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了个铃

对我这种心理素质特别不好的人来说,给印刷媒体写稿子,实在是一种折磨。折磨又分成之前折磨和之后折磨,写的时候总是自信心不足,恨不得改八遍,等稿子发表之后又不敢细看,生怕看出个错误,搞得想撞墙。

你看,我用了“印刷媒体”这个词,这种惶惶不安的紧张感,来自我对“印刷”的崇拜?不知道,反正,在博客这个地盘儿上写东西我没有这种感觉,尽管我那些粗心以及知识匮乏而导致的错误经常被读者揪出来,弄个大红脸,但我可以立刻致歉,改正,并且还会生出一种似乎能够无限接近正确的愉快的感觉。

我能不能再用“严肃媒体”形容一下那些依然要印出来的刊物?对于在这些媒体工作的人们,我开始越来越敬仰。昨天看到一本小书,里面写着:“如有疏漏之处,均为编者之责任”,说这句话得多沉重,付印之前要吸三口气。恐怕就因为这个,我们还是应该祝福这些“白纸黑字”长命百岁乃至万万岁。

即使在博客写东西,我现在尽量约束自己向严肃媒体学习,变得严肃一些,但我依然还是喜欢网络的轻松和跳跃,尤其是一样东西,它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超链接”(link),也就是这篇文章标题里的“铃了个铃”。

但随着博客甚至浏览器网页的衰落,“超链接”开始变成“被某某人转述的话语”,话语的出身不重要了,“被某某人转述”却反客为主。这是多么的没天理!

有的时候,我几乎无法把自己的博客文章变成一篇铅字文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法还原超链接,那种借助网络和不认识的人的交流,噪杂的多种声音一起迸发的感觉,活生生地变成了一种“抄袭”,在印刷世界里,变成了这样一个词儿——“编译”。

以上这些话都是在写正文之前的碎碎念,最近看到几个不错的链接,想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编译)一下。

铃、铃、铃,它们来了:

1. Robert Adams :”The Place We Live”

Robert Adams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新地志”(New Topographics)摄影运动的代表人物,是一个自学摄影成才的英语言文学博士。

美国西部在Robert Adams的镜头里已经连续呈现将近四十年,耶鲁大学艺术中心近日为他举办了一个名为“我们所居住的地方”(the place we live)的回顾展,策展人谈到:

“西部对他而言,因为人和自然这种矛盾重重的关系,显现出一种脆弱的美丽。他的照片的出众不仅仅是因为其扎实且明晰的表达,同时也因为其中痛苦和希望混杂的味道。”

我很喜欢Robert Adams的照片,通过博客eyecurious发现了这个展览的网站链接。网站做得出奇好,不仅有分年代的展览作品,作者本人的个人经历年表,还有Robert Adams所出版的所有画册的逐本介绍。 最后这个资料很重要,Robert本人出版了超过三十本画册,他本人认为摄影“从头到尾都需要编辑”,因此画册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呈现平台。此网站将这些书设计得像堆成一座小山,点击书脊就会跳出一本,读起来非常舒服可爱。

2,Wayback Mchine (互联网时光穿梭机)

这个地方是一个特别的搜索引擎,可以帮助你轻松找到一些网站早期的样子,循着其找到互联网的青葱岁月。

我是在10000words里看到这个链接的,它介绍了一些全球著名新闻网站创建早期的页面,一个个那都叫一个年轻。我也顺手搜索了1416教室的早年光景,看看当时的栏目和留言,那还真的挺感慨呢。

纽约时报 1996

1416教室  2007

3, Paul Melcher的网站指南

La lettre De La Photographie是我常去的一个摄影资讯网站,文章短小,节奏快。这个网站有一个固定栏目,请Paul Melcher每周推荐好的网站,Paul做过图片社生意,对图片市场的发展很了解,推荐的网站有摄影师个人的,图片社的,也有一些摄影项目的网站。目前Paul已经介绍了十四期了,但是要找到他之前的文章还挺麻烦,我的方法是搜索他的名字,或者直接搜“websites”.

好啦,以上就是我今天清晨的编译,说实话这编译还挺累的呢,不过,编译仍旧是编译,向原作者致敬。铃、铃、铃,俺走啦。

Comments (6) Write a comment

      • 到免费生成QR的网站去,把你每个链接都生成一个QR,然后把它们小小地印在对应热词的行尾页边,然后如果读者在读的时候iPhone又正好在手边,对着QR照一下,屏幕上就显示你链接出去的内容……纸张终于和电子实时联通了。我没有iPhone、iPad,所以今天才刚想象通。我会用这个工具做其他事。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