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儿像

1,这个名字是瞎起的。 2. 不过,这篇文章的确是要说一些有关头像的故事。(也有一个例外) 犯罪登记照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美国一些地方报纸的网络版,点击率颇高一个栏目是“犯罪头像”影廊。这些照片的公布,颇受争议,却并不违反法律规定。在美国,每个被警察逮住的人,都要拍一个登记照(叫mug shot 或者booking photograph)这些照片将保存在联邦政府的数据库里,并向外公开,目的是为了惩戒与预防犯罪。 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很喜欢这些八卦,为此专门开设了栏目,直通警局的摄影室。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前天晚上因为超速行驶去了警察局,第二天早晨,他的“犯罪照”就会出现在网络上供大家欣赏。 摄影师Hermann Zschiegner用自己的一组作品对这个事儿发表了自己的评论,质疑这种对隐私的侵犯。 他在犯罪照数据库里检索了一些名人的犯罪照,然后把这些照片印到杯子上,这些杯子又被他送给了自己所仰慕的20个名人。这些人有的他认识,有的则完全是陌生人。他邀请收到杯子的人拍一张照片在自己家里的照片——而这些照片最终被编辑成一本书。 为什么要把杯子送到名人家里?我觉得这个环节略微有些古怪,不过,因为他送杯子的人很多都是摄影师,看起来也挺八卦的。 alec soth收到的杯子 Michael Wolf的杯子 Hermann Zschiegner是个挺风趣的摄影师,浏览他的作品,还有一些好玩儿的。比如,《2010年1月,我喝的咖啡》,这本小书是摄影师在纽约生活十年的一个庆祝,他选择了纽约人最爱的杂货铺咖啡来纪录他在这个城市的日常生活。 2010年1月,他每天喝的咖啡盖都被拍了下来 照片也被编成了一本小书 每一页都是咖啡盖的正反面 最后一页。(话说这个纸咖啡杯实在太亲切了,因为我从美国也带回了一个。) 这个家伙还有一个项目,叫做古斯基前后(After/Before Gursky)。艺术家Gursky以巨大尺幅的作品出名,并且后期有很多数字修饰。Hermann Zschiegner以Gursky的作品“Bahrain I”(巴林赛道)为蓝本,在google地图上找到了Gursky照片的拍摄点,截取真实影像,将两者放到一起对比。 艺术家眼里的巴林赛道和google眼里的巴林赛道 他还有很多古怪的项目…… 你要是问,这个怪人,他到底想说什么呢?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每一个光鲜的封面,都饱含美术编辑的”血泪“和杂志主编的“阴谋”——今天的消息树让我们将掀开封面往里瞅瞅。 1. 戴安娜王妃穿越之后 最新一期的美国新闻周刊封面,实在让人有点儿难以置信。 优雅的戴安娜王妃突然出现在二十一世纪的街头,旁边是她的儿媳妇Kate,但仔细看,她却不是当年的王妃,变老了,变丑了——这是新闻周刊编辑们想象中的一个五十岁的女人的样子。杂志封面的大标题是:《如果戴安娜活着,她50岁》。 文章内页报道中,做了一个戴安娜和儿媳凯特的时尚对比,给王妃“申请”了一个Facebook主页,还用photoshop合成了一张照片——显示王妃拿着一个白色的iphone手机。 这样的报道能够出街,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不少美国媒体和我有相同的感受,The Altlantic做了一篇题为《戴安娜魂魄登上新闻周刊封面,这该有多愚蠢》的文章,对坊间的评论做了一个综合报道: 纽约客对这篇文章的撰写者,也是新闻周刊的新任主编 Tina Brown的眼光予以了尖锐的嘲讽。指出:Tina Brown自从当编辑以来,她主持的杂志,15期封面里已经有4期是新晋王妃Kate。 洛杉矶时报发起了一个调查:这封面是否愚蠢,让读者来回答。将近一半的读者认为这张照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冒犯。 Hufftington Post也做了类似的调查,有百分之六十的读者认为这有些太过分。 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Janice Turner的一条推特发言被转发了多次:“难以置信!为什么新闻周刊不干脆跑到奥尔索普,把王妃的尸体挖出来然后拍拍照片呢。“ 新闻周刊自己的网页上,一位读者留言:你们成功地模拟了一段虚假的时光,你们的高超的CGI技术让她就好像一个守墓人。你们的编辑都度假去了么?专业新闻主义变成了捏造不存在的故事,耻辱! 2. 名利场从不干这个 名利场杂志看到新闻周刊糟糕的表现,趁机出来也踩上一脚,提到:“在数字时代,更改一个在1997年去世的女人的年龄/衣着,给她”涂”指甲,甚至把她PS到一个她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儿子的妻子旁边,这太愚蠢了,这如何能够成为一本新闻周刊的封面?简直是一种严重的冒犯!” 批评写到这里,话锋一转:“我们名利场从来不会干这个,提前让大家来看看我们的九月份的封面……”。 这家媒体可真够能做公关的,不过,说来也巧(还是故意的?),名利场杂志的封面也是一个穿越,英国国王JamesII和两位王子同时出现在封面,标题是《如果詹姆士二世活着,他310岁》小标题是:Harry还是Wills,谁会更像这个祖先JamesII会更喜欢谁。 这个封面因为使用了活人,以及一个和人们没有太多情感联系的古人,穿越的跨度增大,反而不会让人有所不快。 但这张数字合成的封面照片署名可挺有趣的: 数字合成: Hamish Robertson, 摄影:维基百科(詹姆士二世),Billpolo(两位王子),Sheng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偷窥 伺机偷看他人的生活是埋藏在我们每个人心底小小邪恶的欲望。这个欲望的实现在当下似乎比任何时候都容易,甚至变得越来越正当,也使得这些原本颇有些刺激性的偷窥可能会变得有些乏味。 1. Hidden Hidden是一个苹果电脑的软件,花上十五美元,你就可以获得一年的“电脑追踪”服务。 美国一个年轻人刚刚从这个软件中受益。他的Macbook失窃之后,在警察还没有任何线索的时候,他就获得了窃贼的一手资料——其长相和住址。这是Hidden在起作用。这个软件会在电脑失窃之后,启动追踪功能,远程操控电脑里的摄像头拍下现在主人的照片发给你。 这是一种多么奇怪的感觉,你可以偷窥一个窃贼的生活,他抱着你心爱的电脑在床上,在车上……,而这个被追踪的小偷也并不知道,自己的照片已经被事主贴到了网上,帖子叫做:这个人偷了我的MacBook。 Hidden在电脑失窃之后,追踪偷拍的照片 2. Anonymous Images 艺术家 Valentine Fournier 有一个收藏癖好,收集1920年到1950年的私人影像。 这些家庭合影,聚会留念,一家人外出游玩时抓拍的照片已经和主人断了联系,而这个时期又是一段颇为不平常的战乱年代,因此使得这些照片在被观者凝视的时候,又多了一层解读的意义。 从2000年开始,原本学习室内设计的 Valentine Fournier开始做一个个人的艺术项目,这些照片被张贴在她制作的微型家庭模型里,成为墙上的装饰。或者是贴在她自己做的本子里。被原先的语境抛弃的照片,开始活在她为之创造的新的语境中,但又同时不能脱离和其原作者,被摄者之间的联系,你看(偷窥)这些“家庭成员”的时候,这些复杂的感觉会交织而来。 Valentine的作品最近正在巴黎展出。 3. Prisoner 前几日,美国人 James Richard Verone为了享受监狱的免费医疗,策划了一美元的抢劫银行的行动,他成功了。 摄影师Ben Goff 去给这疯狂的家伙拍了一张照片,在监狱的探视室里,他隔着玻璃完成了此次任务。 这张照片引起了一些视觉文化评论者的关注,比如一直持续研究监狱影像的博客Prison (…) Read more

蜂嗡嗡:给你的手机上好发条

是这样的。 我先是看上了一张照片。 这是法国巴黎一家画廊新开幕的展览,主题是动物。这只“粉红色的兔子”勾起了我的很多回忆,比如,当年在纽约杂货店里买到的复活节的兔子糖,颜色也是这般俏丽,以至只能拿来当摄影道具。 captain fluo摄影 动物是一个滥俗的主题,因为无论怎么拍,总能引起人类的观看兴趣——会对照自己去解读动物,这种投射多少会满足人类自身的优越感。所以这个展览的照片都有那么一些意思,但又说不上好坏。 仔细看了下,这家名叫 Voz’ 的画廊刚刚搬新家,它们代理将近60个摄影师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业余摄影师,加之又是“巴黎风格”,所以作品都很是“精灵古怪”。再一看,创办者是几个女人,那就更难怪。 我还是想知道兔子照片的作者,于是就搜了一下。 噢,对了,写到现在似乎还和本文标题没有什么关系,手机的故事这就出现。 兔子照片的作者叫做 Captain Fluo,网络检索的结果指向几个在线影廊。我先是来到了这个地方:Pixels。 Captain Fluo在这里发了个帖子,名叫:我的每日照片:Captain Fluo无所不能。 这家一打开网页就给人一种进了lomo商店感觉的网站,网页上闪亮着一行红色的字体: 所有的照片都是由基于ios系统的设备拍摄和处理的:iphone,ipad,ipod touch. 我突然明白了,原来Captain Fluo是一个可爱的手机摄影爱好者。 Pixels是一个专门给苹果产品使用者们分享照片的网站,创办者将之称作“iPhoneography”,并声称这是一种地下艺术。(哎呦歪,这么拽的iphone摄影还地下?) 网站来自一个展览,2008年底由Knox Bronson和位于加州伯克利的一家画廊联合策展,所有的照片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查”,确保最终挂在画廊墙面上的所有照片都是百分百的由苹果移动设备生产而来。 展览的作品已经出版了画册,还通过在线出版商店Magcloud印成杂志,并同时转战到这个网络展厅,目前征稿仍在继续。在繁琐的征稿规则里,会冒出这样一句话: 刚刚接到举报,这里有人的两张照片是用尼康拍摄的,那么很抱歉,我只能和你说bye-bye。 这句话和那个粉色兔子一样可爱。 Captain Fluo摄影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相反><相承 每周一早上,我是这样“种树”的:打开googlereader,里面总会积累超过一千篇未读的文章,对我这种有网络洁癖的人,它们的存在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点开,快速浏览,把感兴趣的单独留下——这是我消灭其的流水作业方式。 令我吃惊的是,每次梳理留下需要深度阅读的文章,总能发现其中存在某种关联,于是,我将之挂在树上,并为其命名——这棵消息树的诞生如此“有机”,是我喜欢的过程。 奥巴马开始推送自己 6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竞选团队宣布,他们将从白宫手中收回总统的twitter 和facebook 帐户,会使用这两种社交工具,实时发布奥巴马参加竞选的报告,而且总统自己还会不定期地出现,亲自推送自己——这些奥巴马自己写的文字都会加一个“BO”的标签。(“BO”恐怕来自奥总统的名字缩写,但是我看着总会联想到——BOSS。) “BO”发布的最新一条消息是: 做父亲是我最艰难却也是最有回报的一项工作。祝愿全天下的父亲快乐。 目前,奥巴马的twitter的帐户有八百七十万个跟随者,Facebook上有两千万个粉丝。 你的大脑只能帮你处理150个好友关系 奥巴马本人的twitter好友有将近七十万个,但是根据“Dunbar数字”定理,一个人的正常社交好友应该在150个。 Robin Dunbar是一位英国人类学家,在前互联网时代,他曾提出一个观点,人类的大脑皮层所能处理的稳定社交关系是有限的,他估算,这个数字应在100-230个之间,而通常来说都在150个左右,这个说法被人们称作“Dunbar数字”。 最近,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通过对一百七十万个twitter 用户的分析,对”Dunbar数字”在网络上的表现重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twitter用户们的稳定关系也处于100到200个之间。 因此,不要看一些人有一大堆好友粉丝,但其所能跟进保持联系的都不会超过200个——您是肉做的,您的程序暂时还不能升级。 细细碎碎的人生 Jason Polan是纽约的一个画家,仍然执著于关注肉身,用古老的方式对抗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Jason Polan的本子 他的一项伟大工作是描绘纽约城市里每一个人的生活,街头,公园,他安静地在那里看人,写写画画。 最近Jason开始驻扎纽约的一家画廊,做一项为期一个月的“生活和工作”的艺术行为,他每天都会呆在画廊,画画,思考,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和他交流。他希望让人们看到艺术家和他的作品产生关联的一面,并同时也让人们观察艺术和工作相连接的可能。 “我所见的每日生活”是这个展览里的一部分作品,画家把自己的每日所见都发到博客上: 报纸花衣 法国著名时尚设计师 Jean-Paul Gaultier最近把法国《解放报》的编辑记者们逐个打扮了一下。这些花衣不是用布料做的,而是——报纸——解放报被其制作者们穿在了身上。 记者们的新衣引起了媒体人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早晨坐在电脑面前,瞎写一些毫无关联的东西,是我能做到的,对抗这个外在光鲜、内在却乏味透顶的世界的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1. 摄影师Boris Mikhailov出了本新书,叫做“Tea、Coffee、Cappuccino” 要是找对生活的愤怒(某种制度中的愤怒),Mikhailov的照片才是好东西。他我最喜欢的摄影师。他的照片不是西方制度里那种“个体的愤怒”,很显然,我们有很多年轻人都试图学习那些样子,或者宣泄那样的情绪,但你要是活得舒服,那充其量就是一种不高兴而已。Mikhailov却怒到了骨子里。 这本怪书名是怎么来的呢? 在前苏联时期的乌克兰,服务员会问你:“茶还是咖啡”,但苏联解体二十年之后的乌克兰,服务员会问你:“茶,咖啡还是卡布奇诺?”这是西方文化提供给乌克兰人的多元选择么? Mikhailov这本书拍摄自他自己乌克兰的家乡Kharkov,在这里,泥泞肮脏的道路上,树起了鲜艳的广告招牌,全书大概200张彩色照片里,差不多里面每个人都拎着盛满物品的购物袋,仿佛预示着一种美好生活的到来。但对于Mikhailov来说,这不过是一种“由廉价商品构成的花花绿绿的塑料现实”罢了。 书中的照片都是街头摄影作品,Mikhailov曾提到:“某种程度上,我将一直会是一个街头摄影师,我在街头寻找当下时光里能够表征历史的符号,街头如一面镜子一样,映射出社会的进程。” 大概有不少人都无法接受他照片里的现实,似乎过于直接,但他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当你看到了一张照片里的悲惨,你才可能在街头的现实中注意到它们。” 2. Instagram让你的手机照片更美好 纽约时报最近有一篇文章,介绍了当下正红的手机照片分享App:Instagram。 这篇题目为《手机拍摄的明信片》(A Stream of Postcards, Shot by Phone)的文章指出,在数码相机销售日渐低迷的当下,手机拍摄照片却成为另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遣,也让为手机照片分享和传播而设计的程序大行其道。Instagram则是这些程序里的明星。 制作该程序的是一间位于美国旧金山的只有四个员工的公司,Instagram问世八个月以来,就已经吸引了五百万用户,现在则以每月一百万用户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个业绩让同行嫉妒死了。 他们有什么成功的秘密么? 这个软件非常傻瓜,专门针对iphone , 给你提供一些选择,只要指头按按,就可以把照片变成宝丽来,lomo,等各种非常文艺的感觉。创始人谈到:“我们做这个程序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手机拍摄的照片容易虚掉,并且构图也不太好。” 就是这样!一套花俏的外衣立马解决了人们对手机照片的不自信,有了它,人人都是艺术家了。 3.   所有的新闻都蓄势待发准备“卖” 这个标题是 a (…) Read more

ipad,划拉一下,哗啦一下

如果有时间,我还是喜欢捧着纸质的书来看,ipad已经逐渐变成我生活中的鸡肋,背着抱着都挺沉,扔了又可惜。不过,我的抱怨抵不过ipad们步伐整齐,喊着号子——1,2,3……朝向人们的生活一步步突进,纸媒体继续被唱衰,而媒体世界的ipad热潮似乎已经从理念刮到了细致入微的实践,之前炒作这个概念的还是大的媒体和出版集团,而现在很多个人和小团伙,都开始做自己的app应用了。 今天我就划拉划拉ipad,介绍一下最近哗啦出现的几个app应用程序: 1. SPD45 这个应用让我这两天一直在纠结。它是由美国媒体设计师协会(Society of Publication Designers)出品,里面是这个协会第45届媒体版面设计比赛(2010年度)的获奖作品,杂志的封面,内页,图表设计,图片使用,等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设计,基本上可以一网打尽。 因为是出自设计师协会,这个应用设计得很贴心,检索,分类,都很清晰。(更多介绍,这里) 你问我纠结在哪里?价格呗,要20美元。不过,想到过去买这种年鉴价格贵不说,还浪费纸张,并且也不方便查看和检索,就在刚才,我还是按下了购买的按钮。(据说这个app超级巨大,要下载一阵子。) 2. M0MA 完全是偶遇,在查看spd的app的时候,看到了美国当代艺术馆(MoMA)的app,因为是免费的,就迅速下载了一个。 纸上谈兵式样地看艺术品,自然有诸多遗憾,但这个app最大的优势是信息量还是比较丰富,它主要介绍MoMA的馆藏作品,有一些作品附上了非常详细的背景信息,包括策展人对作品的解释,艺术家谈话,等等。作为一个对当代艺术的一个纵览,应该还不错。 循着MoMA这个线索,我又下载了MoMAbooks这个app,是一个电子图书馆,都是MoMA自己的出版物。里面已经有几本书上架了,其中有John Szarkowski编辑的Atget的画册。这些图书可以下载样书查看,但是如果想看全本的,那就要付费了,价格也是二十美元左右。 翻了翻Atget的书,他的照片真禁看啊。不过,买电子版的,那就太不过瘾了。 3. Anne Geddes MatchUp 最后这个app很萌,似乎昨天谈比较应景。它是儿童人像摄影师Anne Geddes根据自己的作品the beginnings这本书制作的ipad游戏,记忆拼图类型,似乎比较适合爸妈和小孩一起玩。 这位女性摄影师很有商业头脑,估计很多人都见过她的照片——比如宝宝挂历上,论坛的趣图分享里——她的标志性风格就是把孩子打扮成天使一样,加上各种道具(花,南瓜什么的),最后的效果保证撂倒全世界所有的妈妈。 看到粉丝对她的照片爱不释手,Anne立刻做了这个照片游戏,售价0.99美元,想必一定有不少追捧者会购买,此外她的新书the beginnings也同时推出ipad版, 这位摄影师说:“现在让自己照片广泛传播的新渠道非常多:ebooks,  iphone, ipad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昨天的ofpix沙龙,小半屋子的人,不知不觉就聊了两个小时,后来剩下几个人,我们又坐到十点钟,还和Go一起编辑了他的照片。做这种活动,与我而言,不太像以前那样迫切地希望“获得”。我珍惜每一次聚会,能够和那些熟悉的,陌生的,有着同样志趣的人在一起,哪怕就是那么平平淡淡的聊聊,也一样很好。 今天的消息树,是从昨天的座谈生发出来的: 1.  在你身边 昨天,现场一位朋友询问:“一个业余爱好者如何开始自己的个人项目?”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太大而无解,但Go的回答很好:“就从你身边开始,拍摄你熟悉的人。” Flickr的官方博客最近介绍了几位“Flickr大师”,这些人的照片曾被使用在Flickr网站的首页上,从而让他们由草根变成红人,循着这些名字,我找到了两个非常喜欢的摄影师: ID为“+lyn’s”的摄影师,居住在福岛,地震改变了他的生活,却没有改变他的摄影轨迹——拍摄福岛。这位摄影师居住在福岛的乡下,有些与世隔绝,这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自己独处,拍照则也因此成为一种观照自我的方式,震后,他没有停下拍照,使得这种自我的观看又多了一重新的意味。 这位“无名”的摄影师的照片,照片出奇地安静,似乎在和你耳语,没有灾后的疮痍,却好过那些喧嚣的地震现场播报。 照片的说明很简单,叫做:“我住在福岛。” 另一位日本摄影师叫做junku-newcleus,他是一个自由职业摄影师,其照片则可能非常符合大家对日本摄影师的“刻板印象”,我喜欢他的直接,这是一个非常喜欢看人的摄影师,照片里充满了生活中的各种奇遇。 针对他登上flickr首页的照片,他说,最让他印象深刻的留言是:“这张照片真的好吗?我不认为,起码我感觉不到,难道就是因为这照片上了Flickr的首页?”而他对此的回应是:没关系,按照你的方式理解,照片始终是其所有者眼里的东西。 junku-newcleus被选作Flickr首页的照片 junku-newcleus和他的朋友 2.在路上 昨天,我们还谈到一个话题,年轻摄影师如何拓展自己的职业道路,Go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又刚刚毕业,但此次去日本拍摄地震,他却分别拿到AFP和《华尔街日报》两家媒体的任务,在这里,他所受到的美国新闻摄影教育拍上了用场,寻求来自各种渠道的对自己拍摄工作的支持,始终是他一项重要的工作。 顺势介绍一个专门针对年轻摄影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网站:photoshelter 这家公司主要给摄影师提供照片托管服务,帮助摄影师建立个人网站,其中的照片数据库可以让客户检索和下载。此前还有一家做类似业务的公司叫做digitalrailroad,因经营不善已经倒闭了,photoshelter依然很活跃,他特别强调自己的目标对象是职业生涯初期的摄影师,做了很多针对年轻摄影师的职业咨询工作,经常发布一些摄影职场的调查报告,最近他们分别做了三个pdf版本的手册: 照片买手的消费习惯调查 如何开始你的职业摄影师生涯 摄影创意来源手册 这三个报告内容比较简单,也并不一定完全适应中国的情况,不过,它们分别针对照片市场,个人营销策略和照片拍摄的创意源泉,三个摄影师较为关注的话题提纲挈领地做了介绍,作为对行业全景的了解,还比较值得下载下来读一读。 3,  在哪里? 今天的这个消息树还要找几个人,很久没有做众包式的集体翻译工作了,今天看到纽约时报上有一篇写德国摄影出版公司Steidl的文章《Bound for Glory》,很想将之翻译出来。各位如果想参加的发邮件给我吧(ofpixcamp@gmail.com)。文章并不长,我们大概需要四个人就可以很快翻译出来了。 这张不起眼的床是Steidl给前来做书的艺术家提供的临时居所,墙上的照片非常惹眼。 4,最后,你是给我在新浪上建微博帐号的那个人吗? 新浪微博上有个1416,但那不是我。不知道是哪个好心人,在上面关联了我的博客。你能否和我联系一下。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Postcard from Road 马格南五位摄影师的公路旅行已经过半。 五个摄影大腕和一位作家一起,乘坐大巴,沿途发来各种“明信片”,这趟美国之旅并非是简单的视觉冒险。 时代周刊的博客上介绍了他们到达美国第一个边境小镇德克萨斯州的 Del Rio时的故事。 随队的作家Ginger Strand写道: “Del Rio和公共话语里的完全不同,一切都变了。边境的栅栏那边不是无人之境,却是一片翠绿,仿佛存在一个乌托邦。“…… “这里依然有隔阂,但是它更加微妙,复杂,恰如你所看到的这片边境之地的现状。” Alec Soth同学的不明的风景 看了下几个人的照片,每个人都仍然坚持自己的风格。比如 Jim Goldberg仍然让他的被摄对象在照片上书写。 Susan Meiselas关注照片的内容表达。 美国高中生力虎,他貌似在学汉语。Jim Goldberg摄影 Susan Meiselas在Del Rio拍摄的周末家庭跳蚤市场 Paolo Pellegrin仍然黑白风,且到处寻找光影视觉。Alec Soth还是那个腔调。好像就年轻人Mikhael Subotsky不大活跃。 去他们的网站上看更多的故事吧。 (…) Read more

请抬头,看天空

Stefanie Gordon女士从飞机的昏睡中醒来,听到机组乘务员向大家宣布:“现在请朝东看,你们能够看到航天飞机。” 5月16日,这一天是美国奋进号在其19年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太空使命,也是美国航天局30年的航天飞机发射计划倒数第二次航行,7月,“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最后一次飞行后,美国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 具有历史意义的航天飞机发射引来了大批媒体,自然,也少不了职业摄影师。 Joe Skipper / Reuters 但是,似乎更多的风头却被Stefanie Gordon女士抢了去,她说自己是恰到好处地醒了过来,举起手中的iphone拍了几张照片,还拍摄了一段视频——此时奋进号正穿过云端。随后她把照片上传到Twitpic上,然后在twitter上发了一条推,紧跟着,她的帐户就热闹了起来。 NASA转发了她的推,大量媒体找她要照片,其中甚至包括BBC。这条推至下午两点被转发了二十万次。 大概仅仅是一次好运气——也许职业摄影者可以这样自嘲。不过,另外一位业余爱好者的太空冒险,却完全与运气无关。 Nick Risinger是美国西雅图一个业余天文爱好者,辞职之后,他变身成背包客,花了一年的时间巡游四方,从美国西部一直晃荡到南非的西开普。每到一处他都不忘记拍摄天空的星云,它们最终整合成了一张巨大的夜景星云图——5000-megapixel 大小,来自37440次曝光。 Nick在Colorado做拍摄准备,当天的温度低至零下21度。 你现在可以在这个网站上移动鼠标,和Nick一起,投身于无尽的太空之中。另外一个名为太空调查的网站则提供了更多Nick拍摄背后的故事。 不过,我写这篇博客并非是让业余摄影师和专业工作者对垒。我发现,现在大家聚在一起却很少有抬头的机会,一群人总是会各自低着头在一个小屏幕上划拉。 如果有哪个富豪打算投资一笔生意,建议请考虑治疗颈椎病这个生意,不妨考虑一下我的建议,组织一个颈椎病患者旅行团,每天晚上抬头看天,数星星。 链接: 专业摄影师拍航天飞机:这里。

周一消息树

今天早晨起来,心情有些烦躁。想着干脆别写了。又似乎感觉对不住订户。一个爱好要变成事儿,也是麻烦。 1,去伦敦看Philip-Lorca diCorcia的宝丽来 London的Spruth Magers画廊正在展出Philip-Lorca diCorcia的宝丽来照片,一百多张照片,都是未曾发表过的,是这位艺术家30多年来生活中的只言片语。 在英国电讯报网站上可以看更多展览照片。 我很喜欢这些照片。 Philip-Lorca diCorcia对宝丽来的钟情还体现在他2007年出版的图书“Thousand”上,这本书里里不厌其烦地收集了他的1000张宝丽来小照,堆积成厚厚的一大本书。 2.纽约摄影节 上个周末开幕的纽约摄影节,主要围绕着新闻和纪实摄影作品展开,摄影节在曼哈顿桥下投影来在世界各地的职业和业余摄影师记录的北非变局照片,以此献给刚刚在战场上殉职的两位战地摄影师。 本次摄影节的主展览有两个,一个名为《主观/客观》(Subjective/Objective)另一个是《希望:在梦想和现实之间》 (Hope: Between dream and reality),这两个展览都是对当代新闻摄影报道作品的展示。其中有中国摄影师阿音的作品展出。 你可以在纽约客杂志的博客看更多展览照片。 3,南华早报改版 经过了8个月的准备,香港南华早报改版变身。 在Garcia的博客里有详细的改版情况介绍。 改版前后变化。 改版后的报纸更贴近年轻读者。另外,针对繁忙的现代人,南华早报的设计者提出了一个“迷你报纸”的概念,将最重要的信息布局在前四个版面,读者只要快速翻看这四个页面就可以基本知道当日重要时事。

周一消息树

今天的消息树将花枝招展地挂一些杂志,不仅如此,我们还会钻到杂志里面,偷窥一下这些杂志的内部,瞧一下那些照片出炉的过程。 1,寂静的海平面 最近一期《纽约时报杂志》的封面,寂静空旷的海平面,让人在观看的时候禁不住要凝神屏息,尤其是其讲述的故事——消失的法航447班机,这更让这个封面带有一些神秘主义的色彩。 不过,此封面却是在否定了两个方案之后才诞生的。《纽约时报杂志》的博客第六楼(the sixth floor)提到,编辑部最开始的方案是派一个摄影师租一架飞机到大西洋上空的失事地点,航拍收集失事班机资料船只Alucia,但这个方案的成本太高,最终被否定。 第二套方案是利用卫星拍摄,但在约定好的日子,法国方面却拒绝提供船所在位置的准确地点,并且天气也不好,多云,根本无法完成拍摄。 编辑部只好开始在网上开始检索海洋的照片。最终的封面使用的是Tom Sandberg的照片,这张照片最符合记者在现场所见的感觉,“那(海洋)仿佛是一大块无法参透的钻石”,尽管摄影师的照片并非来自Alucia船所在的那片海洋,但它所记述的气氛是和现场是一样的——平静,无风无浪。 2,升空! 5月号的《德克萨斯月刊》(Texas Monthly)所刊登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的摄影专题报道是罕有的,因为几乎很难有摄影师能够得到如此近距离的拍摄位置——距离发射点只有500英尺,而通常所有人都只能退后在六英里之外拍摄。 这组照片是摄影师Dan Winters的作品。在SPD的博客上《德克萨斯月刊》的设计总监T.J. Tucker介绍了这组照片出炉的全过程。 Tucker所在的《德克萨斯月刊》是目前仍然少有的非常重视摄影专题报道的杂志,所以他会经常和摄影师一起就拍摄选题展开研究。2010年初,他和Dan Winters闲聊的时候,Dan提到,美国的航天飞船计划已经接近尾声,可以就此做个报道,他则希望能够近距离拍摄航天飞船升空。选题很快得到了总编的首肯。 但接下来是整个计划最为艰难的部分——获得拍摄许可。经过四个月的协商,最终他们获得了在500英尺以外架设相机的可能,尽管还不理想,但是已经是奇迹了。今年2月发现号最后一次升空,Dan在现场放置了七台相机,设定为每秒拍摄五张照片,现场不能有人逗留,因此,快门由火箭升空的巨响作为触发。 拍摄现场的布置 这组照片最终在杂志里刊登了10个页码,整个拍摄时间不过两分钟,而它酝酿的时间是一年。 (延伸:Dan Winters在1416) 3.在废墟之中 德国杂志《Zeit Magazine》最近做了一个日本311地震特刊,呈现的是马格南摄影师Paolo Pellegrin眼中的震区现状。 Paolo Pellegrin是目前马格南最为活跃的新闻报道摄影师,此次在日本震区,他选择了用宽幅全景照片的方式来表达他所目击的灾难:它不是区域性的,而是目之所及哪里都是废墟,并且这种痛苦将会绵延不绝。 4,更多拉登封面 在第一轮报纸对拉登事件进行密集性报道之后,杂志开始上阵了,主流杂志的封面都是拉登事件,但是处理方式却各不相同。

周一消息树

本拉登 对于中国人来说,拉登活在段子里。所以,拉登死了,仍然活在段子里。这样说话,似乎对待国际大事,态度实在轻浮,但是看纽约时报网站上的黑体大字:奥巴马宣布,本拉登已死,再配着一张总统先生发言的呆照,我实在不觉得震惊,只感到荒诞。如果再加上奥巴马的另外一句话:拉登死了,世界变得更安全。那更觉得这只是一场小孩子的游戏。 纽约时报网站 截屏 纽约时报网站截屏 博客作者Michael Butterworth观察了拉登死亡的消息在 ESPN的棒球赛的球场上散播开后人们的反应: “当消息开始在人们的移动设备——ipod,blackberry上传播开之后,现场的人们开始高呼:美国,美国,ESPN的转播人员迅速开始捕捉这个被称作‘国家娱乐’的棒球比赛中的这个爱国的瞬间,在宣布这个历史性时刻的同时,展示了球迷的骄傲。” “在上面这张照片里,我们看到了体育和国家精神的融合,作为‘粉丝’的民众庆祝他们的球队‘美国队’的胜利。一个美国敌人的死亡,恰似一场比赛的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全球的政治也无非可以最终简化为:胜者和输者。”这是Michael Butterworth对本拉登死亡事件的观点。 世贸遗址,人们也在欢庆美国的胜利——场景的确如同球迷庆祝球队胜利,但比赛总是无休无止,这个庆祝也许只是意味着新的赛季的开始。 威廉的婚礼 《时代》周刊如何调遣摄影师拍摄英国王子的大婚? A. 马丁叔叔: Martin Parr 为时代周刊拍摄 是的,这样的场合如何能够缺省马丁帕尔,这位一直冷眼观看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火星大叔,遇到这场世纪婚礼当然不能错过。但他并没有出现在热闹的婚礼现场的核心地带,而是选择了有十七万人口的英格兰中部城市沃尔索耳,拍摄普通居民的庆祝——油腻的蛋糕,色彩斑斓的小旗子,这些照片一如既往地充满了喜剧(悲剧?)色彩。 Martin Parr 为时代周刊拍摄 Martin Parr 为时代周刊拍摄 B. Christopher Morris Christopher (…) Read more

让影像发声:广西NGO摄影工作坊征募教员

接到安典公益文化交流中心陈焯宏的来信,他们筹划在5月底办一个面向广西公益组织成员和公益人士的摄影工作坊,现在正在寻找摄影教员。 陈提到,他们做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带给本土公益行动者“透过摄影作品可以带来改变的行动”的视角,将通过培训、摄影项目的小额经费支持,支持摄影小组举办不同主题的摄影作品展,引发摄影者及公众对不同社会议题/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并期待带来改变的行动。 第二届ofpix基金获得者 “工人摄影队”作品   这个由工人组成的摄影小组就是在公益组织的帮助下展开活动,目的是用工人自己的照片,为改善工人的居住条件发出呼吁的声音。 第三届ofpix基金申请作品 《立人乡村图书馆》三炮摄影,作为公益组织公益活动的参与者,摄影师用影像语言诠释其对公益活动的理解,并试图让这样的照片被更多人看到,引发人们对公益活动的关注。 以下是这个项目的简单介绍,以及对教员的要求,欢迎愿意参与的摄影师请直接和陈焯宏联系:chenzhuohong@gxad.org 1.    安典公益文化交流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做NGO能力建设、青年人培养。 2,此次活动将分为集中学习、跨区域摄影作品交流、总结分享三个阶段开展,持续时间拟于2011年5月底至9月初。希望教员能够参与5月底的授课。 3,授课对象是 广西区内各公益组织从业人员、民间公益行动者及热心公益的社会人士约20人。 4,授课地点在南宁。授课时间为两天,但希望之后也能和学员保持联系和指导。 5,希望摄影教员能够针对摄影技巧和摄影理念(如何传达信息)两个主题展开;帮助学员组成小组,确定主题,制定行动方案。 6,教员如果在南宁最好,其他地区也可以,安典会为老师提供交通费及课酬。 如果你想申请,请在5月8日之前将您的简历和一份申请理由陈述一并发给陈焯宏:chenzhuohong@gxad.org 第三届ofpix基金获奖作品  樊竟成《北京建筑工人》:年底从外地赶过来讨工资的工人,没有地方住,在工地宿舍外烤火,辛苦大半年的工资没有着落,大家绝望而愤怒。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