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POYi有感

美国国际新闻摄影年赛(POYi)恐怕是新闻摄影赛事中分类最多最细的比赛,简直让人眼花缭乱,不仅诸多分类都细分成单幅和组照,还将报纸和杂志分开评比,为图片编辑,专题报道设奖,也为纪实摄影设置了奖项,比赛最近还设立了多媒体作品的类别。这种细分足以体现这个比赛侧重新闻摄影报道的职业化发展,具有典型的美国特色。

POYi后面这个“小尾巴”——“i”是后加上去的,是英文的international,这个比赛原本只是美国本土的一个比赛,现在也在强调国际化,面向全球。今年POYi是第6768届,足见其历史悠久。

比赛的评奖一直在密苏里新闻学院举行,学生可以现场观摩。今年的POYi和荷赛相继出炉,我邀请了正在密苏里进修的报道摄影师程启凌发来现场报道,非常感谢他在繁忙的学习中为我的博客写这篇文章。

观POYi有感

作者:程启凌

“OUT”!

在今年POYi美国国际摄影年赛“Impact2010”类的首轮评选中,一张海地地震的照片首轮即被淘汰。不知道评委认不认得这是谁的作品,他们显然觉得这张照片在视觉上还不够打动他们。但是看过VII网站的人就知道,这张照片属于大名鼎鼎的James Nachtwey。

每年2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市的密苏里新闻学院楼上,评委们会用三周时间选出几十个类别的获奖作品。今年的评委有Noor的摄影师Stanley Greene、美联的亚洲首席摄影记者David Guttenfelder、国家地理杂志的创意指导Bill Marr等,还有自由摄影师、美国报社的图片编辑以及高校视觉专业的教授。第一周已经结束,评选大类是“General Divisions and Newspaper Story”(一般新闻和报纸图片故事),其中包括突发新闻、一般新闻、体育新闻和图片专题故事等。

一般新闻获奖页面

刚刚新鲜出炉的荷赛获奖作品,很有几张在POYi首轮就被淘汰,例如那张金二世看金太子。跟荷赛相比,POYi的评委似乎基本不看重媒体已有的选择,他们更相信自己即时的判断。许多在过去一年里为人所熟悉的头版照片,一样在首轮就被淘汰掉。跟荷赛相比,POYi似乎要干净利落得多。荷赛越来越像王小二过年,越来越掩不住的矫情和陈腐。(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荷赛就不值得学习了,每个人都知道中国足球有多糟,但你踢不过国足。)

POYi的评选过程跟一般的新闻摄影比赛评选没有多大差别,首轮快速浏览,淘汰掉90%-95%的照片。进入第二轮的照片会被仔细地审视,调阅图片说明,然后经过评委投票,少数作品进入第三轮。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轮投票完毕之后,评委一般还会浏览一遍在本轮中被淘汰的作品,确认是否有遗珠被忽略。第三轮后,评委们会陈诉选择与否的理由,经过讨论再次投票决定最后的排名。每一个重大新闻题材都会有数以百计的照片参赛,评委们会反复对比和陈诉理由,选出最佳的作品。能走到最后的照片虽然只是出于几个人的选择,但确实也很难有侥幸可言。

评委们判定照片的主要标准,首先是照片的视觉形式是否足够新颖、足够打动他们,其次才是照片新闻性的大小。但在这样级别的比赛里,作品几乎都是国际重大新闻,因此说到底最后还是视觉能力的比拼。影像和创新一直都是POYi评审的基本原则,直到目前似乎也确实没有另外更适合的标准。即便首轮被淘汰的照片,按照国内的常规标准而言也已经相当优秀了,绝非一般人想象中那种劣质照片。在浏览过大量佳作之后,一般甚至是优秀的照片都很难再打动评委,除非特别优秀。由此可以想见,在西方成名的新闻或报道摄影师基本上都应该说是实至名归,因为其面临的竞争之激烈、对手之强劲,国内是很难想象的。每一个从千军万马中拼杀出来的摄影师都有真本事。

Poyi的标准,是一代又一代的美国摄影记者、图片编辑、自由摄影师、杂志视觉总监和高校师生共同建立起来的,不仅在美国是新闻摄影的衡量原则,也隐隐然有世界普适性标准的势头。

获得自然环境类故事一等奖的是一组中国题材的报道《撕裂的大地,中国受伤的环境》,作者是James Whitlow Delano,1416这里也曾有讨论。

国内的新闻摄影,差距实在还相当遥远,要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实在还相当多。环境和条件决定了摄影记者无法像西方一样有大量的实战机会,因此作为整体水准而言,中国的新闻摄影报道在十几年甚至数十年内要赶上Poyi的整体水准非常困难。互联网虽然让国内的摄影记者能够见识国际一流作品,但整体环境的改善,又怎么是区区几张照片和几个人的好照片就能提升的?

不过,POYi是学习西方新闻摄影报道技巧的一个阶段性目标,也并非是终点——摄影当日不仅只有新闻摄影,新闻摄影也未见得一定要在POYi划定的圈子内跳舞。去年张乾琦先生曾提及,摄影师到了一定年纪,看世界的方式一旦定型,就很难再在摄影上有所突破了。就我个人观感,POYi许多参赛作品就已经定了型,构图、光线、色彩虽然已经相当精致,但似乎也就到此为止了。大胆妄言一番:如果说现在POYi的平均水准是六七十分,那么获奖者功力可能有80分,特别优秀的著名摄影师功力可能有90分。可能再过十年,很多人功力还是七八十分,虽然很高但是很难再进步。这也不奇怪,水准越高,进步越难。

最后,POYi的评定标准是视觉优先,但这恐怕只是对新闻影像的一种判断标准,若解读照片和评价摄影作品只从视觉上入手,未免太过肤浅。摄影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行为,除了从技术层面、影像层面去解读外,更多还要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阐释学、历史学、文艺理论……等诸多社会科学的角度去阐释,对摄影师的评价也是如此。

P.S. 博主感受,比较POYi的图片说明和荷赛的图片说明,可以看出POYi更具职业特色。

Comments (21) Write a comment

  1. 如果从视觉优先上去看照片,是不是自然就避免了出现荷赛状况。而作为新闻摄影比赛的荷赛是不是因为从新闻优先上去解读照片造成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方式。

    我的想法是新闻照片首先是要表达新闻内容,其次才是照片所造成视觉效果,因为新闻照片不仅仅是给我们这些专业摄影者看的,新闻摄影记者希望通过这照片中的内容能够让更多的人能够读懂照片,看到世界上发生着怎样的事情,我想这个才是新闻摄影应该起到的作用吧,如果太注重照片的视觉效果会不会失去更多的普通的观看者,毕竟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没有更高的艺术修为首先在如何读懂照片上就犯难了?

    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简单想法,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Reply

    • 照片越想让人看懂,就越没看头,张生最后到底把崔莺莺搞到手没有,都知道了,牡丹亭还在演,窦娥最后冤不冤已经不重要了

      Reply

  2. 纠正个小错误吧,今年应该是68届了。

    这篇幕后故事确实长知识了,有时候,了解作品的产生比作品本身更吸引人。

    Reply

  3. 谢谢程启凌的文字,分享下肖像类优胜奖,感觉真实亲切又幽默,http://www.poyi.org/68/14/ae01.php [:Sao:]

    Reply

    • 真不喜欢James Whitlow Delano 拍中国的过度PS产生的唯美调调,还人工加暗角。http://www.poyi.org/68/02/first_07.php

      Reply

      • 嗯,我原来喜欢,现在也觉得有些做作了,别这么弄,他持续关注的这个主题本身就挺棒的,他拍摄中国环境问题,不是在这一两年中的热闹开始的。

        Reply

  4. 有人对这些林林总总的赛事背后的商业运作或着经济活动感兴趣的么,比如说:”这个赛事的举办方在一界比赛中大约有多少收入?这个POYi的奖金有多少?这些人的盒饭钱是谁买的单? :)” 导演这么一出大戏,一家人不会白忙活吧.

    Reply

    • 这两个比赛(wpp,poyi)还真的不是赚钱的比赛,前者是政府(荷兰外交部)支持的(也有一些企业的赞助)并且也有基金会的支持,从而运作别的项目,后者是一个行业内的职业比赛,也是行业协会筹办,大学承办的,后者要收取参赛费。美国这些业内的报道摄影比赛经常传来资金不足的消息。

      Reply

  5. 呵呵~台灣新聞攝影比賽的評審過程理論上跟POY的很像。
    因為該評比程序的原始設計者是密蘇里畢業的。
    而且有一重要原則:
    所有評審的給分評斷和討論都是公開可供審視的,
    以便讓大眾能同樣相對的給評審的判斷予以公評。
    (評審有有評的判斷,公開到場觀看或看網路直播的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判斷。)

    前幾屆評審拿著手製的圈(同意晉級)和叉(不同意晉級)的立體小牌,
    不斷來回舉出,我還真懷念這樣的畫面。(有評審就一直舉著叉,淘汰淘汰淘汰!)
    今年花了錢改成電子按鈕,再加上其他因素
    竟意外的使評審的評斷變成「某程度的不公開」,
    個人相信這樣的結果下屆會改進。
    因為這個評審之判斷為公開可受公評的原則應該維持。

    不過個人認為,POY的美國本土味重得多。
    個人認為,這比賽美國新聞攝影界會將之認定為:
    業界內的專業評比為第一要點,
    是做為同業之間的比賽,
    不一定是「給大眾」的。(也帶有一種美國攝影工作者一年的工作成績表揚。)
    美國的電視和平面以及現在涵蓋網路的攝影同業組識也有出版含月賽和業界事件評論的月刊。
    這些比賽和刊物,我相信是由同業會費,大學支持,
    也許有其他廣告或捐助,
    也許每年不同評審有不同的結果,
    但其公正性與專業性則無庸質疑。

    Reply

  6. 任老师,这次比赛还有个事情值得一说,我前天在微博上转了一下,引发不少讨论:本届POYi的年度摄影师是Damon Winter,同时他用Iphone+Hipstamatic app拍摄的《a grunt’s life》,获得feature picture story-newspaper第三名,成为第一个靠Iphone作品获奖的摄影师。摄影师Chip Litheland说POYi杀死了新闻摄影,Winter自辩说,这些照片是通过我的眼睛拍摄的,而不是靠这个app。
    想听听任老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http://www.poyi.org/68/17/third_10.php

    Reply

    • 就当专业摄影师手中又多了一台新的照相机吧。

      我觉得这个事情可以讨论的空间不大,要这么就能杀死新闻摄影,那新闻摄影早就死了。

      专业新闻工作者不应该排斥新技术,而是要想着怎么把它用好,什么时机用。都恰到好处了那才是大智慧。

      关于这组照片,作者的手机日志,体现了手机拍摄现场的亲密性,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仍然停留在小伎俩,而不是大智慧上,论实质可能还没有前线大兵自己的iphone照片拍得好。小伎俩用过一次怕就不能使用第二次,但大智慧让你可以反复咀嚼,这并不是一个在报道摄影理论和语言层面可以探讨并启发别人的方式,其中太多喧闹的东西。

      Reply

  7. 今天是第二周的最後一天,在看完Issue Reporting Pic Story -Freelance / Agency的首輪作品後,Stanley Greene忍不住發表了一通感想,大意如下:“在這幾天裡,我已經記不清看了多少的地震、精神病人、孕婦、干旱和動亂,是我們的世界只有這些事情才叫新聞?還是我們的攝影師希望用這些來迎合評委?還是圖片社和雜志只讓攝影師去看這些?今天的印度或孟加拉,僅僅只有貧窮和干旱?”
    看來題材上的陳詞濫調依然故我,甚至把Stanley的問題也快變成陳詞濫調了。不过由此好像可以看出,获奖作品也不一定就是评委的理想选择,只是在参赛作品中的一定要作出的选择。

    Reply

    • 每年都有评委啊,甚至秘书啊,出来说这么一通话。他们虽然面对的菜比较陈旧,但是偶然也会出现新菜,可是他们却又不太敢将之当成头牌,这种大型比赛都是保守和传统的,周而复始就变得陈旧。

      Reply

  8. 我觉得用什么器材拍摄并不是最重要的,各种比赛也没限定不同器材的组别,所以这个不是问题,能成像就是相机的共同点。关于Stanley Greene发表的观点,我有些同意,这也是很多人看了这么多年新闻大赛觉得有些腻的感觉,题材很难创新了,这也是Darcy Padilla那组获奖专题震撼我的原因,抛开最热门的时事,这种类型的长期深度故事最能打动人 [:Admire:]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