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ent Laforet

前两天一直说“坏话”来着,今天“过节”,就不胡说八道了。 最近似乎频频介绍Vincent Laforet,先是奥运会,他替新闻周刊出征,一看就知道是个烧器材的主。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爱好,他随后成为成为佳能钦点试用Eos5d MarkII的人选,那段视频我觉得并没有太大意思,仿佛三流广告公司出品的东西。 经济危机到来之后,Vincent Laforet写了一篇引起很大反响的博客,用危机恐吓小朋友,而我从中读出的潜台词是,大家都怕危机,他不怕。他说自打危机之后,他的活多得接不过来。 Vincent为何不怕危机?无非是掌握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品牌效应——他已经成为摄影领域玩炫酷新技术的代言人,先是为高通拍摄了一个移轴摄影的广告。最近,他正在隆重推广自己的拍摄的冲浪系列,比当初他玩5D已经高级多了。可以到这里去看,一共有7段视频,包括器材介绍和幕后花絮。他自己的博客也有介绍,不过窗口太小,看起来不爽。我比较喜欢那些水下的镜头。

十三美

Andy Warhol 1964年到1966年做了一个叫做“screen test”的项目,用16毫米摄像机,拍了500个各式各样的人,默片,黑白,参与者要求在镜头前安静、放松,甚至不要眨眼睛。 Warhol的这个项目将集纳成一张名为<13 Most Beautiful… Songs for Andy Warhol’s Screen Tests> 的碟片,3月份即将发行。碟片中有Dean Wareham 和 Britta Phillips专门为之创作的音乐。此外还有一些访问和回顾。 Warhol的作品让我想到了前两天看到的一个摄影师用5d拍的东西,叫做<long portrait> ,不过,真的是太长了。不好玩。那模特真可怜。 Long Portrait: Molly Crabapple from Clayton Cubitt on Vimeo.

偶人摄影师

这出戏剧应该很有趣,剧院艺术家们用偶人讲述了美国阿肯色州小镇上脾气古怪的摄影师Mike Disfarmer的故事。 你一定要到纽约时报网站上看看演出现场片段。 Mike Disfarmer原名本应该是Mike Meyer,  “Meyer”这个词有牛奶工的意思,而Mike却把自己的名字给改了,杜撰了“dis-farmer”这个词,意思就是非农民,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反抗。 他自学摄影,后来开了一个摄影工作室,19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拍了不少当地小镇的居民的肖像。他对光线追求完美,每一次拍摄都要花费很长时间,甚至会让被摄对象坐上一个钟头,而他就这么不紧不慢地收集着各式各样的人们的精神。 他的作品,直到去世之后才被当作宝藏被发掘出来。

100米照片

摄影师simon hoegsberg的新作品有一百米长。不知道这是不是最长的照片。 照片中有178个人,都拍自柏林同一个地点。有人意识到摄影师在拍照,但很多人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拍。 我喜欢他的展示方式,尤其适合网络,估计挂在墙上就没有这么好玩。

早安

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平遥,已经多年没有参加这个摄影节,今年一下子就参与了两个展览,最近忙得有些六神无主——这个词真生动啊。 既然都那么忙碌,说一些让我们快乐的事情好吗?比如,做一本能够溢出彩虹的书: 也可以把你身边的可爱的家伙装进这本动感画册里,到这里去看更多。 制作的方法也可以很简单:

明信片儿

来点儿轻松的话题,最近伦敦有一家设计公司出版了一本叫做“明信片”的书,收录了800张明信片,随书还附赠20张艺术家特地为本书创作的明信片。点击这里去他们的网站看看。 这组照片特可爱,都是躺地上拍的,但是又弄成了在空中飞的样子,德国国家地理用过。 你收集明信片吗?把你的收集亮一下,发到click园地里晒一晒吧。

Magic photo

继续轻松的话题。。最近天气太郁闷了。。阴霾。。 还记得photoshop包装的广告么?轻盈剔透的羽毛和花。这照片是一个叫做Nick Veasey的家伙拍的,是X光摄影,Nick可谓是一个偏门摄影师,因为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用X光拍摄的。 X光摄影完全改变了Nick的职业生涯,这让他鹤立鸡群,很多艺术总监都被他这种独特的拍摄方法打动,为其量身定做摄影任务。而据他讲,自己总是把收入的25%都投入到制作以及散发自己的作品集中,并且还要不断去找潜在客户推销自己。 好的概念加上他的“穿透术”,那照片就太有趣了: ESPN Magazine ,表现NFL球员的保护装备 Jacksons 茶叶的广告以及用于包装后的样子 White Plains医院的车身广告,是一比一的比例放置在车身上,太大胆了,据说很多人看到这个广告都目瞪口呆,因此错过了公车,要是我就根本不想上去了。照片里的模特是一个死人,被摆在不同的位置拍摄,最后合成了这张照片 Levis Jeans牛仔裤广告 Nick是怎样想到用X光拍照呢?据他说,女朋友的爸爸是卡车司机,一次他的大卡车里运送的是成千罐的百事可乐,其中有一个罐子的拉环有奖,奖金为十万英镑,他就动起了鬼主意,能不能从当地医院借一台x光机器来透视一下。尽管这个主意并没有成功,但是他的x光摄影的主意就此便产生了。 中国商业摄影对他也有一个采访,点击这里下载。 ———————————————————————– 法国摄影师Denis Darzacq的成功之处也在于走偏门。这位摄影记者在近几年艺术和新闻融合的过程的发展趋势中,找到了自己新的定位,以及一种新的摄影语言——或许可以称之为“漂浮”。 Denis Darzacq的作品在2007年获得荷赛艺术类的一等奖,内容是街头漂浮的青年,很多人可能对这些照片还有些印象。荷赛的艺术情调大概就从那一年开始转变得特别明显。 不过,如果说当时那组作品还有一些现实的成分,理解起来不太困难的话,而Denis Darzacq的新作Hyper,虽然也在延续漂浮的概念,但是就有着更强烈的超现实意味了。 这组作品都在超市里拍摄,舞蹈演员和运动员在货架旁漫无目的地跳跃,Denis Darzacq说他这是对消费社会的一种反抗。所有照片都是实地拍摄,没有用任何photoshop技巧。

1979-1997, 6,697张宝丽来

有个家伙无意间闯入一个网站,发现里面都是按日期排序的宝丽来照片。 照片是个不知名的摄影师拍摄的,没有文字说明以及任何线索。循着照片的顺序他不断地进行推理,摄影师似乎是搞电影的,他喜欢音乐。。。。。1997年他得了癌症。他和心爱的人结婚了。婚礼后没两天,他又躺在病床上,两个朋友在给他弹琴,转天,他去世了。。。。 摄影师去世之前不久的自拍 闯入这个网站的blogger后来证实这些宝丽来照片是由一个名叫Jamie Livingston的人拍摄的,他用Polaroid SX-70 连续拍了18年,他把这个项目叫做Photo of the Day,如果他没有去世,也许他会有自己整理这些照片的想法,不过,遗憾的是,他的宝丽来停止在1997年10月25日。 摄影师的朋友在他去世之后给他办的展览

奢侈品就是奢侈

路易威登+安妮列伯维茨,这个组合在1416里已经介绍过很多次了。在路易威登的网站上,安妮的大片已经开始上映,并且附加各种撩人的花招。 路易威登的网站上,点击进入核心价值影片这一目录,就可以展开路易威登之旅了,建议先去看看安妮拍摄大片的幕后花絮,很不错,然后去溜达看看阿加西,凯瑟琳德纳芙拍摄的巴黎和纽约的照片,这些配着现场声,解说以及音乐的照片还可以下载到ipod\iphone\psp里,不错滴,我下载了一个。 最后,临走时,可以去看看那段视频广告,不晓得是不是也是安妮拍的,还是合作方奥美广告制作的,把生活整得很美好。

逛来逛去(四)

Everywhere is here 我有多久没有出去旅行了呢?很久很久。 “Everywhere”是一本新创刊的旅游杂志,很有趣的旅游杂志,有人称其为维基(wiki)杂志。 所谓wiki杂志,其实就是指这本杂志的内容都是读者自己生产的,参与这本杂志的创作方式很简单,第一,出去旅游。第二,拍摄下你的旅游见闻,第三,到网站的指定主题下上传你的照片,第三,专家对图片进行评审,第四,被选中的图片发表在杂志上。杂志的主编在开篇的话中讲“everywhere is here”:从网络出发,一切都从你自己的世界出发,这大概就是这本杂志的办刊宗旨。 这本杂志和以前1416曾经介绍过的JPG杂志同属一家公司,办刊思路也是一样,都是以图片为主,而JPG则更纯粹地关注摄影。 目前,这本杂志的网站上正在征集第三期的稿子,内容有关迈阿密、哥本哈根,艺术目的地等等。第一期杂志也可以下载了。——内容不像我想象得那样精彩,但是广告还挺多。 杂志封面 东京特刊的开篇,照片的气氛不错哈 这个栏目名叫“出门去”,从图片社里找这样的照片蛮困难的。

梦可成真

韩国摄影师Yeondoo Jung把小朋友的绘画还原到了照片里。看这些照片的感觉和当初看到那部神奇的光画作品一样,一遍不够,还想再看一遍。 一个特别纯真的人才能想出来的主意,这部名叫“奇境”(wonderland)的作品,发挥了“摄影”这一工具的奇妙属性,你说它是“真的”,它其实又是“假的”,你说它是“假的”,但是它却可以让梦成“真”。 更多作品点这里。

时光穿梭机

去年的某一天,我曾经闪过一个主意,做一个游戏,以一张过去的照片为蓝本,重现它在今天的场景。后来,我把这个“物是人非”的作业布置给了学生。 这种过去VS现在的手法已经成为不少摄影师从事创作的主要手段。刚刚看到一个链接集纳,都是这种乘坐着时光机跑来跑去的摄影师,比如“纽约的变化”和“巴黎的变化”这两个摄影师都在勤勤恳恳地记录城市的点滴变化,不过,从照片望过去,上个世纪30年代和90年代的纽约以及巴黎都竟然变化甚微,这在中国实在难以想象。 中国的现在还能找到过去的痕迹么?穿梭时光隧道的入口在哪里呢? 纽约的变化 巴黎变化

36张计划

互联网新兴杂志File搞了一个很有趣的活动,是对数码时代无休止的狂按快门的一种反抗,并回应前些日子老同志Stephen Shore对当下年轻人的批判。 36张活动邀请摄影师使用35毫米胶片相机完成拍摄工作,有意参加的人只需要通过邮件向他们提交一个自己的拍摄计划,随后有五名摄影师被选中,File会给他们寄去一卷胶片,拍摄的时间是两周,摄影师把拍完的胶卷寄回,File会把全部36张照片都冲洗扫描出来在网上展示。 在胶片超数码转轨的最初时期,有摄影师希望数码相机拍摄的文件可以36张存成一个文件。36——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数字,给你36个机会,你会作何打算?

一周一周

鸡零狗碎 最近一段日子过得颇为忙碌,虔小凡发来邮件说让我要多抽出一些时间陪嘟嘟玩儿。这让我特别感慨,我都在瞎忙些什么呢? 陶小放同学前儿个和我分享了他组织的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叫做 “晒桌面”,他想看看大家每天消耗很多时间的小环境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因为这个地方占用我们生命的时间已经仅次于我们的床。点击这里你就可以看到将我们整日囚禁的小世界究竟是怎样的。我决定也参加一下。不过,我的桌子真的很整齐。 陶小放的桌面 不只陶小放对这种鸡零狗碎的生活感兴趣,还有更多人有相同嗜好。比如Flickr上有一个晒书包小组,大家都把书包里的东西弄出来显摆,还注明其详细用途。摄影师Peter Menzel周游世界让不同地域的家庭把家里的全部财产都搬出来拍摄照片,这种复杂的亮家底儿的拍摄任务却在互联网上以另外一种方式实现了。 上个礼拜连载美国家庭快照史,还有一集就连载完了,其实鸡零狗碎的家庭相片也构成了另外一种对历史的叙述,互联网上有不少晒老照片的网址,点击这里你能看到一串儿链接,那些照片真的是太棒了。 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灰头土脸地从火车站往家赶。关于我最近一段沮丧痛苦的工作经历,我决定留在photocamp上去说,是的,我没有忘记photocamp,这一周你就知道了。

城市新涂鸦

这大概是一种更为环保的涂鸦艺术。以前在这里介绍过神奇的光画,现在这种游戏被一些年轻人赋予更多的想象力,成为他们游荡在街头的创意作品。点击这里观看更多光画涂鸦和视频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