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shop(更新中)

从ofpix基金,到camp3,我的感慨颇多,恐怕要慢慢梳理才能写出来。在纽约和沈玮聊天的时候,他提到做一个工作坊的想法。我也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一个内容系统且丰富,与摄影发展接轨的工作坊,可以帮助国内摄影师更好地朝向职业道路发展,以及为自己的作品寻找推广和发表的途径。

沈玮为这个工作坊所做的授课计划如下:
时间大概在2月份(春节之后),地点(未定),工作坊为期三天,将涵盖以下内容:

第一天,6:00-9:00  报道,自我介绍,畅谈(通过工作坊,年轻摄影师之间可以建立起一个相互交流的网络)
第二天,
上午:10-12am,摄影史
下午:1:30-5pm
特邀嘉宾到访(邀请摄影师或者策展人做演讲与学员交流)
作品理念的拓展(单个学员的作品逐个点评)
第二天
上午:10-12am,摄影技术(包括用光、设备、后期处理、打印等进阶知识)
下午:1:30-5pm
特约嘉宾到访
作品的编辑(单个学员逐个点评辅导)
第三天
上午:10-12am 摄影师的自我推广(包括,作品阐释的撰写、简历的撰写、如何和画廊联系、如何申请基金、个人作品集的编辑)
下午:作品的最后点评

这个班希望能够吸纳已经在摄影道路上走到一定阶段的摄影师,作品已经完成或者即将完成,因此可能还需要一定的遴选。班级的规模不会太大,不超过15个人。由于沈玮和纽约一些画廊有联系,他会争取把工作坊的作品带到纽约来展出。。

收费——每人两千元,大概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这个问题。两千元的收费主要是沈玮的讲课费,机票,特约嘉宾的讲课费,场地租赁费用,讲义印刷。有意愿报名者可以写信给沈玮:shenweiphoto@yahoo.com.cn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要造福更多人 能有录像就好了 但是有录像又怕参加的人不愿意交钱了

    Reply

  2. 我是初学者,也不在北京,只能在精神上支持咯!
    呵呵,希望自己所在的城市也有人能够做这样的事情~

    Reply

  3. 支持一下。比较期待。
    顺便汇报一下工作,人大多媒体的项目已经开始启动了,今天课上把机器都发下去了。

    Reply

  4. 挺不错的想法,支持!有几个问题:
    1)日程安排上,第一天似乎除了报道就没事情做了?好像有点浪费哦。
    2)第二天的摄影史环节,我觉得如果能侧重介绍90年代之后的最新部分的知识,可能会更好些。
    3)就我个人而言,很需要作品后期制作输出方面的知识。
    4)专家点评环节,按10个人算,每人平均20分钟左右,个人觉得还是短了点。
    5)这次工作坊主要关注哪方面的摄影?报道纪实还是fine art,商业?最好能品种单一,这样可能更有针对性些。
    6)关注都请来哪些专家,呵呵~

    Reply

  5. 还是老师想得周到,教学生的确需要一个系统的指导,不是说你告诉他一个原则就行了。
    虽然说教学非授人鱼应授人以渔,但是现代快节奏的工作环境根本不给你太多干中学的机会,所以教学在可以的情况下,还是应该有一些更细节的安排或者守则。这样哪怕是面对工作的第一单任务,你也可以按照基本要素的要求拿回编辑部要的东西。从而,在保证完成任务的同时,还可以自由发挥拿到更好的结果。
    今天参加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培训,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高钢老师比较中西新闻教育时就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所以坚决支持workshop的方法,希望它给予尽可能多的摄影人以实际的帮助。
    任老师的ofpix基金和camp3的感慨我们先约下了,希望其他的参与者也来发表意见,谈谈为摄影人奔波呼喊的任老师、说说自己的摄影见解。希望中国摄影界多出现几个任老师。

    Reply

  6. 我十分支持
    在中国太缺乏这样的workshop了
    如果在上海就好了
    我一直期待有这样的一个平台大家能坐下来一起讨论摄影
    就像以前欧洲的那种沙龙一样
    我愿意把我为数不多的摄影画册都贡献出来和大家分享

    Reply

  7. 這種有系統的講習是相當不錯的
    你們似乎有很多類似的課程
    不過在台灣就很少見了
    希望台灣這方面有天也能蓬勃起來

    Reply

  8. 谢谢这么多的支持声。我和任悦老师非常希望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建议,以把这个workshop作的更完善。收到很多关于留学的问题,我会在这个workshop中加上如何申请留学摄影和海外摄影教学的相关知识。

    Reply

  9. 非常支持,几个问题同11楼.
    另外,沈玮是否需要讲课的教室?我可以免费提供我的影棚.
    位置在西北三环边,北外旁边,很好找,二十几个人应该还够用,
    包括以后如果大家需要一个活动地点,也可以,支持见行动.

    Reply

  10. 内容太复杂了!别的内容都可以去掉,就留下美国画廊办展一项就可以了!学费吗2万一个,展览次数暂定4个,增加一次加收5000。就这么整吧,准保报名的挤破头!
    [:^^1:]

    Reply

  11. 关于workshop的详细计划(课程,嘉宾,时间地点等),我将尽快和协办机构商定下来,请大家耐心等待。

    Reply

  12. 瞎说哈,感觉workshop 是camp的升级版,camp有点落后了,闹闹玩没有实际收获日久就疲惫了~~

    workshop三天的时间内容安排有点满有点泛,担心蜻蜓点水,我觉得不如针对不同的需求来设置,比如这次专注报道摄影,从拍摄到编辑一个整个流程的操作~下一次是推广展示的流程经验等,但无论如何设置,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那种有效的交流!不是朋友扯淡聊天,也不是网络上的只言片语的嘴仗,那是理念的阐释和交锋~~~说不上你就因为一句话开窍了,脑袋会冒光~~哈哈,因为真传就一句话,假传才万卷书!也说不定你深受刺激打击,从此不再拿照相机~

    另一个建议,上面有同学提过,我同意,还是要有点门槛的,不是你拿来2000就好使,穿钓鱼马甲的不接受报名,嘎嘎~~

    还一个建议,不知妥否,就是里面的单元是否可以单独选择,就像选修课一样,这样可以单独收费,不用负担不喜欢的不需要的单元。

    就这些了,期待workshop北京版早日上市~~

    [:Admire:]

    Reply

  13. 谢谢E6的建议。Camp和workshop是两种方式的学习交流。现在我还在进一步把整个课程排的越恰到越好,正和适当机构做洽谈,所以我特别欢迎像你这样诚恳的建议。

    此次的workshop招收学员不多,所以一定会有所筛选的,我希望所有的学员有一定的作品,可以在同一个层面上交流。我个人的经历是不要把报道摄影和艺术摄影分的太开,其实共同点评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都可以互相学习和揣摩交流。就像你说的,我们需要的是理念的阐释和交锋,记得我在SVA念硕士的时候,几乎每堂点评课都有人郁郁不闷的走出来,但是下次再点评的时候,他们的作品就有突飞猛进的感觉。我的点评观念是直接性,问题性和理论性相并。

    还有,要谢谢任悦老师,虽然她不会参与这个workshop,但她给于我很多的支持。workshop可能在上海或者北京,稍候就会决定。

    Reply

  14. 十分赞同E6所言,但是报道摄影和艺术摄影的确是无法分开的,许多摄影作品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些现象,更多的是个人的诗意理想。
    门槛的确要有,不然的话,有些人听不懂,有些人觉得太浅薄。
    [:-_-b:]

    Reply

  15. Pingback: 1416教室 » 周一消息树

  16. 9月 24, 2007
    沈玮访谈载录:
    肖像摄影工作坊第二阶段——肖像摄影文论选部分已经结束了。周六的聚会算是一个小小的总结。这里再发布一下我对摄影师沈玮的一个简单的采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 目前似乎很多艺术家选择了以“无人的风景”为自己的创作方式,当你确定几乎赤裸“almost naked”这个主题,并且以肖像的方式呈现,当时是如何考虑的呢?

    我是从拍摄肖像开始自己的摄影生涯的。在进入他人的世界之前,我拍了很多自拍像。虽然我也喜欢拍摄风景,但是对于肖像我更加富有激情。拍摄肖像的时候,摄影师必须介入,而不是仅仅发现和纪录,因此,拍摄肖像的过程是充满感性的一个互动过程。

    2, 肖像是一种看似简单的表达方式,但并非容易掌控,在你看来肖像这种表达方式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肖像绝对不简单。对于我来说,最富挑战的是拍摄中和被摄者的交流。在拍摄那些你原本一无所知但是却又需要很快去了解的人物的时候,你需要花费很多心思。这是一个心理交锋的过程。很多时候花费在交流上面的时间远远超过拍摄的时间。因此,摄影师和模特之间建立信任是至关重要的。

    3, 你参加了新美国肖像这个展览,对于你而言,如果真存在“新美国肖像”这种现象,其中的“新”该如何定义呢?

    实话说,尽管我非常喜欢这个展览,但是我并不是十分理解”新美国肖像”这个概念的内涵,从表面上来看,我觉得这意味着新的肖像表现手法出现,我们都用一种不同的观念工作。此外,这个展览将重点放在感性和社会生活角色的主体上,这是当今肖像摄影的黄金主题,这也是新鲜的。

    以上是我在任老师博客上发现的:沈玮的作品在博客右侧有他的名字.

    沈玮及任老师:

    关于“almost naked”这个主题任老师的问题还没问完,或者有几个问题请沈玮解答.

    我很欣赏沈玮这组专题有新的统一的视觉语言,并且他有能力让模特几乎赤裸.这个作为参赛"新美国肖像"获奖已经没疑问.

    这是沈玮的代表作,并且他在美国,只能拍摄美国人,这是个先决条件,他因此而获得水平的承认.

    一问是,这个主题是为了表达新的视觉语言还是这些被拍摄者的状态?是要的画面还是关注了这批人?
    二问是,为什么用几乎赤裸作为新的语言一部分?
    三问是,能拍到赤裸是代表肖像摄影师能力的一个砝码么?
    三问是,你取得了这么多人的信任是对他们说了什么?还是做了什么?
    四问是,你选择几乎赤裸而不是赤裸,这个尺度的把握是从那方面考虑的?比如是碍于发表的限制,还是尤抱琵琶半遮面?
    五问是,你拍这些美国人时向他们说明的最主要的一个目的是什么?他们理解么?

    可能还有问题,不知道你方便回答么?

    我想追问一个艺术家的想法,思想,是为了学习的目的,请各位理解,就象杜尚说的,我更关心这个作品背后的人,他怎么创作出来这个作品的?

    评论 由 王笑飞 — 12月 13, 2008 @ 10:48 上午

    下面是他的影展前言,我想他没有说清楚上面的问题.
    他对人性、情感、欲望、本能和社会角色等问题的理解和关注。
    这个有点大了,和没说一样.

    《几乎赤裸》是旅居纽约华人的影像艺术家沈玮的主要作品之一。《几乎赤裸》提出了对人性、情感、欲望、本能和社会角色等问题的理解和关注。他想要揭示一种只有内心才能感受到,不可解释但浓固的心理世界;分析和探索的不光是肉体赤裸,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赤裸感,一种不完全但有掠夺感的(几乎)赤裸心态。

      沈玮

      出生在上海,大学毕业后旅居美国学习摄影。先后在明尼阿珀波斯艺术与设计学院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学习摄影并获取纯艺术摄影和录像类硕士学位。现居住纽约市,从事摄影艺术工作。

    评论 由 王笑飞 — 12月 13, 2008 @ 10:58 上午

    回忆录2

    Reply

Leave a Reply to 沈玮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