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140个字:NO.3《一个人的摄影》

作者:莫艾

摄影和文字一样,都是同一间屋子里几面不同的窗而已,视心情而定,视心境而定,视方便而定,我坐在了不同的窗前。窗外景色的主体是没有变化的,雪雨阴晴,流云飞絮,都不过是点缀。我误以为是这些匆忙闪过的影子映射了世界的秩序,我睁大眼睛,妄图从记录中探寻他们的规律,找到一劳永逸的捷径。我用不同的信息载体去记录这些瞬时的信息,时而文字,时而影像,借爱好之手绘写心中的不坚定。其实窗外一直什么都没有变,变的是我的心。

去年10月,我放弃了在数码上进一步进阶的打算,换成胶片+手机的组合。手机用于手发痒时记录生活,胶片的相机用来去适应盲拍,慢慢在旁轴上逐渐进阶,做技术上的突破。

此时我大致的已经感觉到,摄影虽是一种修行,但它仍只是术,借以问道,问的不过仍是人心。

在这个方面的领悟,还得益于新浪微博,因为看过大量无内容的微博后,希望自己的微博至少能分享一些略有意义的事物,开始在自己的微博里推荐过一段时间摄影师。刚才统计了一下,到11年2月,我推荐了有120名摄影师,代表着我应该在10年7月开始,看过至少有1200个摄影师的网站。通过他们的视角,摄影的意义逐渐在我这里展现它最初的形态。

它,摄影,其实是一个提问的工具,是一个动词,然后,影像做了回答。它与文字或者连续的影像都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浓缩的,提供了视觉的边界,却又可以渲染出大量的想象。

它的魅力在于世界与自我是互动的,我们有选择的从世界中裁剪保存影像,而影像又折射出自己的需要,无论是通过摄影从混乱的场景中找回视觉的秩序也好;或是从摄影中去发现更悲的怜悯,触发内心的欣喜也罢;又或者是去捕捉那转瞬即逝的光阴流淌,都是将我们在其他时间所经历过的事物,截留了部分信息,呈现在现在的我们和其他人面前,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曾经的过往。

对摄影的迷恋,同时也代表着对现实的不满足。当对自己改变环境的能力不自信或怀疑时,摄影是很好的逃避方式。大量的影像可以构建一个虚拟的世界,掌控权在相机,在手中,可以美化亦可以丑化,可以放大亦可以摒弃。摄影师在按下快门时,他就是那个方寸世界里的上帝。

但生活仍然是生活,摄影是一种虚弱的力,作用的是心境,改变不了的是环境。

这是一篇作者梳理自己摄影思绪的文章,这里登出的是节选,全文请点击这里

Comments (3) Write a comment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