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跑,要走

时代周刊的图片编辑曾经非常笃信的说过这样一番话“新闻摄影的力量在于给人们提供了一块无比安静的栖息之地。在这个以加速度发展的社会里,每一个新闻摄影瞬间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空间,这里,你可以慢下来,这里,你可以尝试去理解这个世界。”

摄影:Renée C. Byer

今天早晨(2007年),普利策奖揭晓了。这是关于一个单亲妈妈,一个患癌症的儿子,一个生命走向终点的全部过程。故事的情节本身一点儿也不新鲜,起码没有罗生门般复杂的生命密码,表现的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母爱。

从故事的结构方式来看,摄影师采用黑白影像,叙事方式非常传统。比起年初荷赛获奖作品中透露出的现代、复杂、多元,这个故事简直像一个小学生的作文。

但小学生的作文会用一种成年人绝对不会采用的非黑即白的二元论观点看世界,他们眼里的世界是简单的。当我把这组照片看了好几遍,连图片说明也非常仔细地看过,难过好一阵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了所谓“慢下来”的含义。  我们有多久没有动情过了呢?心里面干涸的如同沙漠,生活的节奏太快了,来不及难过,来不及思考,甚至来不及发呆。许多摄影师的作品也在诠释这种生命的无根基感,这类作品无疑尖锐地揭示了人类的生存窘境。但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如果除去我们身上所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剩下的恐怕就只有亲人之间的爱——最宝贵但是也最容易忽视的东西。正是在这组朴素的图片故事中,我们得以喘息以及审视自己。

摄影师用一年的时间完成这个故事,她显然已经和主人公亲如一家,普利策评委的点评是:“这是一些如此亲密真实的瞬间。”女摄影记者的成功没有别的,完全凭着感情。她的图片说明非常仔细,其中详细记载了母亲和孩子的对话,甚至她们的矛盾。卫报周末版的图片编辑也曾说过,“我们需要摄影记者提供更多照片背后的故事,我们已经厌倦了他们枯燥乏味的图片说明,如果他们能够告诉我们更多故事主人公的真情实感,我们将更加乐意刊登这个故事”。

毫无疑问,有一些聪明的摄影记者,他们可以追逐变动的事实,用令人炫目的技法表现庞杂的社会,但是如果你自认为自己是一个笨拙的记者,倒可以把步伐放慢,不要跑,要走。你也许已经厌倦了这样的故事——患白血病的孩子和母亲的故事,但这正是人类生命的真命题,这些影像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瞬间。

其实,自新闻摄影诞生以来,那些开拓者艾森斯塔特也好,萨洛蒙也好,他们无不是复杂人生中优雅的漫步者。

全部作品地址:这里

Comments (12) Write a comment

  1. 这还是一个载体的问题吧,当getty之类的图片大鳄们要求“图片说明要按我们能看得懂的getty格式写”的时候,冷静毫不掺杂个人情感的对事件直白描述,简洁的话语似乎成了一个新闻图片的定式。
    而这组照片就是个图片故事,它能让我们唠叨几句甚至像msnbc一样加上现场录音,国内的新闻记者有几个能放时间在像贴出来的这样的选题上?甚至连个长期选题都做不到。为什么?生活所迫或者只是个干活。
    正如逆光所说,这组片子表现手法很小学生作文,我甚至在单张浏览的时候在想,那张最后的照片他会怎么描述死亡。结果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很简单直白的表现手法。很揪心的看着那个孩子的病情一点点的加重。这组片子真的胜在亲密和真实吧。

    Reply

  2. 逆光的这个比喻很好:像小学生作文!
    作专题摄影,报道摄影….等等,国内的摄影师似乎还不在行。主要是国内摄影师习惯了沙龙摄影,力争在一张照片上表达出艺术效果来。

    其实:单张照片就像单个词语,组照就像文章!能表达思想意识的应该是文章,而不是单个的词语。成名的都是作家,诗人….很少听说哪个词语家成名了:)

    拍组照的时候,就像写一篇文章:
    1、首先,你要有个中心思想,就是你要表达什么。
    2、然后,你要有故事,和表达故事的方式。这个故事要有开头,有结尾,有高潮,有人物,时间,地点….
    3、之后,你要遣词造句,运用修辞,和合适的词语来表达你的意思。

    Reply

  3. 也打个比方,文章和专题摄影的对照:

    1、萨尔加多《劳动者》《移民》—就属于史记类文章
    2、吴家林,马克吕布《时光》《中国50年》等–就有点像诗歌
    3、《美国人》–有点像散文
    4、《纽约》–有点像杂文
    5、大多数摄影记者拍的就像新闻稿:)

    欢迎补充!

    Reply

  4. 光说不做,个个都是大师
    你都懂了“别人不懂”的道理,你冒头了没有

    "逆光的这个比喻很好:像小学生作文!
    作专题摄影,报道摄影….等等,国内的摄影师似乎还不在行。主要是国内摄影师习惯了沙龙摄影,力争在一张照片上表达出艺术效果来。

    其实:单张照片就像单个词语,组照就像文章!能表达思想意识的应该是文章,而不是单个的词语。成名的都是作家,诗人….很少听说哪个词语家成名了:)

    拍组照的时候,就像写一篇文章:
    1、首先,你要有个中心思想,就是你要表达什么。
    2、然后,你要有故事,和表达故事的方式。这个故事要有开头,有结尾,有高潮,有人物,时间,地点….
    3、之后,你要遣词造句,运用修辞,和合适的词语来表达你的意思。"

    Reply

  5. 这年头好像谈“回归”的很多,主要因为人们太急着赶路了,毛躁地去创造自己的辉煌,却常常根基不稳。这组照片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回归,一是主题上的回归,二是表现手法上的回归。我们凭什么去判定“疾病与母爱”这个主题就过时了呢?事实证明,它仍然可以激起人们心中的共鸣与感动。在表现手法上,没有夸张的镜头运用,甚至采用黑白的简单色调来讲述。于是,当我们远离了色彩的干扰之后,能够更加平静地走进图片所讲述的故事本身中去,忘掉一切浮躁的看似伟大的手法、技巧,只关注于事件本身,这种回归才应该是“新闻摄影”的道理。

    Reply

  6. 这组照片有着纯正的"报道摄影"血统,和任老师家的狗狗一样哈哈,拍个马屁先.
    我感觉在普利策官方网站上展示的图片没有poyi上的图片效果好,大家去http://www.poyi.org/64/WUA/first_01.php 看吧,故事比较完整。

    Reply

  7. to 各位,大家的留言越来越长了,嘿嘿。用多张照片讲故事,的确是一个和拍单张照片完全不同的体系,这可能是大多数记者需要学习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形式在国内经历了一段衰落期,因为市场的变化要求摄影记者拍摄更多的短平快的作品,不过随着网络媒体空间的开掘,可能这种表达方式将再次繁荣。
    至于我真正想说的话,小七讲的比我还明白,我完全同意他说的。
    sirwj的发挥很有意思,以前我就接触过这样的话,能够写好句子的人不一定能够写好文章,以后我们多在这方面交流。
    这组作品还得了POYi年赛的奖哦,呵呵,我都不知道,多谢霸王。

    Reply

Leave a Reply to sirwj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