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how(1)

忽然想写一些关于摄影展览的文章。写作的起因就犹如我最近在纽约的日子以及纽约的街道,是歪七扭八地密密编织起来。本来应该去听摄影师Tina Barney的讲座,结果有事耽误了,于是到图书馆去看书,在人家很严肃的画册里却看到了一段八卦——Tina变身当代艺术家的历程很经典,她早期拍黑白,后来开始拍彩色,她起初用135画幅的小相机拍摄自己身边中产阶级的生活,后来改用大画幅,她开始完全是抓拍,后来用了大画幅无法抓拍,为了保证影像的清晰度就让自己的被摄对象摆拍,她开始是无意识的摆拍,后来索性干脆有意识地摆拍——她的摄影历程真的是越来越“当代”了。
这话题扯远了,在Tina“当代化”的历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节,那是八十年代,她的作品展出的时候,在她自己的观念里,摄影作品就应该以那种惯常的尺寸挂在墙上——这大概是当时摄影师的普遍思维吧,但是她的画廊策展人提醒她,为什么不尝试把照片放很大展出,如同某些绘画作品一样,有着巨幅尺寸。我们必须承认,对于当代摄影艺术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尺寸已经逐渐成为当代摄影艺术作品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后来,Tina的作品在1983年参加了MoMa的一个摄影展,这个展览的名字就叫做“Big Pictures by Contemporary Photographers”(大照片:当代摄影师的作品)

那么,就从这个展览开始我的“big show”系列文章,我将不定期介绍一些过往的摄影展览。希望能够坚持系列下去。

但有些尴尬,因为说介绍这个展览,遗憾的是,没有在网上寻到更多关于这个展览的消息。不过,搜索到了两篇写得很精彩的关于摄影作品尺寸的文章,成为我写作的重要参考:(文章一:Pictures Worth 10,000 Words, at Least; 文章二ART; Why Photography Has Supersized Itself)所以,今天的这个介绍只是将这个影展作为一个引子。

1983年MOMA的这个大照片展览,策展前言里有这样一句话:

摄影艺术近来的一个流行趋势是,作品的尺寸和它的呈现方式已经越来越成为艺术家有意识思考的一个正式的要素。

很耐人寻味的一句话,不是么?“有意识”、“正式”这些词语似乎暗示着一种新的规则的诞生,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摄影作品的尺寸和传播方式存在着另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

我上个月在ICP看过一个展览,是摄影术诞生之初,早期照相馆的作品。每一张照片都必须将鼻尖贴近才能看清楚。很长一段时间,摄影作品就是以这样一种亲切的尺寸出现,捧在掌心,夹在相册里,印刷在报刊杂志上。

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大照片运动。摄影师们认为8#10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1975年Richard Avedon做了一个展览,其中一张安迪沃霍工厂员工的照片大概有21英尺长真人大小。两年后Irving Penn拍摄垃圾堆的照片被放大到大都会博物馆的一面墙那么大展出。

不过,这些“大”照片比起八十年代的作品就小巫见大巫了。以下这段文字让我乐了半天:

“德国艺术家Thomas Ruff的彩色照片,他照片里人的脑袋大过Avedon先生肖像的全身。技术的进步使得巨幅彩色大照片更容易出品,而且买家也愿意出高价钱,大照片越来越稀松平常。当你问年轻摄影师和学生,他们的作品会有多大,通常他们的回答都好似麦当劳的广告用语——尺寸会加大(supersize it)。”

Gursky 作品在2007年迈阿密艺博会上。照片出处在这里

谈起“大”照片的问题,当然不能避开几位德系艺术家比如上面提到的Andreas Gursky、Thomas Ruff。MOMA的策展人Susan Kismaric曾提到:“Gursky的照片尺寸是和他的作品主题的规模是一致的。他的足球厂的照片是意图包容所有运动事件的奇观,而他的集装箱和崭新的汽车的照片则反映着全球化的贸易事件。”

尺寸和主题息息相关——这是一个很好的解释。但是一个画廊经营者,有着另一个说法:“这种变大的趋势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摄影在艺术世界里向来是二等公民。”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通过尺寸,如今它有希望并且有可能,摆脱这种地位。这位先生经营的画廊代理Richard Misrach的作品,七十年的时候,它们的尺寸是15英寸,如今则有58#120英寸,悬吊在画廊里四层楼高的空中。

说到底,MoMa在1983年举办的大照片展览精准地捕捉到了当代摄影发展的脉搏,不过这股潮流发展到今天,市场的因素而不是艺术的要求成为这股潮流背后的推手。上面提到的两篇文章,作者都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其中提到:

“也许摄影作品的价值不应该由大小,而是应该由时间来决定”——这句话实在很耐人寻味。

Comments (17) Write a comment

  1. 預計明年會參加北京華辰拍賣的台灣攝影家翁庭華
    據聞手工放大超大黑白尺寸照片是半夜在家裡大客廳
    地版做暗房.超大洗盤.超大紙張通通是要訂做才能
    處理完成

    [:Cry:]

    Reply

  2. 现在很多时髦的画家和艺术家们得知要参加某个展览,很多都会事前跑到展出的场地和具体位置去瞧瞧,之后严格的按照地板到天花的尺寸去“制作”作品!!

    Reply

  3. 大是必然的,电视机不也从9寸到现在的60寸了吗? 我总觉得我家29寸的电视,越来越小了。如果让我看14寸的小彩电,就是虐待。照片也一样。

    Reply

  4. 任老师 那个快照系列文章也算是一个展览的分析介绍了 16日一早它与王府井我们的“记忆30年”同时面世 在对比二者的同时相信很多人会对家庭照片生出更多的想法和创意 欢迎1416的所有关注着到王府井大街参观 展期至26日

    Reply

  5. 像您说的多做些原创 您的展览文章我们先做个预约 怎么个做法 我们在具体看

    Reply

  6. 以前是没有人想,或者没条件做大照片,现在决定作品的尺寸时,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大或小都该是思考后的选择.

    Reply

  7. 任老师你好。文中提及的Gursky 的新作正在Chelsea Matthew Marks Gallery展出。523 W 24th St. 到12.24.

    Reply

  8. Pingback: 1416 教室 » Blog Archive » 超过140个字:No.19 《巨大化的照片》

  9. Pingback: 1416 教室 » Blog Archive » The Big Show(2)

Leave a Reply to 猪翅膀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