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你的感觉

周四是美国的感恩节,我在美国朋友dooley家渡过的。他们住在长岛,我要坐一个小时的火车才会到。本以为路上会安安静静地欣赏沿途的景致,却不想旁边坐了一个非常健谈的美国人,聊了一路。这个曾在三年前去过中国的美国大叔,用很大的声音模仿北京人说话时卷起舌头的儿化音,让我不禁少了些身处异国他乡的陌生感。随后的话题也变得轻松起来。

我忽然想做一些读者调查,比如,在美国印刷媒体如此不景气的当下,人们的阅读是否真的已经朝向电子化了呢?大叔很坦率地说,“喔,你知道么?我离不开纸媒体,我需要那种可以捧到手里,可以触摸翻阅的那种感觉,我不喜欢塑料制品的那种触感,还要悄悄告诉你,我最喜欢在马桶上做填字游戏。我知道有些电子阅读器,也如同书本一样可以下载文章阅读,但是它们要是掉进马桶损失就大了,另一方面恐怕你泡在浴缸里也无法享受。”大叔竟然很怀念《生活》(life)和《展望》(look),而他常阅读的杂志是《经济学家》和一本很专业化的什么杂志。

当他提到触摸的感觉的时候,我变得有些激动,因为我忽然想到了在我离开北京的时候,走之前的一天去参加学院的活动,看到了很多学生,和他们深情地拥抱,尽管只是走一年,也有很多不舍呢。有人递给我一封信,那是焦旸小朋友写给我的很厚的一封信。当我独自一人打开这封信,眼泪竟然劈劈啪啪地掉下来。一封电子邮件也许同样可以顺畅地表达书写者的意思,但是那三页纸却更为厚重,纸上面的每一笔一画,每一个停顿,甚至是涂改,那种捧在手里的感觉是如此亲切和贴心。

我的电脑装了无数的通讯软件,qq, msn, skype, 飞信,同时还使用Gtalk. 这一切似乎可以让虚拟的任悦仍然留在北京,但是无论键盘如何敲击,它却永远也无法替代和家人拥抱时那种踏实的感觉。

在纽约发现美国人深爱iphone,在这个小屏幕上,指头点呀点,似乎可以实现一切交流、通讯、娱乐乃至阅读,但是对于我们这一代以及上一代人来说,纸张的质感,翻阅时的擦擦声响,捧在手里的感觉,难道真的可以被替代么?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可以替代!下一代人会象怀念报纸一般怀念iphone.现在是个不追求永恒的社会。

    Reply

  2. 就像情书,如果我还能收到我的爱人一笔一笔写下的只言片语,我一定会把他们放在铁盒中,藏到衣柜里,在往后的岁月中找寻他们的痕迹。

    Reply

  3. 还记得大学毕业后我给同学写过一封厚厚的信,大约十页,听她说当时自个在办公室哭得稀里哗啦,我不曾想到会有这种反应。现在也很期待那种大学写信的生活,不过现在似乎很少有人写了,但收到一封信或是明信片一定很感人与亲切。

    Reply

  4. 这种捧着阅读的感觉是无法被替代的。。。所以有时候下载到有意思的书我甚至会打印出来看:)

    Reply

  5. 我也喜欢用纸写信,不过现在很少人愿意收了,写明信片的感觉还是很好的,一张小小的卡片上,恨不得写得密密麻麻的感觉,很好

    Reply

  6. 我仍旧喜欢用笔写信,任老师说的对,那是一种不能割舍的感觉。能摸得到的感觉。还有听收音机的时候,产生的嘎嘎响仍旧停留在那个时代出生的人们的耳边。到底是为啥呢,也许因为那个时代是 卡式磁带,纸质信件,半导体主宰的时代。我们把它捧在手中有一种踏实、亲切的感觉。现在是电子产品的时代,数字脉冲真的像他的本质那样让我们浮躁,不踏实。 [:^^1:]

    Reply

  7. 嗯,仿佛数码相机的普及终结了许多家庭的家庭相册历史一般,类似后现代社会之于现代社会,后工业时代之于工业时代,我觉得我们也需要一个后数码时代了,很多“有质感的”事物应该被延续下去。

    Reply

  8. 和任悦老师一样,我也是那样的迷恋捧在手中的感觉.那种质感是无法代替的.
    我也一样爱那些手写的信件.虽然一个EMAIL或者短信就可以说的事情,如果不是非常着急我还是会写信告诉远方的好友.

    电子化的东西是便捷,亦是不够温暖的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