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的年代:回望2007(1)

前两天在《中国摄影》杂志的一个活动上碰到大木,他问我去年狂想了2007,今年是不是还要再狂想2008。当时我觉得今年过得特别平静,似乎没有狂想的激情。这两天老外们都在过圣诞。网络上很安静,逛来逛去翻出一篇发表于年初的旧文:当时盖蒂发布了2007年广告摄影新势力——35位值得关注的年轻摄影师名单,其创意总监Lewis Blackwell接受了访谈。去年影响杂志也做过这个题目,但是这篇文章分析得非常精彩,让我突然意识到,2007的变化是一股潜流。“融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字,在不知不觉中,小溪已经汇成了大河。下面就分两次编译这篇文章。

© Ofer Wolberger, United States

2007摄影新势力

(一) 在现实与虚幻的真空地带起舞
当下,在新闻摄影(editorial)和广告摄影之间出现融合的趋势,媒体上具有信息属性的摄影元素越来越具有抽象、概念性的特质,而广告摄影的表现方法却开始更多借鉴纪实的手法——为了让影像具有说服力努力从现实中寻找力量。
这或许就是一种融合吧,或者是不是可以说,纪实和虚构的世界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了?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后结构主义的时代,一个打破原有的界限以及属性差异的年代。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Jeff Wall、Simon Norfolk以及 Eric Baudelaire的摄影作品,他们都在质疑摄影所谓的“真实性”,摄影的证史与证实的作用究竟有几分可靠性呢?这些摄影师有意模糊了纪实和虚构的风格而对此进行反诘。
大约150年以来,摄影或者光学的真实是构成以及定义视觉真实的主要依据,当下,影像被修改合成、从摄影到造影,但是我们依然在下意识地寻找所谓的“摄影的真实”,但更多的目的是给影像作为视觉语言的一个认同与定位。影像一直都走在现实的边上,模糊的、不期而至的感觉让我们并不能十分确认哪里是现实哪里不是。

(二)影像创作开始了内容革命,信息传播朝向非语言文字形态

近些年的技术革命首先带来了信息获取方式的革命,但是最终带来的是信息内容的革命。这和我们当下社会文化的视觉转向息息相关。

以广告为例,尽管大多数广告活动仍旧基于文字概念但是最终的广告产品却是视觉的。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贝纳通从90年代开始展开的广告宣传活动,始终是基于甚至超越文字理念,非常视觉化的表达。

广告内容传播的变化是和更大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相呼应——从重视文字到重视视觉思维。回顾历史你可以发现这样一些事实:中世纪,修道院的修道士把文字绘制成图画,从17世纪的报纸到19世纪的报纸,一个最大的变化是视觉元素的增加,现在,广播让位给电视,最开始以文字为主的网络让位给视觉,电话里面都装上了照相机。。。。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真不错,这正好符合大木给我作业。。
    [:Admire:] 想不大大木自己找您了。

    Reply

  2. 年底了,忙,好久没有来了

    这个总结确实很中肯

    ----------
    请问下老师,明年我想订一份官方的摄影杂志或者报纸

    从中了解下中国官方这些搞摄影的人在关注什么
    因为我自己的信息主要来自你的BLOG和鲍鱼老师的BLOG,还有就是DPNET.XITEK等网站,都很民间化

    你觉得是否有这个必要

    如果有,能否推荐一个刊物,十分感谢你了,呵呵,

    顺便祝08一切都好.

    Reply

  3. 影像一直都走在现实的边上,模糊的、不期而至的感觉让我们并不能十分确认哪里是现实哪里不是。

    说得真好~~~~
    我又想起了我要的那种感觉
    常态下的非常态

    很难把握的到啊 [:Orz:]

    Reply

  4. 当代影象得数字技术帮助,越来越以”无中生有”的方式呈现,与传统的先有生活,再来再现生活的摄影不一样,是先有想象后有创造的摄影方式(先虚像后实像),额个人认为这和十九世纪想象式创作摄影先驱的鲁宾逊的创作有相同也有异处.不同点在于在当代”拟像摄影时代”的摄影家更多是利用了对”记录真实”的摄影本题属性的重构和反讽,在照片的本题属性——真实与虚假上探讨,这和重回绘画的想象的鲁宾逊有很大的不同,无厘头的,摄影的“伪真实性”使之恰好符合了当代艺术“解构”“重组”“反讽”的创作核心,于是相当搞怪的,摄影160年以来一直渴望的进入艺术化大家庭的心情,在数字技术出现后不情不愿的“伪真实”状态下,一下得到了“艺术”的承认。
    无厘头啊~~~ [:Automan:]

    跑个题:影象创作方式的不同所以决定了具体操作手段的不同,这也是那天opps在camp上讲的得不到大多数同志认可的原因吧,理性的、先构想或者叫先设计再摄影——额叫之拟像式摄影,这是不同于传统的记录式摄影的创作方式吧,呵呵,跑题跑题~~~ [:Orz:]

    Reply

  5. 摄影160年以来一直渴望的进入艺术化大家庭的心情,在数字技术出现后不情不愿的“伪真实”状态下,一下得到了“艺术”的承认。

    哈哈~~~,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摄影之所以能进入艺术的殿堂,全凭那点不真实 [:-_-b:]

    Reply

  6. opps那天在cmap上的讲话其实没有很多非议,探讨还没有展开呢。

    大家似乎都看到了影像里的虚幻或者说不真实,但是这种不真,必须是从真(现实)出发的,很多人连真实(现实)世界都看不清楚,就想建构虚拟世界,这是在沙上筑城。

    在我看来,用真实(现实)中的不真来反讽、反诘,或者从真实(现实)之中延展出想象的空间没那么容易!这和低级的摆拍,和无厘头的个人主义是不同的。

    Reply

  7. to 枕席,昨儿看到中国摄影报头版表扬1416教室,我琢磨是不是该给你推荐中国摄影报呢/呵呵,开个玩笑,我的意思是,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口味不同,各种摄影媒体市面上都能见到,你去看看喜欢哪个就订了,跟从你自己的愿望就不会错。

    Reply

  8. 照片这种事情,从来没法跟真实两个字脱节,但是仅仅有真实的照片似乎没什么意义。姑且不考虑拍摄者吧,仅仅从观者的角度来看,能够吸引观看者的因素根本排不上“真实”这家伙。照片之所以吸引人全在于具象之外所引发的那点抽象了。当然了,同样的照片在不同的观者脑袋里会引发不同的反应,鬼知道不同的“你”会对照片中同样的某件事物有什么样的反应,照片不过是充当了导火索的角色吧。我一直特别认同罗兰.巴特对于摄影的那个感受:使摄影和艺术发生关系的是戏剧!我现在看Robert Frank的《美国人》里的照片,全都是剧照!难道不是吗?100个看过《美国人》的人心中有100个不同的《美国人》。所谓的真实需要依靠虚构来撑起。如同Robert Frank自己所说的那样(大意),真实那么重要吗?真实的背后没有真实。所以摄影终归是私人性的。当然,我所说的内容与制造假照片之类的无关,与新闻摄影无关。

    Reply

  9. to tingtingwong,我把上面的留言改了一下,我觉得我说的“真”不是那种所谓的本质真实,说通俗一些,应该是“现实”

    Reply

  10. [:Automan:] 我决定号召大家都来这里接受最新鲜的资讯,了解最权威的动态.

    Reply

  11. to 任老师:我想我大概明白了您所说的那段话的意思了。我想,某个人是否活在迷梦里或者是否关注当下现实,这件事似乎外人再着急都没用,大概相当于“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情况。但是,既然照片是给人看的,我觉得摄影者自己有必要弄清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那个:“你为什么拍照?”。那些没弄清现实就想构建虚拟世界的人们,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呢?不知道我理解对了没有。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