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市场补充

第一,跳蚤市场是真的。我的统计显示,这个博客的固定读者有50人左右, 大家也算一个小小的圈子,除了虚拟世界的交流,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 现实世界的沟通。 第二,我提供交换的东西都是电子版本的,因此需要带移动硬盘。 第三,多谢E6提醒哈,时间是周六“下午”1点到5点

周六,逆光的跳蚤市场

近来又突发奇想。。。。 我决定在周六举办一个个人的跳蚤市场,跳蚤市场将“出售”我手头一些摄影资料, 所谓“出售“是指您可以携带您的摄影资料与我交换想要的东西。以下是跳蚤市场 物品的部分清单: Regeneration 画册扫描版以及全部中文说明 宝丽来影廊 包括宝丽来的历史,宝丽来广告,宝丽来特殊技法视频等等(原为一张光盘) 全美报社优秀摄影记者作品集   幻灯片带音乐 前两天曾经介绍过的dove灰姑娘的视频 马格南的多媒体报道 还有的正在整理中。。。。 现场还会带去几本荷赛大师班学员画册 跳蚤市场的地点在:南锣鼓巷 帽儿胡同一号 沙漏咖啡 从一点钟到五点钟我都在那里,随时恭候您的光临

当灵魂可以脱离躯体

前段时间和吴嘉宝老师谈话,得到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吴老师参加过很多摄影节, 从前摄影家的作品运输非常麻烦,空运海运,提心吊胆并且价格不菲,但是现在 摄影师则可以把数字照片传过来,然后在当地输出制作。吴老师感慨:“就展览 而言,人们更关心的是内容,也就是灵魂,而数字技术让灵魂和躯体分开,更加 便于分享。”我对这句话印象十分深刻,并且感觉其中还有很多可以琢磨的地方。 让我更加有所触动的是看到另外一条消息,在aboutphotography这个网站里, Peter Marshall谈到这样一个话题,未来的摄影出版物可能不是图书,而是 CD-Rom。他从刚刚看到的马格南摄影师Werner Bischof的儿子在摄影节上 展示的其父亲的作品光盘谈起,他发现虽然这个想法可能会激怒很多摄影师, 但是光盘这种传播介质的确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媒介,但是一直被摄影师忽视。 就拿Werner Bischof的这张作品光盘来说,里面有超过1000张照片,一个小 时的录像节目,内容是访谈和摄影师工作过的同事,摄影师的信件,作品小样 等等。然后还有介绍摄影师的生平的文本文件,包罗万象,值得珍藏。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制作过自己的作品光盘,不过, 我们好像更多将之作为一种展示的方式,大概很少有人正经将之 看作一种个人出版物。我还有些拿不准?不知道这是不是有一天 成为流行方式——不是画册而是CD-Rom

一周一周

一周亮点:灰姑娘变身记 你会看吗?你知道如何去看吗?如何学习观看?视觉修养这个概念,简单来说 就是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这样一个比较枯燥的概念,我找到了一个生动的范例。多芬公司(Dove)最近 开展了一个面向小女孩和年轻女性的项目,叫做自我评价活动,也叫真美之旅。 活动从一个短片开始,展示了一个灰姑娘怎样成为我们在传播媒介上经常看 到的熠熠发光的女性形象的内幕过程。如果进一步参加这个活动,女孩子将会 了解到,她们看到的那些漂亮的美女照片,多数都是摄影的诡计,从而最终帮助 她们改变对美的刻板印象,给自己一个新的定位。 短片结尾的话是这样的:不要让我们对美的期待也被歪曲。我爱极了这部片 子,速度还可以。周一我要在课上给我的学生们看。地址连接: http://www.campaignforrealbeauty.ca/bblank.asp?id=6899 一周看点 1, 盘点大师, 美国摄影杂志评选出70-80年代的被低估的摄影大师专辑,杂志的编辑指出这 一盘点的重要价值在于,70-80年代是画报的黄金时期,因此摄影师的创作表现 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http://www.popphoto.com/americanphotofeatures/3191/underrated-masters-of-photography.html 2, 帅哥得救 周二,美联社的帅哥,摄影记者Emilio Morenatti在加沙地带被绑架,但是索性很快得到 释放,并未受伤害。美联社的负责人发表声明呼吁保护记者的安全。 3, 危在旦夕 与美联社摄影记者命运截然不同的是另一位意大利摄影记者Torsello,自10月12日, 他在克什米尔地区一辆公共汽车上被绑架之后,营救他的谈判正在继续。这位 “恪尽职守的摄影记者,慈爱善良的父亲”引起了广泛关注,意大利最大的穆斯林组织 意大利伊斯兰教联合呼吁:“放了他吧!正是这些战地摄影师,他们为我们揭露真相, (…) Read more

打起精神上班去

星期一,比较郁闷的日子。周而复始的开始。 搞一些比较有趣的东西让大家乐呵乐呵,就别弄什么沉重话题了。 http://corporate.gettyimages.com/BigIdea/source/index.aspx http://corporate.gettyimages.com/TNBI/source/home.aspx 在上面两个链接里你可以找到很多似乎有些“莫名其妙”,但是又有点意思的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 的短片,这是Getty图片社举办的一个名叫Big Idea创意短片大赛,有两年的历史。Getty也经营动态 的素材短片,是它举办这个活动的背后动因。这些短片并没有所谓具体的故事情节,完全是艺术家 的灵光一现,正如这个比赛的题目,Big Idea是创作的起源。 摄影也有自己的Big Idea 吧,昨天路过安贞附近的一个立交桥,突然看到桥底下一个年轻摄影师在 安置一台大画幅相机准备拍照,车子很快,没有看清楚帅哥的具体模样,可是,在这种乱糟糟的钢筋 水泥的生活中,看到这样一幕情景,觉得很是感动。给生活增加一些感性因素吧,如果突然有了big idea, 就应该赶快拿起相机去拍照。

开始更新链接

恩,往左边看~~~~~ 开始把我的一些资源库链接在这上面。还有很多,慢慢来。 最下面那个有关新闻职业道德的是刚刚发现的,英国人的东西,有一整套规则非常 详细的职业道德准则。最有意义的是读者可以在这里投诉,还可以得到媒体的回应, 比如,有一个案例就是一位母亲投诉媒体使用了她女儿葬礼的照片,她不能容忍女 儿棺木的照片还上了头版。后来媒体对母亲进行访问,最终解决了矛盾。

周末读报——周末愉快!

接着昨天的聊,这本画报里还有几个摄影现象 第一, 画报的特别报道部分是一组图片,无国界医生在莫斯科搞了一次街童写真 的活动,让在街头流浪的儿童自己拍摄自己的生活。实话说,这样的活动 我最近频繁接触,比如稻农自拍,矿工自拍,民工自拍等等。不过这次街 童写真有一个让我很感兴趣的点,那就是展览的设计和照片的排列都由街 童参与意见——哪些生活是他们想展示出来,又有什么生活他们不愿意让 人知道,这些都听取了孩子的意见。所以在这个主题为《我们是。。。。》 这个展览中,你不会看到街头生活的任何震惊画面,从表现手法到拍摄内容, 都和我们身边的孩子没有区别。在这个展览中还有部分职业摄影师的作品, 你可以明显看到“偏见”,因为他们试图表达的是社会整体对街童的刻板 印象——动荡、危险。或许这可以带给摄影师一些反思,我们该如何举起 相机?如何打破刻板印象给我们带来的障碍?是遵循自己的感受还是默认 社会习俗,这个看似容易,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潜移默化地随波逐流了。 以上为摄影师作品 孩子的作品 http://www.azg.be/nl/galerie_flash/russia/index.htm 作品链接 编辑的很好 http://www.lightstalkers.org/dirkxj.这是参与报道的摄影师的lightstalker 第二, 摄影师catherine balet推出了新摄影集(identity).这条摄影消息之所以出现 在画报的流行通信中,原因是摄影师的展览在巴黎名店colette的小画廊中举行。 Colettte是一家非常有名的精品廊,经营各种超级有创意的产品,而摄影师 Catherine的作品是年轻人身上的文化符号,她将焦点集中于能代表年轻人 身份的衣着标记、代号和偶像等,集中拍摄了缀在衣服上的徽章、符号和图案。 不论商店和摄影师都很有趣,不过我感兴趣的是两者的结合——年轻人的时尚 和出卖时尚的商店,我估计莫斯科街童的照片不会在这里展出,嘿嘿。 不过换一个思路,如果摄影师们手中有这种类型的作品,是不是咱也可以动动 (…) Read more

公告——我不是副教授

最近又发现了一些文章,以及我不知道的比赛列我为评委,并且将我称为副教授,觉得有必要出来澄清一下。 感谢这些称我为副教授的朋友将我高看,但是实在抱歉,俺2001年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熟悉体制内这种职称与年头要求的人应该知道,俺还没有到升副教授的时日,目前仍然是讲师一个。 从讲师到副教授,从副教授到教授,这每一个变化对我而言都不仅仅是一个职称上的变化,同时也是学问与修养的变化,俺也希望并且期待进步,到我真的成为副教授的那天,一定在这里发布公告。

逆光的艺术周

这上班的感觉就是糟糕,老天都在闹心。 为了让多姿多彩的生活能够继续持续,逆光为自己筹划了艺术周活动,甭管 真艺术假艺术,都要奋勇去艺术一把。因为今天从下午到晚上都是课,艺术周 从周一开始,诚邀各位亲朋好友一同参加,具体活动日程如下: 第一站:艺术北京2006   全国农业展览馆 http://www.artbeijing.net/index_cn.asp 100多家专业画廊参展 艺术的突变”。林明泓、郑国谷、杨福东、邱黯雄等14位最活跃的国内外艺术家将参展,他们以现实生活的图像为出发点,通过改写、重塑、幻想等方式,实现对于影像改写,作品强调制作上的精致和逼真,体现当代艺术由“观念”向“视觉”的回归; 在农展馆的露天广场,35岁以下的艺术家开展名为“年轻艺术区”的艺术活动,20多位现居北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年轻艺术家将通过Video、音乐、表演等形式表述他们对于北京的不同感受。 第二站:方力钧个展  今日美术馆主馆  朝阳区CBD中心百子湾路苹果社区 http://cul.book.sina.com.cn/o/2006-09-21/1706163285.html 第三站:798创意文化节 第四站:《天地之间》——现实主义的记忆”大型纪实摄影展览, 北京通州宋庄美术馆 另外,我要预告一下,十一整理书橱,我发现了我十年前一堂摄影课的课堂笔记,实在 太牛了,让我目瞪口呆了好一会儿,我决定从明天开始连载。 我还要预告一下,我十一没干别的,我扫描了一本画册,就是先前提到的50位未来 年轻摄影家的作品,稍后的小石板工作坊中将与大家共享。

人人动手,拍摄照片(二)

接着昨天的旅行,我们的第二站是文件仓库(http://filemagazine.com/),和昨天 的欢乐气氛不同,文件仓库从照片带给我们的回忆以及社会文献的角度探讨照片的 意义。让我们看看仓库里都有什么:无人的风景,摄影师为我们带来一系列安静的 空间,但是似乎曾经发生过什么。游泳池,新西兰的这位商业摄影师纪录了各种各 样的游泳池的照片,她说,游泳池总是能够带给她关于童年关于夏天的回忆,遗弃, 各种各样的购物推车是遗弃的主题,曾经满载的推车,在到达终点以后就被其 “驾驶者”毫不留情地遗弃了,似乎暗合着我们繁忙都市生活中的诸多情境。此外 还有小教堂系列以及空中的风景。还推荐各位去看玩具相机比赛作品展, http://www.filemagazine.org/projects/toy/。很多照片大大超出想象 玩具相机比赛一等奖 玩具相机比赛三等奖 第三站想带大家去一个并非摄影的网站,你想也想不到,是做CD盒子的, 叫做宝盒(http://www.jewelboxing.com/)因为我们拍摄的照片往往需要刻录成光盘, 这么有创意的东西在外表装潢上也要有创意,所以这个网站就是解决摄影师DV爱好者 等人作品的外部装修的,你可以购买它的产品,从而完成盒套封面设计的一系列问题。 最后,在国庆节带来之前,很多朋友都回家了,回家——也是对童年对 过去时光的一种重温,下面这个网站是看我(http://www.moderna.org/lookatme/), 完全是一个老照片的网站,是开放的,任何读者都可以将自己家里20年前的照片 上传到这里,老样式,老照片,老时光。。。。

人人动手,拍摄照片(一)

我喜欢新鲜玩艺儿,今天早晨搞到几个,迫不及待地来这里和大家分享。分享, 对的,今天的话题关于互联网时代的分享。 JPG画报(http://jpgmag.com/)是我们的第一站。这里就好像一个欢乐的摄影Party, JPG不是一个简单的展示分享照片的网站,而是大家一起来动手做杂志的网络。网站的 口号是“我们随心所欲地制造图片”,不需要所谓的专业态度,完全要你体会摄影的乐趣。 你要做的是首先申请成为会员,然后按照主题拍摄,随后上传照片,参加评选,中选的 照片被收录在印刷刊物“JPG画报“中。恩,怎么感觉有些像中国的月赛?嗬嗬, 有两点不同,第一,比赛的主题非常有趣——巨大、自拍照、家乡这几个是正在征集的 照片。以往的主题还有:不经意的瞬间、恋爱中、7号幸运数字等等,五花八门,但是 看着就让你手痒痒。第二,不仅仅比赛主题超级有趣,比赛的方法也是完全民主的,由 参与者自己评选出来的。这里面没有什么权威。 印刷刊物JPG画报不仅仅可以与网站互动,同时还刊登更加深入的摄影评论以及一些 职业摄影师的作品,比如说第一期杂志的主题是“起源”,31位摄影师用影像诠释了他们 对这个词的理解,杂志里对第一个摄影博客的建立者进行采访,同时还刊登了一个职业摄影 师拍摄的“起源”照片。 此外,报告各位,我已经注册成为会员。 (未完,待续)

影响十一期,大家一定要看看

影响十一期已经出来了,虽然拖了很久,但是这期的内容还是比较厚重的, 我推荐大家去看看。 http://voice.chinafotopress.com/11th/index.htm 目录: 封面故事: 为杂志编辑照片和为报纸编辑照片有什么不同?在刚刚结束的青海CFP图片编辑高 级培训班上,德国《明星周刊》的图片编辑芭芭拉和《德国国家地理杂志》图片总 监露丝讲解了她们在杂志图片编辑方面的经验。本期封面故事不但与大家分享培训 班的内容。同时还特地组织了“杂志图片编辑”专辑。分为三个版块: 1. 德国制造——杂志图片编辑指南 2. 中国制造:体育大片拍摄的得与失 3. 美国制造——杂志的风格就是我的风格 读书: 有好书,一起读。在这个栏目里,我们将邀请业内人士推荐好书,撰写书评。本期和 大家见面的三本书分别是:《失误与遗憾——邓维新闻摄影的自我批评》, 《getty年度画册》以及《图片编辑与版面设计》 影像背面:体育图片编辑中的乌龙球 魔术是什么?就是在你眼睛睁得大大的时候欺骗你,然后,还会让你信以为真。但是, 从魔术表演开始的那一秒钟开始,你非常明白,这是假的,只是演员的表演,其目的无 非是娱乐观众的同时而混碗饭吃。而图片却不是这样,他一开始传递给你的信息就是 这是真实的,有图为证,而实际却是,事实并不像你看到的那样,其实是另有隐情…… 外面:注意,风向有变 盖蒂图片社在6月戛纳国际广告节上发布了2007年35位值得关注的新锐摄影师名单, 这份名单有两个看点,一是有两位中国女摄影师上榜,二是盖蒂预言这些摄影师将影响 2007年广告摄影的发展趋势。这些新力量是谁?他们究竟拥有怎样的能量? 幕后黑手:影像与结构,《30年后的唐山地震孤儿》专题摄影谈 专题摄影的拍摄似乎已经不是这几年新闻摄影界的热门话题。在90年代中晚期的热潮中, (…) Read more

假照片杀手软件即将诞生

美国乔治亚洲理工学院发明了一种新式仪器,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数码相机杀手”。 它的工作方法是在不允许拍照的地方进行探测,一旦发现数码相机在使用便会发出 信号干扰。这下,狗仔队就完蛋了。 前几日去京华时报调研,与骆大侠的对话很是有启发。谈起假照片,近来的焦点都在数字 技术造假的行为上。但实际上,新闻摄影的造假行为何止这一种,我以前贴过,视觉欺骗 普遍存在的五种形式: 第一,摆拍。 第二,数字技术更改照片内容 第三,图片之间的排列顺序是错误的 第四,在摄影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从拍摄、取景、到对拍摄的形象进行剪裁,对图像进行 整体编辑,以上这些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以使一张照片作为客观现实证据而具有的价值发生戏剧的变化。 第五,最简单的方法,一幅照片可以通过错误的说明来误导受众。 骆永红的观点是,在所有这些欺骗方法中,技术的造假最容易解决。我同意这个看法, 因为就好像上面这个“数码相机杀手”的发明,我们也可以发明一种“假照片杀手软件”, 或者“假照片探测器”,我相信这个一定不困难,我们可以用技术的手段控制技术的滥用。 但是对于剩下的那些欺骗,对于那些可以看作是真照片的假照片,恐怕更应该引起我们 的重视。我认为这些杀人不见血的欺骗更可怕。对数字假照片的声讨可以说是揭开了新闻 摄影的遮羞布,也许我们应该借这个机会全面围剿所有类型的造假行为。

不要的,统统都拿掉

我佩服这些人的想象力,今天看到一款超级新鲜的软件——tourist remover (游人删除软件),可以把你拍摄到画面里碍眼的人弄没了。目前我还没有玩转, 感觉是把photoshop的功能更加傻瓜化。这年头,要造假照片越来越容易。 软件的网址:http://www.snapmania.com/info/en/trm/ PS;刚刚删掉了一篇文章,感觉还没有考虑成熟,呵呵,回头再写

那没准是你

配合“照片+声音”的话题重新整理了这篇文章,当年文章后面的留言很值得一看。 《美国摄影》杂志认为摄影师Jeffrey Aaronson的作品《那没准是你》(Maybe It’s You)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新的联系”。 Jeffrey Aaronson将互联网上刊登个人广告的人物作为拍摄对象,他给他们打电话,询问是否愿意合作,随后摄影师使用20″ x 24″的宝丽来相机拍摄他们的肖像,同时让被摄对象朗读自己所刊登的个人广告内容,并且录音。 这是一个奇怪的展览现场,大幅的作品旁边是个人广告,以及一个耳机,拿起来便可以听到墙上这个人的广告宣言。 “嘿,你听到了什么?”,现场的观众纷纷互相打听,因为虽然听到的是一样的内容,但每个人心里都又不同的感受。这个展览,留驻了观众的步伐,让他们可以在每一张照片上停留时间长一些,同时还让每一个带上耳机的观众都与他人隔绝,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和作品进行交流。摄影师与被摄对象之间,被摄对象与观众之间,观众与观众之间,一种所谓新的联系被建立起来。 Jeffrey Aaronson的这个摄影展也被称作多媒体摄影展,而在2006年的上海双年展里,也有一件有趣的装置艺术展览很是吸引我,这就是杨千的动态绘画系列。他利用一个电机装置,将几幅绘画连接起来,并且呈现一种不停歇的运动状态,为我们展示了罪犯与警察、护士与病人、被遗弃的孩子与离异的父母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下面这个叫做《外遇》的作品,随着男人肖像的移动,一个男人在两个女人之间摇摆不定。 这些展览却也激起了我的小小的恐慌,愈演愈烈的多媒体展览,是否也会让我们误入歧途,起码我现在已经有了轻微的多媒体强迫症,对着一个京剧展览,我的想法是, 如果能够把他们唱京剧的声音录下来……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