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展览

上一次去平遥还是两年以前,那是一次很享受的旅行,一个人,买票,进城,逛,晚上搭火车再回去。在城门口买一块烤白薯(不是红薯)捧着吃。最好不要碰到任何认识的人。

第一次去平遥,还是这里开始搞摄影节之前两年,那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旅行,回北京的时候拎着在当地买的一个竹篮,里面放着路边捡来的东西。那个时候平遥很小,只需一天便能溜达过来,还能随时停下来晒晒太阳。

现在的古城,在你驻足的第一刻起,电瓶车司机就会在你耳边不断唠叨,坐车逛古城吧,十块钱一人。——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城需要坐车才能逛个够呢?

越来越大的小城,下个月又将热闹起来,但是在无边无际的展览开幕之前的这一时刻,恐怕才是它最为有意思的地方,起码对我是这样。这两天在平遥,我屁颠屁颠地跟在摄影节艺术总监张国田先生的后面,并不是想“走后门”争一块巨大的场地,对我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策展人”来说,给我太大的空间,我也不知道怎么用。实际上,我已经去798偷偷地学过几次艺,仔细观察的是照片的尺寸、装裱和悬挂的方式。所以,当张总监和我提到,他眼前看到的每一个空间,都漂浮着照片,无时不刻地在思考每一展场的每一方寸如何充分利用,我就决定一路要支愣着耳朵听他讲布展的事儿。“这面墙,应该做三米高的展板”“应该思考如何在摄影节嘈杂的环境里布展,这里和美术馆显然不一样”。。。。

艺术总监现场办公。(感谢张总监做我的策展指导,和他聊天很开心。)

实话说,做一个好展览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已经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但是这反而更具挑战性。对着一个空间冥想,想象在这里把照片一张一张地“挂”起来,想象你的观众会怎样走进来,怎样观看照片,环境艺术、平面设计、装帧、甚至是人体工程学(哈哈,有些悬),是不是都应该有所涉猎呢。难怪几年不见张总监,多了那么多的白头发。

去年罗伯特弗兰克做展的展厅,展墙上残留着他的名字,一片破败的景象。也许平遥应该设立一些固定的展厅,给那些不愿在摄影节嘈杂的气氛里观展的人们一个看展览的机会。我从地上捡了一个“展”字,把它从平遥带回北京,这个带着钉孔锈迹的字儿如今立在我书桌上,不知是否还残留着弗拉克《美国人》展览的气息。

下面是我策划的《凝视中国,四种摄影的观看方式》的展场,还很原始。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应该把我这个青涩的策展人策展的经历图文并茂地记录下来,这也许是部不错的教材。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地震的新闻片确实全都弱化和淡化,一是没有啥看的,大老远去的人还是看那些报纸上的片有啥意思 ,二是本身摄影能力体现就不大。怎么能把你发给孩子相机的片小视呢?

    你也喜欢 [:Automan:] [:Automan:] 检点小“破烂”回来啊 。。。。。

    Reply

  2. 前天晚上,我竟然梦到了罗伯特·弗兰克,还有他老婆。 [:-_-b:]

    Reply

  3. [:^^2:] 捡的啥好东西。给学生们分享一下。

    汶川的那些照片是否应该作为艺术品来展出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Reply

  4. 由少数中世纪式的行会把持的特定产业

    – 中国现代文艺界给人的感觉

    Reply

  5. 写下来吧,我一直在找策展的书呢。还有,我也许能帮你做点什么,好歹我做过几次展览。 [:-_-b:]

    Reply

  6. 任老师 您也去平遥啊 太好了 早就想向您请教了 可以的话请加我msn:xiaoleimic@msn.com

    Reply

  7. 我每次去看美术展啥的,都会很在意场馆的空间安排和布置,好的展示空间本身就是一部和展品有机结合的作品。

    Reply

  8. “但是如果有很多人都希望展出他们的“地震作品”,真希望看到有关地震的的作品更多的如愿的展出,不要弱化,不要干预,但是并且一定是放在一个大展厅里联展。太值得反思了,摄影节正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凝视”这个词真好,凝视中国 人、汶川 人、人。

    汉字的一笔一画构成了一个字,一个空间,一个展,真是妙不可言~

    Reply

  9. 我和张总监有分歧的地方在于他对汶川照片的态度,他希望把这些照片弱化,憎恶将这些照片当作“艺术照片”挂在墙上,于是我们这个汶川人拍汶川的项目差点也被株连九族。我非常理解他的心情,但是如果有很多人都希望展出他们的“地震作品”,是否应该借这个机会对其进行反思呢?摄影节正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当下貌似有许多位“张总监”发表过与张总监类似的观点,究竟是谁在假人道?去了灾区拍了地震的摄影师们,还是“张总监”们?中国的一场大灾难,在平遥摄影节上却看不到一张相关的照片,这样就正常了吗?摄影节就应该被铺天盖地的奥运影像覆盖就和谐了吗?以“张总监”们的观点出发推理,是不是国内外所有纪实影像(尤其是那些表现灾难场景的)都只应该出现在报纸杂志上面,而不应进入摄影节、画廊、美术馆等等场所呢。一个摄影师在灾难面前行动起来,用相机去记录,并希望通过各种渠道让这些影像被尽可能广泛的观众看到,有什么错!灾难面前,难道只有外国摄影师的行为是人道主意,本国的就全是功利机会主意了吗?

    Reply

  10. 本来还想说点什么,还是就此打住吧,再说的话绷不住就要开骂了!这帮“张总监”,气死我了!!! [:Orz:]

    Reply

  11. to 汗衫,可能我没说清楚,平遥仍然有地震的照片,集中在一个展区。而且弱化也不是针对国内摄影师而言。而且我们的项目得以认可不是因为马格南的缘故,汶川人拍摄汶川人是这个项目的核心。

    Reply

  12. 你说得很清楚了,我也理解的很正确。我只是想提醒那些个“张总监”们,把视点真正放到作品上,不要总是去琢磨“人”,“总奸”“人”那是文革余孽!多去琢磨琢磨影像本身,真真正正为中国摄影做点贡献,行不!

    Reply

  13. 喜欢青涩!
    支持青涩!!
    加油!!

    有机会今年去观看摄影展,正好一直想去平遥看看大院的。
    😛

    Reply

  14. PS:你捡回来的那个生了锈的“展”字实在太棒了!它代表了平遥摄影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都锈豆了!

    Reply

  15. 看见我大学老师出现在第一张照片里我整个人都斯巴达了!
    看见我大学同学出现在第一张照片里我整个人更斯巴达了!
    那会儿丫不是我们学生会主席么!

    Reply

  16. 一个长差出完一下出来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得赶紧补补课,呵呵~支持任老做的展览。那个“展”字真是太赞了! [:Admire:]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