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样本:沈玮

中断一下收藏的话题,今天是沈玮Almost Naked个展开幕,正好借这个机会,写一篇我一直想写的文章。 另外,标题里的样本不是榜样的意思,而是指抽样出的一个个案。 个展开幕,似乎是一个很好的“结果”,可这两天和沈玮聊天,他却并没有为此感到兴奋,话题已经是下一部作品。 Jörg Colberg在给《中国摄影》杂志写沈玮作品评论的时候曾经提到:“有一次,他带来一大盒照片,打开的时候我充满了惊喜。那简直是个聚宝盆,可以取出无穷无尽的照片。我仍然不知道他究竟如何拍到那么多精彩照片。我感到自己好像一个进入充满糖果的商店的小孩, 他的东西让我目不暇给。” 我在沈玮家也一不小心打开了一个聚宝盆,不过,里面装的是一些已经成为“过去时”的照片,它们并非是沈玮的“作品”,是他的各种练习作业,却让我看到了沈玮为大家所熟知的作品“almost naked”这个结果以外的东西。 很多人都以为举起相机拍照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甚至连摄影师自己也不例外。这体现在大家对“结果”的好奇。沈玮在国内的讲座中遇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你怎么拍到的这些人?其实,这是整个拍摄环节中,最简单的一部分,答案就是,如果被拒绝了就换个人。 作品并非是在按下快门之后诞生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更难以解释的概念,有学生曾经问我:“我就想拍到沈玮那种风格的照片,为什么拍不出来呢?”我的回答是:“你得先拍和沈玮一样多的照片。” 感谢沈玮,在我的要求下,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练习作业都发了过来,使得我们可以看到他创作背后的经历,这无疑是一个比“结果”更重要的样本。 self-portrait Landscape documentary BFA毕业创作 still life (注:这是他唯一一组MFA作品,此后精力都放在almost naked的创作上) 水彩 在浏览这些照片的时候,我们两个不断地发出感叹,喔,这个是Andreas Gursky的,这个是Edward Burtynsky 的,这个是Martin Parr的……拍一部作品或许可以形容为一个“找自己”的过程,是内容上的寻找,也是风格和表现上的寻找,这中间得绕过多少个陷阱,多少个雷区! 当然,你也不能武断地说,这种风格上的雷同就是一种拷贝,它可能是一种巧合,也可能是一种潜意识在作怪,也许关键就在于你是否能够批判性地看自己的作品,甚至能够狠心将之抛弃。 沈玮在我们人大上了一节所谓的critic课之后感慨,你们的critic太温和了,在我们那里每节课都会有人给弄哭。 是啊,大家都拿自己的作品当作宝贝,上来一堆人七嘴八舌说你这个不好,那个不好,风格像这个像那个,你能不急吗?但是你得忍受。 (…) Read more

《生活》永远不会永别

life.com上线。 不过,这次幕后操控的是getty。 详细情况请参考1416这篇文章。 最新上线的life允许blogger们免费使用这个超大图片库里的任何一张照片。检索功能很人性化,我很喜欢。 我最近好困好累啊,春天还不来!冬天,除了哈士奇,别的我都不喜欢。

摄影蒙太奇

奉上链接一枚——1857年到2007年摄影蒙太奇发展的历史及其产生的影响。 制作这个图表的貌似也是一名教师+博客作者。 早期,除了用蒙太奇和拼贴的手法进军艺术世界,比如Oscar Gustave Rejlander,Henry Peach Robinson等,民间大众主要拿摄影蒙太奇手法当作娱乐。而到了八十年代之后,将摄影当作一种“材质”,用其表现自己梦想中的世界,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创作观念。 顺着这个链接我去下载了一本电子书,写于1896年,名字叫做《摄影娱乐术》 ,主要教人们用镜子,利用透视畸变等各种小伎俩拍摄奇特好玩的照片。很有趣。

周一消息树

上周从SF回来,goolgereader里面有一千条未读消息,平白无故欠了一堆信息债,真是自找的烦恼。 好不容易把债还完了,感觉今天这篇消息树还挺难写的,杂七杂八的东西太多了。 美国消息 1,全美杂志协会2009年的杂志奖揭晓,Bon Appétit,GQ,National Geographi, The New York Times Style Magazine,W,这几本杂志荣获摄影运用最佳杂志的称号。 另有两个奖项分别与摄影有关,一个是杂志新闻摄影奖,奖励最佳报道摄影图片故事,另一个是摄影作品集奖,奖励创意摄影和插图摄影作品集。在全美杂志协会的网站上都列有获奖作品的链接,值得挨个探访一下。 还有一个新近设立的网络专题奖,其中也有一些很有趣的在线专题。 如果你还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由Minonline评选出的年度最佳网站,也包括视频、互动图表等一些有关视觉手段运用的奖项。 2,最近美国地铁里有一个广告闹得比较疯,叫做Character Project,是一个摄影项目,很少看到一个摄影活动能够得到如此大规模的宣传,颇有些好奇,回家查了一下,发现主办方是美国有线电视频道USA-network,这也就不奇怪了。这个有线频道将自己的品牌特征定性为“个性为上”(characters welcome),这就是整个项目主题的由来。 此项目和光圈基金合作,邀请了11位美国摄影师,在去年夏天以“美国个性”为主题在全美各地拍摄人像。目前已经铺设了网站,接下来是图书出版和巡回展览。 网站做得很清晰悦目,商业介入的好处就是使得目标明确架构清晰,但是商业所带来的糟糕的地方就是肤浅,点开网站的下载目录,有照片和宣传海报可供下载,但是看来看去,没有一张喜欢的。这些都是“宣传”照片,根本没有艺术家的精神,其实和当年人民画报封面上的红脸蛋姑娘异曲同工。美国人其实比我们还会搞宣传。 还有一个类似的项目叫做50states,参与者来自美国50个州的摄影师,每两个月完成一个主题的拍摄,目前已经结束的单元叫做“人”(people) 英国消息 这是一个坏消息。英国Alamy图片社的负责人James West在给他们的供稿人的信中指出,英国报纸在图片库照片的购买上,本季度与去年同季度相比较,已经下降了30到70个百分点。他认为这是一个连锁反应: 广告投入在本季度大幅度下降, 印刷媒体的销量骤减,而且将持续, 媒体的网络版仍然没有找到可以赶上印刷版的盈利模式, 近几个月所有的岗位都在裁人, 编辑部门的预算被缩减, 未来的编辑预算还会进一步缩减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上周连续看到几份调查报告,干脆汇总一下。 1. “读”纸媒,“看”网络 纽约一家公共关系公司对316名年龄在12到72岁的受众展开了调查,发现尽管纸媒唱衰的论调越来越响亮,但是受众的阅读习惯似乎仍然很保守,调查结果如下: 1,80%的人仍旧订阅杂志,83%的人认为日报的存存在仍然非常重要。 2,尽管受众也趋向网络阅读,但是他们仍然相信新闻更适合纸媒体,45%的人认为报刊杂志在10年内仍然会存在,但是同样也有40%的人则持怀疑态度。 3, 60%的人认为从博客上获得的信息是不可信的。 4,30%的人认为那些以新闻信息为主的网络是他们获知最新消息的主要来源,66%的人认为这些是他们当日的信息来源。 5,只有18%的人认为报纸是他们阅读新闻的第一站,但是55%的人仍然每天都会阅读报纸,53%的人还在订阅报纸。 6,当读者寻求休闲娱乐,杂志和网站则是他们的主要媒介。但只有7%的人会在网络上看他们喜欢的杂志。 这份调查报告显示了传统媒体的忠实拥趸仍然存在,受众仍然相信其对信息的权威解读地位,但其地位已经岌岌可危,有人认为纸媒要保持长盛不衰的关键是要在内容上下功夫,让纸媒成为读者去网络上进一步展开搜索的信息导航。 2.你不是一个人 美国摄影师在抱怨日子难过的时候,会从美国艺术基金会(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近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找到一些“安慰”,和他们境遇相同的艺术家大有人在。调查报告显示: 1,艺术家的失业率是其他有相同教育背景的专业人员的两倍, 2008年第四季度已经达到6%,一共有大概接近13万人没有工作。 2, 艺术家的失业率可能会逐渐攀高,因为相关职位也呈减少趋势,美国2007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第四季度,就业岗位增加了八十万个,但是艺术类的工作却缩水了七万四千个。 3, 所有类型的艺术岗位的失业率都在增加,失业率由高到低分别是:表演艺术家(8.4%),纯艺术家、艺术指导、动画师(7.1%)作家(6.6%)摄影师(6%) 4,一般来说就业岗位的糟糕状态可能要比经济的恢复要缓慢和滞后,2001年美国经济危机,直到两年后经济开始恢复的时候,艺术家的失业率才达到其最高峰(6.1%)。 3.照片买手的消费习惯 Photoshelter推出的这份2009年照片买手网站浏览习惯调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想介绍,今天正好接着这个机会说一下。这份调查一共涉及到581名调查对象,来自全球各地,领域包含杂志、图书出版、广告等。 调查围绕着买手们对图片网站的偏好展开,结果如下: 1,77%的人不会去看摄影师网站的幻灯片自动展示,96%的人如果发现要先看一段介绍才能进入主页面,则心情会大大不爽。如果网站超过10秒钟才能下载,50%的人会放弃。如果超过15秒,你会失去71%的读者。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赛季:接连看到不少比赛消息,整理如下: 1,Magnum 马格南最近有不少奖项推出,一是面向年轻摄影师的Burn,之前介绍过,截稿期就要到了。 另一个是专门面向女性纪实摄影师的Inge Morath摄影奖项,年龄规定在30岁之下,截稿期是4月30日。 2, Getty Getty最近又新增加两个奖金额为一万五千美元的大奖“GRANTS FOR GOOD”,奖项要求比较特别,需要摄影师和一个非盈利的公益组织合作,共同完成摄影项目。 除此之外,Getty还有奖励给报道摄影师的两万元大奖,每年将颁发给五位摄影师。 3, Eugene Smith Eugene Smith人道主义摄影奖较之往年截稿期提前了两个月,截稿期是5月15号,详细情况在这里。 4,HCB (Henri Cartier-Bresson) 布列松基金会本年度的三万欧元基金,正在等待摄影师领取,截稿期是3月31日。点这里看要求。 5,最漂亮的报纸 这一条是有关评选结果。最近报刊设计协会(SND)评选出2008年度全球最佳报刊设计,榜单上有五家报纸,四家来自欧洲,一家是墨西哥。 名单如下: * Akzia, Moscow, Russia * Eleftheros Tipos, (…) Read more

真心话 大冒险

stanley翻译(严重感谢!) 年轻人讨教前辈有关谋生的问题,总会得到一些冠冕堂皇的回答,比如,要坚持理想。 “摄影师在未来五到十年如何销售作品? 当Simon Norfolk遭遇这个问题,他却颇为坦诚地说了一番真心话——当然,真话都是比较难听的: 几年前,我就放弃了以为媒体拍照而讨生活的想法,转而把作品以限量版艺术品的方式,通过在伦敦,纽约和洛杉矶的画廊销售。 不过,我仍为杂志工作,我大多数挂在画廊墙上的作品,都是以给杂志完成委派任务为契机拍摄的——但是,我只把杂志的酬劳看作是一种启动资本。如果他们要求我工作三天,我会在这三天拍到让他们满意的东西,随后会留下来,继续拍摄让我自己以及购买我在画廊出售的作品的客户们满意的作品。 我设法不是为了工作而接受工作,总是在大脑里设定一个蓝图 。假如一个故事对我自己的长期项目【战场】这个专题有贡献,我就会答应。 但这种颇为有利的合作方式,只是当我的摄影作品在画廊销售顺畅时才会成为可能。而现在,那些购买我作品的人们就是我们在晚间新闻看到的,拿着纸箱站在倒闭了的银行外头的银行家,天晓得这些人是否仍然会买我的作品? 你问我对未来的预期?将有更多“著名”摄影师利用他们的名气给富有的矫正牙医开办“大师班”。所谓的“宗师级”摄影大师们,会热衷到俄罗斯跟有权势的达官贵人和第三世界里的亿万富翁打交道。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会向婚礼摄影说不,或是宁愿去当一位獲利丰厚的教员,出售给年青学生们一个很少可能会实现的梦想——他们将有一天会以摄影师的身份工作。 你问我的忠告?再去获得些新的技能吧。保留您的摄影志向,但试图从电影编辑,网页设计或会计这些领域去赚钱谋生。很快,我们都会成为以其他方式来谋生的“业余摄影爱好者”,不过,我们却不会告诉自己的同事。我们实在需要克服自己这种势利心态 。 从今往后,我们要严酷地对待自己需求。网络上的杂志都是由具有一定技能的摄影爱好者创办,他们的商业模式显然不包括给供稿的摄影师付稿酬,他们会给来修理影印机的人支付报酬,但是对被要求写六百个字的“某著名”摄影师却分文不会支付。这样的商业模式,我们怎样才能生存下去? simon的语调很灰,而本教室具有同样“沮丧”论调的文章还有 真实的世界 一个老摄影师的语重心长 看了这些文章,你还会展开大冒险么?

重温时尚

继《摄影演义》(Genius of Photography)之后,BBC又推出了一部新的摄影纪录片:《七张影响时尚的摄影作品》(《senven photographs that changed the fashion》)。这部纪录片拍得很有趣,摄影师Rankin不但作为主持人,带领观众重新探访七位时尚摄影师的世界,并且亲自操刀,仿照七位摄影师的风格拍摄照片。 片中的七位时尚摄影师分别是: Cecil Beaton Erwin Blumenfeld Richard Avedon David Bailey Helmut Newton Guy Bourdain Herb Ritts 全部影片链结在这里。(严重推荐。)

关系

最近,Humble Art Foundation出版了一份《年轻摄影师作品收藏指南》。 书中收录将近160位摄影师的作品,将会推销给博物馆的策展人、画廊、收藏家,以及图片编辑,成为连接摄影师和市场的桥梁。这自然是一件好事。不过,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纯洁”的工作,因为按照我以往的心思,会不遗余力地向各位介绍这种推新人的活动,但是来美国两个月,有一些不同的感觉,最大的感慨之处在于,美国人搞关系学,比我们要厉害很多。 1,这本书出版的第一时间,摄影师Amy Stein就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消息—— “对于收藏家和策展人来说,是一个明智的指南”it was a great resource for collectors and curators。 2,这本书序言的撰写者是一个收藏家,RUBEN NATAL–SAN MIGUEL,我打开他的博客。他正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做访谈, 第一个是Daniel Cooney,画廊老板,最近连着搞了两次年轻摄影师作品拍卖活动。 第五个是上面提到的Amy Stein。 3,最后说到和Humble Art Foundation的创始人,名字我忘记了,我在一次摄影展的开幕仪式上看到他和Daniel Cooney画廊的老板形影不离。 当然,这只是我从我在纽约有限的社交生活中看到的一些表面现象,圈子小,彼此都认识,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而且这兴许也是商业社会的规则——尽管,我们不愿意将艺术和商业沾边。在国内,我们的老师从来不会教我们如何“社交”,所谓“关系学”就是黑幕。但是在美国,这一切都以很合乎逻辑的方式发展。 其实我们还要注意一下这个数字:160, Humble Art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1,公民新闻 上周美国飞机坠河,公民新闻摄影再一次发威。目击者都成为了新闻记者,拍照手机,即时传输,使得他们的力量更为强大。此时,平台则成为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公民新闻记者们摄影报道都通过怎样的渠道快速传播出去? Pdnpulse的结论是,最快的是Twitter,其次是Flickr。这两者的特点都是免费和共享。而此次竞争中的输家却是那些试图通过公民新闻盈利的网站,比如getty旗下的scoppt,他们的口号是:把你的照片销售给媒体。但像飞机坠河这样重大的新闻事件,这里却没有丝毫体现。这种试图把公民新闻报道专业化的努力遭遇了尴尬。 在偶然和必然之间是否能够搭建一个通道,公民新闻摄影作品是否就只能以无心插柳的方式传播?就好比像公民 jkrums,他现在被称作Twitter英雄,iphone照片已经被美联社买下,其负责人认为,这是一张记载历史瞬间的照片。这恐怕完全出乎作者本人的预料。 2,艺术品买卖 新出现了一家致力于二手当代艺术品买卖的网站Artcycle。 正如网站经营者所提出的,他们所专攻的是艺术品二手市场,卖家有藏品急于出售,而画廊则不可能回收这些作品,拍卖行则效率缓慢手续繁多,还有各种中介费用,比如印制图录的费用就至少是600美元。此网站则声称自己搭建了一个简捷的通道。 Artcycle目前在线的艺术品以摄影作品居多,都是名家作品,比如Araki, Eggleston, Opie, Ruff,Salgodo。其中araki的一组宝丽来作品售价是2000美元。 你们一定和我一样很关心标准问题——什么样的作品才能通过他们的平台销售?在其网站上有如下回答: 它是否是一个国际著名的艺术家的作品?这部作品是否曾在一个著名的画廊或者博物馆里展出?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则愿意帮助你销售它。 这就是商业时代衡量艺术品价值的标准,围绕着的是“名声”而不是作品。 3,时尚 二月,克里斯蒂拍卖行将有一场摄影作品的拍卖。作品很值得一看,是上个世纪最经典的时尚照片,摄影师包括: Helmut Newton, Richard Avedon, Irving Penn, Horst P. Horst, Herb Ritts, Andy Warhol, (…) Read more

吹起小喇叭。。

《影响》杂志目前正在做春节前最后一期杂志。忙啊。 透露一下这期的选题,其中一个部分仍然是对2008年的回顾,国际上我们会总结去年的十个好消息,十个坏消息。国内部分我们则希望盘点一下国内摄影师的网站,以及对去年的新媒体实践进行盘点。 你有网站没?上次我碰到马格南的科技盲partick先生,他都透露自己已经让儿子帮忙做了个网站就要上线了。作为职业摄影师,网站会帮助你更好地和职业领域的各种人士沟通,省去很多麻烦。我发现国内摄影师很不重视这个,常常拿博客来充数。也许很多优秀摄影师已经拥有个人网站但还不为人知,因此《影响》在这里发起第一个征募: 1,请自荐你的个人摄影网站。(注意,是个人的,而不是工作室,公司) 2,也可以推荐你喜欢的摄影师网站(注意,不要外国人,只要中国人) 3,个人网站,不是博客。 4,摄影师的网站,你们知道我说的啥意思,主要是放作品的。 5,希望有独特的设计。 6,请在这个帖子后面跟贴,或者发邮件到 editor@ofpix.com 你尝试过做多媒体报道吗?在美国的新闻摄影领域,你要不会这个,饭碗可能都没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怀疑到探索,去年在中国新闻摄影领域有不少摄影师也已经开始尝试制作多媒体。可能也有不少精彩作品有待发掘,《影响》在这里发起第二个征募: 1,请自荐你制作的多媒体报道。(多媒体报道,意思是将视频、音频、照片结合在一起的报道,那种配乐风光片不算。或者说,凡是那种整篇报道都是配煽情音乐的,都不算。) 2,请推荐你喜欢的多媒体报道。(国内的,不是国外的) 3,也请跟贴,或者发邮件。 喇叭吹响了,期待你们的参与。

这样的画册你要不要?

刚刚在博客介绍过photolucida,最近就见到了他们作为奖品给摄影师出版的画册。非常失望。       任何一个摄影师都不会拒绝出版一本画册的诱惑。但你是否愿意接受这样一本画册: 薄薄的。轻轻的。 没有质感。 廉价的光面封皮。 印刷极其粗糙。 照片如同目录册一样一张张摊开。   据说,摄影师Amy Stein拿到这本“书”都快哭了出来。但是她还是接受了这样一本书的出版,而且印数是5000册。   在我看来,和一个糟糕的展览一样,这种品质的画册起到的只是负效应。   photolucida 并没有真正站在摄影师的利益上为他们着想,而此类画册仍然在摄影师的默许下印刷出来,也可以从中可以窥见美国摄影界竞争之激烈,以及由此带来的浮躁情绪。

两位老中医(2)

昨天的中医介绍了如何去“看病”,今天的中医是著名的Alec Soth,他最近在回答一次博客访问的时候,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于年轻摄影师来说,首先要把作品拍完,才会有作品的推广。这个步骤看似理所当然,但在当下浮躁的气氛中,却经常被被倒置甚至被推翻。 你如何开始做摄影工作,是什么动力让你在这一行不断前行? 我小时候住在乡下,我总是花很多时间和我那些所谓的朋友在森里里玩。但是在森林之外,我是害羞的,当时正处于青春期,有些迷茫。10年级 的时候,我上了一个艺术课程,老师的名字叫Bill Hardy,他开启了新的世界。我想是他让我重新回到朋友那里。一开始我对绘画感兴趣。但是很快就发现对泥塑和室外雕塑更感兴趣。我把这些东西用相机记录下来,最后,雕塑也不了了之,但是我却将摄影工作持续下来。 我一直拍照,那是因为我喜欢这个过程。实话说,这个媒介真真正正地触摸到了我的神经。它是那么的脆弱以及沉默。我要是能成为一个小说家我会更骄傲,不过,即使我能够写小说,那恐怕也是没有什么趣味的小说。 对于你来说,年轻摄影师如何评价自己是否已经到了准备好推广自己的作品,寻找作品面世机会的时候?你认为摄影师去寻找他们的读者,参加展览,获得业内的认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什么? 我喜欢你这个问题。因为你指出了年轻摄影师通常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始推广他们自己的问题。我感到很困惑,很多年轻摄影师忙于作自我推广,而这个时候却本来应该是他们拍照片的时候。让我们拿年轻的小说家作类比,当你开始写第一部小说,你不会在写完第一章的时候就想把它发表。你首先要把整本书写完。太多年轻摄影师拿着未完成的作品,拼命去找画廊和出版商推销自己的作品。 第一部作品的完成总是需要很长时间,也常常导致失败。小说家不但要完成好第一部作品,他在这之前可能也已经写了两三个故事才找到目标。事实上——当你的作品是好的,你会知道,当你信任你的作品,你就可以推广。最后,好作品总会找到它们的读者。 你如何获得成功,成为一个专业摄影师,你是如何一步步达到这个成果的? 我过去没有计划以一个摄影师的身份谋生。我对商业那套很不习惯,而且也没有看到通过艺术谋生的可能。所以我找了一个不需要朝九晚五上班的工作。我在业余时间里拍照。大学毕业之后,我在十年里做了五六部作品。我把作品也给明尼苏达当地人看,但是我知道我还没有准备好。但是最终我找到了我的方向,做了一个我感到非常骄傲的作品。我开始获得奖项和基金。一个事件导致另一个事件,我的作品最终进入了广泛的传播渠道。

两位老中医(1)

作品点评会(portfolio review)是美国很流行的帮助年轻摄影师走入职业化道路的活动。通常由某组织机构发起,邀请业内专业人士参与,参加者经过遴选,有时需要交一定费用,就可以和专家面对面交流。仿佛是拿着自己的作品去看中医。最后的效果一方面是借专家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是尤为重要的则是推广自己的作品,因为这些专家中不乏图片编辑、画廊经营者、评论家、策展人。 “专家”究竟如何看病?最近Andrew Hetherington在自己的博客上采访了一位专门从事摄影咨询的专业人士Stella Kramer,他们的访谈透露出很多信息。 说说你的个人背景吧我从事了很多年图片编辑的工作,在纽约时报,新闻周刊,人物等许多媒体里都当过图片编辑。现在我专门从事摄影咨询工作。我和摄影师一起工作,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创新眼光,编辑他们的作品集和网站。我还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市场定位,制定计划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你认为摄影师从这些点评中获得了什么 作品点评的效果随着摄影师本身特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他们可以得到自己作品的一种反馈,或者寻到了方向。摄影师通常在工作状态中都很孤独,这给了他们一个直面业内专家的机会,可以提供给他们集中的意见。你会在这里遇到从图书出版商到画廊主,从博物馆策展人到图片编辑各种人士,这些人对摄影师个人来说是非常难得有机会遇到的。 点评的时候,我坐在你桌子前面,摊开我的作品,然后发生了什么呢?在点评的20分钟时间里,我所问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是:“说说你的作品”。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你要能很准确地讲出你作品的内容,这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我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我能为你做些什么”我在这里的目的是来尽我的力量帮助摄影师,但是如果摄影师的关注点越集中,我的建议和评论就会对他越有帮助。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有挑战力的,你会不会感到有些摄影师过来是希望你能够解答所有的问题,提供通往成功殿堂的金钥匙呢? 不尽然,因为大多数时候摄影师的回答都是非常具体的,比如希望出版一本书,获得拍摄任务或者在画廊里展出,等等。也有些摄影师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那时候我就很好奇为什么他们选择找我点评。每一个参与点评的专家都在网站上会贴出自己的个人简历,我希望摄影师了解我。不过有的时候并不是这样,我可能是他们的第四或者第五选择,所以他们并没有准备好和我交流。 你在点评中能提供什么帮助我的特别之处在于编辑和创造性思维。我通常可以把摄影师的作品集变得更加强势思路更为清晰。我喜欢让摄影师离开的时候他们的作品集呈现出一种新的光芒。我总是希望能够给这些作品提供一个新的框架,我花很多时间在各种媒体上收集信息,也会与业内同行交流他们希望看到怎样的摄影作品。 这么短的时间内可能对作品集有实质性认知吗? 时间确实很短。一般情况下摄影师都会带来一定数量的作品,还准备一些备用的,时间充裕我又感兴趣的话会多看一些。而这对我来说就够了。不过,有人的作品集缺少很多元素,我就不太明白他的意思了。但是我可以指出他的作品还需要再充实些什么内容。 摄影师特别需要注意什么么?尤其是对那些新手来说。每一个作品点评会都有一定的规则,比如你可以带多少作品以及尺寸是什么。对于点评人来说,你的作品是整理好的集子或者是一盒子照片这其实都无所谓。但是打印非常重要,我同时认为照片的尺幅也很重要。我总是会告诉摄影师,照片必须有它们应有的尺幅。我说这个的意思是,不要让你的作品和你的盒子或者书的大小相称,如果它们需要做大,就要把照片放到足够大。我还告诫摄影师不要把作品的装裱搞得太复杂,比如捆扎起来,或者做成一本书,你要让点评人看到的是作品,其他的东西反倒分散了对作品的关注,显得装腔作势。对 点评人有规定吗?如果有,每一次点评会都有什么不同?我所知道的规定只有时间上的规定。来做作品点评的都是专家,因此大家都心知肚明 你自己的特长是媒体出版类影像,但是也有些人可能会寻找画廊或者图书出版的机会,不期而至地跑到你这里,你怎么办? 我和很多媒体在很多选题上接触过,所以如果一部作品是针对出版或者展览,对我也并不陌生。当下,大多数摄影师都想出版作品或者做展览,他们为此并不关注自己的特点。事情并非往往能够让他们如愿以偿。我是对作品评价,而不管在我看来是完成还是没有完成。我同时还能够给他们的作品指出新的道路,这是他们自己没有考虑过的。我会和摄影讨论他们的作品如果加上多媒体后效果是不是好。我的主意是让他们的作品能够提供其他人无法具有的特长。 如果一部作品很差,或者你不喜欢,你会特别直接地告知么?我不是那种人,会和别人说:“你的作品很糟糕,别干了!”但我会告诉他们我对作品的感觉。假如作品我感觉不好,我会很诚实地评价。但是我仍然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比如技巧上或者构图上,或者他们的作品在哪里可能会得到接受。对我而言,创造性工作具有一种点燃人们灵魂的激情,我有什么资格告诉人家不要去做能够实现他们自我的工作呢? 对于摄影师个人有什么建议呢?穿着上或者不好的行为举止是否带来不好印象呢?摄影师个人最为妥当的表现就是要友善和表达清晰。介绍你自己,和点评人握手。离开的时候表示感谢。即使你不喜欢也仔细聆听他们的话。不要太顽固或者争辩不休。点评人都是专家,他们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假如你不同意,保留你的意见。记住,你花了钱就是来听这些人说什么的。这个点评也很可能就是你未来的工作。因此展现出你对自己工作的热情来! 我发现这个作品点评会越来越流行,选择什么样的点评会参加,你能否给一些意见?对自己的需求有清晰的定位,看看参加点评会的专家,他们是否是你的目标。然后考虑经济支出方面是否适合你。为了成功大家都愿意花钱,但是也并非是把钱花的一点儿不剩。当你遇到那些与你气质相符的人们,以及那些能够为你提出建议的人们,你总会收获不少东西。 (究竟何时才是参加点评活动的良好时机,另一位老中医随后会现身说法)

Burn.

终于发现一个比1416还要火的摄影博客(哈哈),匆忙翻一下马格南(magnum)大叔DAVID ALAN HARVEY的博客,发现每个帖子的回复都盖到了一百楼。不过,大叔的这个博客已经正式废弃了,最后一个帖子显示他又整了一个新地盘,是一个名叫“Burn”的在线摄影杂志。 其实前两天我曾经考虑过是否要去参加David的家庭Party,主题是给他的这个新网站取名字。那个时候这个摄影杂志还暂定名为“Emerge”——从名字里你就能看出这个网站的定位,面向那些正在力图浮出水面的新人。 不过,你总会不断听到新人们嘲笑马格南大叔们的“腐朽”和落伍,比如你可能会看到DAVID ALAN HARVEY的作品还是非常经典的“国家地理”风格,而现在则更流行Alec soth的调调(alec soth怎么看都不像马格南的人)。但是,这个带有一些“兄弟会”性质的组织,那里面的成员,总会给你带来一些意外,他们和你对这个图片社的刻板印象完全不同。 前两天我胆战心惊地发邮件给Patrick,因为自打我向他汇报完平遥的地震摄影展,他就再也没有理我。我问他是不是生气了,他回信说,没有生气是失望(失望于照片没有获得任何回响)。这让我一下子挺难过的,因为我还能记得他从四川回来时候的样子,他的密密麻麻写满图片说明的本子,他如何和fivestone同学身心疲惫地编辑照片,他把自己当作一个记者,而并非什么马格南的摄影师,希望能够让自己的作品发出声音,传递信息。我很难向他解释在平遥,铺天盖地的地震照片中,读者不可能静下心来观影。我只有回信向他道歉,并且告诉他,他记录了历史,总有一天,人们会需要读懂这段历史,那个时候,这些照片就会显现。 马格南大叔身上都藏有历史,你和他们谈话,各种故事不断显现。这些五六十岁的老爷子们,还在拍照。那个“臭名昭著”的街头摄影师Bruce Gilden正在拍摄美国的次级债。街头大叔适时地走进人们的家里。 他们永远都不会错过记录历史。 话说回来,DAVID ALAN HARVE这位出生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老爷子,现在也成了新鲜人类。他的工作中心似乎已经转向了如何辅佐新人。Burns杂志,面向一切热爱摄影的新人。你可以投稿,可以参加workshop,另外还可以申请基金——由马格南文化基金会支持,这是刚刚成立的隶属于马格南图片社的非盈利基金会。去年已经有一笔奖金颁发,获奖者是Sean Gallagher。今年的评委名单和评选方法即将出来,请大家关注。 不过,要是我参加了DAVID ALAN HARVE的网站命名大会,我会告诉他,我不喜欢Burn这名字。同样形容新人的出现,Emerge———这个词我一直不知道怎么翻最好,我喜欢它所具有的安静的动感,想像一下,你从深海里游上来,从带有张力的水面之下冲出来,豁然看到一片广阔的水面,随后舒缓地畅游。。。。而Burn——这显然是网络时代的成名方式,呼地一下子就燃烧起来,瞬时很灿烂,但是很快就会变得黯淡。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