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个小盒子的旅程(1)

内伤

并非刻意安排,进入汶川县城的时候,恰巧在两点二十八分这个时间段。
从表面来看,除了随处可见的帐篷,这里一切都已经恢复了平静。但是,当地人却把汶川称作没有倒下的废墟。建筑物布满了裂缝,到处画着“危房”的标记。

下午5点左右,又一个五级余震狠狠晃了一下,和我们在一起的汶川人笑着说:“再这样下去我们就要疯了。”——就在刚才,我们在街上碰上了一个疯女人,她大喊大叫地走着,据说是地震后才这样的。
很多人都问起,为什么要去汶川发相机?那里并不是地震最严重的地方。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是,由于主持这个项目的网易之前在这里做过多次报道,为我们的行程打下了良好的根基,在汶川周边也有着不少受灾严重的乡镇。另一个原因则是“汶川”已经不是一个地名的地名了,它是这次四川大地震的象征,它不但在那个时刻把地震波辐射到大半个中国,同时也会在纵向的时间轴上不断产生影响,这是我们在看似平静的日子,到这个看似平静的城市,展开探访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在这个城里只呆了三天,没有遇到死亡和声嘶力竭地哭泣,甚至在帐篷里和羌族大哥们喝酒吃肉,但是,现在让我回忆那几天的生活,眼前闪现的却是一双双忧郁的眼睛。——他们的内伤你根本无法窥探。

龙溪乡  回家的路
和我一起去发放相机的是网易的艾媚和胜春,我们三个很投缘,合作非常顺畅,我和艾媚离开之后,胜春还要呆在当地对持有相机的人进一步辅导,收集胶卷,他会非常辛苦。
我们的目标是寻找那些“有故事的人”,相机的发放进程很缓慢,差不多一天能发10台。我们在汶川县城和附近的村寨找人聊天,寻访,希望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寻找面临不同生活压力的人们。我离开的时候,三十台相机分别发给了人力车夫、理发店老板、小吃店跑堂的、孤儿、老人、农村妇女、高三学生、帐篷小学的志愿者。。。。

第二台相机发给了羌族少女阿美,她的母亲去世,父亲被猎人误伤而瘫痪。

阿美在分发碗筷,这顿饭因为我们的到来才如此丰盛,他们拿出了家里最后一块腊肉。

阿美家所在的龙溪乡安置点是我这几天去的最多的地方。为了躲避震后的山体滑坡,全乡整体搬迁到山下。当我们到达这个容纳有六千人的帐篷居住点的时候,村民正在和村委会激烈争吵。仅仅住了一个月,他们要再次搬家,回到山上展开生产自救。但此时,他们面临的是空荡荡的家园,房子塌了,庄稼死了,牲畜也没有了,大部分人不愿意搬回去。

龙溪乡帐篷安置点
我们决定给将这里的人发放相机,请他们记录下自己的故事。
第一台相机发给正在搬家的马艳,此时却引起了一场混乱,围上来了一群人,她们都希望能够得到一台相机,七嘴八舌的人们把艾媚围到了中央。
“你想用相机拍什么呢?”我决定用这个问题甄别究竟发给谁。
“我要拍大山里的风景,拍天空,拍庄稼,拍那些好看的东西给你们看!”一位身穿羌族民族服装的大婶用很大的声音回答,她这串连珠炮的回答立刻把我们征服了。

要拍大山风光的羌族大婶

在这里还送了一台相机给震之前就失去双亲的小双,刚见面的时候她很害羞,周围人说她有些自闭。她一直低着头,就是把相机塞到他手中的时候,她也是低着头按快门。
我觉得可能是一群人围着她显得不自在,让她出去拍10张照片后回来。才没多久,她就举着相机回来了,36张全部拍完了。送我们走的时候,她一直挽着我的胳膊,看到前面有一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跑过来,她立刻掏出小心揣在衣服兜里的相机。但愿这机器能够给他带来快乐。

小双
龙溪乡的最后一台相机发放给当地一个年轻人,他是在县城找到我们的,乡的人来县政府上访,他请我们去拍照,“你自己来拍吧,你也可以是摄影记者。”这个曾经在松藩跑过车的小伙子,是学得最快的,匆匆忙忙就带着相机去拍在县委门口的自己的乡亲去了。

阿美的第一张照片是拍全家人吃饭的场景,我发现很多拿到相机的人都先是把镜头对准了自己的家人,这种很俗气的摄影举动此时却让我感动。龙溪乡的很多人还是响应号召搬回了山上,山路很难走,绑在拖拉机上他们全部的家当是床垫、席子和炉子。对于劫后余生的人们,回家,仍旧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

Comments (30) Write a comment

  1. 很期待这个项目的后续报道。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创意也很有意义的事情。
    愿大地震后幸存的人们好好保重,用相机之眼记录着种种改变。

    Reply

  2. 看到那些忧郁的眼神,我觉得当面对这些受伤的人们时,我们不愿意、也不忍心再去问他们什么,甚至不知道从何开口,而照片作为另一种表达方式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或许他们还可以通过镜头看到希望,尽快走出灾害带来的阴影,也许这就是任老师这次活动的初衷吧。

    Reply

  3. 这些照片拍的好啊!特别喜欢。汶川的天空终于变蓝了,地震结束那段时间天都是灰的,最近很想什么时候再回去,有点怀念那里了。

    Reply

  4. 四川人历来就耿直,哪怕自己再困难,都会用最好的来招待客人

    Reply

  5. 除了第一张片子需要文字增强说明,其它的都不需要文字说明了。

    Reply

  6. 两张肖像:

    1,第一张,用顶侧光展现了汶川地震灾区的一位健康,豪爽,勤劳,耿直的大婶。
    2,第二张,用顶逆光刻画了一位孤单的,害羞的,渴望关爱的少女。
    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光线,都向我们揭示了灾区的人们内心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Reply

  7. 谢谢任月老师!

    因为喜爱摄影能有幸听过您的讲授,并从您的博客里领会到摄影的魅力,受益无穷。

    您辛苦了!

    Reply

  8. 第一张里很有趣的一个情景:坐在桌旁的撅着小嘴的小妹妹,在姐姐阿美的批评下,不满的眼神里,欲伸出的小手。好象是:
    阿美:不许动手啊,今天有客人,注意礼貌啊

    小妹妹:哼!

    Reply

  9. “两张肖像:
    1,第一张,用顶侧光展现了汶川地震灾区的一位健康,豪爽,勤劳,耿直的大婶。
    2,第二张,用顶逆光刻画了一位孤单的,害羞的,渴望关爱的少女。
    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光线,都向我们揭示了灾区的人们内心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___介个评语,很协会,很大师~~
    [:Orz:]

    Reply

  10. “我要拍大山里的风景,拍天空,拍庄稼,拍那些好看的东西给你们看!”一位身穿羌族民族服装的大婶用很大的声音回答,她这串连珠炮的回答立刻把我们征服了。

    ——羌族大婶的自我修复能力看来比较好。
    真不容易啊,我知道现在的汶川肯定热的要命…

    Reply

  11. 去的人已经没有负担了,剩下的人应该怎么抚平受伤的心呢?
    比起地震时撕心裂肺的哭泣画面
    现在空洞的忧郁的寂寞的害怕眼神更让人难受!
    她们在今后的社会上将怎么样的生活?一切都没有结束,才刚刚开始.

    Reply

  12. Pingback: 草莓 : 草莓周刊(第68期):虚假的奥运,虚荣的国度,虚幻的未来

  13. Pingback: 奇遇花园» Blog Archive » 奇遇花园咖啡馆的特别客人:Patrick Zachmann

  14. 因为爱好摄影,从刚刚到手的杂志上知道了你的博客,文章看了感动,博客更丰富了文章内容.你的工作让人钦佩.

    Reply

  15. 就只做这个专题都够!!再和其他的比较么? 将笔给农民工,让他们写底层诗歌打工诗歌,不如给他们相机,做社会学的研究?

    Reply

  16. Pingback: 1416 教室 » Blog Archive » 让影像发声(四):一份摄影手册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