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版《在路上》

今年(2007年)是“垮掉之王”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出版50周年,很多《在路上》的纪念版本相继出版,珍贵的原稿也正“在路上”四处巡展。而当持相机的摄影师在路上的时候,他们会撰写怎样风格的《在路上》呢?这正是Photoeye(很不错的摄影图书网站)的专栏作者Avis Cardella试图探讨的答案。虽然网上无法看到全文,但是这篇很有启发性的小文还是吸引了我的注意。 Robert Frank摄 在Avis Cardella看来,摄影版《在路上》的经典著作是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随后便是彩色摄影先驱者Stephen Shore的两部作品,一部是1972年出版的《Surfaces  Americans》,那是摄影师以一种凯鲁亚克似的旅行方式,穿越美国时所拍摄下的种种日常景观。另一部作品是Shore在1973到1980年间开车巡游美国的影像集,名叫《Uncommon Places》。这两本作品无疑也是开启彩色摄影新时代的重要作品。 Stephen Shore  from  “Surfaces  Americans” Stephen Shore  “Uncommon Places” 进入21世纪,摄影图书出版中也有两部值得一提的“在路上”作品,其一是2002年出版的Garry Winogrand的《1964》,是摄影师在历时一年的旅行过程中所捕捉的生活片段,也是一次探寻心灵之旅。1963年,Winogrand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当我审视我目前所拍摄的所有作品,我发现它们让我感到我们是谁,我们怎样活着,我们未来会怎样,这样一些问题全都不重要了。这不是我想要的结论,所以我必须拍下去,将我的摄影调查进行得更加深入和持久。” Garry Winogrand  From  “1964” Alec Soth的《Sleeping Along the Mississippi》是创作于21世纪的《在路上》作品,摄影师沿着密西西比河游荡。 Avis (…) Read more

向逆光借一本书

我前段时间特颓废,每天晚上都看着HBO催眠,HOB里有很多特别烂的过气的电影,很适合打发时间。 我干嘛要打发时间,我的时间本来就不够用,那是因为有的时候觉得稍微让自己无聊一些,也算是对忙了一整天的大脑的补偿。 昨天算是正式放假了。从当当上买了几本书,决定开始用书籍催眠,计划刚开始就读了一本超级好的书,真的是超级好——《另一种讲述的方式》(another way of telling)如果是在书店里我可能会错过这本书,哪个见鬼的设计师的杰作?将一本一流的书籍做了一个三流的封面。 英国版封面 台湾版封面 大陆版封面 这本书的作者是约翰伯格,以及瑞士的摄影师让摩尔。前者估计很多人都熟悉,这位英国艺术史学家、小说家,和苏珊﹒桑塔格一样,将智慧投射到了影像之中,他撰写的《看》和《观看之道》拨开了看的现象,直达本质。而《另一种讲述方式》这本书则更加有趣,评论家和摄影师一起影像中穿梭,时而走进去,时而又抽身出来,似乎始终游离在照片的外面,但是却又在不断的跳跃中逐渐走向深入。书中穿插了大量照片,拍得真好,而且编辑得也非常精彩。 在我开始读书的时候,也在实现一个我酝酿已久的计划:“向逆光借一本书”。我以前号召大家读书,但是无疾而终。(我搞过几个有头无尾的活动坏了自己的名声,我会慢慢补偿)由于可能没有时间召开读书会这样的活动,我想了一个主意,把我的书借给大家,并且如同漂流瓶子一样传递,这就是“向逆光借一本书”活动,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 先到先得,想借书就在这个帖子下面迅速留言。 第二, 我会把书通过邮寄的方式寄给你。 第三, 请务必留下读书的痕迹,也就是在书的任何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划线、在书的页眉页脚写读书笔记,鼓励大家在书中的某个地方贴另外一张纸写或者画出你的感想,甚至贴照片。 第四, 看完书以后,请把这本书寄给你的朋友,我也会把想看这本书的其它人的联系方式贴在书的后面,你可以寄给他们。 第五, 希望拿到漂流图书的朋友,给书拍张照片发给我。 第六, 谁有愿意分享的图书,也希望能够寄给逆光 第一批图书是我喜欢的几本书,也是那种看一遍根本不够的书。书目如下: 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瓦尔特﹒本雅明 论摄影      苏珊•桑塔格 图像理论Picture Theory    W﹒J﹒T﹒米歇尔 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年至1900年间的文化史   玛丽﹒沃纳﹒玛利亚

一周一周

“稀奇古怪”的影展 A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搞行为艺术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Nick Nichols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举办的LOOK3摄影节上遭遇了尴尬,而他则将这种尴尬变成了行为艺术。 此次摄影节是首次举办,但是请来了尤金理查兹和莎丽曼等摄影界的大牌人物。Nick Nichols的展览非常独特,他将自己拍摄的野生动物影像制成巨大的海报模样,然后将其悬挂在室外的树枝上。 但是其中一幅猩猩的照片生殖器清晰可见,引来了市民的不满,尤其是一些孩子的父母,他们认为这样的照片非常不雅和下流。但是Nick Nichol并不想就此妥协,他认为这就是动物本来的面貌,自然的状态。最后,Nick决定将画中敏感部位用红漆遮住。此行为的全过程有视频可以观看,这一方式尤其值得中国一些策划“身体艺术展”的策展人借鉴以备不测。 B 马格南报道摄影师亲密接触时尚 网络红人Alec Soth成为马格南的“时尚杂志”(Fashion Magazine)项目的新一个接班人。“时尚杂志”每年一本,由一位马格南摄影师以独特视角诠释他眼中的时尚,活动已经持续了两年,前面两位摄影师就是马格南非常劲爆的马丁帕尔和Bruce Gilden。 如今,这个接力棒交到了Alec Soth手上,他承认自己花了一番功夫来考虑如何完成自己的任务,最后决定以自己的故乡明尼苏达州为据点展开拍摄。他认为最能体现自己观点的是这样一个例子: 在巴黎拍摄了夏奈尔的设计师Karl Lagerfeld,随后又拍摄了在明尼苏达州的一个提着夏奈尔手袋的女孩,两者之间的并置体现了巴黎和明尼苏达之间的联系,也是时尚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Alec Soth版的“时尚杂志”于6月5日在巴黎出版,一共188页。而相配合的影展已经完全成为一个时尚圈的聚会,夹杂着赤裸裸的商业广告,活动中有一个别出心裁的项目,在照片中寻宝,Alec Soth将一些著名的时尚品牌的产品隐藏在自己的照片中,参观者则需要细心辨认才能发现,这也许是强迫人们仔细看照片的一个最佳方式。 作为马格南图片社的一位新成员,Alec Soth非常之离经叛道,他和时尚圈打得一团火热,并声称自己很习惯和发型师、化妆师合作。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他和W杂志的合作,共同完成了4月号一组大片的拍摄。其内容是让一些明尼苏达州的普通人穿上高级时装在他们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拍照。他的这组照片发表之后引起了激烈的争论,W后来原文刊登了一则读者来信,他认为这种不伦不类的照片糟糕透顶,恳请W千万不要用Alec Soth这种不着边际的报道摄影师拍摄时尚。当然,也有人对之表示赞叹,他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时尚。 点击这里看Alec Soth工作的片段。点击这里看K1973转载的W杂志的照片

最爱马格南

我的学生管马格南的摄影师叫“大叔”,在没看马格南的blog之前,我也感觉这是一个越来越远的组织。但是“大叔”们的文章最近让我爱的发狂,而我也终于明白,卡帕虽然仓促离开但是却留给我们一个永远年轻的样子,而这个带着一丝狡黠的微笑,洞悉一切的冒险家形象也就成为马格南永远的样子。 为大家翻译一篇马格南荷兰摄影师Geert van Kesteren的文章。 Shakira + Samir = true? Samir是一个伊拉克小男孩,他每天都不得不呆在家里,在他家屋外是废墟、炸弹以及越来越红火的绑架生意,一年以前你花8000美元可以赎回亲人,但是现在这个价钱,你只能去收尸。很显然,在这个政局动荡种族纷争的地方,爱上小天后夏奇拉(Shakira)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种族分子将矛头指向任何亲美分子。 但是Samir的最爱就是Shakira,在他的房间里贴满了她的招贴画,这也难怪,在他这个年纪,在梦中和自己的偶像说说话,甚至吻她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Samir的梦却被美国大兵一脚踢醒,一群美国士兵窜进了他家,试图寻找是藏匿的武器。而当士兵们踹开Samir的门之后,他们惊叫起来:“啊!这里有Shakira!我也要她的照片。”Samir是一个聪明的小家伙,他立刻把一些海报给了这些士兵,还邀请他们一起玩他的X-Box.就这样,三个全副武装,子弹上膛的美国兵和伊拉克小男孩一起玩了15分钟游戏,直到这些大兵接到上头声嘶力竭的电话:“你们这帮人在哪里呢?”三个美国兵这才拿着海报,连声道谢着离开。 这世界真的很小,真的,因为Shakira海报是我的一个好朋友,荷兰摄影师Paul Bergen拍摄的。我在很多地方看到过这张招贴画,包括巴格达,而它竟然还能帮助一个小男孩避开了大麻烦,因为被美国人抓走并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也许你会被关上几个月甚至更久。 Paul Bergen听到这个故事非常激动,他写信给我:“我没有想到音乐、我的照片、一个漂亮女孩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个世界唯有音乐和爱是全人类共享的。” 我真希望他说的是事实。 文章连接:http://blog.magnumphotos.com/2007/03/shakira_samir_true.html

你只需按动快门

“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由我们来做”,写这句广告词的人是一个天才。 这句柯达公司的广告词开启了两个时代,其一是其创始人乔治﹒伊士曼梦想的,人人都拥有一部相机的时代,从此照相机进入寻常百姓家,私人化的拍照生活成为现实。其二,是媒体批评家乔治﹒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这部著作里谈到的,这句广告词摧毁了印刷时代理性的说理式的广告用语,短句样式的、口号式的广告用语从此开始发端。这种无厘头的广告语,蛊惑人心,眼球时代也就此来临。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柯达帝国开始衰落的时候,这句广告词却在新媒体时代重新显现其活力。昨天写了一篇关于维加的文章,Foxmachia的留言一下子就说中了我的心意。 foxmachia @ 2007-02-27 10:24地址: http://foxmachia.googlepages.com 数字时代的维加,将不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是集-中-转他们的媒介和管道上 是的,数字时代的维加不是具体的人物,而是媒介自身。路透社看到了这一点,突发新闻是这些通讯社赖以生存的根基,他们和雅虎联合打造了一个平台,提供通道让普通市民的照片迅速进入大众传媒的通道。很快美联社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们NowPublic.Com合作也建立了同样的平台。这就是新时期的“你只需按动快门”,市民们大量地生产产品,记录他们所见到的杂七杂八,网络成为管道,你不用考虑自己的照片会变成什么,只要尽可能的把自己生产的“垃圾”传到网上,“剩下的交由它们去做”,你的照片也许会成为报刊上的新闻照片,也许会是艺术殿堂的珍品,或者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你却失去了为你自己骄傲的理由,因为这一切不过是媒介的威力。 我们还管这种“你只需按动快门”的相机叫啥来着,对了——傻瓜相机。傻瓜的不是相机而是相机后面的人。还是要回头去好好读一下《娱乐至死》,当工业技术给予我们充分的自由的时候,也许意味着我们最终将失去自由。 现在,我开始有些怀念那个叼着雪茄跑动积极的维加大人。这个人被一个冰冷的词:“市民摄影”(citizen photojournalism)代替了。

不读书也难

介绍一个很不错的网站——图书封面秀 网页设计的好,就可以把读者粘住。我不喜欢一点击就跳出一个新网页的那种网站, 那是在鼓励读者背叛,常常令我发狂。而这个网站则可以让你牢牢地留在一个网页上,却又可以浏览所有你喜欢的。我觉得碰到这种不会让你迷路的网站,真的是件挺困难的事情。 除了封面的展示,这里还有特刊,采访封面设计师,但是第二期却是介绍书架的。老天,真是喜欢。有这样的书架不读书也难。

荷赛,意义的争夺

这两天阅读的一本书《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让我又想重新回到荷赛的话题。 书的名字听起来名字挺吓人,其实是在用案例探讨语言,尤其是视觉语言的意义,拿到书的时候非常兴奋,里面竟然还有一章专门探讨二战后法国的纪实摄影。 表征,简单说是探讨符号是如何表达意思的过程。我们在阅读图像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问题——这张照片是什么意思?这就是一个表征问题。今年的荷赛得奖作品在新浪发表以后,我专门去看了网友的留言,留言并不多,中国读者对荷赛的新鲜感已经过去了。但其中对《美国士兵的婚礼》这张照片的评论很多,读者感慨新娘的命运,或者对画面包含的恐怖怪异因素难以忍受。这是肖像类单幅的一等奖作品,不过,这张照片也是从组照中选择出来的,我想邀请大家去看看摄影师的全部照片,链接在这里 谈谈你看完所有照片之后的感受吧!对于我来说,单幅照片给与我的象征意义,强大压力,甚至导致的对摄影师的崇拜,在我阅读整组照片之后都消解了。摄影师拍摄这组照片是用传统的报道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尽管包含不平凡的因素,但却仍然可以被我们接受的平凡生活的故事,整组照片中的气氛与单张照片透露出来的压抑感觉完全不同。 抱着上面这种疑问,我看到下面这段话,激动不已: “人们很快发现,意义不是直接的和透明的,在经由表征变化过程后仍丝毫未动。它是随语境、用法和历史境遇的变化而变化的油滑的家伙。因而它从不最终被固定下来。它一直在推迟和延缓与绝对真理会面。它始终处在协商和改变状态,以对新的境遇作出反应。它常常被抵制,有时候被激烈地争夺。” ——《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p9 当荷赛评委决定从一组照片中拿出一张来给予奖项的时候,这个选择体现了评委的“霸权”。霸权并非是贬义,而是指评委对照片意义的占有,他们完全忽视整组照片中的语境,而提出一个自己的解读,评委对意思的改变没有经过与摄影师的协商,或者可以这样说——评委夺走了照片的意义。 谈到这里,大家会不会想到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和摄影记者之间的矛盾,其实就是在激烈的争夺照片的意义。这因此不是一个孰是孰非的问题,而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对照片意义的确认始终处于变动之中。 我是不是在用一些复杂的语言在讲简单的问题?说到底,荷赛其实是一个文化现象,解读荷赛的途径有很多,最糟糕的是去研究谁获奖的问题。

1+1=3

第一次看到Ghetto(聚居区)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肾上腺分泌速度加快,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重要的纪实摄影“标本”。 它不是光怪陆离的写真,而是用一种看似随意但又目的性极强的图像志的写作方法进行叙事,描述了世界各地因为种种原因被抛弃在生活的边缘,聚居在一起的人们,描述这些社区里发生的故事;书中的文字资料是如此丰富,并且完全和照片契合。作者非常清楚他们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没有铺张的大画册式的装祯,这本书是如此平易近人。 意大利一所精神病院,Michele。你爱过吗?是的,有一次。她的名字是什么?Carmela。她是不是很美丽?不,她很丑。那你最喜欢她哪里?她的鼻子。你是否想离开这里?我惧怕自由,这个世界让我感到恐惧。 在我肯定这本书的出现就是为我准备的时候,却阴差阳错的至今也没有拥有它,第一次,798断货,第二次,在荷兰,我被小偷光顾一贫如洗。这本书的两位作者Adam Broomberg和Oliver Chanarin是一个团队,分别是贝纳通旗下的color杂志的前编辑和摄影师,一个文字,一个摄影,两人各司其职,完全是梦幻组合。 “Ghettos”这个专题的文字介绍是这样的: 从坦桑尼亚的一个难民营出发,我们穿越了12个聚集区、难民营,最终到达南美巴塔哥尼亚雨林。在每一个我们途径的地方我们都系统地为这里的居民拍照留影。与此同时,询问他们同样的问题——你怎么来的,这里谁是头领,你独处的时候会去哪里,你和谁做爱,去哪里补牙。对于这里的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这辈子第一次拍照,有的人目光逼人地盯着照相机,另外一些人仪式般地对着相机挤出笑容,而封面上的这位人物——Mario,他背过身 去,静静等待快门响的那一刻。 Adam Broomberg和Oliver Chanarin都来自南非,他们曾在南非消除种族隔离制度10周年之后,回到南非拍摄完成一个摄影项目。画册以一位名叫Mkhize的人的名字命名:《Mr Mkhize的肖像和其他南非的故事》,同时也以这位先生的肖像为开端: 图片说明是这样的:Mr Mkhize在拍摄这张照片之前,一辈子只拍过两张照片,第一张是为了他的户籍照,这样,当时的白人政府可以控制他的行动,第二张是他的身份照,那是在1994年,解除种族隔离,他第一次参加民主选举。10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他拍照,这一次,没有任何官方原因。 这文字写得很精彩,与很多摄影师到此一游式或者情感泛滥式的写法,完全不同。我喜欢这些文字,和他们的照片的风格一样,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新客观主义”的表达方式,没有预设的情节,以一种客观方式记录的同时,却又在反诘摄影的实证功用以及现实的虚幻。 我把这个帖子起名叫作1+1=3,我的意思是1个摄影也许简单的只是一个工具,必须再加上1个别的什么,也许是文字,1种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等等,只有这样,摄影的本质和功能才得以激发和呼应,最后达到的效果也许比3还要大。 似乎仍然有话未说完,我喜欢这两个人,明天再聊聊好么。

圣诞快乐

今天生病了,小小的不适,不写新的东西了,贴一些我前两天收集到的现成的文章吧 Regeneration 摄影展我在之前的博客里提到过,也翻译过所有的照片文字说明,事实上,这个 影展的前言也非常精彩,我说下午要举办小小研讨会,忘记今天是举世瞩目的圣诞节 结果响应者寥寥(就一位,我们单独聊吧),下面就把这个影展前言的一些片断贴在下面, 昨天去参加了袁东平老师的纪实摄影画册《穷人》的研讨会,感慨颇多,上一代人的很多精神, 比如面对现实的勇气,在新生代中变得非常罕见,从这个展览的前言则可以看到当代年轻摄影师的变化。 背景 《继往开来》(reGeneration)-50名未来(2005年至2025年)摄影家。它是由瑞士洛桑艾丽斯 摄影博物馆(Musee de l’Elysee)馆长威廉尤英与助理策展人娜塔丽赫斯多佛和让-克里斯多佛布拉塞共同策划, 为纪念该馆在2005年成立二十周年而推出的。 策展目的 年轻摄影师目前在做什么?他们是否有意识或无意识在接受谁的影响?他们是顺从者还是叛逆者?理想主义 者还是现实主义者?逃遁者还是参与者?我们是处在新事物(新运动、新反叛和新曙光)的端倪,还是仍处在 一个旧篇章的末页?新冒尖的摄影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手法,还是倾向于当代艺术手段?他们是否仍然采用胶片 和化学药品,还是依靠像素和 Photoshop?或者他们视需要兼容并蓄采用这两种技术?当今最优秀的年轻艺术 家在何处?欧洲和北美是否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是否已经有“一代”新的摄影师出现? 策展过程 根据这些问题,策展人开始在世界60多所艺术院校征集学生作品,包括北京电影学院、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和 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每个学校可提交10名优秀学生作品。在挑选过程中,他们不看校名,不看简历,也不考 虑政治敏感的因素,以开放和尊重的态度进行遴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不拘,可以是新闻报道摄影,也可以 是观念艺术作品,关键在于作品的质量和整体性。总而言之,他们寻找在未来20年里有可能成为著名摄影师的作品。 策展人发现 现在的年轻人对理论特别重视,许多人提到深受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明室》的影响 现在的年轻人对摄影史了如指掌。过去几代摄影师可能经过技术训练,但通常靠直觉拍摄, 并自学摄影历史知识。 (…) Read more

马丁帕尔的手表

2004年阿尔勒摄影节,作为受邀策展的客人,马格南的摄影师马丁帕尔送给他的客人 一个金灿灿的大礼包,里面是一本书,名字叫做《Saddam Hussein Watches》(萨达姆手表)。 这是一本并没有标准书号的限量版图书,装订和印刷都非常简单,题材非常有趣,全部都是手表的照片, 手表的共同点则是,表盘上都印着各种萨达姆的肖像。照片风格也极其简单,在微微泛黄的背景下, 是手表的照片,广告摄影的风格手法,咋一看上去,真的好像一本杂志的某页广告。 作者马丁帕尔是这样解说的 “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摄影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强烈吸引,每天我们在广告、杂志甚至是物件上面看到各种各样 的影像,我一直在收集各种各样对摄影的应用,比如明信片,而最近我开始收集各种物件。” “这些手表大多数来自伊拉克,上面印有萨达姆的肖像,有些是瑞士制造的非常昂贵的手表,而也有的是便宜货。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不仅伊拉克士兵,甚至一些外国人都喜欢这些手表。 最后一个手表则是美国制造,反对萨达姆的。” 通过这本古怪的图书,马丁帕尔揭示了在那些俗气、粗制滥造的物体后面隐藏的人们的思想,揭示了消费 观念背后代表的社会文化。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段真实的历史。

摄影师Jan Grarup的新书

Jan Grarup是一名多次获得荷赛等国际大奖的丹麦报道摄影师, 最近他出版了自己的新书SHADOWLAND(幻境)。 这本书有一个专门的网站, http://www.shadowland-book.com/,当你打开这个网站,就可以听到摄影师的声音 娓娓道来:“这本书是我12年来作为职业摄影师的成果,它记载了我遇到的各种人生, 他们都在艰难境地生活,而这与我们每个人都相关,因为我们也生活在这个时代” 接着你会进入主网站,在这里有画册里各个章节的代表照片,同时也伴随着摄影师的声音, 他在叙述照片背后的故事。这些声音都可以下载到ipod等播放器里收听 此外你除了可以在这个网站定购图书,还可以定购图书+摄影师签名的作品。 以上都是一些让我耳目一新的摄影图书营销方式,这让静态的图书从多方面 向我们展开攻势,更加立体更加有趣,也更有价值。

剪辑、拼贴、影像的第三种效果理论

对于个性化的专题摄影表现方式,我想插一个话题,影像传播的第三种效果。 美国的威尔逊•希克斯在他的著作《文字和图片》中提出了“第三种效果”。含义是,当两张有关联的图片被放到一起的时候,读者不但会分别观看这两张图片,而且还会把他们联系起来阅读。这样除了图片各自本身的含义以外,读者还会在这两张图片之间读出第三种意义出来。这就是这两张图片的“第三种效果”。(此段话引自福利的论文,原出处不详) 实际上,第三种效果,不仅仅发生在两张图片之间,在单一作品中也出现。美国农场安全委员会摄影师Artelia Bendolph 有一张自己非常喜爱的照片《亚特利亚 班朵夫》,画面中显示一个女孩身后木头窗户上贴着一张报纸,报上广告版照片中有一个养尊处优的中产阶级女人捧着一大盘食物,广告的文字是“你的面包师提供你诱人的各式面包!”摄影师这样剖析这幅影像:“这张照片的特别之处是它结合了两个图像的象征——就像这张广告——与照片中其他组成要素,而创造出第三效果。你先看到女孩,这是第一层效果,你再看到广告,而有了第二层效果,第三效果则在你同时注意到两个影像,并且体会到其中的反讽意义时出现。”(引自《纪实摄影 摄影大师及其理念》p49) 第三种效果理论的出现,为我们在拍摄多张照片,比如专题摄影的拍摄和在版面上使用多张照片,提供了很有益的启示。 我对于专题摄影中这种第三种效果的体会,来自于做硕士毕业论文时看到的一段话——日本著名的摄影评论家重森弘淹认为“专题摄影的出现打破了过去只能欣赏一张照片的形式,与片断的新闻照片不同,它可以将事实与复杂的侧面联系在一起,赋予一定的深意。” 他还认为专题摄影的编辑手法深受电影中剪辑方法的启发,尤其是无声电影的剪辑手法,电影是在蒙太奇产生之后,才成为具有故事情节的艺术形式,专题摄影也是这样把图片“剪辑”到一起,“不仅使静止的照片也能展开故事情节,而且由于画面的相互冲突,产生了不断飞跃的印象和观念”。(引自西方摄影艺术流派及其大师们一书,p88) 回到我们谈的个性化专题摄影表达方式的话题上来,经典的专题摄影,非常注重叙事结构的内在联系,在照片的剪辑上,是按照一种非常规矩的叙事方法,比如从全景、中景到近景,其间穿插细节,这样线索比较鲜明,但是因此或多或少忽视了照片与照片之间在感性上给读者带来的冲突与对照。或者说经典的专题摄影太像电视了,也许会给读者带来视觉疲惫——我们为什么要观看静止的照片组合叙事?为什么不看电视好了? 静态的照片除了有瞬间的魅力,在操作上还有一个优势,可以在组合的时候非常自由的跳跃、切换,产生的第三种效果也更加强烈,但是电视却很难做到。一些使用个性化表达方式的摄影师,则很好的利用了影像的这个特长,他们在注重个体感受的时候更加自由。可以参照刚刚获得马格南女摄影师基金的jessica dimmock的作品“吸毒的人”,她的作品有南格丁的风格,房间中的景色,让我觉得似乎在跟随她的视线静静的观看  http://www.lightstalkers.org/jessicadimmock

美国国会图书馆里的宝藏

感谢佬关,这下又有福了 根据线人佬关的举报,说美国国会图书馆有大量照片可以欣赏,今天早上紧急研究了一下,终于有所突破。 可以浏览并下载美国国会图书馆照片的网址在这里 Lee, Russell, 1903-1986, photographer 如若欣赏经典的美国老照片,这里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去处。图书馆馆藏照片近百万张,大部分都已经数字化,可以检索。不过因为照片繁多,必须知道确切的人名和事件才能够顺利进行浏览。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可以在它的推荐照片中浏览观看 在这里可以看到不少在摄影史上鼎鼎大名的照片,比如农场安全管委会纪实摄影收集了16万张黑白负片,10万张黑白照片以及1600张彩色照片,其中多罗西兰格的《移民母亲》被当作经典范例,关于这张照片的来龙去脉有详细解释。 馆藏图片有插图,新闻照片,纪实摄影,广告宣传照片,艺术摄影、商业摄影,艺术设计图片以及家庭相册,在馆藏介绍里你可以看到这些分类图片库的介绍。 虽然提供高精度照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照片国会图书馆都拥有版权,部分照片属于公权(public right)照片,可以使用于媒体,但是必须在署名中注明照片的出处是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 多罗西 兰格 FSA摄影

《出三峡记》读后

尽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还是想说说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因为我真的被带到了三峡移民的现场,我被书中的影像打动了,甚至流泪了,但却又不是因为影像的缘故。 晋永权摄 2001年,晋永权是我在读荷赛中国学员班时的班长,两年的时间我们需要完成两个命题作文——环境和性别,晋永权的拍摄内容都和移民有关,而事实上,这个选题他一共拍摄了五年。 所以当我拿到他送给我的书的时候,很奇怪,因为我的期待是一本很厚重的画册,图片应该很张扬,原本指望能够看到一些画册编辑上的端倪,学习一些纪实摄影的表达手法,却没有想到是一本装祯非常简单的图文书。 晋永权摄 现在想来,这也许就是晋永权的狡猾之处,他用自己的“不经意”拿下了我们准备阅读影像时的那副架子,我毫无戒备,甚至有些轻视地就开始读了。 这本书的另外一个圈套在于它很像是一本图文结合的三峡移民报告,卖书的卓越网给它的分类是报告文学,但是读来完全不是一回事。从文字的角度来讲,书 中混杂了各种文体,写书的这个人一会儿沉浸其中,一会儿又抽身出来,似乎在自言自语,但是转而又摆出一些看似证据确凿的事实。而书中描绘的那些故事,你更 不必追问它的真实与否。 作为一本图文书,更不可思议的是图片的位置,所有的图片都整齐地摆放在每个章节的后面,并无所谓图文对应。而称之为整齐并不过分,因为每张图片都处理得很收敛,没有一张跨页照片,没有大图片带来的冲击力,照片都很简单。 但恰恰是这种布局,让我有些迫不及待地去认真阅读每一张照片,我明知道前面的故事真实与否并不可考,但是却又拼命想在这些影像中寻找可以验证前面故事的蛛丝马迹——正是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我真的读懂了三峡移民的感情。 对《出三峡记》的阅读像打翻了五味瓶,自从进入这个行当以来,我积累了丰富的读图经验,却同时也让自己成为了一个瞎子;当我津津乐道于品评图片的时 候,我的味觉反而消失了。这本书让我重返阅读影像时的新鲜与贪婪,我朦胧记起《饮食男女》中的那个片断,老爷子的味觉突然恢复了,是的,就是这种感觉。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