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消息树

60 中国国庆60周年之际,PBS顺势推介纪录片《年轻,不停息的中国》,(Young&Restless in China),报道了九个生活当下中国年轻人的生存经历,梦想,困惑和尴尬。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片花中一位主人公的发言:“这栋楼,每周造一层,这代表了中国速度”。说这话的小伙子,每周不停息地工作七天,为别人打工,自己也在创业,他还说:“我这是在透支自己的未来”。 不停息(restless)——提炼出这个关键词的导演一定很了解中国。 纪录片的音乐也都很好听,点这里 延伸阅读:卫报供稿人Dan Chung的中国国庆报道,点这里 延伸阅读:《纽约时报》:崛起的中国 网址这里,简介这里 VII的新经理 报道摄影图片社VII最近新雇佣了一位经理,这个家伙的职业背景和摄影毫无关联,他在音乐领域里打拼了十多年,在Sony等娱乐公司工作过。VII聘请这位新经理人的目的是在网络,有线电视,手机和其他新媒体中拓展自己的业务。 荷赛资料库 荷赛最近把其历年来的获奖作品整合成一个可以检索的资料库,观察新闻摄影的发展变化,这里自然是一个好去处。 卡帕 据说导演Michael Mann正在筹拍以战地摄影师卡帕为主人公的电影。他已经购买了一本名为《等待卡帕》的西班牙小说的版权。

周末话题:ICP的摄影作业

ICP(国际摄影中心)学校的摄影培训分为普通班,新闻摄影班和艺术摄影硕士班(MFA)三个项目,开学头一个月,所有学员都要参加进入正式课程之前的热身运动,除了对器材,实验室的了解,还有一个拍照热身运动,老师留的作业很有趣,我抄下来和大家分享: 1,   模仿以下大师的名作 :Martin Paar、  Diane Arbus 、Weegee 、Cindy Sherman 2,拍摄一些你自己生活中没有的东西 3,拍摄一张颜色是青的补色的照片 4,记录某人或者某事物留下的痕迹 5,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你能想到的最普通的东西。 6,用光线描绘身体的一部分 7,拍摄你的姓名字母 8,拍一张同班同学的肖像 9,拍一张能够代表美国的照片 10,拍一张内容有关“触摸”的照片 11,拍摄不可见的东西 12,拍你的行李 13,拍摄一个开放空间 14,设计一张照片 15,在夜晚布光拍照 16,拍摄一种对比 17,拍摄你想要拍的 又:杨文洁(白白)正在在icp的新闻摄影项目中读书,这份作业是我从她那里搞到的,她的Low City刚刚在burn杂志上发表,很久没有看这个网站,发现这里的讨论非常热闹。

周末话题:如何给自己的作品定价

一直在务虚,很久没有贴务实的帖子了,昨天看到一篇比较实用的文章,谈年轻摄影师作品的定价问题,觉得值得介绍一下。这个问题对于国内摄影师来说更是比较陌生。我常遇到两种态度,一种是羞羞答答觉得作品是艺术,以价格来衡量显得非常世俗,另一种总是感觉作品不能定太低的价格,会显得掉价儿。 其实,照片定价需谨慎,但也不必太过在意价格,卖照片不是卖身,那也是劳动所得——只要你不做奸商,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 以下就对 Chris Rauschenberg写给年轻摄影师有关作品定价的一些注意事项做一些摘录: 1,照片的价格可以从十美金到十万美金,当然,也有在这个范围之外的。一般来说,开始的时候都可以从一个稍微低的价格起步,随着你艺术生涯的发展,照片价格会逐渐走高。 2,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个固定尺寸的作品,它的价格是绝对不应该降低的。(当然,经济危机的出现给摄影师一个重新定价的机会和理由,如果你发现过往价格太高,这个时候可以调整) 3,价格不统一给你职业生涯的发展带来的破坏将是巨大的,比如你从一个画廊买了一张价值一万美金的作品,但是随后在一个周日跳蚤市场上发现一张同样的照片只卖一百美金,你恐怕再也不会去这间画廊,再也不会买这个摄影师的照片了。 4,由于你还没有被画廊代理,需要自己来确定作品的价格,你可以通过和其他艺术家作品的比较而确定自己的价格,了解他们在你这个阶段的时候价格是怎样的。你也可以参考那些同样没有被代理的摄影师的定价,到一些非盈利的画廊,比如大学的展厅里去看看他们的作品都如何定价。而一旦日后你与画廊签约,你的照片的价值就会在此基础上增加,因为画廊会投入人力物力积极营销你的作品。 5,作品的价格和尺寸有关系。大的尺寸自然要贵一些。但这并非意味着一定要把作品放大,你要根据自己作品的内容确定适合的尺寸。但是一般来说,你可以制作两种尺寸:价格比较能够承受的小尺寸和稍微贵一些的大尺寸。 6,你还要确定作品的限量数目。因为限量的原因,随着作品的不断出售,剩余的作品稀缺度增高,价格也会攀升。但是你要知道的是,限量也意味着,如果作品全部都流通到市场上之后,你也失去了自己作品的控制权。 7,当你开始出售自己的作品,这就意味着可能会有冒险家在你仍然一无所有的时候购买你的作品。这些收藏家便开始加入支持你的队伍,他们可能会在家里展示你的照片,炫耀自己的慧眼识英才,而你作品的价格和限量将决定了这些“冒险家”的数量。 8,站在十字路口最糟糕的选择就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你要尽可能开足马力,去做调研,敢于给自己的作品定价,如果你不是很确信,不妨把作品的价格稍微放低一些,因为低价可以上扬,而高价则没有退路。

开学日

每年7月毕业季到来时候,我穿过校园都会禁不住地伤感,而到了9月,则又是一群新鲜的面庞出现在我的面前,在这种轮回中,我的年纪越来越大,而学生的年纪却越来越小。 转眼又到了开学日。 GOOD杂志最新一期是探讨教育问题,在“照片秀”这个栏目中刊登的是摄影师 Lissa Rivera 的作品《教育之地》(Places of Education) ,这些来自不同学校的图书馆,教室,甚至盥洗室的照片,使得“教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就是我们懵懂时期呆过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呢? 玛格南图片社新一期的workshop开始招生了,这次工作坊将在巴塞罗那举行,授课老师是 Antoine D’Agata, Chien-Chi Chang, Bruce Gilden, Carl De Keyzer, Mark Power and Chris Steele-Perkins,学生将分成六组在五天之中就视觉语言,摄影的认知,实践,技巧,理念发展和市场推广问题与老师展开面对面的探讨,工作坊还有一个重要的训练就是作品的编辑,学员的作品将会编辑成六本画册。申请的截稿期是十月二日,详细情况请点击这里。 最近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谈的也是读书,她长大了,这段话让我感慨颇深: 最近愈发觉得摄影跟拍照片完全是两码事,摄影作品是一个人思想、感受、认知力的综合体现,甚至可以反应一个人的价值观、性格(缺陷)和生活方式,而拍照只不过是在不经意间泄露了这些“秘密”,所以我觉得现在真正制约我进步的是缺乏成熟的思维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我最近参加了一些文化沙龙,有意跟知识分子们靠近,看看这些智慧的大脑在思考些什么。这种靠近确实带给我一些撞击,我开始着迷于文字散发的理性力量,认同这种严谨的表达方式有它无可比拟的优势,甚至有点要弃影从文的意思,也唤起了“我要读书”的冲动。

媒体病与新闻摄影的死亡

纽约时报以Gamma图片社的危机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悲伤得很,名叫《哀悼一个即将消亡的领域:新闻摄影》(Lament for a Dying Field: Photojournalism)。瞧瞧:多么丧气的文章。 文章中提到,Gamma的发言人认为“图片社原有的经营模式在今天已经不合适了,如果不改变,那么未来也不会起作用。而症结在于‘时效新闻摄影’已经被终结,Gamma需要将重点放到杂志上,从对日常新闻事件的报道中转移到更为深层次的封面故事的报道上。” Gamma的这位发言人所指出的专业摄影师要从突发新闻摄影转移到深度报道,是受到市民新闻记者(citizen journalist )所带来的冲击。这是数字平台带来的影响,1416之前已经谈到过很多,但我想这并不是导致新闻摄影死亡的主要原因,相反却是促进新闻摄影的积极因素。当今,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突发新闻报道没有明显的所谓专业的新闻摄影领域的划分,是因为此时“新闻摄影”已经被融化了。我很喜欢“融化”这个词(似乎比融合还要形象),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新闻摄影不可能消失,尽管“融化”也是一种消失,但它却也可以被当作另外一种演进。 真正让新闻摄影遭受致命打击的威胁并不是数字化。Gamma,Sygma,Sipa法国三大独立新闻报道图片社被转手出售的时间都发生在九十年代末。那是业内人士第一次高喊“新闻摄影死亡!”的时刻,当时那只威胁新闻摄影死亡的“狼”是媒体报道的娱乐化,如今这家伙仍然在我们的业内徘徊。 创办Visa报道摄影节的Jean-François Leroy在《纽约时报》的采访中提到:媒体已经越来越不‘严肃’,它们得了一种病,摄影师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而媒体却只关注名人,MJ去世,有着成千上万的新闻,但是有关他的离世的照片,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么? 新闻摄影记者Matt报道了一个瘫痪的女孩与命运搏斗的故事,美国一家全国性报纸拒绝发表这组照片的理由是:“广告客户需要开心的故事而不是沮丧的。” 摄影师Jeff Moore也提到一个例子,他的一个摄影师朋友,也算著名,想拍摄一组新闻报道,很多杂志都喜欢这个选题,但是最终却都放弃,其原因在于:其中没有名人。 Corbis的新闻总监说:“新闻摄影图片市场的发展仍然是相对健康的,特别是当你把有关名人的照片出售也考虑在内的话。” 这位总监说话实在有些大言不惭,这个所谓的新闻摄影健康发展的前提在我看来,实在太不健康了。 但事实是,全球最大的图片社Getty,百分之七十的收入来自广告商业图片的销售,在巴黎,一个拍新闻摄影的自由摄影师,月收入是1700欧元(相对于欧洲的物价,不妨将之看作1700人民币)。 恐怕媒体已经再也严肃不起来了,自九十年代起,它就得了癌,如今已经病入膏肓。现在大家却跳着脚咒骂数字化带来威胁,这可实在冤枉了高科技。数字化并不可怕,比如Dirck Halstead一直鼓励新闻摄影记者拥抱数字化,他曾经提到:“我所谓新闻摄影的死亡,是全力捕捉一张照片去发表在媒体上那种工作方式的死亡。从石器时代产生的视觉化讲故事的方法只会被新技术所促进,而不会消逝。” 而娱乐化那只狼,却也伴随着数字化成长,“我们都爱名人”这个模式已经在网络上转化成“我们都要出名”的新模式。 未来会怎样?英国一家新闻图片社的负责人John Harris对即将进入这个领域的小朋友的忠告是:非常抱歉。(I feel really sorry for anybody wanting (…) Read more

就这么土里土气的拍照……

Maisie Crow是个刚刚大学本科毕业的姑娘,她最近赢了Ian Parry摄影基金。我爱看她的照片。 Jason Eskenazi25年的摄影生涯很丰富,他得过古根海姆奖,为时代拍照片,去过海地,阿富汗,俄罗斯,乌克兰,最近还出版了一本关于苏联的新书《Wonderland: A Fairy Tale of the Soviet Monolith》。但令人吃惊的是,他现在的工作是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古希腊雕塑展区看护展品。他找这份工作,一方面需要积攒拍摄资金,另一方面是要为新项目做研究。他已经存了一万美元。但是,这些钱究竟是用来拍新的项目,还是去再加印2000册已经售空的画册,他还很犹豫。 我爱看Maisie的照片,被她所讲述的那个17岁,贫穷家庭出身的女孩的故事:《爱我》所打动。我知道这是一个老套的故事,她也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技法,但奇怪的是,看这些照片我不会用极快的速度刷屏,我一张张看,她将我带到了那个家庭,带到主人公面前,似乎可以听到屋里的吵闹。 Jason Eskenazi提到自己年轻时候的想法:“我开始拍摄新闻摄影照片的时候,相信它可以改变世界,生活变得很浪漫,因为你可以背着杜马克摄影包到不同国家,漂泊在旅馆里。”但后来他发现,摄影不能改变世界,于是他用照片展示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表达自己的经历。他的俄罗斯,如同一个黑色童话故事。 不知道Maisie是否也有一个杜马克,但她应该是个新闻摄影的坚定跟从者,她居住在波士顿,受的是典型的美国新闻摄影教育,她拍摄的方式不是魔幻主义,没有跳跃,没有并列,排比,铺陈,暗喻,还有几个小青年这么拍照呢?对于一个本科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这么拍照恐怕很难。 我写下这个题目;土里土气。因为这两个人,一个初出茅庐的丫头,一个久经沙场的资深记者,虽然拍摄方式和风格完全不同,但是我能感到他们头脑里的那种简单、没有任何花俏的“直线思维”,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在这个乱世里,这种直线思维让我觉得分外珍贵。 我想把Maisie Crow的作品推荐给刚刚开始拍摄新闻照片的学生,把Jason Eskenazi的经历讲给为生活所迫的职业摄影师,他虽然窘迫到要去博物馆当展品看守,但仍然宣称:“我是个乐观的人,事情总有解决的方法。” 去博物馆当门卫,Jason的这个思维依旧浪漫。早上看到这两个故事,让我这个悲观主义者产生了一些希望,心中想着,也许我们都可以一直心怀“浪漫”思维,就这么土里土气地拍照。

杂碎

话说Flickr上有一个照片拍摄的相机统计,最近的数据显示,最流行的相机已经不再是佳能尼康,而是——Iphone,一个急速增长的曲线提醒你,你头脑中所谓“相机”的概念已经需要更新。(绿线是iphone的使用趋势) 话说有个家伙叫做Sveinn Birkir,他弄了一个叫做“1976”的项目,专门收集他出生这一年的各种图片资料。看那些照片很有意思,那一年他只是个刚刚睁眼看世界的小婴孩,麦姐则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MJ也仍然青涩,在中国,Mao去世,时代以他为封面…… 1976 – Madonna 话说美国有些网站,可以下载高清晰的历史资料图片,它们是: 1,The collection: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推荐:Edward Curtis的印第安人纪实摄影项目。 Edward Curtis 2,The collection: George Eastman House 推荐:Autochromes系列 Silberstein, L., Dr. 3,The collection: The Library of (…) Read more

政治正确路线下的皮肤“晒黑术”

写下“政治正确”这几个字,我还真有些忐忑。我可不懂政治,更别提“正确”…… 但事情就是这样的, 多伦多,一家城市旅游文化推广杂志,封面用了一张一家四口的照片。唉,难怪读者留言里说让他们把修图的人给开了呢,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那个黑人爸爸是后安上去的。 是的,杂志的负责人并不忌讳谈这个问题,因为多伦多城市的推广策略是要展示这里的种族多元化,“作为一本出版物,你的截稿期让你可能不能得到最佳的照片,而此时所谓的客观就是把你所想交流的东西传达出去。”因此,他认为这个”政治正确“的行为没有任何过错。 另一起政治正确的行为还要回溯到2000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学生手册,也平白无故地多了个黑人。校方也是这么说的,”我们认为照片里如果有至少一个黑人和白人一起说笑,那就能够反映我们学校的多元化,不幸的是,我们没有,所以我们就在这张照片上添了一个。“ # The Onion上的故事都是恶搞,不是真的。Iowa State不会干这种事:) Comment 作者: Phoenix — 2009-06-12 @ 12:29 |编辑此文 我感兴趣的还有多伦多事件的揭发过程,据说National Post的设计师有所疑问之后,就在tineye里上传了这个封面,立刻就把原来没有修过的照片给找出来了。这个网站就是用来给你的照片找相似照片的。太神奇了,人民群众的武器又多了一种。 另外,“政治正确”这个词儿,不是说政治的,你还应该去看看这里的解释。这种小心谨慎,咱们想要还没有呢。

今天早晨的溜达

把早上溜达的所见所闻快速汇报一下: 1,Memory Book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衣阿华州女性的贴图本子。被衣阿华大学图书馆扫描放在网上。手写的记忆,老照片,干花,剪报,比我电脑里冷冰冰的电子文档要带劲。 2,中国的沙漠化 Sean Gallagher获得了普利策中心的支持,继续拍摄中国沙漠化。我比较喜欢这个项目,摄影师在拍摄的过程中一直持续在普利策中心的网络上发回报道。

周一消息树

1,LENS 纽约时报刚刚开设的博客lens值得探访,编辑给这个博客贴了三个标签:摄影、视频、视觉新闻报道。 这里不仅展示纽约时报自己摄影师的作品,同时也包含其他报刊杂志、图片社乃至画廊的摄影作品和资讯。 博客里设立了一些常规性的栏目,比如“必看无疑”:介绍精彩的网站和视频链接,还有“读者来稿” :正在征集读者的宝丽来作品,此外,更为值得一看的是则是“影像背后”。 2,纪录片 snagfilms这个网站专门推广纪录片。如果你喜欢纪录片,那就有福了,尽管广告稍微多了一点儿,但毕竟是免费的。 比如,William Eggleston in the Real World,这部片子以前在博客里介绍过,这里就可以看到。(youtube上其实也有。) 3,换个轻松的话题 最近pdn发了一个标题很吓人的帖子A Brief History of Naked People Covered in Writing 其实内文就举了两个案例。一个是7月的Esquire杂志的封面,另一个则是2003年五月的Entertainment Weekly的封面。 不过,编辑吃惊地发现,这两张照片的摄影师竟然是同一个:James White——时隔六年,摄影师故技重施。不过,你要想一网打尽地欣赏美国时尚杂志的封面女郎,还真要去詹姆斯先生的网站上转转。 4,1416装修 你也看到了,我正在朋友的帮助下准备重新设计这个博客,迫切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也希望你们能推荐一些不错的wordpress主题给我。 现在这个界面只是暂时的。

周一消息树

Burn 马格南的摄影师david alan harvey把自己的博客做成了一个项目,这就是Burn杂志,而这个电子杂志又引发了一个年轻摄影师基金项目,这就是Emerging Photographer Fund。 目前Burn正在连载最终入选的十个候选人的作品。 厨子的口味决定了菜的色香味,这边粤菜太多,酸甜肉太多,我现在每天都特别想吃咸,而看了这些照片我更恨不得想直接去抓一把盐来吃。我不知道你的感觉,并非是因为这是一个马格南的基金,我就想看苦大仇深,但是,这些照片形式感太强了,太眩了,太甜了。如果给它们贴一个标签,我会命名其为:新国家地理杂志风格。 昨天看了一本书,是英国摄影师大卫贝里( David Bailey)的快照作品集,标题很有趣,叫做《这种照片马克也能拍》(Pictures that mark can do ),马克是贝里的助理,这句开玩笑的话成了书的标题。书的最后一页是这么写的:“解释过多就显得累赘,它们只是照片”。(to explain more would be too much. they are just pictures)——或者也可以翻译成: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是我想要的感觉,史泰德出的书太好看了,翻完了顶着小凉风回家,觉得正好。 @巴黎 上周的消息树介绍了@600的活动,信箱里受到了主办方的来信,他们希望我能够告诉大家,他们正在展开@巴黎的活动,评委还请来了Stephen Shore和Gil (…) Read more

兰德的生日礼物

五月七号——宝丽来相机发明人Edwin Herbert Land一百岁生日,宝友们在Polanoid网站上给他送生日祝福。不过,对于兰德来说,最好的生日礼物应该是荷兰恩斯赫德小镇上一个悄悄开工的工厂,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忙碌着,他们要把宝丽来留在这个世界上。 宝丽来胶片停产是去年的消息,粉丝们从各个渠道发出声音,希望能够挽留这个“嗤”的一声就吞吐照片的神奇盒子。数字照片已经完全取代了宝丽来即拍即看的优势,一家时尚公司的合伙人提到:我们过去用宝丽来试光,但是现在这项工作完全由数码代替,宝丽来本身已经成了艺术。 这个正在紧锣密鼓研发宝丽来胶片制作的工厂,背后的商人是一个叫做 Florian Kaps的奥地利人,他是一个生物学博士,他说自己能撰写非常有趣的有关蜘蛛视觉的学术论文,也是一个不错的推销员。 Florian Kaps投资开这家工厂也经过精打细算,目前全球大概有十亿家庭拥有宝丽来——不过这个数字比较乐观,因为有很多宝丽来已经被尘封起来。当然Kaps还要面对另一个问题,宝丽来在停产之前曾经大量生产胶片,2008年在市场上投放了两千四百盒胶卷。 Kaps从2005年就开始涉足宝丽来生意,Polanoid是他建立的,销售宝丽来产品。2008年,他应邀参加恩斯赫德宝丽来工厂停工谢幕仪式,这里主要为sx-70相机的胶片生产片匣,他在恩斯赫德邂逅工厂总工程师,听说机器尚且还能使用,而处理掉它们还要花一笔钱。 “我们立刻停止了喝啤酒——很可惜呀,因为荷兰啤酒真不错——开始讨论生意。” …… 如果不出意外,下半年,宝丽来胶片大概就能重新上市了。 不过,你确信,你真的需要它? 以上内容来自纽约时报 又,polanoid网站里的视频很好看。

周一消息树

群众运动 一些邀请网友参与的项目,变得越来越有意思。 @600邀请网友上传他们在相同的网络时间:2008年11月4日@600这个时刻拍摄的照片。这个照片集纳还有点儿意思,同一时刻,却有白天有黑夜,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迥异。 他们新项目是征集巴黎的作品 以下是两张@600作品中的“不明的风景” Fulvio Bortolozzo, Torino, Italy Raimond Wouda, Hagestein, Netherlands Good杂志也总是有一些特别新鲜的群众游戏,最近的项目是征集漂流瓶子里的小纸条。我很喜欢他们曾经做的改造报纸头版的活动:Newspaper2.0,头版新闻最“政治化”,最有“冲击性”,总是试图设置我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但也许也是最无聊的,通过在头版上涂鸦画画的方式,读者如此改造头版: 读书吧! 企鹅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一套新书,封面皆高调使用了马格南图片社的照片,精心设计,比如 Danny Lyon的摩托党: 其实,现在图书出版的花招越来越多,美国当下流行的是给新出版的图书建立网站,强调“watch before reading”,把小说简介做成视频,片花弄得比大片儿还精致。 比如这本恐怖小说《bood and ice》 ,观念小说《the kept man》,还有这本散文《 i was told (…) Read more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