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中心论

如果不讨论iphone这个近来最时髦的玩意儿,这个blog一定跟不上潮流,这不是1416的风格,所以就来说说iphone和摄影师的事儿。 Caesar Lima是一个时尚摄影师,很聪明的一个家伙。瞅准了人们对iphone的疯狂劲儿,那个大大的屏幕,以及人们可能以此为中心展开的新生活,Caesar Lima眼前一亮,重新设计了自己的网站。 这个域名为http://www.caesarphoto.com/iPhone/的页面是这样的: 发现有什么变化没有?似乎很多空间都浪费了,所有的信息都集中在左侧。是的,因为这个页面呈现在iphone上就是这样的 不大不小,刚刚好。这就是Caesar Lima为他的客户专门准备的用iphone浏览自己主页时的专门页面。这样有着灵巧心思的摄影师,生意不好才怪呢。

超级下载:梦幻世界前传

前两日发了一个梦幻世界的帖子,是Sprint通讯公司的一个光画广告作品。好皮脸同学给我发来一个链接,是一个更加眩的光画MTV,据说Sprint的光画是抄袭他们的创意。各位可以鉴定一下,挺酷的。 点击这里开始下载。 关于昨天聚会的报道请进click园地。

明天聚会的地点

昨天一偷懒还是没去踩点,呵呵。 一个朋友的建议,我就把地点定在了这个叫做波楼(Ball House)的地方(没去过,有不同意见还可以改啊),具体地址是:  地址:东城区旧鼓楼大街钟楼湾胡同40号(钟楼东北侧) 电话:86-010-64074051 人均消费:40元 其实地方就是在钟楼和鼓楼之间的广场边上。地方比较大,还有台球等其他棋牌游戏。 聚会的时间在明天(周六)两点到五点之间,您在这个时间内到就可以。 五点以后就近去吃爆肚,自愿参加。 手头您的画册要是太沉了,就弄本轻的。哈哈。我会带安妮列伯维茨的画册,荷赛的小册子以及一位朋友托我给大家展示的中国摄影年鉴。

梦幻世界

我最近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早上起来还在回味无穷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个简直让人不可思议的视频,看着看着就笑起来了,甚至想跳起来,太棒了。 这些光画据说是用佳能5D相机拍摄出来的,然后象制作动画片一样再组合起来,其实是美国一个无线通讯运营商sprint的一个广告。下面这段视频就是讲拍摄背后的故事 又忽然想起来小荷同学最近也迷上了光画,在他的blog里也将这种光的游戏玩得有滋有味。

关于周六的聚会

统计了一下人数,看样子算我就七八个吧,嗯,这个数不多不少,挺好。 地点我还不能确认,要不就在南锣鼓巷或者鼓楼找个喝咖啡的地方(想吃爆肚的可以近一些),有谁熟悉呢?我下午去考察一下。 还有要来的,可以继续报名。呵呵

跳蚤市场二期,读书会,报名帖

定于本周六下午两点-六点举办第二期跳蚤市场,具体规则参考第一次活动。 我准备的东西是几部影片:《摄影全接触》、《Calling the shots》(讲述巴以冲突中的摄影记者,无中文字幕),《小小摄影师的异想世界》(born into brothels) 此外,跳蚤市场摆摊的同时举办“读书会”,请大家每人带一本你最喜欢的书(画册)参加活动。 有几个问题: 1,我家里没有空白DVD光盘了,如何才能将这些光盘复制给大家呢? 2,地点还不能确认,谁有地方推荐呢?当然要看报名人数,所以能去的就在下面跟贴报名。

图书漂流总结

向逆光借一本书大获成功。总结如下。 《论摄影》封神-Nacy 《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唧唧鼠-tree  《图像理论》无戒徵观-小剑 《摄影与摄影批评家》郑蕾 请以上同学将自己的邮寄地址发到marchren@gmail.com   等着补货的几位同学,暂时无法确定下一次图书漂流的时间,呵呵,瞧你们急的,但是不一定书非借不能读吧。 另外,南方公园的提议很好: “其实文字版的书比画册比起来很便宜,现在的很多摄影和美学方面书因为图书市场的激烈竞争定价比以前便宜很多了,当当和卓越又有很多的折扣,好书还是值得买来仔细的阅读。希望任老师最好每周用一篇文章推荐一本你认为值得读的好书,凤凰的梁文道周1-5每天都推荐一本书,现在好象是按一周推荐一个系列了。”  我觉得还是请大家一起来推荐好书吧,可以发到click园地里,其实这两天曹梦芹就给我们提供了几篇很有意思的书摘和读书笔记。投稿邮箱是editor@ofpix.com

一周一周

特快专递 A, 与詹姆斯纳切特威共事的机会 上个周末,在各大摄影资讯网站上位居头条的都是VII公开招募成员的消息。这个消息之所以得到重视,是因为进入VII并不是一件易事,这个创建于2001年的图片社,发展到今天,成员仅仅谨慎地从7人发展成到10人。在此之前他们从未对外公开招人。 由于VII采取和马格南相同的运作模式,摄影师也是图片社的主人,将持有图片社的股权,因此大家对可能成为图片社主人的新成员非常挑剔,尽管任何人都可以投递个人作品集进行申请,但是最终入选者将由全体成员在今年11月的VII年会上投票选出,入选者还要经过一年和大家共事的考验才能最终成为正式成员。 以下便是申请VII需要准备的资料,申请截止的日期是9月30日: 1, 格式要求,不超过40张照片刻成光盘,以JPG格式储存,压缩为8的格式,分辨率为100,长和宽分别是16*12英寸。 2, 每张照片都需要有详细的文字说明。 3, 提交一份个人简历 4, 提交一份你为未来的工作计划以及为什么选择加入VII 5, 以上文件可以寄到VII巴黎或者纽约的办公室,在信封上注明“SUBMISSION FOR VII MEMBERSHIP” 对于中国摄影师来说,恐怕还要在以上条件前面加上“英语对话和交流的能力”,相信一定有人具备以上条件,那就赶快申请吧。 B,Ian Parry奖金花落谁家? 本教室以前提到的面对青年学生的Ian Parry奖学金,近日已经揭晓。获奖者是英国威尔士大学的一名学生,同时也是自由摄影师的Ivor Prickett。 Ivor Prickett的获奖作品记录了受到战争的影响而流离失所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人重返克罗地亚的故事。 此外还有几位学生的作品获得了特别提名,点这里观看作品。

新一期《影响》上线

  报道摄影电子杂志《影响》是我主持编辑的一个双月刊。不过,因为工作繁忙,常常拖稿。 这期杂志有一些看头,尤其是封面故事,我们集纳了一个“媒介融合”专辑,介绍了图像和声音的融合,静态和动态的融合,其中包括马格南、VII以及摄影记者视频培训班的报道,值得一看。另外,我们请摄影师蔡小川介绍的一些关于色温的小知识也许对你有用。 一会儿要去开下一期影响的编前会,各位有什么有意思的选题也可以提出来,帮助我们开拓思路。

一周一周

变 1, 著名的Corbis图片社在更换了总裁之后,经过若干年的动荡不安,似乎真的开始要发力。Corbis先是创建了一个微利图片社:Snapvillage,力图与新媒体时代新的图片销售模式接轨。紧接着在上周又传出大规模裁员消息,大约有16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15%的人失业。其中一些业务部门,比如“指派任务”部门(完成媒体、广告公司的派遣任务)则被连根拔除,Corbsi准备全心全意经营在线图片库。 数字: 全球第一图片社Gettyimages 员工总数1750人,2006年收入8亿美元 全球第二图片社Corbis 员工总数950人左右,2006年收入2.51亿美元 2, 一直与新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的《今日美国》,培养出的图片编辑也非常了得,它的图片编辑Coburn Dukehart近日离职,成为美国公共广播网站(NPR)历史上第一位图片(多媒体)编辑。 借着新媒体技术,广播——这种似乎已经被挤压到边缘的传播形式在今天开始重新焕发活力。Coburn Dukehart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要将广播节目视觉化,她会在NPR的网站上增加更多的影廊,加强带声音的幻灯片故事的播放。 Coburn Dukehart的工作变化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媒介融合的案例。广播已经不再是广播,影像也被融合其中。 3,墨西哥艺术家Pedro Meyer发表言论,他指出哪些认为纪实摄影在今天已经走投无路的人,是一些忽视变化,思想僵硬人的悲观想法。在他看来,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各种职业都在变革,为什么纪实摄影工作就要永远都是那种老一套的样子呢?他给当下仍然从事纪实摄影工作的人支了一些招儿: A- 关注本地新闻,走到社区中去听听大家都在讨论什么,从中找到有视觉感的故事进行挖掘,但是一定要注意,要同时站在国际视角看到本地新闻,这两者的充分结合将有利于你开拓国际市场。 B-给你拍摄的照片增加附加值,比如当你给图片编辑或者出版商展示照片的时候,你还可以给他们看一些打印出来的照片,或者把照片用PDF的形式展示。总之要帮助你的客户,教会他们使用你的照片。你还可以自己打印图书给客户看,这种方式在婚纱摄影师那里已经非常常见了。 C-将自己视为一个讲故事的人,而不是一个单纯意义的摄影师,这会使你眼界大开,还可以发掘很多潜在的客户。 D- 假如你的暗房技术非常好,你仍然可以在新媒体市场分的一杯羹,因为用打印机打印照片仍然需要这样一些经验丰富的人,甚至你可以完全通过扫描照片工作谋生,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而且非常有价值。 E- 给你的照片加入声音,很多网站都需要这种传播形式。 F- 不晓得为什么摄影师总是挖掘一些老少边穷的题材,其实都市里也有很多可以报道的故事,我认为VII图片社的 Lauren Greenfield的工作很有启发,她拍摄的女生文化以及中国的首富阶层都非常有意思。 J- (…) Read more

click you, click me!

有话要说么?是不是觉得1416的留言区地方实在有限?  新开了一个blog:点这里进入。这个blog是提供给大家的地盘儿,你的文章主题如果是摄影、视觉或者图像,就请发邮件到editor@ofpix.com 这里,大家可以一同分享更多的资讯和观点。

快照亭里的世界

神秘的小屋,帘子拉下来以后,按动按钮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自拍已经变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所有这些自拍行为仍旧和快照亭子里发生的一切不能同日而语。你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脚踏进去,最后从出口拿出一条印着自己不期而遇的表情的照片,再重新汇入人群,这个小小的停顿,将你自己在那一瞬间定格。 纽约的快照亭 介绍一个超伟大的网站photobooth.net,几乎所有关于快照亭子的信息在这里都能够找到: 1, 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快照亭的地理位置索引。没有中国,我们这里似乎更多的是那种背景带装饰的大头贴,谁知道哪里有这样的亭子,我们一起去自拍。 2, 用快照亭子来做艺术品的艺术家名录,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安迪沃霍尔 3, 电影电视里的快照亭子。真的是很多啊。比如《天使爱美丽》里面那个男孩子的爱好就是收集快照亭大家遗弃的照片。 4,各种围绕着普通人快照的摄影项目和网站。其中100个朋克这个项目挺有趣,收集了1975-1984年朋克时代100个朋克的快照。 4, 图书杂志里的快照。里面有一本书,记叙了女儿和他的父亲——一位诗人之间的故事,包括两人的快照、手写的纸条。 这些照片来自另外一本图书:快照亭里的狗狗 (photobooth dogs) 5, 影廊。各种有趣的快照作品 6, 还可以租借快照亭子。 7, 每年都举办一次快照爱好者大会。今年有两百人参加,大家在一个快照亭里以喜、怒、哀、乐为主题进行了摄影创作。 这个网站可以逛半天,引起了我的强烈的好奇心,哪位知道北京哪里有这玩意儿?

我回来了

上周三以后都是机器在发布我设定好时间顺序的文章,我不在北京,上网甚为麻烦。 看到有很多很多的留言,抱歉没有及时回复,我会在这两天及时答复。嘿嘿。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会拍还要会秀

很多摄影师拍得好,但是却没能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好,从而失去了很多重要的机会。无论是申请纪实基金,还是获得工作机会,甚至约见一个图片编辑建立联系,都要给对方展示自己的个人作品集,英文叫做portfolio—— 如果你要拓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可能是出现最为频繁的一个名词之一。 个人作品集,简单说就是自己最好的照片的集纳,但问题可能并非这样简单,因为“好”如何界定呢?很多摄影师在选择自己的照片时往往犹豫不决,或者过于相信自己的感觉而忽略了对方的需要。 每年荷赛大师班的申请人都要递交自己的个人作品集,但是评审者对这些作品集也是抱怨多多。下面就翻译一下这些评委们给大师班申请人的建议: A 拍摄内容 我们发现有些申请人的个人作品集使用中画幅相机,颜色调成不饱和的调子,呈现一种典型的德国观念摄影风格,这种拍摄手法没有任何缺点,但是我们认为这种类型的报道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新闻摄影。 我们看到大多数摄影师的作品集中都是一些摄影师个人情绪的表达,我们很想知道那些持续经营自己的长期项目的摄影记者都到哪里去了? 能够一下子跳出来,吸引我们的作品并非是那些关注大事件的摄影报道,我们更希望看到那些软一些的,反映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之处的影像。 我们最最烦恼的就是摄影师并没有认真研究如何通过照片来叙事,这些照片有助于主题的表达还是有害,是不是放了太多的照片从而使表达过于松散。视觉讲述的质量是不能靠数量来堆砌。 我们请求摄影师在递交他们的作品集之前要好好的下一番功夫去钻研,请更多的专家评价。常常看到一些摄影师把太多的照片放进来,其中好坏掺杂,这削弱了故事的表达也让评委失去了兴趣。同样的问题是一些摄影师又没有放进足够的照片,看起来是一个没有讲完的故事。这也让人扼腕叹息。 B 展示方法 作为一个个人作品集,所有的照片都应该有统一的风格和统一的尺寸,易于观看。如果要评委从大小不一的塑料口袋里,将大小不一的照片分拣出来观看,这是在让人恼怒。 让你的展示简单、干净、平衡 整个作品展示可以是纯新闻摄影手法的,也可以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的创新,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将你个人的视野和风格展示出来,要证明你对自己的信心。 个人作品集的编辑是一个大的话题,今天算是开了个头,以后有机会再仔细介绍吧。

用你的面孔赚钱

我越发觉得这个世界因为有了网络而变得充满创意,今天早晨的发现是:“肖像权”这个对于摄影师来说麻烦透顶的难题在一个名为“世界肖像”的项目中得到了充分的解决。 我尝试过和我的被摄对象签署肖像权使用合同,效果很不理想,因为他们对签署合同以后的后果非常担心,对自己的照片究竟会如何使用而没着没落。 荷兰——我对荷兰充满了好感,我第一次踏出国门就是来这个国家,这里给人的感觉是自由、舒畅、每一个角落都新鲜富于创意。就是在这个国家的某处,也许是街角转个弯的地方你大概就能看到ANP 图片公司,“世界肖像”(world portrait)项目在这里诞生。 世界肖像将目标定为于收集普通人,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人们的肖像,这些影像都会进入图片库进行买卖。一般来说,图片库都要求摄影师自行解决肖像权的问题,但是很多摄影师往往在这个问题上投机取巧,事实上通常也很难说服被摄对象签署授权协议,这必定带来肖像权的麻烦,大量照片只能用于新闻报道,无法用于商业、广告用途。针对这个症结,“世界肖像”项目介入了帮助摄影师获得肖像授权的努力中,宣称他们的影像有三个特点: 1,被摄者将也会因为自己照片的出售分享利益 2,所有照片都是拍摄的真实的处于自己生活场景中的人物,不是影室里的摆拍 3,所有的照片都有肖像权授权合同。 可以说,“世界肖像”项目用利益共享的方法解决了肖像权纠纷。被摄对象将从自己照片出售的利润中获取20%的利润,剩下的80%由摄影师和图片库对半分。这个主意多么的有趣!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用钱来解决的问题,事实上摄影师的产品本来就是一个和被摄对象合谋的结果,他们如若承担了义务,就应该分享利益。 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世界肖像”项目还和红十字会等公益组织合作,雇用翻译帮助被摄者理解肖像权合同,已经有不少人获得了利润。 将自己的面孔存在图片银行里,然后坐收渔利——如果可能的话,我也很想把自己的微笑“卖”给摄影师呢! 点击这里看“世界肖像”项目的照片。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