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乐观的估计

我回来啦。 出门一段时间,很是乐观地认为自己可以在旅途中依旧更新博客,因此没有在这里发任何通知。 但实际上,跑出去,心就回不来了。还有就是上网也不方便。 我正在收心,周一,这里就会恢复了。

周一消息树

内和外(inside VS outside) 从外看向内,从内看向外,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1, 外墙展览 摄影师Casey Orr的新作品,展览地点很特别——英国一所监狱的外墙。 这座名叫Armley的监狱已有160年的历史,监狱的建筑像一个城堡,Casey Orr的照片则给凝重的灰墙增添了色彩。她拍摄监狱的犯人和亲人见面时的合影。照片很简单,好似家庭相册里极其普通的一页,但犯人们却因为拍摄照片,难得地和他们的家人不是隔桌子谈话,而能够坐到一起。 遗憾的是,照片的主人公们不能到外面来看这个展览,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展览的意义在于,亲密的家庭合影照也许能够让外面的人感受到——墙里的人也是家庭里的成员,却无法和家人朝夕相处。 CHRISTOPHER THOMOND/Guardian. 2,廉价封面 《时代》周刊是否在做一个行为艺术?这本杂志今年4月27日的封面照片只花了30美元,其所对应的内容是——经济危机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 摄影师们不希望《时代》这样的媒体改变它们的照片消费观念,不希望《时代》养成从微利图片库istock购买照片的习惯。因此,照片的摄影师——一个籍籍无名的小辈为此欣喜若狂,更多的摄影师得知这个消息后则脸拉长得像一个苦瓜。 由这张照片所构成的封面自然没有什么不妥,对于某些摄影师来说,他们的不快来自发现一个有钱人去买赝品之后的恐慌心情。 不过,在媒体世界里,摄影师似乎从来就没有从中获得太多利润,他们向来都是底层打工仔,1947年,大师罗伯特弗兰克为财富,生活,Bazaar拍照,他的稿费是50块一张。 更多消息,这里 3,安妮女王的金融危机 说到为媒体拍照,安妮(Annie Leibovitz)女王是一个例外吧:她在名利场杂志的薪酬是七位数,从其商业客户(比如LV)中赚得每日高达上万美元的委托拍摄费用,她的新书《工作中的安妮》(at work)长居销售量榜首。 但是,在我们这些外人眼里已经成为印钞机器的,全世界商业摄影师都向往的,安妮女王,如今也面临破产。但是,你千万别因此也对自己的职业摄影师生涯感到绝望——因为她的朋友说了,这完全是安妮不善于打理自己的财富的原因,据说她会把自己昂贵的相机当场送给自己的崇拜者。她的朋友说她并非过着奢侈的生活,但是当她的邻居控诉她装修破坏了房子的墙体——具有历史感的墙,她的解决方法是把这位邻居的房子也买下。 不过,这位最有钱的摄影师,今年早些时候从一家信贷公司中抵押借款两千四百万美元,现在还欠这公司上百万美元,因此又卷入纠纷中,这让大家纷纷猜疑,安妮究竟怎么了?她的无底洞在哪里? 安妮这几年的个人生活的确很糟糕,她曾对自己的朋友说:“我生活在枪口下,我要养活三个女儿,我失去了我的爱人,我陷入了一堆糟糕的拍摄任务中。” 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值得一看,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在名利场工作的日子,她的拍摄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昂贵,通常如同拍摄电影一样场面巨大,一个月又一个月过去,她的每次拍摄都比上一次复杂一点,她的胃口越来越大:火,雨,汽车和飞机,马戏团和动物——不过,所有她要求的,她都能够得到。 这个已经被宠坏的摄影师,杂志对她的放纵恐怕也并非是为艺术需要,纽约时报认为她已经成为一个“商品”。当人们不再谈论她的照片,而是她的收入,当有关她的报道不是出现在艺术栏目而是时尚和经济,安妮女王的确已经生活在枪口下。 4,你需要一个新的摄影包 (…) Read more

联合翻译征人

请注意,这次联合翻译比较特别。 Sean Justice是ICP(国际摄影中心)、NYU(纽约大学)等学校的兼职老师,今年他在平遥策划了一个年轻摄影师联展(Young Artists Emerging in America),参展的25位摄影师都是来自ICP、NYU等几所学校的学生,他们不光来自美国,还有其他国家的学生。 Sean希望通过1416找寻志愿者,帮助他把这些年轻摄影师的作品阐释翻译成中文(每位大概有两个段落)。由于没有任何经费,他不能付给翻译者报酬,但是他将帮助参与翻译的志愿者和所翻译作品阐释的摄影师本人建立起联系。 感兴趣的请直接发信给Sean:sean@seanjustice.com 我最近可能不方便上网,如果有疑问请和Sean本人联系。 Kristoffer Axen摄 Sarah Girner摄

周一消息树

1,supersize world 爱吃麦当劳的小朋友应该去看这个纪录片,《supersize me》,那哥们以视死如归的精神,吃了一个月的麦当劳。结果呢?如同麦当劳的超大号套餐一样,他也变成超大尺寸的不健康人士了。 纪录片里提到,所谓超大套餐是这些快餐店的诡计,你的胃口根本用不着超大,而他们只是希望用大号,大大号套餐勾起你的消费欲望,掏空你的钱包罢了。 如今,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也在开始用超大尺寸蛊惑你的眼睛。 以刊载趣闻信息著名的波音波音(Boing Boing)的视频栏目,近日将视频播放界面加大,打开页面是几乎占满整个电脑屏幕的视频窗口,这一思路,颇有些类似波士顿环球的“大照片”栏目,后者自推出以后,广受好评。国内有不少网站也有高精度大图展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速度比波士顿慢很多。 互联网的广告也不甘心蜗居页面一角,也在超大化。七月份,在线出版联盟组织指出,已经有37家在线媒体,包括纽约时报,新闻集团,华尔街时报以及时代华纳,cnn开始出售超大广告。 超大广告是什么概念?以前的网络广告就好像路边电线杆上的启示,而超大广告就是巨型广告牌。 看起来,争夺眼球的战争已经在网络上愈演愈烈。 2,TV is  dead? 近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决,不禁止一项新的数字录像系统(DVR: digital video recording system )在美国的研发和推行。这意味着观众将更容易跳过商业广告欣赏自己喜欢的节目。 这项最新的技术允许电视观众通过远程控制技术将自己喜欢的节目存储在有线服务商那里,用户只需要简单登陆即可操作,而不像以往还要存储在自己家庭里的DVR系统里,过程更加简单。 有分析家认为,这意味着有线电视的发展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也有人认为,这也意味着电视的末日即将来到。因为电视主要是被广告驱动的,而这项技术却让观者可以逃离广告。 未来的电视会如何发展?Adobe公司展示了 Flash技术在电视上的运用。这个我不在行,但是看起来仿佛是一个超大个的电脑终端。从事新闻摄影和新媒体技术研究的Dj Clark认为,对于现阶段的摄影记者的新媒体作品来说,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出口。 另一位学者 Fred Ritchin则提出另一个思路,能否按照有线电视的收费思路来拯救报纸。电视收视系统中有免费的,也有收费的,而收费则意味着有更多和更优质的节目与服务,他指出 “这套思路仍然没有在网络上推行,但是也许能够帮助专业新闻学生存下去。总要有人为之支付费用,当然也要有一些免费却同样优质的新闻存在。 (…) Read more

小小通知

参加联合翻译的一辉同学麻烦和我联系。上次我们联合翻译的《苦难还是艺术》这篇稿子《中国摄影报》用了。编辑正在找你的联系方式。

camp4 倒计时(1)

昨天忘记说了, 一个是,把所有照片的文字说明都给大家打印出来了,进门的时候可以领一份,吸取上次的经验,就不在放片子的时候念了。 第二个是现场还有一个人像摄影环节。这次的照相师傅是曾在彼方。他的方案是回归传统: 用长时间曝光拍人像,每个人坐椅子上,争取不动不眨眼,30秒。 如果来早了就可以去照相摊上去拍照,中间休息和结束的时候都可以去拍。 Nan摄 camp2 人像 木槿摄 camp3人像 camp1是宝丽来,我手头没有,当时每个人还都在上面写上了新年愿望,我的愿望是给我家狗弄个户口,到现在还是没有啊!

再次发起联合翻译(结束)

刚刚“批评”了马格南的选择,就发现了Lens上的这个帖子《论坛:苦难和艺术》,事情源于马格南摄影师Emilio Morenatti在一张睡在蚊帐的难民营的孩子照片下面留言:这是一张很艺术的照片,随后他遭到了读者的质疑:从人类的痛苦中创造艺术难道是可以接受的么? Lens的编辑就此采访了多方人士,将观点一一摆出。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在谈论报道摄影(纪实摄影)的道德,也是在讨讨论报道和纪实摄影中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冲突。 我们需要六位志愿者翻译。欢迎加入!请跟贴报名。 谢谢以下志愿者: Bo,丽君,一辉,tiffany, 以及逆光:) 另外,关于报道摄影中的形式主义与道德问题,还可以看这个帖子《Genesis》以及下面的留言。

周一苹果树

采果子 今天的消息都是从别家树上弄来的。你要是也经营果园、菜地,生产新鲜水果蔬菜,不妨告诉我一声,我立刻就提着菜篮去。 1,从第十个家的天井里摘来的: 第十个推出新博客, New York life style ,不过,不少人恐怕更熟悉他的“城市偷窥照片”,我来纽约之前曾经认真学习了一下,试图通过其闻闻纽约的味道。 第十个的新博客专门放他在街头偶遇的“时尚人士”的快照,似乎应该归为“街拍”这个类别,但是街拍又应该怎样定义呢——著名的摄影博客写手 Jörg Colberg觉得还挺难寻其根源。不过,他的这篇博文倒是为爱好街拍的小朋友做了一个导航,这几个地方你也不能错过:sartorialist, afronova, tuebke还有反映东京街头时尚的Fruits magazine 不过,要是让我也投入街拍工作,我会拍那些穿得非常差,却又非常自在的非时尚人士,就比如我这边儿地铁口晃的无家可归者,裤腿吊吊在那里,带着奇怪的帽子…… 2,从RD种的菜地里摘来的 Revol Drib那儿我一度日日追随,我觉得在他家里似乎有一个非常神奇的机器,能够采摘全世界最有意思的摄影文章,吞吐量巨大。大概是因为神奇机器也跟不上他大脑的转动,长文章逐渐变短,最后竟然消失了。我遗憾了好久。 RD经常参加我的联合翻译活动,上次做多媒体记者的后摄影时代的时候,他透露自己开始翻译TED上面的一些和摄影有关的讲座——这下被我抓住了他的新动态,分享给大家:这里是国家地理杂志图片编辑的讲座,看之前请选择中文字幕。一个小按钮就实现了知识共享,而背后则是RD这样翻译小蜜蜂的功劳, 呵呵。 3,从南村居士家后花园采来的 上周和陈伟斯邮件来往讨论摄影图书的问题,他就是这个南村居士博客的主人。 如果你喜欢报道摄影,赶快去他的花园里找个地儿去看书——他把Howard Chapnick的这本《Truth needs no ally》的第一章前三节翻译出来了。伟斯说,这是一本看了就让人冲动想去当报道摄影师的图书。 这本书出版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西方报道摄影研究的一本经典专著,书中没有技术、诀窍、谈论的是摄影师的道德与责任——而这大概就是这种书无法在国内引进的一个巨大障碍——每次去国内的书店,面对充斥着ps技法和风光摄影的摄影书专架,我都觉得很绝望。 4,从右脑的左侧里探测来的 (…) Read more

联合翻译征人( 结束)

好久没做联合翻译了,今天觉得这篇文不错,不知是否有人感兴趣: 摄影记者的“后报纸”生活 原文在这里 需要六个人。请跟帖。 任务已经认领完毕!感谢这几位朋友倾情相助:zucker Bo Max Tiffany Revoldrib

周一消息树

1,LENS 纽约时报刚刚开设的博客lens值得探访,编辑给这个博客贴了三个标签:摄影、视频、视觉新闻报道。 这里不仅展示纽约时报自己摄影师的作品,同时也包含其他报刊杂志、图片社乃至画廊的摄影作品和资讯。 博客里设立了一些常规性的栏目,比如“必看无疑”:介绍精彩的网站和视频链接,还有“读者来稿” :正在征集读者的宝丽来作品,此外,更为值得一看的是则是“影像背后”。 2,纪录片 snagfilms这个网站专门推广纪录片。如果你喜欢纪录片,那就有福了,尽管广告稍微多了一点儿,但毕竟是免费的。 比如,William Eggleston in the Real World,这部片子以前在博客里介绍过,这里就可以看到。(youtube上其实也有。) 3,换个轻松的话题 最近pdn发了一个标题很吓人的帖子A Brief History of Naked People Covered in Writing 其实内文就举了两个案例。一个是7月的Esquire杂志的封面,另一个则是2003年五月的Entertainment Weekly的封面。 不过,编辑吃惊地发现,这两张照片的摄影师竟然是同一个:James White——时隔六年,摄影师故技重施。不过,你要想一网打尽地欣赏美国时尚杂志的封面女郎,还真要去詹姆斯先生的网站上转转。 4,1416装修 你也看到了,我正在朋友的帮助下准备重新设计这个博客,迫切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也希望你们能推荐一些不错的wordpress主题给我。 现在这个界面只是暂时的。

周一消息树

Burn 马格南的摄影师david alan harvey把自己的博客做成了一个项目,这就是Burn杂志,而这个电子杂志又引发了一个年轻摄影师基金项目,这就是Emerging Photographer Fund。 目前Burn正在连载最终入选的十个候选人的作品。 厨子的口味决定了菜的色香味,这边粤菜太多,酸甜肉太多,我现在每天都特别想吃咸,而看了这些照片我更恨不得想直接去抓一把盐来吃。我不知道你的感觉,并非是因为这是一个马格南的基金,我就想看苦大仇深,但是,这些照片形式感太强了,太眩了,太甜了。如果给它们贴一个标签,我会命名其为:新国家地理杂志风格。 昨天看了一本书,是英国摄影师大卫贝里( David Bailey)的快照作品集,标题很有趣,叫做《这种照片马克也能拍》(Pictures that mark can do ),马克是贝里的助理,这句开玩笑的话成了书的标题。书的最后一页是这么写的:“解释过多就显得累赘,它们只是照片”。(to explain more would be too much. they are just pictures)——或者也可以翻译成: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是我想要的感觉,史泰德出的书太好看了,翻完了顶着小凉风回家,觉得正好。 @巴黎 上周的消息树介绍了@600的活动,信箱里受到了主办方的来信,他们希望我能够告诉大家,他们正在展开@巴黎的活动,评委还请来了Stephen Shore和Gil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群众运动 一些邀请网友参与的项目,变得越来越有意思。 @600邀请网友上传他们在相同的网络时间:2008年11月4日@600这个时刻拍摄的照片。这个照片集纳还有点儿意思,同一时刻,却有白天有黑夜,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迥异。 他们新项目是征集巴黎的作品 以下是两张@600作品中的“不明的风景” Fulvio Bortolozzo, Torino, Italy Raimond Wouda, Hagestein, Netherlands Good杂志也总是有一些特别新鲜的群众游戏,最近的项目是征集漂流瓶子里的小纸条。我很喜欢他们曾经做的改造报纸头版的活动:Newspaper2.0,头版新闻最“政治化”,最有“冲击性”,总是试图设置我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但也许也是最无聊的,通过在头版上涂鸦画画的方式,读者如此改造头版: 读书吧! 企鹅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一套新书,封面皆高调使用了马格南图片社的照片,精心设计,比如 Danny Lyon的摩托党: 其实,现在图书出版的花招越来越多,美国当下流行的是给新出版的图书建立网站,强调“watch before reading”,把小说简介做成视频,片花弄得比大片儿还精致。 比如这本恐怖小说《bood and ice》 ,观念小说《the kept man》,还有这本散文《 i was told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最糟糕的评价系统 只有美国人才能干出这种事儿——用机器来给照片的美学价值打分。 美国某大学最近弄出一个系统,正在上线测试。把照片上传或者输入链接,你就可以得到一个从0-100之间的照片的评测值。 这个项目从2005年启动,是根据Photo.net这样网站上的用户对照片的评价而模拟而成当下这个机械评价体系,根据照片的色彩,饱和度,构图,独创性等自动进行测评。据说,它的准确程度和真实的人不相上下。 专家说有可能把这个系统和相机连接起来,这样你拍下一张照片,就能立刻知道它的美学价值。 我怎么都不相信这是一个实验室的成果!看看那些得九十多分的照片,这是一个玩笑么? 此乃高分作品。 十二个flickr超炫巨星 另一个有关摄影大众文化的消息是,Flickr最近弄了一个新的小组——你心目中的十二个flickr英雄。起因是《美国摄影师》杂志从flickr上挑选了12个眩酷摄影师,这引起了flickr铁杆用户评选自己心目中的明星的欲望 。 浏览这个小组,可以看到新时代摄影发烧友的风格。 纽约摄影节 本周,美国摄影界最大的新闻是纽约摄影节的召开。并且评选出了一堆获奖者,到这里可以欣赏得奖作品。 Avedon ◎时尚 ICP最近开新展,主题仍然是时尚,本季出场的是Richard Avedon,到这里去看纽约时报的报道。无论时尚的风气如何变化,我还是超爱Avedon的照片。

周一消息树

1,他们俩儿 John Filo /Mary Vecchio 摄影师John Filo上一次在Kent州立大学里看到Mary Vecchio,那已经是39年之前,是通过他的镜头,Vecchio只有14岁,她跪在一个刚刚在反战游行中被枪杀的学生的尸体前面哭号。 Paul Tople/Akron Beacon Journal John Filo因为这张照片得了普利策奖,但是他说,他一直不敢面对Vecchio,因为他感觉自己毁了她的一生,他花了25年的时间才敢和Vecchio说话。在瞬时成为受到整个国家瞩目的公众人物,Vecchio的生活轨迹的确发生了改变,不过,她说,她现在感到好过一些,经过了这么多年,她似乎逐渐明白了那张照片的意义所在。 Pete Souza/Obama 白宫摄影师Pete Souza并不是第一次进白宫,之前他还当过里根的摄影师,在cbs的这段小影片中,你会看到这位非典型摄影记者(时刻都是正装)在不断地闪现在总统身前身后的同时,还要躲闪电视记者的镜头。他的任务就是在白宫里走来走去,用一种适可而止的态度满足公众对总统私生活的好奇心。 Peter镜头下的奥巴马白宫一百天 2,猛拍之 根据Flickr上上传照片里所涉及的地点标签,Life.com选出了全球10个被猛拍的城市,排名第一的是伦敦,第二是纽约。 为什么没有北京呢?难道北京不上照? 3,老大哥,你好! 乔治·奥威尔在他的《1984》这本小说里,描述了一个无处不在的监视者老大哥。“有人在看着你!”虽然似乎没有被集权的老大哥监控,但是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已经被摄像头包围,一举一动都没有秘密。据说英国是世界上电子监控镜头最为密集的国家,这里最近出现了一个乐队,则利用监控镜头给自己拍了一部MV。他们跑到各种公共场合的监视器下演唱,然后再去把这些素材索要回来,得以免费为自己制作了一部被称作“电子摄像头生产内容”的MV。有人说,他们这是为了节省预算,这未免有些无趣,我觉得他们仰头对着摄像头演出的场面,似乎就是在说:老大哥,你好! 4,迫不及待地分享 Karson写信跟我说,“我这有一个很棒的连接,想跟其他同学分享呵!” The Top 100 Photography (…) Read more

私杂志,私发行

早上在googlereader里看到一篇朋友分享的文章,宣布一本名叫《Common People Coach》的新杂志出版——说是出版,也没有那么严肃,看上去似乎是几个朋友一起鼓捣的私家杂志,有pdf版本可以下载来看。创刊号的主题是《早餐》,那个时候我刚刚吃过隔壁面包店的牛角面包,翻着这本书却仍然感到有些饥肠辘辘。此时,我很怀念天津的煎饼果子,不是北京的,煎饼要绿豆面的,里面一定是果子,而不能是薄脆。他们这期杂志还让我想起《生活》早年间也做过《美国人的早点》的图片故事,我上life网站里搜了一下,没找到早餐,却找到了一组“培根”的故事。 前两天我还收到一封来信,介绍一本产自台湾的名叫《两人出品》的私杂志。邮件里有一篇发表在联合报上的文章,作者陳宛茜提到:“只要有一個作者和一個讀者,私雜誌就可以誕生了!” 《两人出品》的网站看得我有些晕,但他们的flickr相册却实在值得一看,杂志的创办者也是一个私杂志和画册的收藏爱好者,在这个flickr上你可以大饱眼福。 私杂志的发行渠道似乎很窄,或者是做成电子版供读者下载,或者放在咖啡馆里小规模销售。不过也有更为创新的传播渠道。 纽约有一家很有意思的书店叫做printed matter ,它专门销售艺术家的艺术出版物,没有书号,没有出版商,有一些书甚至是作者本人手工制作,可能某个页面还有他不小心粘上的黑手指印。有一本摄影书的后面粘着一个小塑料口袋放着几粒松针。有的书很粗糙,复印、简单装订,有的则做得非常漂亮精致。这家店1976年就诞生,一直在做艺术家出版物的零售和批发的生意,他们的阅读室里已经积累了全球五千名艺术家的一万五千本书籍。 网上有很多pdf版本的杂志,不过,我还是喜欢那种能捧在手上看的感觉。这个magcloud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它是一个杂志交换平台,你可以把自己的pdf版本杂志上传上去,当读者看中你的杂志之后,就可以订购,magcloud将会把你的电子版印刷制作出来送到读者手上。一份杂志的印刷成本是平均每页20美分,再附加运费。所以作为私杂志的出版人,你只用上传你的杂志,再弄一个PayPal帐户,就不仅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你的杂志,还能顺便赚些小钱了。magcloud里面有很多杂志办得都挺棒。我喜欢这个“梦”的专辑. 嘿,和大家分享一个我最近的梦吧,梦到走进一个大宅子,中式庭院,家里有一个大大的池塘,工人正在捞池塘里的水藻,方法是把一个和池塘一样大的篮子先沉进去,然后用牵引设备再把篮子从水底慢慢提起来……如果解梦的话,这难不成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可我是来捞水藻的,不是打水的。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