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出发吧

“我是一个专业摄影师,有糖尿病,我和疾病斗争了23年,我要走遍全国拍摄和我一样的病人,讲述他们的故事,出版电子书。这个项目需要7500美元” “我们的美食,新鲜的食物,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我要拍摄农场农夫的故事,拍摄视频,照片,建立网站,让更多人们了解他们的生活。这个项目需要一万五千美元。” “请帮助两个年轻人——我们要沿着密西西比河漂流,我们会记录下一路所见所闻与大家分享。我们需要2500美元的支持” 浏览kickstarter网站,我感到眼花缭乱,这里像是一个巨大的广场,四处传来嗡嗡的讲话声,但是人们的话语中充满兴奋,每个人都在谈论自己的计划——一个真正的计划,不是工作,不是为了赚钱,那是一些或许可以称之为梦想的东西,很多时候说出来会让人笑话,而在这里,你却能找到支持者。 摄影师Ken的糖尿病项目已经筹得了足够的经费,他的赞助人将可以下载他制作的电子书以及得到照片作为回馈。密西西比河上,两个小伙子正在漂流中,他们的支持者可能会接到其在旅途中打来的电话。拍摄农民的计划仍然在筹款中。 Kickstarer的运营模式是时下网络上比较流行的模式:群策群力。发起项目,寻找支持,获得回馈。让我感到兴奋的,一方面是这个社区里人们做项目时候的自在心态,因为项目完全是为了自己而做,因此,里面满是真诚。我喜欢这个非洲自行车项目,做项目的是两个自行车爱好者,他们一边旅行,一边拍摄非洲的自行车和人们的肖像,探讨非洲自行车文化——这个简单的交通工具如何给人们带来快乐。他们筹集一万五千美金用来出书,已经得到了一万六千美金的支持,有245个支持者。 Stan Engelbrecht   Nic Grobler摄影 另一方面,让我觉得开心的是,很多社会纪实摄影项目在这里找到了筹款的路径,通过大家帮助大家的模式,善良得以蔓延。 说到现在,只剩下一个遗憾:这是一个美国网站?是的。 会不会有拷贝版本?难…… 这个广场的运作模式是基于一个简单的道德法则:诚信。 而诚信,是我们的稀缺资源。 不管怎样,对于我而言,看到这么多简单、善良的愿望得以实现,还是很开心,心中难免也会有个声音响起来:还等什么呢?这就出发吧……

天生暴露狂

细细碎碎,细细碎碎,这是今天要说的。 博客当机了几天,小开张大吉,干嘛不说些好玩的呢? 首先出场的是这个家伙:Francois Robert 事情要回到他13岁,从母亲朋友的挎包里翻零用钱,被母亲生擒,母亲并未严厉指责他,而是说了这样一句话:“女人的包包比她们的身体还私密。” 这句话让Francois保持了半个世纪的好奇心,终于在其63岁的时候,实施了他的“偷窥”项目——“内容”(Content),大约120个家伙打开了他们的背包,事无巨细地展示他们的所有,尽管摄影师告知被摄对象他们可以选择隐藏自己的部分隐私,但令人吃惊的是很少有人“编辑”自己的物品,且只有少数人选择了拒绝。 Francois Robert摄影 旁边的这只手就是物品主人的。 Francois Robert摄影 这个背包是一个要去参加父亲葬礼的男人的背包,里面是他写的长长的悼词。 一定要去Francois的个人网站去看看,你可以看到,大多数时候,他是一个商业摄影师,当你板着严肃的面孔钻进网站上那个叫做“艺术”的栏目——你会和一些甚为可爱的观点不期而遇。 脸系列  Francois Robert摄影 (参考链接:安图虾的电饭锅肖像) 安图虾摄影 下一个出场的是个小伙子,Jason Travis 一个下午,Jason和老爸看夕阳,棉花田,奶奶的房子覆盖着积雪。老爸感慨:“我真想永远记住这个瞬间,它太美妙了,里面蕴藏着多少历史和时光。” Jason和老爸都是一类人,他们对由时光切片构成的生活而感到着迷,Jason是个摄影师,最大的爱好就是把身旁的一切都拍下来,其中包括他朋友们的背包。他的这个项目叫做《身份之后》,人们的面孔和他们的东西相对照,显现着关系和差异。最令Jason感到吃惊的是,他的一个朋友从背包里掏出一把枪。 你也要去Jason的网站去看看,他的主业其实是婚纱摄影。访谈里说他是还是个摇滚青年,吉他好手。 以上两个,一老一少,都是有趣的人。他们在暴露人们的隐私,其被摄对象也乐于被暴露。不过,天生暴露狂的背后是这么一回事——面对那些有趣的生活,有什么不好暴露的呢? 愿你我都能变得有趣。

摄影师的私家食谱

吃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但还有一句名言:“最好吃的食物在家里,是妈妈们的作品。” 1416教室的爱大米活动已经告一段落,前两日碰到这个活动的发起人,绿色和平的姑娘,我向其表达了敬意。“米”不贵,微不足道,但在她发给我米制食物清单之前,我从未意识到由南到北人们竟然将其变化出如此多的花样,这是平凡人的智慧,同时也饱含生活的乐趣。 还有一群学摄影的学生也在发掘食物的乐趣,他们是英国一所高校摄影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毕业创作不是钻进影棚,而是钻到摄影师的厨房里,收集当代著名摄影师的私家食谱,Alec Soth,Rineke Dijkstra  Martin Parr等人都毫无保留地打开了他们的厨房大门。 这本100页的摄影师私家食谱Say Cheese就要出版,大家现在可以去网站上瞅瞅,整日浸淫在所谓摄影的氛围里,突然抬起头来,发现一个做饭的Martin Parr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万物生长向“苹果”

在我们还没有攒够银子弄一个ipad,或者左思右想觉得“i”还不需要这么一个“pad”的时候,互联网的内容已经旺盛地朝着“ipad”的方向生长了。 打开msn公司新上线的女性网站Glo,就会发现,这个页面显然是为拇指设计的,而不是键盘。刚刚购入ipad的同学,尽管也许正在为这个不能多任务处理的笨家伙有些郁闷,但这个时候,他们可能会为自己的优先而偷着乐了。 glo的页面 这不仅让我联想到在iphone刚刚面世的时候,万物已经朝向苹果生长了一次,比如,摄影师把自己的页面设计成适合iphone手机屏幕的模式。(1416报道《iphone中心论》) ipad问世之前,纸质媒体正是江河日下。这个平板阅读器的创意,左思右想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却一下子就成了传统媒体的救星,细看看所谓电子报刊亭的概念,又没什么大不了的,似乎是已经被证明为失败的电子杂志重出江湖。但一切都因为一个字眼儿而变得不同:触摸。我们朝着用新技术的方式模拟自己的传统生活又近了一大步。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以上都是瞎说,与我而言,万物生长向苹果的最大优势是——照片多了,好看了。以前一个页面只能看几张照片,这下可以摸来摸去,摸出一堆照片。拇指们要累出茧子了。 再回到Glo这个网站,挺希望在ipad上赏析一下网页的互动效果,不过在当下美国人民还在苹果店门口排队的时候,我还是凑合一下吧。请大家也凑合一下,翻到4月5号那期杂志,封面故事是如何让自己在照片中显得好看一些,第一要诀就是:要了解自己的角度。 补充报道: ipad上市的第一天,已经有3000个可以在上面运行的apps诞生。 以前网络上不方便玩的填字游戏变得更生动有趣。 更多“生长”请到这里观看

新鲜视觉以及图游记征稿

这个早上,轻松一下,让眼睛大快朵颐。 (1) 摄影师John Kane最近给Pilobolus——一个用身体来说话的创意舞蹈团体,拍摄了一组由人体组合形成的26个字母照片。6个舞蹈演员和摄影师一起让26个字母鲜活起来。这些照片连同摄影师之前的作品将会出版一本画册。 现在,到英国电讯报网站去,从ABC开始你的识字游戏吧。 (2) 吃了没? 没有食欲? 赶紧到摄影师Mitchell Feinberg的影棚里,带一小片儿面包,保证你在目瞪口呆的同时,可以就着各种食物的色香味,吃得倍儿香。 Mitchell Feinberg的专长是静物,他为顶级品牌拍摄广告,为顶级杂志拍摄插图摄影。即使是一粒豌豆在他的镜头里都是跳跃的。 (3) 想起GOOD杂志里有一个影廊,名为“你的食物定义了你”,摄影师Mark Menjivar把不同人家的冰箱打开偷窥。 三口之家的冰箱 一个单身汉的冰箱 (4) 各位亲耐的读者,您能给我看看你的冰箱么?欢迎把你的照片发过来,我们当下的“图游记”活动是:我家的冰箱。 解释: 图游记:1416一个新的栏目,通过网络,我们借助照片游来游去,分享自己的生活。1416会不定期发布各种主题。 当下主题:我家的冰箱。吃——不仅是填饱肚子,也有其社会学意义,当然还体现了经济脉动。 要求:不仅仅要发来冰箱的照片(一两张),还要写一段文字,没有文字解释的照片是游不过来的。最简单的文字是告诉我们你这冰箱里的吃的是什么,价格如何。 投稿地址:ofpixcamp@gmail.com

周一消息树

这个地球,它的土壤,水,它的丛林,山谷,都已经不再是自然的,而是充斥着由于人类的介入而留下的永久伤痕。—— Paul Crutzen (诺贝尔奖得主) 如果把目光放在Prix摄影奖高额的奖金,仅仅关注大奖花落谁家,显然并没有捕捉到这个奖所能带给我们的启示。 到了2050年,地球上又增加三十亿人口的时候,人类是否还能够可持续发展,这个奖的目的是支持那些用各种视觉手段探讨这个问题的艺术家。 2008年,此奖颁给了 Benoit Aquin,他拍摄的是中国的沙暴,2009年,获奖的Nadav kinder的拍摄题材还是中国,内容是长江。 Benoit Aquin摄影 2009年入选者中还有摄影师 Darren Almond的作品《满月,黄山》,满月是他的一个系列作品,尝试拍摄月光下的景观。最新作品是在诠释月光倾泻下的黄山,在他看来,这也是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一种回应。 Darren Almond摄影 同样也在以古人的心境看中国的入选者是中国摄影师姚璐,不过他看到的是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 —————— 也门有可能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水资源即将耗尽的国家,其首都萨那将在大约10年后成为一个无水可用的城市。在也门,自来水管经常处于无水可供状态,水越发成为只有富人能够承受得起的“奢侈品”。其他人则只能依靠本就不足的降雨,或者将希望寄托在慈善组织身上,解决吃水问题。有时候,他们甚至为了水实施犯罪行为。——世界银行,也门的水资源缺乏已经达到极端 也门的水资源匮乏大概只是一个开始,如果你无法想象人类离开水的生活,去看看摄影师 Claudia Ficca & Davide Luciano的作品,他们貌似夸张的照片告诉我们,这个现实或许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Claudia Ficca & Davide (…) Read more

冷笑话

之一 纽约艺术书展上,一个发放报纸的展台上,大大的宣传标语是这样写的: 免费!即使安妮(Annie Leibovitz)都能承担得起。 这位刚刚过完六十岁生日的安妮女士,因为债务危机从女王变成街谈巷议嘲笑的对象,让人感慨世态之炎凉。 之二 昨天去看了一本《新闻周刊》(Newsweek)大吃一惊,我大胆预言这本杂志即将倒闭。 并非危言耸听,这本新改版过的杂志,仿佛某个三流企业的内部刊物,杂乱无章。他们声称自己已经从时事杂志转变为深度分析类型,但是内容却乏善可陈。 让这本杂志漏出败相的是广告。你如何相信一本没有汽车,没有名表,没有任何大品牌出现的杂志能生存下去呢? 这就是我手中的《新闻周刊》,第一个广告是某品牌燕麦人饼干,第二个广告是某品牌狗饼干。(真的,我没骗人) 之三 英国一家名叫“网络之眼”的公司计划开展一项“游戏”:抓坏蛋。 这可是真人游戏,该公司把安装在自己客户那里的监视器录像在网络上实时公布,访问者如果看到任何可疑人物出现,有任何违法犯罪的行为,等等,就可疑点击画面报告。 一个月抓坏蛋最多的就能得到一千英镑的现金奖励。 英国这国家也崇拜老大哥? 照这么发展,以后要不然以后全人类都会变成彬彬有礼纯洁无瑕的正人君子,要不然就是无所顾忌的大坏蛋。 每日邮报关于这个新闻报道的最后一句话让我乐出声来:英国各地遍布四百二十万个摄像头,平均14个人由一个摄像头监控,是中国的一倍半。 之四 世界就是荒谬,还是在英国。这边厢全国人民都在偷窥,那边厢在公共场所拍照也被严密监视。 这逼得马丁帕尔也上街抗议,手里举着大牌子,上书: 我不是恐怖分子 大叔那么火星,真的不像恐怖分子。警察叔叔请放他一马。(更多消息请查看英国网站“不是罪犯”)

愿你梦想成真!

有个疯狂的家伙,正在为自己未来的的徕卡M9“募捐” 他建了一个网站,叫做徕卡之梦,希望看官们能买一件Tshirt,或者捐赠5块钱,从而能够使得他早日捧回亲爱的徕卡。 哼哼,七千美元的机身,四五千美元的镜头…… 他是自嘲么?在他网站链接的漫画《小鸭摄影师》是这样的对话: 喔,你的相机拍照很好看 嗯,你嘴里说出的话真好听。 我需要一台好相机就能拍好照片 我需要一支好镜头就能拍好照片 我需要拍照,才能拍到好照片

Link Day

今天忙,就挂几个link让大家探索 1,前两日写了个有关ICP的作业的帖子,不知道是否有人按照这个名单练习了一番,在ICP上学的杨文洁已经把她的作业贴出来了,前去围观点这里。 2,网络摄影杂志toomuchchocolate和柯达公司联合搞了一个捐赠胶卷活动,到这里去填写的申请,你也许可以成为接受柯达赞助胶卷的十名摄影师中的一员。 3,你还可以去NPR瞧摄影师的小样儿——contact sheet,这里有一个关于摄影师作品小样的影展,选题来自Ammo出版的同名新书,这种把小样和最终选出来的照片并置的方法,虽然思路简单,但却也很有趣。惠特尼博物馆也有一个关于小样的展览,探索的是艺术家如何用小样创作。 马丁叔叔的小样儿。

修图有害健康

我是Fred Ritchin先生的粉丝, 我欣赏老爷子眼光的开放。 今天早上看到他老人家更新了博客,立马瞅了一下,发现“出大事情了”。 法国议员布瓦耶(Valerie Boyer)与其他50名议员正在推动一项新的议案,要求抵制电脑修片扭曲真实的歪风。出于对那些人造窈窕淑女导致女性减肥过度患上厌食症的痛恨,她要求用电脑修改了人物外貌的广告必须要加注:此照片经过修饰,人物外貌有所改变。( photograph retouched in order to modify the physical appearance of a person ) 一旦这项议案通过,不加注的广告照片要接受大约五万五千美元的罚款。 布瓦耶还希望将这项法案引入新闻,宣传等其他领域。 事实上,早在1994年,Fred就建议图片编辑使用两个符号区分那些经过数字技术更改的照片和原始直接用镜头获取的照片。他认为: “这就好比撰写文章的时候引用别人的话要加上注释一样,我们越来越多的使用数字技术修正自己的图片,因此也同样需要通过注释来告知读者。直接用镜头获取的影像和经过后期制作的照片,对于读者理解信息来说,带来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Fred的建议在他的故乡美国并没有实现,而在摄影的故乡法国,眼看就要成功。摄影师要想在法国生存那还真需要几分胆量,这是全世界有关照片隐私法律最为严厉的地方,即使是街头抓拍,拿不到被摄对象的书面授权,发表照片也是危险的——这恐怕有悖摄影老祖宗布列松的意愿,而当下这项对修图进行明示的法律的出台,又给老祖宗拽回了几分面子——照片应该是坦率的,不加掩饰的。(candid) 不过,这还是难免让人想起香烟盒子上的“吸烟有害健康”几个大字,女人们会不会从此不再减肥?(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要把衣服做得宽大一些才是正解) 原来写了个比较有高度的结尾,后来觉得不好,关于这个“真实标签”最有发言权的恐怕还是那些不懂摄影的读者吧。 相关链接: 一个关于照片“作假”的讨论(这里) 两个小符号的智慧(这里) pixelpress的鼠标迷宫(这里)

周一消息树

一二三,五 一个女人 她被称作第194页的女人,Glamour杂志上的这张照片引发了不少读者来信,他们急切地询问,希望知道她究竟是谁。她并非美若天仙完美无瑕,也并不是因为此照片是一个女人全裸的照片才会引发观者的好奇,众人的感慨是因为她的小肚腩。 她和我一样,有着恼人的肚腩,我曾经有过一千两百八十个消灭它的计划,不幸的是这家伙仍然存在。有多少女人为此感到自卑和无奈?但存在于时尚杂志194页的这个女人,却愉快地笑着。读者们写来一堆回信,他们说,这张勇敢的照片所带来的启发是,人应该对自己的身体发肤自信。 两个瞬间 很多人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街头摄影师,仿佛这是一件很“下流”的工作。如果有人称大师罗伯特弗兰克为街头摄影师,该引发怎样的反驳,他是街头摄影师么?街头摄影师又是拍什么的呢? Jeff Mermelstein在纽约街头拍了三十年,他说这是个让自己舒服的地方。他新出版的画册有个奇怪的主题“拨弄头发”和“奔跑”,画册的题目叫做《 Twirl/Run》 这是两个无厘头的瞬间么?让我们都想想自己吧,拨弄头发的时候,跑起来的时候,在想些什么? 三个纪实摄影师拍时尚 最近几季新时装发布的时候,《纽约》杂志都别出心裁地请来纪实摄影师来拍花花世界。 第一个是马格南的 Christopher Anderson,此后是VII的Benjamin Lowy,而最近一期则是VII的Marcus Bleasdale。 当Bleasdale的镜头从索马里,苏丹,刚果转到纽约,米兰和巴黎的时候,他拍下了什么呢? 五个“光圈” 前段时间很难看到摄影师沈玮,很是神秘地去光圈开会。直到最近谜底才揭晓,他被光圈基金会选中参与一个为期一年的摄影拍摄项目。 这个项目将邀请五位摄影师参加,共同拍摄一个名叫绿色推车的公益活动——贫困的移民在一个基金会的赞助之下,将拥有他们的“绿色推车”贩卖新鲜水果。摄影师们以分片包干的方法到不同的区域去记录参与这个项目的人们的生活。 摄影介入NGO和公益活动在国外很常见,活动将会推出展览和画册。不过,我很想知道沈玮会如何去拍“纪实”,那些照片会是肖像?场景?这五个摄影师的风格迥异,他们又都如何在“受制于人”的前提下,以自己的风格拍摄呢?

周一消息树

全数字时代(All things digital) 作为一个天性对科技愚钝的女人,近来的感受是,如果不克服这个弱点,在当下这个世界生活是要吃亏的。 我的Reader里订阅了一个名叫All Things Digital的频道,信息更新很快,每天都好多条,但我其实很少仔细看。这次外出回来,发现这里已经积攒了上百条未读消息,突然很有耐心地一条条地阅读起来,然后生发出一个感慨:没错,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全数字时代,这是一个系统,如果你不去了解系统,甚至去研究如何和系统对抗,那你就会逐渐变成机器人。而所谓机器人,就是忘记了自己是肉做的,越来越无所不能。 1, 爱丽丝的仙境 我打算买个新的袖珍数码相机,但仍然在各类产品中犹豫不决,尤其想到一旦买了个新的,马上就会出更新的,便想着要等等,买个更更新的,如此周而复始,就愈发犹豫不决。 尼康出了一款新相机,产品的宣传口号是:你随身的家庭剧院。所谓剧院效果来自这个相机一个独特的功能:投影。拍完之后,相机可以立刻转换成投影仪,照片能够因地制宜地被投影到墙上,纸上等任何介质上放大观看。 投影和在电脑里观看以及打印出来完全不同,一个是尺寸带来的观看感受的不同,这使得“假照片”似乎转化成“活的”把你吸入过去的场景中,另一个是投影过程中,这种通过“神秘的”光线构成照片的特征,又会产生一种“仙境”的感觉。 我想象着,如果我拥有了这款相机,晚上就会躺在床上,把我的照片投射到天花板,就这么看着,催眠着,进入真正的梦境。 2,大脑不死 这次旅行又去了三番。 三番很有趣,想象一下,硅谷那些各式各样的公司,里面藏着各式各样的科学怪人,他们虽然没有瓶瓶罐罐,但指头在键盘上敲敲,就搞出一些用语言难以形容的新产品,这个可能比魔法师还厉害。 硅谷里有这么一家公司,它们的研发很让我感兴趣: “你知道吗?你观看能力的强弱有赖于你的大脑而不是眼睛,眼睛接受视觉信息,但处理信息的功能却是由大脑来完成的。” 这家公司专门生产锻炼人大脑的软件,通过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视觉信息。它们的一个实用产品是一款开车软件。上了年纪的人开车有困难,其根本原因是其大脑处理视觉信息的速度变得迟钝,通过软件中游戏的帮助,据说能够很有效地让你看得更快,看得更多,看得更远。 我曾经一度对视觉认知研究很感兴趣,遗憾地是没有机会和能力深入下去。眼脑并用地观看是个通俗的道理,但也时常容易被忽略,如果你拍照的时候总想着拍照不仅仅是眼睛的事儿,还要大脑参与,这应该能够带来很多启发吧。 3,混沌中的秩序 维基百科的运作总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人人都能插足的百科全书的构建,如何能够形成一个有序的世界呢? 卫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到一个科学小组正在对维基的发展进行分析。他们追踪了维基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指出维基的发展较之刚刚成立的爆发时期,已经开始变得缓慢。 文章谈到,互联网上信息数量的增加是成倍的,一般都遵循这样一个定律,多的会越来越多( the rich get richer), 也就越能引起关注。维基最初几年的发展符合这个定律,但是现在的情况则是,一些所谓维基“资深编辑”开始掌控维基词条的编撰,而菜鸟们则很难进入维基的编辑体系,这使得维基百科词条的增加速度变缓慢,那些资深编辑的文字更容易批准,而新手的则会容易引起质疑和拒绝。 科学家认为,维基的发展符合当某种资源紧俏的时候,人类人口增长的规律,比如,食物如果要消耗完,人们就开始为食物竞争,人口数量下降,而强壮的,能够适应环境的人则会生存下来,变得越来越有力量。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群众运动 一些邀请网友参与的项目,变得越来越有意思。 @600邀请网友上传他们在相同的网络时间:2008年11月4日@600这个时刻拍摄的照片。这个照片集纳还有点儿意思,同一时刻,却有白天有黑夜,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迥异。 他们新项目是征集巴黎的作品 以下是两张@600作品中的“不明的风景” Fulvio Bortolozzo, Torino, Italy Raimond Wouda, Hagestein, Netherlands Good杂志也总是有一些特别新鲜的群众游戏,最近的项目是征集漂流瓶子里的小纸条。我很喜欢他们曾经做的改造报纸头版的活动:Newspaper2.0,头版新闻最“政治化”,最有“冲击性”,总是试图设置我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但也许也是最无聊的,通过在头版上涂鸦画画的方式,读者如此改造头版: 读书吧! 企鹅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一套新书,封面皆高调使用了马格南图片社的照片,精心设计,比如 Danny Lyon的摩托党: 其实,现在图书出版的花招越来越多,美国当下流行的是给新出版的图书建立网站,强调“watch before reading”,把小说简介做成视频,片花弄得比大片儿还精致。 比如这本恐怖小说《bood and ice》 ,观念小说《the kept man》,还有这本散文《 i was told (…) Read more

私杂志,私发行

早上在googlereader里看到一篇朋友分享的文章,宣布一本名叫《Common People Coach》的新杂志出版——说是出版,也没有那么严肃,看上去似乎是几个朋友一起鼓捣的私家杂志,有pdf版本可以下载来看。创刊号的主题是《早餐》,那个时候我刚刚吃过隔壁面包店的牛角面包,翻着这本书却仍然感到有些饥肠辘辘。此时,我很怀念天津的煎饼果子,不是北京的,煎饼要绿豆面的,里面一定是果子,而不能是薄脆。他们这期杂志还让我想起《生活》早年间也做过《美国人的早点》的图片故事,我上life网站里搜了一下,没找到早餐,却找到了一组“培根”的故事。 前两天我还收到一封来信,介绍一本产自台湾的名叫《两人出品》的私杂志。邮件里有一篇发表在联合报上的文章,作者陳宛茜提到:“只要有一個作者和一個讀者,私雜誌就可以誕生了!” 《两人出品》的网站看得我有些晕,但他们的flickr相册却实在值得一看,杂志的创办者也是一个私杂志和画册的收藏爱好者,在这个flickr上你可以大饱眼福。 私杂志的发行渠道似乎很窄,或者是做成电子版供读者下载,或者放在咖啡馆里小规模销售。不过也有更为创新的传播渠道。 纽约有一家很有意思的书店叫做printed matter ,它专门销售艺术家的艺术出版物,没有书号,没有出版商,有一些书甚至是作者本人手工制作,可能某个页面还有他不小心粘上的黑手指印。有一本摄影书的后面粘着一个小塑料口袋放着几粒松针。有的书很粗糙,复印、简单装订,有的则做得非常漂亮精致。这家店1976年就诞生,一直在做艺术家出版物的零售和批发的生意,他们的阅读室里已经积累了全球五千名艺术家的一万五千本书籍。 网上有很多pdf版本的杂志,不过,我还是喜欢那种能捧在手上看的感觉。这个magcloud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它是一个杂志交换平台,你可以把自己的pdf版本杂志上传上去,当读者看中你的杂志之后,就可以订购,magcloud将会把你的电子版印刷制作出来送到读者手上。一份杂志的印刷成本是平均每页20美分,再附加运费。所以作为私杂志的出版人,你只用上传你的杂志,再弄一个PayPal帐户,就不仅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你的杂志,还能顺便赚些小钱了。magcloud里面有很多杂志办得都挺棒。我喜欢这个“梦”的专辑. 嘿,和大家分享一个我最近的梦吧,梦到走进一个大宅子,中式庭院,家里有一个大大的池塘,工人正在捞池塘里的水藻,方法是把一个和池塘一样大的篮子先沉进去,然后用牵引设备再把篮子从水底慢慢提起来……如果解梦的话,这难不成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可我是来捞水藻的,不是打水的。

Link Day

周末,说一些轻松好玩的。 四十本杂志在线阅读 这个周一,我刚刚梳理了最近看到的一些杂志的消息,就得到了一个宝贝链接,将网上的在线摄影杂志一网打尽。通过这个链接,你可以把魔爪伸到40本杂志,风格不同,内容迥异,有纪实也有当代艺术,还有风光自然等小情趣。来自美国英国,还有意大利。 在positive这本杂志上,发现了对中国摄影师林志鹏(223)的采访 傻瓜相机计划 这个项目叫做一百万张小照片,主办人的数学可能有问题,他们的计划是邀请来自全世界的一千个艺术家,每人用一次性傻瓜相机拍24张照片(一共是两万四千张嘛)。参加者最后需要把6寸照片寄回去,会有一个展览。参加的方式也很简单,在线申请就可以,不过要交18美元的参赛费。 这是你的行李么? 摄影师 Luna Laboo说自己可能有一点点偷窥癖(谁没有?)她展开了一个摄影项目,为那些遗失的行李寻找失主。箱子里面的东西都乖乖地陈列出来。 箱子是她在拍卖会上买来的,很多都是机场的遗失物。她说在箱子买来之前根本无法知道里面有什么。因此,打开箱子仿佛是打开一份圣诞礼物。 很喜欢她的网站设计。这里还有一个小访谈。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