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笨的努力

早上看了德国的Stern杂志发表的摄影师Mathias Braschler & Monika Fischer 组合拍摄的“中国人”,我猜想很多人都不会喜欢他们这组作品,cfp的图片编辑崔劲辉就提到,“有人说,照片中的中国人看上去都“不太高兴”,这样不太好;有些人说,外国还是在带着有色眼睛看中国,他们选取的都是底层的劳动者。”

其实我对这些照片的第一印象是——二流摄影师的作品。(我很反感这种为摄影师们分流分等级的说法,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暴力的专权式话语方式。这种粗暴的把人分类的说法令我感到恐惧——这是tintingwong的留言,他说的是对的)

不过,当我浏览了这个摄影师的网站,观点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对摄影组合一直在做肖像方面的体裁,他们拍摄了“东德人”、“瑞士人”甚至还拍摄了“美国人”,这些题目简直能够吓死人,但是他们却用最简单的思路切入,操作方法一成不变:找这个国家各种典型身份的人,甚至是满足人们刻板印象的那些人物,比如瑞士就是滑雪者,美国就是牛仔,中国则肯定是农民工、新富,然后寻找一个典型环境,用足灯光,用影室肖像的拍摄方法,拍一张很严肃的照片,就这样持续不断地工作。上面我们看到那个中国人系列似乎就是他们的最新作品。

中国人绝对不会这么干,脑袋瓜一转就会觉得这种方法太笨,实在太乏味了,如同一个月天天吃方便面。

但是Mathias Braschler & Monika Fischer 却仍然算得上是成功摄影师,他们在欧洲的展览出版工作都很顺利。

美国人的画册和作品

我一开始不喜欢这组照片,就是因为这组照片太笨,表面化地结构中国人,明显的人造光的痕迹,都让人觉得很不舒服。但是看过他们的全部作品,在他们的网站上也发现一些他们对自己作品的定位,比如提到自己的“美国人”系列的时候,他们说这是一组“photo essay”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图片故事。

这就对了。其实,千万别拿桑德的《德国人》和这组照片相比较,他们完全是在两个不同领域展开工作,这组东西是标准的为杂志拍的活儿——悦目、有一定信息量、可以快速消费——他们做的是产品而不是艺术。

我的阅读和摄影师的作品产生了对接之后,我开始有些钦佩他们这种“笨笨的努力”,比“聪明人”要强,那些想做艺术的,都摆出了要一鸣惊人的架势,结果是,出了很多点子艺术家,但缺少了把简单工作做好的精神。

这个摄影师还有一个系列,我觉得还挺不错,就是<球员面孔>,都是球星的大脸,摄影师说“所有人都爱足球,你看这些人,不分宗教、种族和国籍,在球场上,人们只关心他们怎么踢足球。”

Comments (29) Write a comment

  1. 我不知道着样的影像是该赞美摄影师有良好的摄影能力还是该赞美他拥有10年如一日的坚持精神呢 ? 我想后者更合适。

    对于这样的专题方式,个人不是那么赞赏,用时间耗用机遇耗(名人拍摄) 作品用数量来震惊人们,这样的摄影人有那么几位就ok了,在着样做,跟着别人跑,实在意义不大了。
    现在太多这样的一张人像,拍一堆,,,自己也曾经尝试过,新鲜了一阵子后,就发现其实,着个拍摄行为要比拍摄更有艺术和价值,是吗?
    对于老外的“有色眼睛”。。。我想创作就没有客观的东西,中国人自己觉得这样是客观 人家还觉得那样是客观呢,不顺着自己的感觉就觉得人家肤浅? 我倒是喜欢看带有明显自己观点的片子,根本就没有对错观点问体。可贵的要看摄影人的潜意识是如何迸发的。
    举相机前 ,在自己的意识前 如果先琢磨琢磨啥是“公理”,啥是叫“客观”那就别拍了,怕了也是xx社的新闻片。

    论人像和小环境人像拍摄,这哥们实在属于3线摄影。 也许能拍了zidan能勉强挂上2流摄影师。当然需要看他所有的作品在下定论。这里的太少了也许。 [:Bow:]

    Reply

  2. 任悦老师 ,我个人感觉这组照片本身已经很完美了。虽然它的形式感很老套,但我认为中国人本身的气质能从中看出,还有我不认为他们本身的生活就一定比现实中更高兴。阿勃斯的肖像一样有让人不安和阴郁的情绪,但我认为这样的曝露能更为真实的反映我们身边的人,影像也是因为这样才更有力量。为什么在给中国人拍摄精神特质的肖像的摄影师总是外国人,而我们自己的摄影师却做不好还要对此持反对态度,我觉得这才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
    纯属个人观点。

    Reply

  3. 和摄影相关的行为本身也可以算作摄影的一部分 笨笨的努力其实很见功力 不信你拉国内的摄影师出来 能有几个活可以干得那么利索——主题明确——还和被拍摄者那么投机的呢 另外 作为媒体从业者 我觉得用他们的照片 不丢份啊

    Reply

  4. 作为一个经常操作拍摄前期准备的人来说,创意和想法很重要。但往往项目开始的联系,公关和各方面资金协调工作也相当的琐碎;尤其牵涉到名人明星。而中国的摄影师,缺乏明星摄影,或者缺乏经营自己的意识。所以会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这样一个没有从项目初期就参与的摄影师,当然会受到委托方很大程度的限制。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广告奖项里面摄影师的排名在后面,因为他们的作用真的被限制了。

    Reply

  5. 他们就拿着这组足球运动员组图获得了前年的荷赛,当时就觉得荷赛审美有问题….
    我觉得这两个人的肖像拍摄水准就是摄影学校刚毕业的学生水平,根本不入流!
    我这些话都是看过他们个人网站之后的说的

    Reply

  6. 在看过这两人的个站之后
    我觉得两个人拍的都不如小川啊
    [:Automan:]

    小川做个个站的话
    看起来会比他们的好看
    一定! [:Sao:]

    曼森也拍了,球星也拍了
    肖像这么拍下去,是不是冬瓜说得
    挖鼻屎攒十年也能很牛逼啊?

    话糙理不糙
    冬瓜

    我挺你一个 [:Yeah:]

    Reply

  7. 我喜欢这组照片,因为这组照片在我看来虽然是摆拍但却很真实,这是我们目前中国的真实的一部分,作者看起来并没有对拍摄对象有什么不尊重,至于拍摄手法高低、手法老套与否、作者是二流还是三流,我觉得那真是无谓的讨论。

    当然,对于中国人的面貌,这组照片仅仅是“真实的一部分”而绝非“真实的全部”,“真实的全部”由无数碎片构成,却大概也永远无法一览全貌。

    Reply

  8. 足球明星的照片在世界新聞得獎作品展的展出時放得很大,
    所以其實在看的時候蠻好看的。
    類型收集的感覺退位,給人直接「被一個人頭震攝」的細節。
    (想像一下最後一張的席丹再放大十到二十倍,
    你看得到他的眼珠子而他在看著你)

    所以其他的各國人像如果在開本不小的德式雜誌(喜歡全出血),
    應該其威力會被加大。

    當然我想說的是,
    其實他們對形式和效果是很熟練的。

    Reply

  9. 我都看完了,虽然看的很快。
    我很喜欢这些照片。
    是不是这种形式老套的照片注定无法获得肯定?是不是只有沾上“艺术”的边才值得肯定?摄影是艺术吗?
    还有,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拿他的这些照片和桑德的《德国人》比较?桑德的德国人照片不乏味而他的这些都乏味吗?
    我在这位笨蛋摄影师身上看到了很多美好和有趣的地方,我认为他的照片体现的摄影的真谛。不就是张照片么?
    还有,我很反感这种为摄影师们分流分等级的说法,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暴力的专权式话语方式。这种粗暴的把人分类的说法令我感到恐惧。

    Reply

  10. ki-one 提到的一个词儿“熟练”很好,包含很多层面,绝不但是简单的重复数量的累积,而是基于对操作方式的高度认同,可不可以用“一以贯之”来形容呢?需要语词以外的意味来表达“熟练”二字;

    我们对这些并不熟悉的家伙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每个人也都不同,但说回来,看他是否表达了影响之于拍摄者和读者以“恰当”的感受,这样的恰当能被接受那也就足够了。

    也许“好”从来就不必一定要怎么出个或那么与众不同。

    闲扯两句— [:Automan:]

    Reply

  11. 感谢tintinwong,我觉得那个什么二流摄影师的话,说得太糟糕了。我从文章中要删掉。其实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觉得大家啊动辄就拿所谓大师的标准来看一个专题,在不同的语境和脉络中,摄影师的作品可以产生不一样的思考。我喜欢事物的好的一面,喜欢从中间找到积极的因素,这大概是我的习惯。

    Reply

  12. to 友善的狗, 同意你的意见,他这样的努力——试图记录“中国人的当代面貌“,为什么反倒鲜见于中国摄影师身上,这也是一个问题。

    Reply

  13. 这里不乏识货的人,当然也有很多人看走了眼
    其实,作为评论家,靠的是文字功底
    作为摄影师,当然看照相的功底罗,好不好,自己去找个题材去做一遍就知道,
    眼高手低才是我们的目前现状!

    Reply

  14. suli 你真的是问题大了,手法只是手法,不要混为一谈。

    你上次高呼模仿马格南你可真研究了马格南?

    马格南你模仿谁?你又能模仿谁?比要以为搞的“象”马格南你就可以大批一堆人了。

    管他二流三流,我看模仿几流?

    方法笨?照这个说法就有聪明的方法了?

    你的那点沾沾自喜算几等聪明?

    照样可以有你一样的人高呼马格南不入流,重要吗?或者反过来说马格南的方法是笨的,对吗?

    猴子可以通过模仿成为人?那么人成为人是不是通过模仿?逻辑通吗?

    不评价这些“笨”照片。因为你们都牛比了。业不评论那些“聪明”照片。还是因为你们都牛比了。

    别摄影了,他们说这是智商问题⋯⋯

    Reply

  15. 呵呵,您别太激动了,啊斗,知道你是在画廊里做展览的人。而我也就是个拍拍报纸的,混个小杂志 ,弄点小玩意小专题的摄影师,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走的象点西方呢,带点傻傻的“洋气”呢,就好混口饭吃,或者人家给的饭也许多点。我还能有啥大追求呢,这个啊斗大师你也能理解吧 。
    我这点水平也就看看magnum 啊, panos 啊 vii啊。。。。挺没出息的,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大志向,只想通过摄影混日子的人,你说咋办呢。。。。太高深的我又不明白,也就看看这些老外的发现还能学点表面的糊弄糊弄只喜欢看热闹的小媒体,是吧 。
    人家地盘,大热天的,大奥运的够闹心了,您就消消气。好好的拍您的作品,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的。起码大师您比这个帖子里的摄影师好,我着样认为。 说白了,您玩画廊的艺术家别和我着样的拍照片的人计较。您能一年拍一张,一张享用5年 ,我不行啊,我要谋生啊。。。
    [:Automan:]

    Reply

  16. 我的一堆一堆的没人要的照片多的很,不时髦,不卖座,更别说拿去画廊了。拍的不轻松,下的功夫都是几年几年的,要说这些照片不行,打死我也不信。要说享用什么我说这是一辈子的事情,尽管没换米养活你一次。

    没法你喜欢这个了,你说怎么办?没法能解释的通的只有宗教了,你没拜偶像,没走穴,没取巧,没学会混社会⋯⋯信什么?信神了。你去天堂吗?信神的用不着去。

    激动了,那就对了。谋生就没有那么多激动了。

    Reply

  17. 我就是cfp的图片编辑崔劲松,不对,崔劲辉,虽然崔劲松这名也挺帅的,好多名人都住劲松。以后我也会成为名人的,成为酒仙桥的名人,劲松都知道我。

    我发那个帖子,其实是想说一个摄影师拍什么的问题,怎么才算客观的问题,虽然客观这个词在我们的语境中比罗生门还要扯。我本来是想让大家 自己列出来一个的名单,既然你觉得外国鬼子不客观,你列出来一个,他列出来一个,互通有无,大家就能照见自己的偏见,然后比较能接近客观这个鬼东西了。

    感谢任悦老师又补充了这么多的内容,学习。大家回帖也很受启发。不过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好像都在评价他的艺术价值,讨论一流二流三流的问题,这个很重要么?我觉得看这组照片很有趣,他给我带来感观和智力上的启发,我觉得就挺好了。这个时候我是读者,不是cfp卖照片的。

    Reply

  18. 嘿嘿,就是啊,我们为谋生 您大师为艺术。。。这不一样啊。
    不过太高估自己和过低估计别人好像都不大妥吧 ,我一点也没有性质和您着样的大师探讨摄影,起码在这里,所以您说啥就是啥。如果我只看magnum 那真实我脑子进水了。

    方法归方法 ,片好不好是另一问体 ,我从不混淆。这样的人像片 ,拍的比这好有的是。我想就是摄影作者在他自己心理也明白。

    为什么又不能把一个摄影师分成几线呢? 如果我没有太看走眼的话,着个摄影师更多的是或者有商业的活。只要涉足商业就有最俗气的价码问体,也许可以说,世界人都俗气看不明白自己的好作品,但是我想很多情况下,价格还是能反映一些事情的。
    这2组图片,(中国人+明星)的就拍摄能力说,如果他给下一个客户用这些图片提案的话,我想起码能比他的拍摄要价高的摄影师很多。 或者说同场有竞争实力的摄影师也大把。
    有很多摄影人,拿相机按那么几天,就能感觉到给他多少时间也是那么回事。有的摄影人则恰恰给人相反的振奋感觉。
    啊斗 你的作品估计不懈发在饿俗的网上,我看的不过10几幅。说实话很喜欢 ,片归片。人归人 。有点思想的同行,是好东西的走不了多大眼,是差的反而还会在有些时候回头 认真的多看2眼,反省自己是不是不够客观。
    片好不好我只看情绪足不足,看里面有没有哲学和逻辑。为工作的片,好不好还要加上当时拍摄的客观条件。
    我起码是个摄影“讨饭”的人 。您是大师, 张口闭口艺术。您觉得和我这样的一个俗人和不可雕琢的朽木,这里说的那些我还似懂非懂的话,多掉价是吧 。。。。
    如果有真有兴趣继续扯,甚至引导艺术的哲学问体,咱可以换个地方,甚至见面胡扯。弄到这里 说的粗话,您着样的文明人 不觉得栽面吗 ?当然也许您又不泻与我这朽木牢骚。 [:^^2:]

    Reply

  19. 看中国人的系列,咋看第一张、二张不喜欢,再往后看,发现走进他相机里的人呈现出的状态都是那么自信得体,不同职业的人在镜头里都是平等的,这点我最欣赏,像他致敬。

    还有一点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他并不是泛化的肖像面孔,而是有个身份和职业的清晰脉络在进行拍摄。将照片作为社会发展人本档案的一面镜子。

    Reply

  20. 大家都说了好多,我反复看了几遍这组“中国人”,感觉拍摄下来还是不那么容易的。就像任老师说的,笨笨的努力,从拍摄对象的选择和拍摄地点的选择看,还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况且带着设备,在公路旁边,获取那些场景和信息,挺不容易。

    就像nan说的,他们都展露出自信和平等,他们的面孔和环境,加上图片的累计,交代了足够多的信息,高兴与否不重要,大多数人现实生活不就是那样的吗。这就是一张照片,它能承载的多数时候还是有限的。

    力挺nan [:Yeah:]

    Reply

  21. Pingback: 1416教室 » 周一消息树

  22. 如果要中国人笑,那是不是还得摆”V字手”呢?
    另外是,怎么个笑法?笑得像林妙可小妹妹/宋祖英姐姐那样人工吗?

    Reply

  23. 杂志上看到这对组合拍摄的中国人 关于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影响的,选取的就是他们网站上的照片。并不是要丑化中国人 啊

    Reply

Leave a Reply to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