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女性摄影师幻灯展

本周六晚七点——正式开始! 策展人的话 YUMI GOTO 这个展览原本是为吴哥摄影节所策划的。我认为在这个特殊的领域里,从事纪实,报道和用图片讲故事的亚洲女性摄影师,她们还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也因此有很多未被发掘的可能而值得探索。我认为如果让我自己来做这个工作将会有所限制,因此我面向公众开放征集作品。 亚洲共有48个国家,幅员辽阔,我邀请在自己的国家里工作的亚洲女性提交她们的作品。我们也接受那些在海外出生,但父母或者祖父母来自亚洲的摄影师的作品,这些摄影师则是成年后返回祖辈所在的亚洲国家来完成她们的项目。 我的第一动机其实只是是找到一些能够展示的作品,因为这样的一个主题似乎从前没有太多人做过,我实在不知道提交的会是怎样的作品。当我在整理参加遴选的作品的时候,这些作品的质量之高却实在令我震惊。在没有阅读这些摄影师的文字说明之前,我自己已经完全被这些照片本身的力度所征服。我最后从中选了15个摄影师的作品。 让我感兴趣的是,如果仅仅看照片本身,你并不能区分这些照片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所拍摄的。最初,我期待看到的是非常有女性气息的作品,但是最后我认为性别并不能影响作品,这也就是说拍摄照片的是男人还是女人其实并不重要。 但是,在亚洲这些女性摄影师的作品仍然不为人知,将之展示出来就显得非常重要,应该让人们知道在亚洲有着这样一群女性,她们的作品非常优秀。 我非常自豪能够向大家展示以下摄影师的作品: Mery AGAKHANYAN   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农民的生活》( The Life of Peasants in Armenia) © Mery Agakhanyan (Armenia) 亚美尼亚农民的生活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几十年来没有发生改变。他们没有权力,没有选择,没有获得更好生活条件的希望。他们的面孔投射出来的是古老的回忆,充满痛苦和疲惫。土地也和这里的农民一样精疲力尽,他们依附在一起共同面对着困苦的生活。 Mariam AMURVELASHVILI  格鲁吉亚 《监狱》 Prison (…) Read more

新老消息

早起一看,关注的几个话题都是长篇大论,有些发憷,决定给自己一个缓冲期,今天偷懒。就简单提供新老消息各一。 最新:在埃及工作的摄影师Ed Ou和Scott Nelson已经从埃及转战到利比亚,继续为《纽约时报》供稿。被埃及海关扣押相机的Alan Chin已经搞回了自己的相机,正在BagNews博客上晒自己的经历。 Ed Ou摄影 说到埃及,回顾一条旧闻:去年发生在埃及最大报纸《Al-Ahram》上的PS事件. 2010年9月14日,美联社发稿的巴以和谈的几位领导人的照片,发表在埃及的Al-Ahram上变了队形 此事件被网友揭露出来之后,该报纸总编辑如此回应: “制作这照片,言简意赅却又真切地表达了穆巴拉克总统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重要地位,他的领导地位不可替代,超出了华盛顿或者其他任何人。” The expressionist photo is … a brief, live and true expression of the prominent stance of President Mubarak in (…) Read more

观POYi有感

美国国际新闻摄影年赛(POYi)恐怕是新闻摄影赛事中分类最多最细的比赛,简直让人眼花缭乱,不仅诸多分类都细分成单幅和组照,还将报纸和杂志分开评比,为图片编辑,专题报道设奖,也为纪实摄影设置了奖项,比赛最近还设立了多媒体作品的类别。这种细分足以体现这个比赛侧重新闻摄影报道的职业化发展,具有典型的美国特色。 POYi后面这个“小尾巴”——“i”是后加上去的,是英文的international,这个比赛原本只是美国本土的一个比赛,现在也在强调国际化,面向全球。今年POYi是第6768届,足见其历史悠久。 比赛的评奖一直在密苏里新闻学院举行,学生可以现场观摩。今年的POYi和荷赛相继出炉,我邀请了正在密苏里进修的报道摄影师程启凌发来现场报道,非常感谢他在繁忙的学习中为我的博客写这篇文章。 观POYi有感 作者:程启凌 “OUT”! 在今年POYi美国国际摄影年赛“Impact2010”类的首轮评选中,一张海地地震的照片首轮即被淘汰。不知道评委认不认得这是谁的作品,他们显然觉得这张照片在视觉上还不够打动他们。但是看过VII网站的人就知道,这张照片属于大名鼎鼎的James Nachtwey。 每年2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市的密苏里新闻学院楼上,评委们会用三周时间选出几十个类别的获奖作品。今年的评委有Noor的摄影师Stanley Greene、美联的亚洲首席摄影记者David Guttenfelder、国家地理杂志的创意指导Bill Marr等,还有自由摄影师、美国报社的图片编辑以及高校视觉专业的教授。第一周已经结束,评选大类是“General Divisions and Newspaper Story”(一般新闻和报纸图片故事),其中包括突发新闻、一般新闻、体育新闻和图片专题故事等。 一般新闻获奖页面 刚刚新鲜出炉的荷赛获奖作品,很有几张在POYi首轮就被淘汰,例如那张金二世看金太子。跟荷赛相比,POYi的评委似乎基本不看重媒体已有的选择,他们更相信自己即时的判断。许多在过去一年里为人所熟悉的头版照片,一样在首轮就被淘汰掉。跟荷赛相比,POYi似乎要干净利落得多。荷赛越来越像王小二过年,越来越掩不住的矫情和陈腐。(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荷赛就不值得学习了,每个人都知道中国足球有多糟,但你踢不过国足。) POYi的评选过程跟一般的新闻摄影比赛评选没有多大差别,首轮快速浏览,淘汰掉90%-95%的照片。进入第二轮的照片会被仔细地审视,调阅图片说明,然后经过评委投票,少数作品进入第三轮。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轮投票完毕之后,评委一般还会浏览一遍在本轮中被淘汰的作品,确认是否有遗珠被忽略。第三轮后,评委们会陈诉选择与否的理由,经过讨论再次投票决定最后的排名。每一个重大新闻题材都会有数以百计的照片参赛,评委们会反复对比和陈诉理由,选出最佳的作品。能走到最后的照片虽然只是出于几个人的选择,但确实也很难有侥幸可言。 评委们判定照片的主要标准,首先是照片的视觉形式是否足够新颖、足够打动他们,其次才是照片新闻性的大小。但在这样级别的比赛里,作品几乎都是国际重大新闻,因此说到底最后还是视觉能力的比拼。影像和创新一直都是POYi评审的基本原则,直到目前似乎也确实没有另外更适合的标准。即便首轮被淘汰的照片,按照国内的常规标准而言也已经相当优秀了,绝非一般人想象中那种劣质照片。在浏览过大量佳作之后,一般甚至是优秀的照片都很难再打动评委,除非特别优秀。由此可以想见,在西方成名的新闻或报道摄影师基本上都应该说是实至名归,因为其面临的竞争之激烈、对手之强劲,国内是很难想象的。每一个从千军万马中拼杀出来的摄影师都有真本事。 Poyi的标准,是一代又一代的美国摄影记者、图片编辑、自由摄影师、杂志视觉总监和高校师生共同建立起来的,不仅在美国是新闻摄影的衡量原则,也隐隐然有世界普适性标准的势头。 获得自然环境类故事一等奖的是一组中国题材的报道《撕裂的大地,中国受伤的环境》,作者是James Whitlow Delano,1416这里也曾有讨论。 国内的新闻摄影,差距实在还相当遥远,要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实在还相当多。环境和条件决定了摄影记者无法像西方一样有大量的实战机会,因此作为整体水准而言,中国的新闻摄影报道在十几年甚至数十年内要赶上Poyi的整体水准非常困难。互联网虽然让国内的摄影记者能够见识国际一流作品,但整体环境的改善,又怎么是区区几张照片和几个人的好照片就能提升的? 不过,POYi是学习西方新闻摄影报道技巧的一个阶段性目标,也并非是终点——摄影当日不仅只有新闻摄影,新闻摄影也未见得一定要在POYi划定的圈子内跳舞。去年张乾琦先生曾提及,摄影师到了一定年纪,看世界的方式一旦定型,就很难再在摄影上有所突破了。就我个人观感,POYi许多参赛作品就已经定了型,构图、光线、色彩虽然已经相当精致,但似乎也就到此为止了。大胆妄言一番:如果说现在POYi的平均水准是六七十分,那么获奖者功力可能有80分,特别优秀的著名摄影师功力可能有90分。可能再过十年,很多人功力还是七八十分,虽然很高但是很难再进步。这也不奇怪,水准越高,进步越难。 最后,POYi的评定标准是视觉优先,但这恐怕只是对新闻影像的一种判断标准,若解读照片和评价摄影作品只从视觉上入手,未免太过肤浅。摄影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行为,除了从技术层面、影像层面去解读外,更多还要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阐释学、历史学、文艺理论……等诸多社会科学的角度去阐释,对摄影师的评价也是如此。 P.S. 博主感受,比较POYi的图片说明和荷赛的图片说明,可以看出POYi更具职业特色。

周末话题:摄影师,请转弯儿

早上看到博客“a photo editor” 在讨论“媒体报道摄影”( editorial photography)这一领域的发展前途问题,不仅有些感慨万千,似乎好久没有在这里探讨摄影师的职业前途这个话题了。 当然,这话题拎起来,那可真的是很不堪。 首先,什么是“editorial photography”?解释这个概念就要费好些口舌。我把它翻译成“媒体报道摄影”并不准确,因为它指的是不是硬新闻照片,比如突发事件以及新闻现场的摄影报道,更多是为了诠释媒体的深度报道,特写新闻,人物故事而存在的。拍摄这类图片,需求最大的是杂志,他们通常没有专职摄影师,主要找自由摄影师为其服务。 说到为媒体拍活的自由摄影师,接下来,摄影师们肯定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给媒体拍照,能活么?大概会有很多人开始诉苦,说这在中国根本没门。当然,你只要稍微计算一下就会发现,如果要维持一个月5000的收入(自己购买保险,维护器材),一个月工作20天,平均每天的收入就要维持在250块(哼哼,抱歉,数字很不吉利),虽然看起来日薪不高,压力还是蛮大的。当然,你要是觉得自由摄影师就是一个月只工作一星期的摄影师,那算法肯定不一样,日薪要高很多,达到目标恐怕更艰难。 所以,通常意义上讲,自由摄影师就是每天一睁眼就欠着自己250大洋的人。基于这种状况,我在国外看到很多为媒体工作的自由摄影师,都非常焦虑,同时也导致他们非常敬业,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那么现在,在当下这个经济状况下——数字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不景气,竭力压缩开支——大家又该到哪里找活路? 关于国外摄影师的生存状况,我先插播一则八卦——一条发在美国广告跳蚤市场Craigslist上的摄影师招募广告,在摄影师社区里激起了怒火,一个小型设计公司在找摄影师合伙人,条件是摄影或艺术专业毕业,技巧高超,但是也不必太出名,要白天晚上都能工作,特勤奋,开价是怎样的呢: “这是个合伙兼职工作,每次拍摄的报酬少于150美元(包含后期修图),如果你没有另一份工作的支持(或者你的生活水准极其低),那这个工作可能不适合你。” 后有气愤的留言声称:即使富二代也不要为其工作。 这虽然不是媒体招聘,更偏向广告摄影,但美国媒体摄影市场状况从中也可以估算一二。 但主要和媒体摄影师打交道的a photo editor在今天的文章里对这个问题却并不悲观。他指出了很多媒体摄影师在网络上拓展的可能和已经存在的新模式。 一方面是着力强调自己某个专业领域的特长,比如撰写博客The Satorialist的摄影师Scott Schuman,他强调自己在时尚领域的专业性,而且把重点放在街拍上,他现在在时尚领域的名声已经是不可抵挡。Todd Selby在他的博客The Selby专门刊登创意人士的家居照片,这也让他名声鹊起。他们两人的博客都粉丝众多。不过,两位作者在工作上面花费的心血也显而易见。这两人的风格都是报道范儿浓重。 另一方面,一写有远见卓识的公司,不但在互联网上的广告投放比重开始加大,并且对广告的要求也从苍白无力的影棚拍摄照片转向更具纪实风格的拍摄风格,甚至倾向通过支持一个报道摄影项目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比如David Walker最近在 PDNOnline上撰写的一篇文章里提到,自行车服装品牌 Rapha 基本不在平面媒体做广告,主要就是网络直营,他们的网站广告全是报道摄影风格的,他们支持了一个纪录自行车运动的报道摄影项目,涵盖静态照片和视频报道。 所以,结论是这样的,作为一个定义为,仅为报纸和杂志工作的媒体报道摄影,这个行业可能已经濒临死亡,但从一个更广义的范畴上看,“报道摄影风格”不但没有死亡,反而正在上升。 我认为,这个来自美国业界的结论和其背后的事实,在中国也依然成立。 (…) Read more

揭秘最后一卷Kodachrome

名利场网站最近公布了马格南摄影师Steve McCurry利用据说是最后一卷Kodachrome所拍摄的全部影像。 这位年届60岁的摄影师是Kodachrome的忠实拥趸,Kodachrome成就了他的名作《阿富汗少女》,尽管后期他也转而使用数码相机,在他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总共拍摄了八十万张Kodachrome底片。 Steve McCurry认为,没有任何胶卷可以替代Kodachrome: “在特定的条件下,我认为你不可能用别的胶片拍出比Kodachrome更好的效果。如果光线充足,快门速度相对较高,你会拍到一张非常棒的彩色照片。色调优美,且不会太过艳丽。有的胶片看上去就像你嗑了药。Velvia让一切太过饱满了,狂野地超过了界限,有一种太过电子化的感觉。Koedachrome充满诗意,柔软且优雅。数字影像当然也有其优势,但你要做很多后期。而Kodachrome,当你把它取出相机,照片就已经在里面熠熠闪光了。” 老爷子如此怀念Kodachrome,自家冰箱里放着几卷Kodachrome: “我想着把这几卷胶片放在那里,如果没有它们,我的冰箱就显得空落落的。” Steve McCurry希望Kodachrome能够像Polaroid一样死而复生,那样他会立刻拿起它们冲锋陷阵。不过,更多时候,人们把Kodachrome的消失当作胶片时代告别的序幕。 点击这里,去看全部照片 点击这里,去看最后一个Kodachrome的冲扩点关闭的故事 点击这里,去了解Kodachrome的历史

埃及传真

随着埃及当地一家报纸记者在骚乱中丧生,多名记者被当局扣留,在埃及工作的报道摄影师,其安全也令人担忧。 根据PDN的采访,埃及出现了排斥外国记者的气氛,这主要是支持政府一方阵营造成的,他们把埃及的局势归咎于美国的介入,另外,城市远郊的居民,其敌意情绪也很强烈,这里又恰恰就是很多记者暂居的地方,他们很担心自己被扭送到军方的检查点,已经有人经历过这样的遭遇。 一些后期到达埃及的记者,其摄影器材遭到海关扣留,自由摄影师Alan Chin就是其中一个。他的相机至今还被海关封存,在和官僚政府较劲试图拿回器材的同时,Alan的应对方式是在当地买了一台85美元的廉价傻瓜数码相机工作。这台简易相机却给Alan带来很多工作上的方便,让他更为低调地完成采访。我认为他的傻瓜相机的业余式样作品,却更有埃及现场传真的感觉。另外,Alan的供稿方也非常特别,他不是为某个国际大媒体工作,他为政论博客BagNews工作。 以下是在埃及工作的报道摄影师名录: Dominic Nahr for TIME Ron Haviv for VII Photo Michael Robinson Chavez for  the Los Angeles Times Chris Hondros for  Getty Images Moises Saman for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默多克的品味 上周最大的传媒事件是默多克的Ipad版日报:“The Daily”千呼万唤始出来。 看过之后,我的感受是,“媒体还是不要让媒体人来做了。”从这个据说是云集100个业界精英的团队所制作的产品中,你可以清楚看到,传统媒体人在把他们的内容嫁接到新媒体平台上时,姿态是多么地笨拙。 当然,这一切可能还要归咎于默多克同志的品味。博客The Magaziner是这么评价的:“这份杂志可能很对小报阅读者的品味,里面专门有一个版块叫做八卦(Gossip),却不见了商业(business)和科技(technology)的身影。” 但谁让我们对这个做黄色小报起家的默多克充满期待呢?答案可能依然是“八卦”,我们都有些心怀八卦地等待the daily的诞生,期待默多克和乔布斯这两个强硬派的联手好戏。 默多克——一个对新媒体呈强硬态度的人,在纽约时报一直纠结是否应该向网络读者收费的时候,他旗下的华尔街日报早就开始没有免费的午餐,泰晤士报也迅速建立收费墙,他讨厌google,声称他们是窃贼。 乔布斯——一个对新媒体呈强硬态度的人,在音乐到处被盗版,音乐人苦不堪言的时候,他一个卖设备的人却弄了个收费平台,靠雁过拔毛的方式和内容提供者分成。当传统媒体死亡的口号越来越响,他献出Ipad,似乎是救世主,但所有人都必须要接受不断被老乔“拔毛”的无奈现实。 说到底,两者都是精明的商人。 言归正传,下面就来详细说说the dailiy 1. 中性统计 媒体专栏作家Andrew Losowsky做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分析 谁主办:100多个编辑记者,分别来自《纽约时报》,《纽约客》,《华尔街日报》和《时代周刊》 办给谁:默多克说,这是一份给所有人的报纸(everyone) 版块:一共有六个,News, Gossip, Opinion, ARts&Life, Apps&Games, Sports,版块按照上面这个顺序出现,不能个性化,顺序不能改 广告:一共113个页码,其中有11个广告,广告都以视频为主,很多是fox自己的影视节目的广告 新闻:有29页,但是分量很轻,没有太多原创内容 结论:这是一份非常奇怪的报纸,其定位错综复杂,其新闻版块非常轻描淡写,随便弄一张照片,没有深度报道,仿佛定位是给女性逛商场闲暇随便看看,但其观点版块却高谈阔论,体育版块浓墨重彩,仿佛又是给男人们准备的特别刊物。 2,谁说这是新新闻主义?! 默多克说,新时代需要新的新闻报道。但“新新闻”绝对不是the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谁在那里 此刻的世界并不太平。 詹姆斯纳切特威会在哪里? 不管怎样,他们都在那里: 在埃及 为《纽约时报》供稿的摄影师Scott Nelson形容埃及人的性格是友好和幽默,而这已经被日趋紧张的局势所替代。 Scott是一个自由摄影师,开罗已经成为他的“据点”,他在当地居住了十多年。他近日在为纽约时报报道埃及的纷乱。 关于当下埃及的现场状况,在接受《纽约时报》Lens博客采访时,他提到:“军队开来坦克帮助示威者做掩体,抵抗警察的攻击。”这位摄影师一直活跃在第一现场,他对当下的局势并不乐观,认为已经变得非常复杂不可预测,并且有一些暴力。不过,他说:“所有的革命恐怕都是如此。” 在埃及冲突现场工作的除了通讯社摄影师比如路透、美联,法新,有不少自由摄影师,比如Ed Ou,加拿大摄影师,作品被Getty的Reportage所代理,近些年非常活跃,尤其关注中东局势,他会讲阿拉伯语,曾经跟踪索马里难民,纪录他们逃难到也门的故事。 Ed Ou摄影 Peter Macdiarmid/Getty Images 另外,前两日柳熹在埃及的冲突现场报道在这里发出来之后,我还接到她的一封邮件,此后便没有了音讯。看新闻提到,开罗机场陷入混乱,机组人员都已经无心工作,机场滞留了大批旅客。真心希望柳熹一切平安,能够顺利回国。 在突尼斯 1月14日,欧新社(EPA)摄影师Lucas Mebrouk Dolega在突尼斯冲突现场被警察掷出的催泪弹近距离击中眼睛,不治,1月17日去世。他最近在法国巴黎被安葬。欧新社的悼词中提到:“他最后的照片,被同事传给我们,和他所有的照片一样,这些照片让我们感到骄傲……” Lucas的不幸是近年来频发的记者被袭事件中的一起。 2008年Lucas在刚果 Lucas最后的突尼斯报道 Fred Ritchin在其最新的博客里也提到了自己对最近中东骚乱的报道的看法,不过,却是一连串的问号: 究竟记者,编辑和报道摄影师们,他们自己对中东的现状看法是什么呢?为什么他们就不能通过照片将之传达出来?为什么所有的照片都要平等对待?他们的计划就是要失去观点,让我们感到困惑,迷茫,疏远和被动?媒介是不是害怕表露自己? Fred Rithchin在为新闻媒介的和稀泥态度而不满。难道力图平衡多种声音的所谓客观新闻报道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过,也是的,在这个嘈杂纷乱的现实世界,浸在社交媒体的七嘴八舌之中,我们的受众从“权威媒体”中兴许更为需要一个观点,而并不是事实。 在这篇名为《我们应该看哪一张照片》的博客里,浏览众多照片,让他感动的是这样一张: (…) Read more

诚征读者:摄影师来信

前两日发了个帖子,是图片编辑找摄影师,今天这个帖子则是为照片找读者。 以下两篇文章,都来自我的信箱,这里挤满了各种公务和待办事件,但偶然也会收到一些“奇怪”的来信,竟然没有什么目的,仿佛就是为了说说话。 上个世纪,当我们提到“摄影”,存在一种想象的共同体——仿佛所有与摄影沾边的人和事都属于同一个联盟。“摄影”怎么怎么,是口头禅,也是联盟的行话。但到了今天,这个藉由经济壁垒,技术壁垒和行业壁垒搭建起来的“摄影王国”在现实中已经不复存在,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称自己为摄影师——只要你愿意。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没有壁垒的世界,人们却依然试图坚守“想象的共同体”,也就是说,大家的共识是:当我们在谈摄影,我们就在谈什么。 在我看来,摄影共和国的坍塌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对以上问题的反抗:如果你只谈摄影,你就可能什么也没谈。 权当我胡说。反正回家惶惶,没几个人仔细读这里。 上面这段话和今天这两篇文字之间的关系也许不密切。这两封信,摄影师写给我,主要就是为了说说话,照片都伴随着摄影师颇为“絮叨”的文字;我说要“诚征读者”,其实就是想让大家也看看这些照片,听一听这些年轻人的絮叨。 (一)从华强路开始 作者:陈引 去年12月30日,我去参加了一个摄影记者的招聘考试,招聘考试题目相当给力。 考试从早上11点开始,视觉总监用一辆小富康把5个应聘者扔在深圳的华强北路,说:这就是深圳最著名的电子一条街,你们题材不限,随便拍,做一辑图片出来。12张小图,1张大图,每张标明图注,然后再给作品配300字的图片说明。下午2点我准时来这里接你们收工。 我头一回参加这样的摄影考试。 暮霭沉沉的天幕下,华强北路高楼耸立,每栋楼里饱饱地塞满千百号人。伴随日出日落,几十万人同时忙碌同时消失是这里每日必现的壮丽景象。 从11点到下午2点,我三小时快拍了183张图片,从中选择了13张。看着手中的照片,我开始胡思乱想。 据说,历史的进程都是有“目的”的。基督徒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上帝意志的实现。马克思极其乐观地说:人类历史从奴隶社会、封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演化是一条单向不可回复的路径,人类的解放事业终将天堂从传说的天上拉到地面上来。亚当斯密说:每一个人在社会中看似互不相干,都在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劳作,但私利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将博弈的人们组织起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好吧,但愿这都是真的,华强北小人物每日的辛劳就不是没有意义的了。 几十万人如潮水般出没,日复一日,在历史中替这些小人物造像绝不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事情,他们如是渺小,说不定哪一天睁开眼睛,我们已经再看不到他们了。 华强北过街隧道里的环卫工,四川人,来深三年。就算工作也不忘叼上家乡的烟斗 保洁员陈阿姨指着她家的房子说:现在房租又涨了,得找个便宜地方搬家。 失业者,重庆人,找当白领的老乡寻出路 东北来的采购团,最担心的春节买不到票回家 (二)在埃及 作者:柳熹 当催泪瓦斯在身边冒烟,枪声从耳边飞过的时候,当奔跑的人流向我这方向涌来的时候,那种恐惧感是前所未有的,看着那些警察的制服和面具,只觉的自己是那么软弱和渺小,只有不停的朝远离人群的地方跑,停下来之后就是不停的颤抖,但是又想跑到人群中间拍。 黄色的灯光把地面照亮,全都是黄色的,人群,呼喊的人群,标语,催泪瓦斯的白色烟雾,警察的头盔和盾牌,让我想起了所有看过的政治暴乱的纪录片的画面,它们的气氛都是那么的相似,然后就是流血的民众,痛苦的呼喊,全部在我脑子里闪过,我甚至有了看摇滚演出的感觉,那些激动的人群,肾上腺素达到最高点,完全的忘我,但在政治和国家机器面前,那些音乐的力量都是软弱的,在这个广场上,一切都是真的,人会感到疼,会真的流血和死亡。特别特别害怕。 但是作为一个摄影师,我不能回住处,不能离开,不能回到房间后打开电视看就发生在身边的新闻。看到那些人在祈祷开始的时候集体下跪,虔诚的把脑门上磕的全都是黑泥,我长时间的凝视他们抱在胸前的双手。 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地球这么大,每一个纬度肤色不同,发生着各种状况,这里歌舞升平,那里就有人在暴乱中牺牲。而我十一月还在法国恬静安逸的农村拍葡萄酒项目,品味酒在舌尖的那些细微味道,现在却在地球的另一地方拿着相机颤抖,看着人流血,把嗓子喊哑,体味催泪瓦斯把眼睛鼻子嗓子弄的刺痛。 如果我说祈祷世界和平,就像笑话,但我真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心中充满爱,当然世界和平或许只是一个大而无当的梦想,但也许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爱自己的家人,朋友,把爱传递,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些照片不是让人看到痛苦的画面,而是提醒人们,应该时刻充满感激,和给予他人,充满欢喜心和爱,停止伤害。

荷兰的那个赛

世界上最大的新闻摄影轮盘赌——荷赛,已经封盘了。评委们将在1月29日到2月10日摇奖,中奖者名单2月11日公布。今年的年度大奖会去哪里呢?海地地震和美国漏油题材会得几个奖呢?这都是一些待解的“谜团”。 2010年荷赛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假照片事件 今年的评委会主席是大卫伯耐特(David Burnett)他受邀担任评委时的第一反应是这样的:“我有些吃惊,但又有些犹豫,因为作为一个自由摄影师,几个星期没有收入可不行……” 我也很吃惊!“收入”——这是一个工作将近四十年,囊括世界报道摄影所有著名奖项的著名摄影师还要考虑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在梦想着哪一天可以躺在自己的名望里睡大觉(这不知道是多少人参加荷赛的动机),但殊不知,无论是谁都得和生活斗争一辈子。 今年的荷赛还有两个新媒体特色,一个是比赛的过程将通过twitter直播,他们的帐号是@WorldPressPhoto 另一个新消息是今年荷赛试验性地增设了“多媒体类别”,特殊之处在于,它不是放开投稿,而是在全球通过推荐制的方法做初选,在传统类别的比赛结束之后再进行多媒体评选。 多媒体类分成两个子类别:线性多媒体报道和互动多媒体报道(linear and interactive multimedia),并且将之更为明确地称为“多媒体报道摄影”(Photojournalistic multimedia)。 这个新的比赛,荷赛非常谨慎,事先没有声张,评选也很低调。对于荷赛,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举措,甚至对整个新闻摄影行业也会产生一些影响,因为评选标准的制定,也是对多媒体报道的行业生产法则的规范,这对报道摄影职业化进程影响重大。 多媒体评选的主席是美国报道摄影师,VII图片社的成员Ed Kashi。

九眼世界

Google街景车上的九眼摄像头四处张望,这里的“九”,不是“猫有九条命的九”,也不是“九重天的九”,不过,这个古怪的机器,张牙舞爪地收集资料,似乎真的可以让你能够瞬间飞身云霄——你没有九条命,却可以在一条命里过出九重。 google街景 美国爱荷华 还是从启发我写这篇博客的一篇文章谈起,文章的题目叫做《所有网络所知道的我的一切》,作者是华尔街日报的编辑Zachary Seward。他更为确切的职位是华尔街时报的“外联编辑”(Outreach editor),这个特别的职位是用来负责联系时报和Twitter以及Foursquare这样的网络公司的关系。 毫无疑问,这位Zachary是一位网络产品的重口味应用者,当他站在年末,回顾这一年的经历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步伐,购物,娱乐,甚至是语言语法,都在不知不觉中被网络记录下来。 这就是Zachary在纽约的痕迹,热力四射的小红点就是他——这个热乎乎的人类探访次数最多的地方。一年中,他登陆了1491次Foursquare,每一次登陆的地点都会在Foursquare上被定位,于是形成了这个年终地图。 不仅如此,Zachary应用的其他软件还记录了他一年的食物消费支出图表,他对音乐的喜好,而一份对他邮箱里几年内来往邮件的语言分析指出,自从2008年到了一家体面的公司就职之后,他的脏话使用频率急剧下降。 我忘记了,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副标题,《所有网络知道的我的一切——因为是我决定让它这么办的》,这也是一个前提,Zachary所提到的这种数字化的生活档案记录并非是一种入侵,它一方面是你在平常的应用中自动记录下来的(比如,听音乐,买东西),另一方,它们都来自你的自我需要,并最终服务于你的自我认知。文章中有这样几段话: “这些东西都能干嘛?最终它将是一种自省和自我映照” “这些档案,将让我能够在‘我’之外建立起一幅自我的地图” “网络似乎让我们趋同,但是伴随着大量的生活数据,它同样也能够让个体闪烁。” 恐怕这也是我热衷沉迷网络的一个原因,某些时刻,它让我如此愉悦,遥不可及的自由瞬间闪烁,而其无非是来自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对自我个体存在的确认。 让我们还是回到九眼摄像头的故事来,自我映照不仅是自我的问题,也来自对他者的观看,并从观看他人中再次定位自己的存在。 博客作者 Marc Feustel在回顾过去一年的时候,归类了三个用google街景图创作的摄影师: Michael Wolf , Doug Rickard ,Jon Rafman。 Michael Wolf是一个沉迷于现代都市的摄影师,从香港到芝加哥,从芝加哥到巴黎,从巴黎到东京。在拍摄巴黎的时候,他开始使用google街景图,那些被任意抓取的瞬间,打破了人们对巴黎所谓的“浪漫之都”的刻板印象。 Doug Rickard的背景是学习美国历史和社会学,他现在的称呼上又加上了摄影师,影评人,作家和出版人。他建立了“美国郊外”这个网站,照片都从google街景图上抓取,这些荒凉甚至有几份寥落的照片,也解构了繁荣昌盛的美国社会和大腹便便的美国人的形象。 Jon (…) Read more

面对变革

在“面对变革/纪录美国“(Facing Change /Documenting America)网站的介绍里,创办者喜欢将自己的名称变成这样一个缩写:FCDA。其实用不着这个缩写的提醒,在当下这个年代出现的这个意在用摄影+文字的方式记录美国变化的项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著名的美国农场安全管委会纪实摄影项目(FSA) 1935年到1944年展开的FSA摄影项目在摄影历史上成为了纪实摄影的标杆。美国当代摄影博物馆的负责人瑞德·斯莱蒙斯(Rod Slemmons)和卡瑞尼·罗斯(Corinne Rose)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FSA摄影对摄影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纪实摄影的概念很大程度上是在FSA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导致南部农民生活境况糟糕,他们不得不卖掉土地,或者外出打工。1933年罗斯福上台之后,出台了很多新政,希望促进农业改革。FSA的全称是( 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前身是1935年罗斯福政府成立的安置委员会( Resettlement Administration RA.),希望能够通过贷款等方式帮助贫穷的佃农,对其进行重新安置。这个部门下属有一个信息收集部门,目的是对安置委员会的工作展开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工作。其中又有一个历史部门,试图利用影像的方式把政府的工作,农村的变化,小农庄的解体,以及城市的扩张状况记录下来。 Walker Evans  摄影 FSA的摄影师一共拍摄了二十五万张照片,目前有一小半的作品保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里,包括七万七千张当时制作的照片。当然,近些年来不少学者的研究发现,为了实现这些照片的政治功能,以及摄影师过度追求作品的美学价值,不少FSA的照片都是操控和摆拍出来的。 FSA其实质是一个政府工程,而FCDA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NGO组织,创办者是摄影师 Anthony Suau和Lucian Perkin,前者是时代周刊签约摄影师,因为拍摄美国的次级贷危机,获得了荷赛的年度大奖,后者则是华盛顿邮报的资深摄影师,也获得了两届普利策奖,同样也斩获过荷赛的年度大奖。FCDA成员里还有摄影师 David Burnett,他是今年的荷赛评委会主席。总之,这里集合了优秀的报道摄影师以及文字记者,他们声称自己受到FSA项目的启发,希望能够记录变革时期的美国发展轨迹。 摄影  Anthony Suau  2008年荷赛年度大奖 (…) Read more

创新视觉实验室初体验

早几个月发布了一个“创新视觉实验室计划”,这个计划一方面是对教室以前做的专题“杂志摄影双周记”的呼应,希望能够和摄影师一起共同探讨杂志摄影的发展,另一方面,正如当时的招募启事所提到的,希望能够借助《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平台,帮助青年摄影师拓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记录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们的计划究竟执行得怎样?现在就和大家汇报一下。 首先,因为报名的学员大都同时选择了“肖像”和“图片故事”两个项目,所以我们将其合并变成一个综合的孵化期,为期为六个月: 1,针对学员现有作品逐一点评 实验室学员 李英武作品 点评: 用我和一个年轻摄影师聊天时,他提到的一个词儿来形容李英武非常合适:野蛮生长。 我所理解的“野蛮生长”是对在一种混乱的没有法则的现实中,年轻人仍然迸发自己一切创造力去工作的精神状态的描述。 看得出,李英武很少对自己的拍摄任务妥协,每一张照片都和上一张有所不同。摄影师控场能力很强,这对拍摄人像是一种重要的天赋。 不过,英武颇有些85后的“自恋”心态,所有的照片都要打上自己的logo,而且有的很夸张的放在照片正中,嘿嘿,这正如作者的照片风格一样,照片非常张扬,每一张都在跳跃。我是很喜欢,但也有些怀疑,这些用画面的特殊技巧制造的“视觉冲击力”,会不会有一天被用尽了呢?也许我是多虑的,因为到了形式用尽的时候,年龄和阅历带来的沉稳自然也会体现在摄影师的照片中。 2,指定阅读: 请顾问老师提供图书,画册,摄影师作品的阅读清单,请大家阅读。 作业: 摄影师要完成指定阅读清单中的十项。 提供一份阅读报告。 (因为我们的实验室还处于初期实验性运作阶段,目前我们动用的导师资源还主要是《中国企业家》杂志内部的力量) 书单之一: 直接看各种摄影集是最直接的吧。看多了好片子,嗅觉与品味格调就会自我建立。 一系列大师访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背后的观念,寻求理性共鸣、观念建立。 多读人文历史书。可以建立对人类的常识与视野。 ——《中国企业家》杂志执行主编 李岷 3,顾问出题 帮助摄影师建立经济视角,同时提高摄影表达能力。 作业: 1,尝试经济话题的视觉化:用报选题的方式,寻找经济话题,制定拍摄计划。 2,人像:更广义地理解人物肖像。 3,小型图片故事,学习视觉语言的组织结构方法。 题目之一: (…) Read more

摄影机械生产时代的结束?

对话是这样开始的: 任老师,你绝对应该买一个iphone4! 是吗? 它完全改变了摄影生产的方式! 是吗? (接下来是超级眩酷的现场演示#¥%◎※※,包括点击屏幕选择曝光区域,HDR,360全景照片,各种胶片效果,lomo,最后拼贴成照片墙,点击——发送!) 哪,哪,我这个教摄影的还能干什么呢? 不知道…… 反正,摄影机械生产的时代结束了。 以上是horse和任悦在奇遇花园咖啡馆的一段对话,你自可以想象,下一个镜头也许是任老师在苹果店门口排队买iphone4的情景。 不过,还是把镜头再转一下,先到悉尼去——这里,一个粗壮的男人,手里捏着一个小黑匣子,在一间花花绿绿的房间里跳来跳去。 此人是著名时尚摄影师David Lacaphelle,他手里拿着的是Nokia N8,前来拍照的都是普通人,他们用毛遂自荐的方式应征而来,体验“被时尚”的感觉,不过,他们所经历的时尚,不是大片拍摄现场,当然,把手机当相机用恐怕就是当下最时尚的时尚。 此次活动在facebook上有一个主页,相册的介绍是这样的:“这些美丽的照片都是N8拍摄的!” N8很牛么?好吧,下面你看到的这张美丽的照片是horse用iphone4拍的: 这样的照片在他的iphone4里还有很多。他终于可以把自己和风景之间那些微妙的共鸣用视觉的方式表达出来了,这也是令他最舒服的地方,因为以前,无论怎样拍,那照片都很平凡,而现在,没有任何秘密,他所做的事情是下载一个app,然后让程序帮助自己实现视觉表达。 一台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机? (也是horse拍的) horse对iphone4的激情都写在他的这篇博客里,《相机会因为iphone展现的未来而改变么?》: “传统的相机是基于一套机械语法生产的,它的逻辑是一个经典的系统,我们很热爱它。这套逻辑在很复杂的处理光线的问题,它用对焦、光圈、镜头拉升、前进景、 虚化背景等等来组织了一套生产模式。对,是生产模式,而不是消费或者娱乐。iphone4的触摸屏和大量的照片软件则展开了一种另外的可能,它重新用一套 数字和互联网的语法来重塑拍照的行为,这些不仅包括按住不动,两个手指离合滑动,而且还包括大量自动程式来让你选择,包括即时的图片处理——是的,拍摄前 期和图片处理后期已经融合了。它不是为了见证存在的,它不是生产工具,它是为了消费存在的,其实更加准确地描述是,它是为了表达而生存。” 在另一篇文章里,他将iphone4带来的变化归为四步,文章的标题更加直白:《照片将直接表达意义传达情绪》 “iphone4和其它移动图片生产、传播的革命性意义在于,将照片的生产和传播速度加快,难度降低,方法多元化,从而使得照片直接变成了意义和情绪传达的工具,获得了和文字、口语等同的地位。” 读到这里,我那颗因为担心即将失业而悬着的心还是放回到了肚子里,这不就是一个视觉时代到来的宣言吗? horse说:你难以想象一个多么神奇的世界揭开了序幕。 乔治伊士曼的柯达公司凭着一句“你只需按动快门”,把相机塞进了寻常人家,而接下来,似乎大众摄影的狂欢时代就要到来了。 我昏昏然写了这篇博客,标题是问号,似乎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和horse争辩,不过,令我困扰的另一个问题是,我究竟要不要去购置一台iphone4呢?

如何成为GQ的图片编辑

图片代理机构wonderfulmachine最近对GQ(美国版)的图片编辑James Mulinger做了一个简短的访谈。 一般来说,此种一问一答都很乏味,不过,这次对话的双方却都相当实在,尤其是面对“你如何得到这个工作”这个直率的问题,James的回答也非常坦率,请注意——“免费工作了几个月”——原来,全天下的小年轻都是从这种工作经历开始的: 1,你如何得到这份工作 十年前,我得到一个去GQ工作一星期的机会,我知道这是我一生难寻的一个重要机遇,因此便紧紧抓住每一个工作任务重拳出击,使得他们不得不给我提供一个工作机会。我做了差不多有几个月时间的免费工作,然后得到了一个图片编辑助理的工作,一年后,我成为正式的图片编辑。 每一个工作经历都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很多人不是特别珍惜。这是一个非常难以进入的领域,所以,你要不是在每天中的每一秒中都付出百分之一千的努力是不行的。那时我每天都非常早去上班,很晚才离开,没有一天请假。甚至为此错过了我自己的毕业典礼,因为我不想因此而请假。 2,你认为什么是精彩的照片 从杂志编辑的角度来看,好的照片要合适且简明扼要。美丽的照片当然不错,你也可以在墙上挂任何你喜欢的照片,但是在杂志里,必须要刊登与故事相关的照片,有的时候可能意味着所刊登的不是在美学意义上最好的照片。 从我自己个人的喜好出发,我认为从来不会拍出烂照片的摄影师是. Tony Kelly. Simon Emmett. Guy Bourdin. Helmut Newton. Zed Nelson tony kelly 摄影 3, 摄影师如何才能引起你的关注呢? 用与他人有别的方式拍照。在每一次拍摄工作中都加入一些独一无二的东西。 给我带来一些让我可以钉在墙上的照片,这样整个艺术部都会看到,你就有五倍的机会得到一个拍摄任务。 4,最令你困扰的事情是什么? 摄影师送来完全不适合我们的作品让我们看,你要先看杂志,再送作品。要了解并且理解你所面对的媒体。 5,你一天中最满足的时刻什么 每天都忙到死,因为我们同时可能要跟进30个拍摄任务,追踪成千的图片,而我们手下只有两个图片编辑助理。每期杂志出刊的时候,都是我最满足的时候。这项工作实在是要考验你的平衡能力,你要处理那么多的拍摄任务,但是同时还要注重每一个细节。你要预订每一个拍摄场地,订车,每一个团队工作人员都要准时出场,每一个道具都要到位,这都要你负责。当我干了一个月,一切都没有出错,我自然可以满足那么一两秒钟,但随后很快,一个新轮回又开始了。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