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会通知

昨天的那个为什么是肖像?的帖子,里面的留言非常值得一看,Royal的回应 也很有启发。

关于这个话题的进一步讨论,昨天没来的朋友还有机会参与,我在下周一下午,邀请包子来人大和我的学生聊天,大家有空的可以来参加,地点在人民大学西门明德新闻楼407教室,下午两点开始。

顺便说一下,昨天来了很多人,出乎我的意料,因为空间的原因,很多人只能站着了,感谢大家的参与。另外,也感谢喜鹊咖啡的场地提供,事先没有料到有这么多人来,也没打招呼,但是喜鹊的mm很是贴心,并没有对我们这一大堆人表示异议。

冬瓜对包子作了一个他感兴趣的话题的访问,我已经请他将录音整理后发给我。

再说一下我对包子作品的感觉,我和antonis的看法相同,第一,不喜欢他的广角,我问过包子,一方面,他自己的镜头只有一只10-30mm,另外他觉得广角能涵盖很多信息。第二,不是很喜欢他照片里面过于鲜艳的色彩。但是,包子不是”大师“,我最欣赏他对这一社区所投入的真实的情感,对纪实摄影传统的继承,以及他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改造这一地区面貌的努力。包子说:春节的时候,老城的人给他打电话拜年,他感到特别的开心。包子还做了大量的访问,包括视频的记录,正在整理。其实这一地区已经有很多大连本地的摄影师以及其他外国摄影师前往拍摄过,但是包子却是少有的深入到这个项目中的摄影师。

关于肖像的话题,还是从Jean-François Leroy的那段话出发,我觉得需要思考的是这样几个事实:

第一,当下的纪实摄影为何出现了如此热闹的将各种题材泛肖像化的热潮,它的源泉是应该追溯到桑德还是颇受艺术市场青睐的贝歇尔夫妇流派。

第二,在纪实摄影中,肖像似乎成为一种”捷径“——摄影师不必费尽力气和被摄对象相处,同时也摆脱了道德尴尬,他们从纪实摄影的主观还是客观的纷争中脱身,将判断权交给读者,似乎更加彰显对被摄对象的尊重。——是这样吗?

第三,在作为证据的摄影的功能逐渐被消解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社会纪实摄影,谁在做社会纪实摄影?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罪魁祸首肯定不是桑德和贝歇,是流行,是可怕的快速传播后的复制~~~先沙发上坐一会

    Reply

  2. 話說包子同學和我現在工作的部門主任應該是一起在大連上課吧,上次也聽辦公室說起過。不在北京還真是錯過很多啊……

    另外我覺得任何的拍攝都不可能是冷靜客觀的,不存在絕對客觀。以前人們不喜歡甚至恐懼拍照,因為怕照片把靈魂吸走。這個說法重新審視之后其實是很有趣的。有時候我盯著一張肖像看久會看出超越畫面的、精神層面上的東西。當然都是我自己腦中杜撰的,引發了觀者的思考。如果把一個人的靈魂定格在一張底片上,那這肯定是成功的肖像吧。

    另外的關于紀實攝影手段的多樣化,拍攝只是一個前期工作。包括后期的美編、拍攝視頻短片(現在報社在重大新聞的時候也出動攝影和攝像、拍攝的錄像會作為以后照片的輔助說明)、做flash、甚至專門網站都是不可少的。所以現在一個攝影師要做的不僅僅是拍攝這一項任務了。

    Reply

  3. 难为冬瓜,但说实话没看完.照片挺好的,也似包子的超广角.想了很多关于这缺答案问题的答案,后来到了这里,又象忘光了,只剩一句"谢谢啊" [:Orz:]

    Reply

  4. 逆光老师好,你能推荐一个学习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博客或网站吗?先谢谢了。 [:^^2:]

    Reply

  5. 昨天不好意思我没有留言就去了,不过感觉包子这种拍摄方法还是有一种外国人拍中国的感觉,如果说是报道摄影纪实摄影也好,似乎不怎么深入。大广角镜头对照片边缘的近景质量损失挺严重的,也丢失了很多细节。
    还有冬瓜的照片像是油画,漂亮。 [:Automan:]

    Reply

  6. to 坎坷,我对广播电视不熟悉,询问了一下我们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的同学,她给你推荐了这样几个网站。
    涂光晋老师的博客
    中新网的媒体时评 有兴趣做广电评论的话,可以经常看看那个

    Reply

  7. 那天包子去看了我们的演出,到结束了才见面,因此我少了一个重量级的捧场者。原来他姐姐曾经在巴西里约待过4年,会跳桑巴,世界真小啊!
    给他看了我们的创刊号,他说,恩,我拿回去好好研究……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