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10回放:到街上去(2)

{camp}:我希望这个小小的放映活动能够让不同摄影师的作品之间形成超链接,使得我们能够看到联系,看到照片之前和之后,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

4,阿三 《北京人》


5,陈引 《恩宁路拆迁留守居民》

作者邮件:cccy008@hotmail.com

现在的恩宁路残破、诡异,每次经过都能让我联想起加西亚-马尔克斯花费了整本《百年孤独》去写的那个村庄——马贡多。

霍塞-布恩地亚老人耗费一生去寻找科学和进步,当发现外界的文明是伴随着自由党、保守派、战争与动乱一起降临到马贡多的时候,他选择了沉默的孤独,听凭自己的灵魂堕入一种永久的梦呓状态,满嘴胡诌,尽说些无人能懂的古拉丁语……

恩宁路老一辈的人耗尽毕生的精力去追求富足和幸福,当发现都市繁荣的降临=拆迁队+补偿款时,他们只能选择孤独地沉默。拆吧,拍吧……面对废墟、推土机,和前来观光的镜头,老人家彻底缴了械。一眼就能辨认出当人遭遇不公、丢失尊严后所特有的冷漠神情。布恩地亚家族特有的孤独神情仿佛在那一刻穿越百年灵魂附体,让你想忽视却不敢漠视。


本组图片试图表现《百年孤独》里的主题:人性价值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在中国经济崛起和社会变革中作用巨大的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其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只要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环境、道德、个人尊严……都可以被牺牲掉。

穿越马贡多和恩宁路的百年孤独则是人类自尊的独立,它质问全世界的功利主义:当科学、进步和繁荣都以号称为全人类谋取“最大的快乐值”为信条时,少数弱势人群的尊严在这强大正义面前是否就应该被忽略?就算拆掉恩宁路能为广州人谋取最大的福利,增加最大快乐值,那是不是就可以以此为理由漠视掉恩宁路那一小群人最起码的尊严?

马贡多被一股飓风卷到天上,它的消失被魔幻化成一种境界。

恩宁路破败得像插满十字架的坟场,它的消失却仅就是个现实。

被拆掉的不仅是路,更是恩情和安宁。

6,白鸥 《给你一张宝丽来》

作者flickr:这里

在旅行/出差的 时候,会给碰到的陌生人,拍一张宝丽来,然后赠送给他们。这个时候,都会恳请他们拍一张照,以便留有记录。很多人是第一次看到宝丽 来,很开心地接受这份小小的礼物。我亦是很高兴,能将这拍摄的乐趣,传递给他们,让这份简单而又珍贵的“一秒钟的快感”,保 留在我们的心间。

Comments (13) Write a comment

  1. 我希望这个小小的放映活动能够让不同摄影师的作品之间形成超链接,使得我们能够看到联系,看到照片之前和之后,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

    ———————

    如果在这个CYBER教室有个专栏,播放每期的CAMP作品,然后,后面有大家留言,作者回应

    是否这样可以增加互动?

    Reply

  2. 我喜欢的是第二组和第三组,对于第一组我个人不太喜欢这样让人站在那里拍摄,我总觉得这样的照片缺少表达再加上并没有文字注释,标题是北京人,但是从照片中无法看出是北京人,我可以说是上海人,杭州人或者其他地方的人。

    Reply

    • 说明一下:
      在我拍摄的过程中,每一张均有说明,时间、地点以及交流的内容。原系列叫people i meet,后来播放时任悦给修改的。
      Arthur,看到你啦。呵呵。

      Reply

      • 恩,是应该点击链接到你的网站去看更详细的说明。

        似乎你对任悦给改了名字很不满呢。 [:Wakeup:]

        Reply

        • 没有不满啊。你也有自己的考虑。所以,我就没再说啦。
          给他人说明白我的原意就好啦。 [:Yeah:]

          Reply

  3. 《北京人》这组,影像上应该还有很多可能性,觉得拍得有些局促,有些紧。没有看到与北京的联系。或者,这就是生活在北京的人目前的状态?

    恩宁路这组,有些浮出来了,有些还沉在下面,感觉是两个层次的东西,期待更多的片子浮出来。“被拆掉的不仅是路,更是恩情和安宁。”这样的话很给力,呵呵~

    Reply

  4. 看了这么多期CAMP 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就是摄影师究竟是靠直觉去拍摄?还是需要对生活的敏锐观察,或者说摄影师对这个世界的思考,有自己想法然后以自己的手段表达?或者是把相机干脆当作监控摄像头?搞些所谓掠影?理性和感性如何平衡?摄影究竟是要表达什么?或者说干脆不表达。
    我感觉当代的摄影圈给人的感觉就是:并不是摄影者要表达什么,或者一定要观众看到什么,很多情况是所谓“观众”追着摄影师跑 很猎奇的去搜罗摄影者 或者说是去搜罗照片。摄影的手段花样随着时代不断翻新,但是后人如果一百年后再看这些 他们会去想些什么?每个摄影者就是个表达者,不管他主观上是否愿意,他只要一拍照,那就有人去消费,他自己会,别人也会消费他。
    数码时代是个划时代的大事件,这个苗头早在日本人生产廉价旁轴机傻瓜机的时代就开始了,森山之类的摄影师只是顺应这个潮流的人。到现在影像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摄影天赋,每个人都渴望表达和被表达,渴望消费渴望被消费。个体爆炸时代很快会来到。我觉得针对摄影来说,未来可能就不存在所谓摄影一说了。如果摄影抱定他与其他图像的区别,或者对后人会有所帮助,那他或许还能延长一些生存的时间,如果摄影在互相消费中不断的被消化,那摄影这个词很快会消失。未来很可能机器代替摄影师,所有事件都有全程监控更不不需要人了。这个也可能是我瞎想~呵呵。

    Reply

    • 摄影师究竟是靠直觉去拍摄?还是需要对生活的敏锐观察?这两者不是对抗的,都可以做,但是都要做好。只是camp很多都是起步作品,所以显得很不明朗,你的感觉也是对的,如果你愿意,可以针对某个具体的作品说些你的看法,提示摄影师怎么拍下去。

      camp12里面,有些摄影师已经开始关注一些当下社会中的话题:消费文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变化,拆迁,信仰问题等等。他们还是想和读者对话的。

      Reply

Leave a Reply to 枕席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