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消息树

ofpix终于修好了,这几日我搬到歪酷那里住了一会儿,旧家里有旧记忆,很怀旧。以后这里要是再登陆不上去了,你们可以去那里找我。 现在再把搬文章回来: 昨天接到电话慰问,询问我博客失踪的原委,朋 友问我:你还天天写,那一定还是有人看是吧。说实话,我这两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博客写得勤了,引来很多读者,有些时候写博客的人难免有些飘飘然,以为自 己的博客对于他人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但这不过是博主自己的意淫罢了,要真的没了也无所谓,因为大家接触信息的渠道太多了。 其实,弄一个博客,最收益的应该还是博主自己,因为我如果不写博客,就不会每天去看很多东西,就不想去采花蜜,就不会有1416那个大资料库。你们看到的是片段,对我来说,它们正在逐渐堆积成一个整体。 不写博客上瘾了几天,后来想到这些,我又开始吭哧吭哧地写字。 上周美国媒体一塌糊涂, Conde Nast集团旗下的时尚财经杂志Portfolio关 张,时代周刊广告额下降百分之三十,再早前,光圈基金会裁员,并声称要减少摄影书的出版。 我觉得现在大家都似乎都在等着听纽约时报倒闭的消息,我想着,等这些职业记者都消失之后,世界上就没有一手消息了,大家看来看去的都是二手消息 。 财富老头巴菲特说报纸是20年前人们需要的东西,他现在不会在任何价格上出手买任何报纸。他说这话的时候,纽约时报的记者坐在台下,他用黑莓手机把现场消 息写到twitter里,在纽约时报的博客上现场直播。也许报纸的未来在网络,但愿广告商也这么想,或者大家都会慷慨地花钱在网上阅读。我那个来自石器时 代的朋友听说可以通过订阅的方式看我的博客,问我订阅要花多少钱——你说应该定个什么价钱好呢? 说到portfolio这类杂志的倒闭,当然对摄影师影响可大去了。有摄影师也在博客里哀悼这本杂志的倒闭,因为这本杂志奢侈地使用图片给了很多摄影师尽 情发挥创造力的机会。比如,在屋子里拍摄一头真的大象——portfolio去年十一月曾花三万美元雇了一头大象当模特。这是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里透露出来的,另外《the new york obsever》也写了一篇很不错的有关portfolio倒闭的文章。我很喜欢读这些老牌媒体的文章,很有力道。 Pdn分析人家portfolio的倒闭,说是因为汽车行业的不景气给了这本杂志以致命一击。这篇分析得非常到位的文章底下有读者留言,他说,你们这本摄影杂志可以把所有写着“汽车”的地方都换成“摄影器材”,就会发现pdn也面临倒闭的危险。是么?不过,柯达公司的老总已经减薪了。 不过,美国的年度杂志奖评选仍然风风火火地进行,并颁布了最终的奖项。据说,他们很小心地避免把奖项发给那些已经倒闭的媒体。这里有几个和摄影有关的奖项,1,摄影运用,大奖颁给了GQ, 2,新闻摄影奖,获奖媒体是国家地理。(这组山地大猩猩的照片,我的天,大概两年之内所有关于媒体摄影的奖它已经大满贯了)3,摄影作品集,获奖的是纽约客。我美国朋友说,在美国,你要是装文艺青年,手里必须拿一本纽约客。好吧。 最后,贴几张图片,英国摄影画廊最近在弄一个群众影像作品展,主题叫做《美丽的误会》,去看看吧。

另一个博客地址

我会在http://clickart.ycool.com/这个老教室里同步更新博客。 老教室有一种老的味道,仿佛真的回到了我以前上课的老教室,顺着窗子朝天井望下去,墙壁爬满各种植物,绿油油的。

不跟帖 无博客

山寨网易的用语一把。 要是写了博客人家都看不到 要是大家看到了都无法回应 写博客的动力就减少百分之九十。 传播是双向的,是弹来弹去的。 在国内,1416上不去了……

Link Day

周末,说一些轻松好玩的。 四十本杂志在线阅读 这个周一,我刚刚梳理了最近看到的一些杂志的消息,就得到了一个宝贝链接,将网上的在线摄影杂志一网打尽。通过这个链接,你可以把魔爪伸到40本杂志,风格不同,内容迥异,有纪实也有当代艺术,还有风光自然等小情趣。来自美国英国,还有意大利。 在positive这本杂志上,发现了对中国摄影师林志鹏(223)的采访 傻瓜相机计划 这个项目叫做一百万张小照片,主办人的数学可能有问题,他们的计划是邀请来自全世界的一千个艺术家,每人用一次性傻瓜相机拍24张照片(一共是两万四千张嘛)。参加者最后需要把6寸照片寄回去,会有一个展览。参加的方式也很简单,在线申请就可以,不过要交18美元的参赛费。 这是你的行李么? 摄影师 Luna Laboo说自己可能有一点点偷窥癖(谁没有?)她展开了一个摄影项目,为那些遗失的行李寻找失主。箱子里面的东西都乖乖地陈列出来。 箱子是她在拍卖会上买来的,很多都是机场的遗失物。她说在箱子买来之前根本无法知道里面有什么。因此,打开箱子仿佛是打开一份圣诞礼物。 很喜欢她的网站设计。这里还有一个小访谈。

周一消息树

今天说一说我的老本行——新闻摄影。 在西方新闻摄影领域,视频似乎已经成为摄影记者必备的技能。上周,在苏格兰, Herald and Times报系的一位摄影记者,因为拒绝了报社要求他用视频的方式报道一个故事的要求,遭到停职一周的处罚,随后他就抱病一直没有上班。当地的记者组织对此表示强烈的抗议:他没有受过任何正式的视频训练!我们用视频来报道故事没有问题,但前提必须是我们受过相关的培训才行。 事实上,致力于视频培训的机构和鼓吹视频报道的民间网站声音已经越来越响。 数字摄影记者杂志,是在职业新闻摄影领域较早对视频报道展开研究的网站,也开设了各种培训。他们最新一期杂志的封面故事是“报社里的变化:从静态到视频”,这个封面特别报道的意义在于,它非常明确地指出(或者是预言?)在经过了短暂的过渡期之后,随着报纸网络化的发展,新闻摄影已经从静态而发展到动态的视频。 其中一篇文章名为“不要投降!要加倍投入”,梳理了近些年报社的新闻摄影发展历程,指出所谓“多媒体”的概念已经失去了意义,未来的报纸应该大力促进视频报道。 数字新闻摄影记者还援引了路透社女摄影记者 Lucy Nicholson的例子,她已经成为静态报道和视频报道的双面手。 撰写重要的新闻摄影教材photojournalism the professional approach (国内译:美国新闻摄影教程)的学者 Ken Kobré 建了一个个人网站,名字就叫做:The KobreGuide.com‘,网站的口号就是“网络最好的视频报道”(“Webs best video journalism”),这里集纳了互联网上各家媒体的优秀视频报道,同时也有关于视频拍摄技巧的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在Kobre撰写的新闻摄影教程中,对于国内尚不明朗的新闻摄影的新发展趋势,给予了这样一些分类:多媒体——特指静态照片配音乐和现场声音。视频——完全动态的视频报道。是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这两日读书,还发现一则陈年往事,也与视频有关:马格南的社员Glinn断言,如果卡帕在世,马格南可能就不存在了,因为当时他已经开始对电视媒介充满了兴趣,而丧失了对摄影的高涨情绪。Riboud也回忆他和卡帕最后一次谈话,他当时断言,电视发明,摄影即将死亡。 不过,你一定要把卡帕的谈话放到这样一个语境中解读:他在马格南图片社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摄影记者”,绝对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为己任。Eve Arnold在看到卡帕摄影的原始小样时候曾惊呼:“我的天。历史实在设计得不怎么样!” 我能够想象到,不少人对所谓新闻摄影视频化的愤怒和悲观论调。但是,亲爱的,这是新闻摄影——它永远都要求最新,最快;而且,亲爱的,摄影不止是新闻摄影。 最后,是一个超级牛的照相机, 英文里的按快门叫做“shoot”——和“发射”是同一个单词,这台相机则告诉你什么叫做“shoot” (…) Read more

1416急救包

“我是1416的粉丝,请求援助”,有一次我收到这样一封可爱网友的来信的时候,真希望自己是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 你们给我发sos信号是对我的极大信任,再加上,每封信的开头都是:“我是1416的忠实读者”,更让我感觉得立刻卷起袖子上阵。没治了,这招简直万用万灵。(多么虚荣的逆光同学) 1416最好变成一个魔法百宝箱! 言归正传,今天早上收到旷惠民的来信,这回我有些鞭长莫及,只好发出这个急救包,能帮忙的人和他联系一下吧。 4月10日到20日我要到法国去参加一个活动,期间计划去巴黎的一些画廊、摄影博物馆参观、学习、交流。我的法语不行,想在当地找一位学习摄影或喜爱艺术的留学生。不知道是否有人愿意帮忙指引? MSN:k64713@sina.com 忽然想起来,有个小朋友希望找一些摄影论文的邮件还没有回复呢!

周一消息树

假假真真 上周的某一天是愚人节,他们说的到底是真还是假? Jörg Colberg在自己的博客conscientious上发布消息,宣称德国Düsseldorf学院要求他们的学生把自己的大画幅相机都卖掉,全部改成玩具相机Holga。Jorg深入Düsseldorf内部打探消息得到的结果是,Hloga已经已经卖脱销了!有些学生正在考虑是否用彩色四格傻瓜相机拍东西——不过他们的习惯能够如此轻易改变么? 柯达公司宣布 KODAK eyeCamera 4.1相机发布,这款全世界最高精尖相机,将和你的眼睛同步,从今以后,拍照片就是眨眼间就完成的工作了。 柯达在19世纪推出消费级相机时,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由我们来做”,而这款最新相机的广告词也很打眼:“你看到的,就是你拍到的”(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上周的重量级消息是,英国卫报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家twitter报纸,也就是说,他们的新闻将全部都通过twitter发布,每条新闻都严格按照twitter的模式——不会超过140个字符。 他们目前已经启动了一个计划,开始把1821年以来的新闻改成twitter模式,比如: 1832年的改革使得每五人中有一人享有选举权,yay!!! OMG!希特勒入侵波兰。 更多的新闻请见这里 ———————————————————————————————— 真实的分割线。以下的消息是真的: 马格南的博客推出一项新游戏,这个叫做“你的马格南”的有奖游戏号召读者挖掘马格南的资料库,选择照片来诠释这样一句话: 男人的面孔是他的自传,女人的面庞是她的幻想作品。——王尔德 “A man’s face is his autobiography. (…) Read more

杨晓光大师班招生启事

杨老师的笑容还是时常会从我的记忆中浮现。 这个由杨老师的朋友和学生发起的讲习班,是最好的纪念他的方式。 请关注! 纪念永远的杨晓光教授 杨晓光,1953年7月22日,出生于吉林省海龙。80年代初期,杨晓光教授自学英语,并获得奖学金,得以赴美深造,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于视觉艺术研究生专业。在圆满完成学业后,杨晓光教授义无反顾的回到祖国,开创了大连医科大学摄影系(现称为大连医科大学艺术学院),并在接下来的近20年的时间里,通过不懈的努力,让该学院成为中国最受尊敬的国际知名摄影院校之一。杨晓光教授在1988年-1990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研修。在伯克利大学,他开始接触并着迷于纪录片制作。归国之后,他把影视纪录片学科融入到了大连医科大学的摄影本科教育当中。 杨晓光教授是中国摄影界、摄影教育界以及流媒体方向的先锋专家,他曾为中国与美国众多电视台共导演过30余部纪录片,足迹遍布北美、非洲、欧洲和亚洲的诸多地区。在纪录片与流媒体领域,他享有盛誉。2008年10月7日,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脚下,在指导学生流媒体创作的途中,不幸遭遇严重车祸去世。 杨晓光教授离开了我们,然而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对工作与摄影的激情,对外边世界的冒险精神以及他的微笑,永远伴随着我们。 招生启事: 2008年,是世界传统报业最为寒冷的一个冬天。 面对广告收入近半的缩水,面对读者们纷纷离去与因特网的巨大挑战,传统媒体消亡的言论,屡见不鲜的出现在各种评论文章之中。专家估计,5-10年的时间内,纸媒就将消失。那么下一个未来是什么? 流媒体视频技术与网站被认为是传统纸媒的出路。 如今,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等等老牌报纸,半数摄影记者都需要去面对在新闻现场完成拍摄照片之余,拍摄流媒体视频并上传到网站,如果摄影记者不懂得流媒体的运作方式,面对不景气的纸媒环境,失业的风险就大大增加。对于一名传统的摄影记者,面对流媒体这样的一个新的传播方式,它要求我们去丰富更多的表达形式,要求我们去丰富我们表达、传递的信息,不但只是静态照片、动态影像,还有高质量的声音录制。 在中国,摄影记者们也在讨论网络时代的到来,它能让我们走什么样的路?能走多远? 我们需要开拓一个新思路。 主办:由佳能(中国)有限公司  英国伯顿大学 中英摄影硕士班 一、教学内容 在四天的流媒体工作坊中,将着重介绍和训练摄影记者如何成为一名流媒体记者: 1、国际纸媒流媒体发展的现状; 2、未来视觉采集者的工作及流程; 3、如何制作新闻流媒体; 4、画面语言与流媒体软件; 5、声音的掌握等等课程; 本大师班学时4天,免收学费。 学习期间,获得资格的摄影师将由佳能公司提供Eos-5dmark2相机及电脑用于教学和操作使用。 完成4天完成课程的学员,将颁发英国伯顿大学,中英摄影硕士班的短期流媒体培训结业证书。 二、参加条件 首次开班时间2009年5月2-5日,面向全国招收24名摄影师,授课地点:杭州 1、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上周从SF回来,goolgereader里面有一千条未读消息,平白无故欠了一堆信息债,真是自找的烦恼。 好不容易把债还完了,感觉今天这篇消息树还挺难写的,杂七杂八的东西太多了。 美国消息 1,全美杂志协会2009年的杂志奖揭晓,Bon Appétit,GQ,National Geographi, The New York Times Style Magazine,W,这几本杂志荣获摄影运用最佳杂志的称号。 另有两个奖项分别与摄影有关,一个是杂志新闻摄影奖,奖励最佳报道摄影图片故事,另一个是摄影作品集奖,奖励创意摄影和插图摄影作品集。在全美杂志协会的网站上都列有获奖作品的链接,值得挨个探访一下。 还有一个新近设立的网络专题奖,其中也有一些很有趣的在线专题。 如果你还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由Minonline评选出的年度最佳网站,也包括视频、互动图表等一些有关视觉手段运用的奖项。 2,最近美国地铁里有一个广告闹得比较疯,叫做Character Project,是一个摄影项目,很少看到一个摄影活动能够得到如此大规模的宣传,颇有些好奇,回家查了一下,发现主办方是美国有线电视频道USA-network,这也就不奇怪了。这个有线频道将自己的品牌特征定性为“个性为上”(characters welcome),这就是整个项目主题的由来。 此项目和光圈基金合作,邀请了11位美国摄影师,在去年夏天以“美国个性”为主题在全美各地拍摄人像。目前已经铺设了网站,接下来是图书出版和巡回展览。 网站做得很清晰悦目,商业介入的好处就是使得目标明确架构清晰,但是商业所带来的糟糕的地方就是肤浅,点开网站的下载目录,有照片和宣传海报可供下载,但是看来看去,没有一张喜欢的。这些都是“宣传”照片,根本没有艺术家的精神,其实和当年人民画报封面上的红脸蛋姑娘异曲同工。美国人其实比我们还会搞宣传。 还有一个类似的项目叫做50states,参与者来自美国50个州的摄影师,每两个月完成一个主题的拍摄,目前已经结束的单元叫做“人”(people) 英国消息 这是一个坏消息。英国Alamy图片社的负责人James West在给他们的供稿人的信中指出,英国报纸在图片库照片的购买上,本季度与去年同季度相比较,已经下降了30到70个百分点。他认为这是一个连锁反应: 广告投入在本季度大幅度下降, 印刷媒体的销量骤减,而且将持续, 媒体的网络版仍然没有找到可以赶上印刷版的盈利模式, 近几个月所有的岗位都在裁人, 编辑部门的预算被缩减, 未来的编辑预算还会进一步缩减 (…) Read more

旧金山归来

四天三夜,我的旧金山旅行,实在很短,却很愉快。 其实,我现在剩下的只有一种愉快的感觉,这一路所闻到的味道,看到的事物,自我回到家里,从背包里把东西都扔出来,似乎一下子就消失了,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这让我觉得迫切需要写一些东西,不过,我又感到有些好笑,因为我背了一个很沉的相机过去,闭着眼睛拍了一些照片,但在怀念过去时光的时候,却更信赖感觉,需要用文字宣泄。 但吊诡的是,当我尝试把旅途的记忆写下来,继而又发现没有一次旅程离得开“摄影”,这一路所经历人和事总是或多或少地和“摄影”扯上关系,不知道这是缘于一种职业习惯,或许还是因为我们这些现代人的记忆已经被“照片化”了。 文章正在慢慢写,这两天会陆续贴出来。今天再放出一个链接。是最新一期的影响。(之前曾经吹起小喇叭收集了很多网站链接,这部分内容会挪到下期报道,感谢响应这个帖子的朋友。) 总之,我回来了,欠很多人的邮件,会一封封的回复。 还有,借这个帖子向我们的旧金山导游周密表示感谢!带我们走了不少好玩的地方。

Link Day

明天我就去春游了,博客也得休息一周,今天索性给大家介绍一些链接,各位可以在教室休息的时候继续在网上遨游。 1,Japan Exposures 专注介绍日本摄影,创办者是两个热衷日本摄影并且居住在日本的西方人,这使得他们可以扫除日语障碍,以更为本土化的视角介绍日本摄影师,画廊,出版商,器材,画册。喜欢日本摄影的应该能够从这里淘到宝贝。 2,dlkcollection 这个网站也很专一,读者定位是摄影收藏家,话题因此全部集中于摄影拍卖,博物馆画廊的展览,摄影画册等等。最近纽约几个重要的艺术展会Pulse和 Armory Show相继开展,你在这里,这里和这里,能够看到这些展会中几乎全部的摄影作品。 3, photochaining 这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摄影者把载有自己照片的存储卡丢在公共空间,同时附有一段说明,捡到的人根据说明里的指示可以到photochaining网站里上传卡里的照片,此后把照片抹掉,重新拍自己的照片,再丢掉。呵呵,我真希望赶快能捡到一个。 4, sex,lies and photoshop, 《性谎言和photoshop》,纽约时报的这个视频的标题就很打眼,封面女郎们姣好的面孔,魔鬼的身材,大多都是拜photoshop所赐,这已经不是秘密了。是否应该立法限制这种行为,是否应该把修图员的名字也署上?这个视频采访了不少修图师,他们当然为自己的美容工作感到自豪。 另外,以前1416介绍过的全美国最牛修图师最近差点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小命不保,想想多让人后怕,要不然这对美国摄影界将是多大的损失。 好啦,我的奉献到此为止,欢迎大家也把自己珍藏的有趣的link也贴到这个帖子下面,这一周将是各位读者们自给自足的一周!

周一消息树

上周连续看到几份调查报告,干脆汇总一下。 1. “读”纸媒,“看”网络 纽约一家公共关系公司对316名年龄在12到72岁的受众展开了调查,发现尽管纸媒唱衰的论调越来越响亮,但是受众的阅读习惯似乎仍然很保守,调查结果如下: 1,80%的人仍旧订阅杂志,83%的人认为日报的存存在仍然非常重要。 2,尽管受众也趋向网络阅读,但是他们仍然相信新闻更适合纸媒体,45%的人认为报刊杂志在10年内仍然会存在,但是同样也有40%的人则持怀疑态度。 3, 60%的人认为从博客上获得的信息是不可信的。 4,30%的人认为那些以新闻信息为主的网络是他们获知最新消息的主要来源,66%的人认为这些是他们当日的信息来源。 5,只有18%的人认为报纸是他们阅读新闻的第一站,但是55%的人仍然每天都会阅读报纸,53%的人还在订阅报纸。 6,当读者寻求休闲娱乐,杂志和网站则是他们的主要媒介。但只有7%的人会在网络上看他们喜欢的杂志。 这份调查报告显示了传统媒体的忠实拥趸仍然存在,受众仍然相信其对信息的权威解读地位,但其地位已经岌岌可危,有人认为纸媒要保持长盛不衰的关键是要在内容上下功夫,让纸媒成为读者去网络上进一步展开搜索的信息导航。 2.你不是一个人 美国摄影师在抱怨日子难过的时候,会从美国艺术基金会(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近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找到一些“安慰”,和他们境遇相同的艺术家大有人在。调查报告显示: 1,艺术家的失业率是其他有相同教育背景的专业人员的两倍, 2008年第四季度已经达到6%,一共有大概接近13万人没有工作。 2, 艺术家的失业率可能会逐渐攀高,因为相关职位也呈减少趋势,美国2007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第四季度,就业岗位增加了八十万个,但是艺术类的工作却缩水了七万四千个。 3, 所有类型的艺术岗位的失业率都在增加,失业率由高到低分别是:表演艺术家(8.4%),纯艺术家、艺术指导、动画师(7.1%)作家(6.6%)摄影师(6%) 4,一般来说就业岗位的糟糕状态可能要比经济的恢复要缓慢和滞后,2001年美国经济危机,直到两年后经济开始恢复的时候,艺术家的失业率才达到其最高峰(6.1%)。 3.照片买手的消费习惯 Photoshelter推出的这份2009年照片买手网站浏览习惯调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想介绍,今天正好接着这个机会说一下。这份调查一共涉及到581名调查对象,来自全球各地,领域包含杂志、图书出版、广告等。 调查围绕着买手们对图片网站的偏好展开,结果如下: 1,77%的人不会去看摄影师网站的幻灯片自动展示,96%的人如果发现要先看一段介绍才能进入主页面,则心情会大大不爽。如果网站超过10秒钟才能下载,50%的人会放弃。如果超过15秒,你会失去71%的读者。 (…) Read more

江湖八卦

玛格南越来越时髦了,我呆在那个一片安静的办公室里怎么没发现他们这么有趣呢?他们整了个twitter,昨天还在上面有奖问答,送出去一本Erich Lessing的签名画册。这之前还搞了个Bruce Gilden的twitter交流,虽然看起来有些费劲,因为问题不能显示,但是这种快速的问答,显然还是挺能暴露人们的真实想法的。Gilden透露,他在纽约街拍的老巢在第五大道和Broadway的交汇处。 话说我也有个twitter哈,回头利用一下。 昨晚上朋友发给我一个链接 ,我打开一开是老徐,大家还记得老徐的博客么?她正在上面给5DmarkII做广告呢秀她的5DmarkII。 另外,建议你们去mugnuminmotion看看Patrick的新作品“夜”,我早起来看的,戴着耳机,周围特安静,气氛很好。

周一消息树

1,拍经济危机的危机中的摄影师 Anthony Suau得了今年荷赛的大奖,这会不会让他的日子好过一些呢?但愿是这样,要不然,这个荷赛评起来还有什么意义呢? PDN的采访中透露,这位拍摄经济萧条的大奖获得者自己的生活也困难重重,最近两个月以来,他只接到一份工作,正在担忧是不是应该再去找一份工作,或者可能不得不离开刚刚买下的房子。 Anthony Suau是时代周刊的签约摄影师,双方合作已经20年了。但是这种合作越来越艰难,他请求时代周刊发表他拍自美国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关于次级贷的图片故事,时代却只是将其放在了网站上。 尽管Anthony Suau眼前看到的,镜头里记录的,是如此让他震惊的一幕——克里夫兰几乎每一条街上都有因次级债而被封锁的房屋。他形容这种场景不亚于卡迪娜飓风席卷过后的灾难现场。但这并不能打动时代的编辑。Anthony Suau提到,他和很多报道摄影师都希望能够有媒体资助他们来报道经济危机,但是却全然没有希望,“美国摄影师生存太艰难了。我们需要工作。”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本次荷赛的主席是MaryAnne Golon,她去年被时代集团以买断工龄的方法解雇。她把时代忽略的照片提点成大奖,并且引起巨大反响,不知道是否可以看作是一种反击。 我们从Anthony Suau的照片里看到了一个似乎广为人知但是并不清晰的经济危机的惨状,“克里夫兰这个城市的核心已经完全坍塌。”——而这却是正在试图拯救自己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媒体无暇也无力承担的报道。 2, 稿费缩水 英国传媒集团News International最近宣布要缩减支付给摄影师的稿酬,这家集团旗下的报纸包括泰晤士报,太阳报。 具体的稿费缩水情况有两种不同的版本,Amateur Photographer的报道是要缩减百分之四十,根据照片最终在版面上使用的大小不同,单张照片稿费将会从90欧元减少到54欧元,130欧元减少到90欧元。英国摄影月刊则是另一个不同的数字,缩水更为严重,将会达到百分之六十。 3,新杂志 尽管危机重重,Condé Nast出版集团还是逆流而上,他们近日即将出版的新杂志《爱》(love)已经成为杂志圈、时尚领域街谈巷议的话题。杂志由时尚资深人士Katie Grand担纲,整本杂志颇受粉丝的期待,已经有人迫不及待地贴出部分杂志页面。粉丝说:爱死了这杂志的摄影、这杂志的版式,它那么的有趣。

Vincent Laforet

前两天一直说“坏话”来着,今天“过节”,就不胡说八道了。 最近似乎频频介绍Vincent Laforet,先是奥运会,他替新闻周刊出征,一看就知道是个烧器材的主。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爱好,他随后成为成为佳能钦点试用Eos5d MarkII的人选,那段视频我觉得并没有太大意思,仿佛三流广告公司出品的东西。 经济危机到来之后,Vincent Laforet写了一篇引起很大反响的博客,用危机恐吓小朋友,而我从中读出的潜台词是,大家都怕危机,他不怕。他说自打危机之后,他的活多得接不过来。 Vincent为何不怕危机?无非是掌握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品牌效应——他已经成为摄影领域玩炫酷新技术的代言人,先是为高通拍摄了一个移轴摄影的广告。最近,他正在隆重推广自己的拍摄的冲浪系列,比当初他玩5D已经高级多了。可以到这里去看,一共有7段视频,包括器材介绍和幕后花絮。他自己的博客也有介绍,不过窗口太小,看起来不爽。我比较喜欢那些水下的镜头。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