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论坛报在四川

今天是两位美国《芝加哥论坛报》记者在四川的第四天。在他们看来,这次中国腹地之旅非同寻常,目标是听诊中国龙的心脏。 这件事有很多观看的角度,政治上的事情我说不来,大家仔细看看他们的文字能够略知一二。他们在网络上发布的第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另一个中国》,开篇提示读者,如果说中国飞速发展的让人惊掉了下巴的事实已经不再新鲜,但是大家一定不知道另外一个中国,这就是中国的内地——8亿人口,粮食与水以及劳动力都从这里输出,城市和乡村混杂,各种信仰交错,过去与现代重合,正是这样一片土地让我们开启了这次中国之旅。 说说我擅长的事情,比如摄影,试想一下如果你要派两个人跨国采访,你会派谁去呢。好的,答案一般是一个文字记者,一个摄影记者。这次芝加哥论坛报派去重庆的文字记者是他们北京记者站的站长(ok,要本土化,还要有西方视角,不错),而摄影记者却不是摄影记者。——这是什么中国话嘛! 美国人已经把摄影记者的系统更新到了2.0版。这个人叫做多媒体摄影记者。(multimedia photographer),他从1992年开始进入新闻摄影领域,本科学习文化人类学。所谓多媒体是因为他此行的工作不仅仅是拍摄照片,还需要为芝加哥论坛报不断更新的网页制作各种多媒体文件,比如视频、视频和照片结合的短片等等。点击这里观看四川棒棒的报道。 与纽约时报的做法相仿,这一次芝加哥论坛报也在搞内外通吃的宣传战略,你可以在网页上发现一个叫做“中文提问”栏目,估计是鼓励中国读者参与交流,此外他们还计划将其中一些特写类的报道翻译成中文。当然,这种本土化策略的实施仍然需要进一步斟酌,因为中文提问的答案都是英文的,这不是让提问者干着急么?目前还没有提问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Iphone中心论

如果不讨论iphone这个近来最时髦的玩意儿,这个blog一定跟不上潮流,这不是1416的风格,所以就来说说iphone和摄影师的事儿。 Caesar Lima是一个时尚摄影师,很聪明的一个家伙。瞅准了人们对iphone的疯狂劲儿,那个大大的屏幕,以及人们可能以此为中心展开的新生活,Caesar Lima眼前一亮,重新设计了自己的网站。 这个域名为http://www.caesarphoto.com/iPhone/的页面是这样的: 发现有什么变化没有?似乎很多空间都浪费了,所有的信息都集中在左侧。是的,因为这个页面呈现在iphone上就是这样的 不大不小,刚刚好。这就是Caesar Lima为他的客户专门准备的用iphone浏览自己主页时的专门页面。这样有着灵巧心思的摄影师,生意不好才怪呢。

超级下载:梦幻世界前传

前两日发了一个梦幻世界的帖子,是Sprint通讯公司的一个光画广告作品。好皮脸同学给我发来一个链接,是一个更加眩的光画MTV,据说Sprint的光画是抄袭他们的创意。各位可以鉴定一下,挺酷的。 点击这里开始下载。 关于昨天聚会的报道请进click园地。

梦幻世界

我最近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早上起来还在回味无穷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个简直让人不可思议的视频,看着看着就笑起来了,甚至想跳起来,太棒了。 这些光画据说是用佳能5D相机拍摄出来的,然后象制作动画片一样再组合起来,其实是美国一个无线通讯运营商sprint的一个广告。下面这段视频就是讲拍摄背后的故事 又忽然想起来小荷同学最近也迷上了光画,在他的blog里也将这种光的游戏玩得有滋有味。

用你的面孔赚钱

我越发觉得这个世界因为有了网络而变得充满创意,今天早晨的发现是:“肖像权”这个对于摄影师来说麻烦透顶的难题在一个名为“世界肖像”的项目中得到了充分的解决。 我尝试过和我的被摄对象签署肖像权使用合同,效果很不理想,因为他们对签署合同以后的后果非常担心,对自己的照片究竟会如何使用而没着没落。 荷兰——我对荷兰充满了好感,我第一次踏出国门就是来这个国家,这里给人的感觉是自由、舒畅、每一个角落都新鲜富于创意。就是在这个国家的某处,也许是街角转个弯的地方你大概就能看到ANP 图片公司,“世界肖像”(world portrait)项目在这里诞生。 世界肖像将目标定为于收集普通人,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人们的肖像,这些影像都会进入图片库进行买卖。一般来说,图片库都要求摄影师自行解决肖像权的问题,但是很多摄影师往往在这个问题上投机取巧,事实上通常也很难说服被摄对象签署授权协议,这必定带来肖像权的麻烦,大量照片只能用于新闻报道,无法用于商业、广告用途。针对这个症结,“世界肖像”项目介入了帮助摄影师获得肖像授权的努力中,宣称他们的影像有三个特点: 1,被摄者将也会因为自己照片的出售分享利益 2,所有照片都是拍摄的真实的处于自己生活场景中的人物,不是影室里的摆拍 3,所有的照片都有肖像权授权合同。 可以说,“世界肖像”项目用利益共享的方法解决了肖像权纠纷。被摄对象将从自己照片出售的利润中获取20%的利润,剩下的80%由摄影师和图片库对半分。这个主意多么的有趣!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用钱来解决的问题,事实上摄影师的产品本来就是一个和被摄对象合谋的结果,他们如若承担了义务,就应该分享利益。 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世界肖像”项目还和红十字会等公益组织合作,雇用翻译帮助被摄者理解肖像权合同,已经有不少人获得了利润。 将自己的面孔存在图片银行里,然后坐收渔利——如果可能的话,我也很想把自己的微笑“卖”给摄影师呢! 点击这里看“世界肖像”项目的照片。

反转布熊

摄影师Kent Rogowski最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画册《熊》(Bears)。他把可爱的玩具熊反转过来,赋予它们另外一个形象,奇怪甚至有些骇人的样子。 Kent Rogowski指出,这些布熊从诞生的时候起就是可怕的但是同时也是乖巧的,令人恶心的但是也是惹人喜爱的,他希望通过反转布熊的行为激发人类对自身的反思。 摄影师alec soth给予此画册如下评论: 130年以前,写实派画家托马斯‧艾金斯﹝Thomas Eakins﹞描绘了医生手术时血淋淋的现场,130年以后,Kent Rogowski将我们温暖的舒适的童年回忆倒转过来。托马斯‧艾金斯最成功的一部作品《The Gross Clinic》因为画面可怕而被所有的展览拒绝,后来只能以200美元的价格卖给一个医学院。看来Kent Rogowski的作品也应该卖给幼儿园。 画册网站:http://www.bearsthebook.com/

养眼

接着昨天的话题,在全美杂志奖中,“摄影专题奖”颁给了摄影师Horacio Salinas,他为《城市》(City Magazine)拍摄了一组令人叹为观止的时尚作品:“White Heat”。 这组很养眼的照片绝对值得一看,请点这儿,链接的指向是城市杂志的电子版,作品在第86页,你只要在上面页码的位置输入86,然后再回车就可以看到照片了。 再啰嗦几句,城市杂志的电子版是由一个叫做nxtbook的公司制作的,他们专门为杂志等平面媒体提供网络解决方案,完全改变了我对电子杂志的印象。也许是因为我太强调逻辑,或者守旧,我一直都讨厌国内一些电子杂志那种唧唧歪歪的感觉,看着看着就绕进迷宫里了。而Nxtbook制作的电子杂志非常简单,即电子又杂志,没有乱七八糟的链接和回转,却可以随意调整自己的阅读节奏,唯一不方便的是文字阅读,除此以外实在是完美透顶。 提醒一下,你还可以点击页面上的保存键(save)把杂志下载下来仔细看。这要花一些时间,不过绝对物超所值,因为城市杂志的页面设计、图片运用太漂亮了!

母亲、相机和生意

昨天半夜里出去救狗,起晚了。 救狗?是的。4点钟老公带狗狗出去玩,他爬到了小区的儿童乐园的滑梯上,然后就一屁股坐在那里不肯下来——大概是前一天晚上曾经尝试把他从滑梯上丢下来,把他吓坏了。这次他坐在那里喘着粗气,只要一碰就发出凄厉的尖叫。后来家里所有人都上阵,准备了他最喜欢的玩具和食品,也不管用,只好一个人负责捏住他的嘴巴,另外一个人把他强拖了下来。脚一沾地,他什么都好了。 妈妈的宝贝们一定也有许多这样的趣事,她们巴不得记录下孩子一点一滴的生活,而这则催生了另外一群妈妈的生意。 纽约时报最近发表了一则报道,谈及一个新的行业趋势——妈妈摄影师。文章里提到,随着数字单反相机价格越来越低廉,一些母亲发现,她们不但可以从给孩子拍照中获得乐趣,同时还可以将之发展成一门生意。于是,母亲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开始了儿童摄影师的工作。一个职业摄影师组织负责人谈到,到今年6月他们的女性会员将达到250名。一个专门为摄影师建立网站的公司,每个月他们的客户有100个,其中不少就是妈妈摄影师(建一个带有个人作品flash展示的网站是800美元)。 美国的一项统计显示,单反数码相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2005年的21%上升到2006年的36%。妈妈们只要花费一个数码相机的成本就可以开展自己的生意了,她们设备简单,基本利用业余时间,因此收费也显得更为低廉。在美国,一个职业摄影师在自己影室里为孩子拍摄一张8寸或者10寸照片,收费从50美元到几百美元不等。而妈妈们不但可以拍出特别酷的照片,同时收费只有10美元。 妈妈们进入这个市场有各种手段,比如通过在私人聚会中给孩子拍摄照片来博取家长的主意,或者印制宣传卡片,有的还通过myspace这样的网站进行宣传。她们似乎并不急于赚钱,更希望和客户建立长期的关系。而主宰给自己宝贝拍摄个人写真的家长一般也是妈妈,因此她们之间更易于建立合作关系。 谈及复杂的摄影技术,好在相机的操作越来越简单,而妈妈们则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对影像的敏感,她们甚至认为相机不过是一个玩具而已。 这篇文章让我感到心驰神往,放眼望去,我家楼下遍地都是孩子,嘿嘿。数码相机这个大玩具还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掘金机会呢? 全文链接: http://www.nytimes.com/2007/04/15/business/yourmoney/15cameras.html?pagewanted=1&_r=2

Ami Vitale的妙招

摄影师做纪实摄影项目的钱究竟从哪里来?申请基金、参加比赛。。。。,昨天Ami讲述的一个妙招却独辟蹊径。 Ami在非洲拍摄时,拍到一张几个当地小男孩拿着被人丢弃的破旧的冲浪板玩耍的照片,她于是拿着这张照片去各种各样的冲浪杂志寻找机会,结果真的有一家杂志欣然接受,她此次拍摄的旅费便有了着落。 因此,目标是一个方面,途经又是另一个方面,摄影师完全可以采取各种途经去尝试获得资金支持,以化整为零的方法,也许比孤注一掷更加现实和有效。

今天你去超市么?

“供销社”这个词恐怕已经退出了中国人的生活,要伸着脖子使劲张望,还需要看售货员脸色行事的购物方式也已经消失了——想想,那时候当一个售货员是多么的牛。 我还依稀记得第一次去超市买东西的感觉,那种东西可以拿在手中左右掂量的感觉太令人震惊了。 今天你去超市么?大概走下楼任何一个小商店都以开放式营销的方法欢迎您的到来,不过,也许你还是想去人头攒动的家乐福、沃尔玛。是什么原因呢? 前两天看到一个视觉传播研究的案例,两位学者的研究对象是美国一个超市Wild Oats,这是美国北部最大的天然食品连锁超市,专门出售有机食品,研究者调查这家店铺如何通过一些视觉手段传达给顾客天然舒适的感觉,他们发现这家商店非常强调地方性以及社区认同感,店内全部使用木头的货架,灯光、景观布置上都强调温馨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和在大型的、连锁性质的国际化的超市中购物中产生的片断、无根基的感觉完全不同的体验。可以说,这是一种反99美分的购物环境。 超市又让我想起了图片社,接着昨天的话题,作为一个图片编辑,getty和corbis给我们营造出的购物环境就是家乐福的氛围,密集多样的货物,价格越来越便宜,但结果是图片编辑再也没有舒适的购物感觉和独特的视觉体验,而摄影师的利润也被压到了最低。 我们仍然真的很需要sygma\gamma\这样的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图片社,但是关键问题是他们还能回来么?怎么回来? 消费与购物的体验已经不只是经济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映射出人们的文化生活,到这个网站去看看,摄影师carig robinson专门拍摄超市的购物筐,有人觉得他疯了,有人呢,觉得还有些意思。 http://happycarts.com/entry.html

我们如此热爱摄影

今天是周末,我又记起了不少人的抱怨,我这里的文章弄得过于晦涩了。给大家弄一些好玩儿的玩意过周末吧。 Marcos Vilarino——乐高玩具再现历史瞬间 这些照片?玩具?最近在各摄影玩家的blog中火得不行,你可不要说不知道这都模仿的哪些照片! 更多照片:点击这里 Jno Cook——素描画中的弗兰克 这些照片?添色的图画本?是Jno Cook,一位对弗兰克着迷的评论人,根据弗兰克的《美国人》绘制的简笔图画,出版了一本叫做《The Robert Frank Coloring Book》(罗伯特弗兰克填色本)的图书 更多内容:点击这里 当然,这些东西,可以当作一些趣事一笑而过,其实它们又远非如此简单。比如你想让周末再充实一下的话,可以去孙京涛久不更新的博客看看这篇文章,翻译的就是上面那个画简笔画人的文章《解剖美国的图像》

猜谜答案 :暗箱——一个颠倒的世界

昨天的问题,关于Abelardo Morell的照片是如何拍摄的,下面Kaitakumato的答案是正确的。 kaitakumato @ 2007-01-29 15:03 就是小孔成像吧,然后相机长时间曝光。 如果更确切一些说,Abelardo Morell是利用暗箱(camera obscura)的原理拍照。下面这图片就显示了暗箱是如何工作的,这是摄影术诞生之前的一种精确绘画方法,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也可以看作是照相机的雏形。 这就是暗箱,画家利用这个装置展开风景画的创作。 Abelardo Morell是麻省理工学院艺术学院的教授,给学生授课的时候用针孔相机讲授摄影原理激发了他的灵感, 他先是把教室变成了一个暗箱,让学生体会摄影的神奇,随后他进一步想到用这种方法进行艺术创作,后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stan @ 2007-01-29 13:07 的猜测接近正确,但是这些房间不是他做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摄影师把真实的房间变成暗箱,然后用4×5的相机把有投影的墙拍摄下来,最后制作出的照片也有墙那么大。早期他的作品都是黑白的,最近开始尝试彩色。这可能就是这些作品的精妙之处。投影也可以做到同样的效果,但是从艺术的内涵来讲,投影与暗箱相比就大打折扣。如果大家要问投影如何才能这样清楚,我没有找到他工作的照片,不过根据他网站提供的一张照片来看,小孔的位置应该是一枚镜头。 Abelardo Morell的网站:http://www.abelardomorell.net/index.html

COOL IDEA 酷主意

昨天是一些多媒体实践的链接,今天想继续介绍一下这些多媒体产品的制作者的工作窍门。 也许大家觉得这些内容离实际工作远了一些,那就请把这些文章暂时收藏起来, 我保证总会用得着。 1, 动感马格南——关于幻灯片播放文件的节奏 l 照片与照片之间的间隔最多不超过15-30秒; l 一个演示文件最多包涵30张照片; l 幻灯片的总时长应该在5-10分钟。 2, 动感马格南——关于幻灯片播放文件的伴奏声音 l 照片尽量配合摄影记者自己的声音; l 照片配合来自现场的摄影而不是简单的音乐——强有力的照片+真实的现场声 l 照片是最主要的,然后才是音频; l 声音用来拓展人们对照片的想象,而不是单纯的解释照片。 3, 美国报社摄影记者Pauline Lubens——关于幻灯片之间的连接 l 拍摄一些“连接照片”——比如手的细节、阴影、旗帜等等素材,这些照片可以 作为过渡照片出现, 从而使照片与照片之间的连接不至于过于唐突 4, 美国报社多媒体影像部主任Richard (…) Read more

COOL LINK 酷链接

这两天和多媒体摄影报道较上真儿了。今天这里继续介绍一些美国摄影记者和 摄影师做的多媒体报道的经典案例 1,普利策获奖作品 最后的敬礼 http://denver.rockymountainnews.com/news/finalSalute/ 注:这个文字和照片、视频音频结合的报道是个优秀范例 2,NPPA多媒体最佳作品奖获得者Brenda Ann Kenneally的作品 http://www.brendakenneally.com 3,美国Star Tribune报社的摄影记者Brian Peterson的作品,他在报社的网站 上建立了一个个人主页叫做“见证”(witness)纪录自己每日的所见所得, 目前已经有将近30个带音频的幻灯片展示。 http://www.startribune.com/witness 4,美国San Jose Mercury News报社摄影记者Pauline Lubens的作品,也是 发表在本报社的摄影栏目上 受伤的伊拉克小男孩的故事 http://www.mercurynewsphoto.com/nutcracker.htm 伊拉克战争的阴影http://www.mercurynewsphoto.com/2006/03/23/the-toll-of-tracy/ 合唱 http://mercurynewsphoto.com/singing2/index.html 演出季节 http://www.mercurynewsphoto.com/nutcracker.htm 5,美国The (…) Read more

胶片还是数码?NO。。。。下一个话题是。。。。

如果你还在为新闻摄影领域应该使用胶片还是数码而争论不休?你已经 过时了,不过,我猜已经没有人对新闻摄影的数字时代表示任何怀疑。但是 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新闻摄影的下一个转折点也许就在眼前,下一个 话题是:未来的新闻摄影是动态视频还是静止影像。 数字摄影记者网站(www.digitaljournalist.org)的创办者Dirck Halstead 最近又出狂言,这位从1997年就开始研究数字新闻摄影的行业先驱者认为, 十年以后,甚至要不了十年,新闻摄影记者可能都需要使用高清摄像机工作。 这个骇人听闻的预言并非空穴来风,美国达拉斯晨报有一位记者已经开始这么 干了,David Leeson是一位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他就使用高清摄像机工作。 Dirck Halstead根据David的故事写了一本新书叫做“时代的瞬间”。达拉斯晨 报作为传统媒体现在的日子也很不好过,但是他们的老总认为谁都可以被炒掉, 但是David Leeson却是宝贝,因为他的工作不可替代,并且代表未来。 不过,美国摄影杂志的博客作者也提到,手里拿着一个高清,脖子上挂 着一个MarkII确实特别引人注目,但是,如何给网站拍一段精彩的视频, 对于大多数摄影记者来说,也并非轻而易举。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