节,吴嘉宝老师在策展人学院中搞了这个活动,但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人识货。随后我在为平遥小报撰写世界各地摄影节介绍的时候发现,策展人,评论家,媒体对摄影师的个人作品集的浏览,是很多摄影节的重头戏,这通常是一个收费项目,但是很受摄影师的欢迎,因为通过这种交流,摄影师的作品很可能获得展出,发表,甚至被博物馆收藏的机会。 平遥的meeting place在吴老师的组织下已经有些模样,但是很多参加的摄影师根本不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活动,大家准备都不充分,当年我也参加了一把,现在简单介绍一下经验。 第一,我觉得首要重要的是自己的个人作品集技术制作要像样,所谓像样,不能准备一些电子文件凑伙。起码是一本集子,附有英文说明,能够拿出制作质量达到展览级的作品最好。 第二,之所以要这么大动干戈,因为和这些人的会面,对于新人很可能是推开通往博物馆、画廊、影展的大门的机会,需要呈现自己的最高水平。 第三,所谓作品集,最好是在整体上能够呈现你的创作思想,创作方向的作品,不一定要是一个专题但是绝对不是凌乱的一堆照片。 第四,思路要清晰,见面同时也意味着交流,大师们会询问你的创作思想,他们的提问一方面是了解你的潜质,另一方面也会帮助你理清创作思路。 第五,谈话有两种后果,一种是他会留下你的联络方式(所以名片的要准备的)另一种是他会给你一些创作上的建议。 2004年我抱着笔记本电脑去参加见面会,看见旁边两个不知哪一国的学生整个大纸盒子的照片,我就知道没戏。我看到高磊吆喝来这么好的阵容,关键还是免费,就替年轻人高兴。我继续发现,几年来我还是没有啥长进,要是看这篇博的年轻人,已经有了自己的摄影思想,已经在持续不断的实践,已经可以拿出至少不辜负自己的作品,我劝你要去试一下,报名的网址是: http://www.q-image.com/MPB/MPB2006/

color的世界

2004年我去荷兰的时候,买的第一本书就是color,对这本杂志的了解是从“城市画报”,当时就垂涎三尺,因此,终于可以一睹真颜的时候着实兴奋。 “城市画报”有和color一样的创意气流,但是内容过于甜美。color是双月刊,有七个版本,使用八种语言,在60个国家有售,面向全世界的年轻人说话,它尊重世界各地不同文化,每期都有一个主题,选题从非常严肃的战争、艾滋病,到比较轻松的购物,时尚,玩具等等。但是无论怎样的选题都有非常鲜明的color观点,反传统,大胆。在操作的时候,照片非常重要,因为color认为这是一种全世界畅通无阻的语言。 对被摄对象以影室肖像的拍摄方法纪录,使其以一种纯粹的,甚至档案式的方法展现是color惯用的方法。color第58期的主题是影室,http://www.benetton.com/colors/issues/58/photostudio/对肖像的力量作了很好的诠释。其中包括9个国家的照相馆介绍和他们的作品,怎样拍好影室照片,以及怎样制作一个针孔相机。另外有趣的就是世界各地读者上传的他们的影室照片。这个专辑绝对值的一看。 color还有一个惯常的做法是将与拍摄主题有关的物品直接纪录下来,2001年的时候,为了庆祝杂志创刊10年他们举办了一个叫做Extra/Ordinary Objects的展览,那些在我们眼中非常平常的,有用的没用的东西,都成了展示不同文化的象征。后来这个展览形成了一本书,叫做1000 Extra/Ordinary Objects。 我竟然在国内一家网站上看到有卖的,心头一热,买了一本。这且算今天早晨最大的收获。

没有这个摄影那个摄影,只有摄影!

为摄影重新分类 oliviero最为出位的做法是他竟然打破了摄影领域内界限分明的“Editorial”(报道)和“creative”商业广告摄影之间的界限。用简单的话说,就是他把摄影中假的和真的之间的界限打破了。比如贝纳通有一则非常有名的广告,新闻摄影师拍摄的艾滋病患者最后的弥留时刻被用在这个品牌的广告宣传招贴上.而Oliviero本人虽然不是一个报道摄影工作者,但是却也经常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对时下政局和新闻事件的看法。比如在Stern杂志上,他曾发表了一篇长达10页的关于意大利前总统Berlusconi报道,报道的题目叫做“说谎的人”。 而为什么一个所谓的时尚摄影师要跨越边界来做这些事情,他有自己的理由,第一,作为一个摄影师是幸运的,你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去看世界,发现世界,因此你必须对你的工作负责。第二,为什么有些人要将自己称作“关心人的摄影师”(concerned photographyer)难道我们都不应该是这样的摄影师吗? 在oliviero的观点里我抓住了这样的核心,他对摄影分类的挑衅,来源于他对“传播”这个词的认知。传播是必要的,但是在流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信息和符号,而不是所谓的观点。他是这样说的:“我们都有责任把历史告诉我们的后代,我们需要让未来考古学家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们并不是在研究这一切,因为我们有能力做吗?如果摄影能够提到如此至高无上的地位,也许就没有贞德、拿破仑,甚至耶稣。” oliviero还说了这样一些话:“至于观点的表达,绝对不是以交流为核心的,因为交流意味着一种力量对另外一种力量的屈服,如果需要合作一定会失去激情,最后将导致一种中庸的结果。担心失败一定会导致中庸,因为你寻求的解决之道一定是最不具风险的,人总是希望避免现实而生活在过去的经验里,因为那样是没有风险非常舒服的。在今天的传播语境中,人们互相给予的只是彼此现在需要的,是单一的,而且这种现象被到处复制,衍生,最终让我们经历的一切都非常痛苦、肮脏和糟糕。” 我很艰难地弄懂了oliviero说的一切,也明白了为什么艺术家都是一些偏执狂。而把这篇文章跟在对大师班学员的研究之后,我可能想说的是前面的很多所谓研究大概都是白费,这些年轻人没有循着法则“安全”的办事才是最重要的精神,因此总结出来的所谓一、二、三,能够大家一些灵光就好,千万别当规律与结论。 更多信息可以参考http://cn.cphoto.net/overseas/tskn/index.htm 顾铮   托斯卡尼:“出售苦难”的广告摄影师 预告:明天俺将给大家介绍俺超级喜欢的“colors”杂志,今天你们就可以到它的网站上去看,绝对超值保证你不后悔。http://www.colorsmagazine.com/index.php

关于语言体系的总结——没有这个摄影那个摄影,只有摄影!

最近又说了太多,我觉得几乎不能再说下去了。在每天清晨蹦出来的这些话,敲击键盘的时候,我都在想,不能说了,这样下去我就没有办法拍照片了。 依照我惯有的严密逻辑,今天应该总结。我决定翻译一个惊世骇俗的人的一番惊世骇俗的话,他将打乱我们在摄影领域建立起来的所谓秩序,我觉得这样好,这样我就又有办法拍照片了。 2006年,荷赛颁奖典礼上,惯常应该有一个大讲座,今年请来的这位是Oliviero Toscani,他问台下的观众:”时尚摄影师请举起手来!”,但是无人回应,他大声地喊叫:“不!你们都是!我用同样的相机既拍摄高级时装的酒会,也拍摄索马里的难民。”——没有这个摄影那个摄影,只有摄影——这就是这个家伙讲座的主题。 google一下这个人,生于意大利米兰,父亲是个摄影记者,大学里学习的是摄影和设计。创造了无数优秀的广告摄影作品,为世界著名品牌拍照,作品刊登在世界著名的时尚杂志。1982年开始为贝纳通(‘united colors of benetton’ )工作,他的广告创意,比如修女和传教士接吻,黑人和白人在一起的形象等使贝纳通成为备受争议而又颇为瞩目的品牌,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随后他创建了“colour”杂志,以一种纯粹的心态拍摄报道世界各地与我们生存息息相关的话题,照片拍摄和图片运用大胆富有创意,我手头有一本主题是“能源”。接着他又创建了‘fabrica’中心,研究当代艺术。 让我们回到Oliviero的讲座中来,荷赛的册子为我们还原了他的讲话,仅仅阅读文字你都能感到他带来的硝烟的味道 艺术和商业摄影 Oliviero认为他的确是在为一个以市场为中心的媒介拍照,但是什么是市场?市场就是人们聚集交换意见的场所,而艺术难道就远离市场吗?实际上,艺术家感受到的市场的压力比商业摄影更大,这并不奇怪,在文艺复兴时期那些画家,他们的生计来源就是当时的教皇。 作为一个摄影记者的儿子,Oliviero理应对于媒介的重要性有着更深的认知,但是他的观点却是非常反传统的,他认为自己不是影室摄影师也不是创意摄影师,他更看重照片在媒介中呈现的重要性,他认为照片如果没有发表就好像一个孩子被剥夺了出生的权利。 oliviero成长在六十年代,一个时尚摄影的黄金时代,那个时代的连时尚也是以社会政治为中心的,他说,当我奉命去拍梦露的短裙的时候,我也在想如何表达我的观点,让我沉迷于时尚摄影的根本原因就是,他能够让我做出我自己的选择。 最近Oliviero拍摄了“童年记忆”的专题,表现一些老人当他们还是孩童时经历的二战的记忆。他看来摄影的描述是线性的,这也许是它的缺点,但是摄影师的艺术表现能够弥补这种不足,有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是关于摄影的客观性,但是没有人是客观的,甚至没有一台相机是客观的。我们或许都在高深莫测和世俗的观点风格之间转换,但是有一点是绝对的,我们都是完全自由的可以尽情创造的。 贝纳通的系列广告引发了各个层面的争议 (未完待续)

荷赛大师班研究之三——肖像

完全使用人物肖像的方式来结构自己的故事,是大师班学员一种常见的叙事方式,当然,这也是在做专题摄影和纪实摄影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讲故事的方式。 将故事的线索变成肖像纪录的方式,将会省去很多麻烦。最直接的效果是,摄影师完全掌控了局势——从技术操作层面上来讲,他可以更多的参与到拍摄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设置过程中,拍摄的过程变得十分便捷;从表意的层面上来看,摄影师一方面通过对被摄对象的选择与控制表达自己的主观看法,另一方面他又可以把被摄人物从其生活环境中孤立出来,得到一种档案式的纪录,又给人一种客观表达的印象。 实际上这种表达方式的魅力,也可以仍然套用我们以前谈到的“第三种效应”,我认为其呈现了一种标签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单独的肖像就好像货架上的产品,只有外貌上的差别,而就好像产品的标签对其性质进行定义,肖像的文字说明、摄影师的解释让我们有些恍然大悟,原来这并不是一些普通的人物,于是,对肖像的认知达到飞跃。比如1997年大师班的题目是“友谊”,一位学员的作品是一些非常普通的男女,非常普通的肖像,但是阅读文字说明后,你发现这些人都是“登征婚启示的男女”,这时候你会再度审视这些肖像,并且对肖像的内容产生另外一种认知。 说起来简单! 肖像故事并不是一种很简单的表达方法,如果在肖像和标签之间没有能够产生认知上的飞跃,或者飞跃不够大,这种表达方式也存在很多危险,可能反而会变得僵硬乏味。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点: 1,肖像的拍摄手法和肖像标签的属性,或者说作者尝试表现的观点要和谐。西班牙学员在表现精神病患者之间的关系的时候,肖像用了很硬的闪光灯,他要表现在这种极端状态下的不寻常友谊。 2,肖像的拍摄方法必须完全以被摄对象的精神状态为本的,肖像不是简单的对外貌的纪录,而要抓住被摄对象的内心世界。有几种肖像的拍摄方法,一种是让被摄对象脱离自己的生活环境,在影室中进行控制,另外一种则是在其生活环境,或者与其相关的环境中摆拍控制,还有就是在被摄对象的生存环境中抓拍。而在大师班学员中,可以看到另外一种趋势,就是把这几种不同的肖像拍摄方法混合表现。比如Gillian Laub对以色列战争受害者的报道,其中既有直视镜头的环境肖像,也有被摄对象在痛苦之中挣扎的抓拍照片。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并不遵循一定之规。 3, 肖像故事的结构方法在大师班学员的作品中,也发生了改变,在单一肖像的叙述节奏中,有人加入了其他一些元素。比如在一组对抑郁症患者的报道中,每一幅肖像都有一个与这个肖像有关的空镜头,比如诊疗室的门口。 但是将叙述结构极大地进行改造的还是学员Peter Granser 对老年痴呆症的报道,这组作品后来获得了荷赛的金奖。其中混合了抓拍、环境肖像,纯粹的影室拍摄,报道性质照片等多种方法,但他却让这些手段和谐的组成在一起,作者实在是一个高超的“导演”。

周六小广播(四)

1,纽约时报最近发表了关于阿富汗童养媳的报道,摄影师Stephanie Sinclair拍摄了很棒的照片,在网络上,除了两张照片被单独拿出配文使用,另外一张照片作为多媒体报道的开篇,可以点击看到更多照片。网络上照片的编排逐渐也受到重视。 3,美国“弗吉尼亚飞行家报”是针对弗吉尼亚州东南部的汉普敦锚地(Hampton Roads )港口地区的一份区域报纸。人与水的关系,是这个地区的一个重要话题。这家报社用了两年的时间对这个选题展开图片报道,6月底在报纸上刊登了名为“Of Time and Tides”的专题,A1叠是一张六栏大的照片,内页则有整版大的照片,报道持续了五天。 更值得关注的是网站上的报道,采取了多媒体的形式,10位摄影师分别讲述了他们是怎么拍到这些照片。更加有趣的是读者还可以在线购买这些照片,如果不装框,7寸照片是15美元,装框则是120美元,你还可以把这些照片做成礼物送人,Tshirt、 杯子、拼图什么的都可以,比如做一个鼠标垫的价钱是15美元。此外读者还可以上传自己拍摄的人与海的照片,目前上传的已经有一百多张。 从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的影像传播,这个专题都很有意思。这个是链接地址http://www.hamptonroads.com/pilotonline/special/water.html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