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展览

Host画廊

英国Panos图片社的负责人Adrian Evans是学艺术史出身,Panos图片社在他的带领下也算经营得有声有色,其代理的摄影师不断在荷赛上获得大奖。近些年,他的兴趣点有了转移,目光投向了画廊的经营。2005年,他和另外一个著名的网络摄影杂志FOTO8的负责人合作,开设了HOST画廊。

Host画廊在当下有些糜烂的艺术氛围中独树一帜,这个画廊的宗旨是:在画廊的语境里,用或新或传统的方式讲述故事,展出作品的标准是要富有创造力和激情的高水平的纪实摄影以及叙事性的摄影。

以代理纪实摄影为主的画廊在当下的确罕见,Host近些年来举办的展览既有历史性的回顾展比如维加的展览,也有传统的经典纪实的作品比如Paul Lowe的波斯尼亚人,此外还有尤金史密斯获奖者Pep Bonet 对非洲爱滋病的报道——作品大胆地将彩色和黑白混杂在一起。Host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一些当代的纪实摄影师比如Alec Soth用8*10拍摄的充满柔情的的“尼亚加拉河”。

我挺喜欢这个画廊的,秉承摄影的纪实传统,但是又不因循守旧,你可以去浏览它近些年的展览介绍,其中部分展览很遗憾没有更多的作品展示,比如瑞士摄影师Yann Mingard的人迹罕至的村庄这个展览,作者访问了一些偏僻地区,记录那里人们的生活,其中包括中国西部(新疆)的一些地区(摄影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了探访),摄影师的个人网站可能打不开,但是还可以在这里看到一些,真的很棒。

中国有人在摄影
Busoni先是搞了一个Opps felting在线影廊,大量优秀摄影师的作品给学生们提供了饕餮大餐。他又弄了一个中国有人在摄影的在线影展,集纳了一些出于自然之心,真纯的年轻摄影师的作品。

我忍不住给他发了一封邮件。关于Busoni组织这个展览的初衷和我的一点点看法,都可以在他的blog上可以看到。也欢迎大家发表意见。

木格摄

木格摄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喜欢“中国有人在摄影”,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几个字,足以让一些自喻摄影家的人或组织汗颜了。不过也许不会,不是每个人都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和勇气的。 [:Orz:]

    Reply

  2. 这事儿真是个好事情,不过说实话,活动的名称“中国有人在摄影”这名字很不舒服。那哥们博客里的关于这次活动的文章和此次活动被“选入”的部分照片都看了一遍。特别是文章看的我是感觉“文化大革命”又要席卷从来了一样。既然强调了摄影的元状态,要回归摄影本质上来。那何必要和商业市场的“大片”干架呢。
    其实在所谓的商业味已经熏黑的屋檐下,拍自己的照片的年轻人还是很多的,只是没有个好途径供发现。我想这也是这次活动的主旨吧。
    前面一句为什么在商业前面加上“所谓“这个词,我是觉的,国内的艺术市场本身就不健全,Busoni 在文章中针对现在的图片市场说到“摄影是妓女”。是啊,嫖客的品味不高,妓女的档次能高吗。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就大了。
    还有,一味的强调“摄影的元状态,从自我的本源出发”,会不会造成大家的矫枉过正呢?就是说大家都沉浸在自我空间中,自说自话的意淫状态下呢?
    我们都知道,艺术创作是很强调自我的,我们可以从优秀的艺术家的作品中看到他或她的生活态度,他的世界观,我们通过作品,甚至对他或她的个人的人格魅力而陶醉。 但他或她的自我是建立在公共经验之上的。

    Reply

  3. 挺好,艺术股份人人有份,摄影帮您完成乌托邦的心愿!

    但总觉得跟这些大师(当然大师也是人封的哈)摆到一起怪怪的,似乎是有启发性但未完成的一条路,断路-此路未修通的感觉,呵呵~

    Reply

  4. 嘿,我来回答sunxin吧。首先我的意思不是革命性的,那不是斗争。如果你看了我之前更多文章的话,会发现我是一个非常重视“和谐共生”的人。

    我说的革命性不是我自己要掀起来什么革命,而是说我们现在的摄影太不坚定了,老是一种势力风格得势之后就要全领域的“种族灭绝”,这种革命性是不应该的,譬如今年外国老哥传来风向,那就一窝蜂地全改了,这实际上是很不智的,这样的水平也“大片”不到哪里去。

    这事呢,本质上是一个各种生命形态的保存,以避免到最后更多的形态被挤压在自我的小圈子里,别人看不到,自然我们就还得一直研究外国摄影师,学生就得一直学,没有一个同样是这个国家的人的参考,人就得一直在起步状态徘徊,没有精神上的同伴,自然就放弃掉更多的自己,去追逐那些形式上的花巧。我就是这样学的,或许你也是如此,没有参考,没有同伴,其实是很痛苦的。其实有时候,知道有人也是和“自己”那样在思考和拍摄这个世界的,那是挺幸福的事。

    发现和收藏(和保护)是这事的主旨,你发现的很对。至于嫖客和妓女的品味确实是这样的,但那是市场环境中的,其实更多的人不是专业摄影人,他们靠别的生存。所谓专业摄影或摄影市场,实际上是生活在一种定式中的,市场决定了他们的创作,也就是说市场的风向更多的主导了他们自我的创作,艺术市场是很残酷的,有些人一辈子在画笑脸,有些人一辈子在画垃圾,这些人其实也很惨,但这就是市场。专业领域的“大片”对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更多的人拿起相机,学的却是拍这些痛苦的笑脸,展示自己那幼稚的可怜的观念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反思这个问题,这真的是个大事。

    摄影的元状态,是鼓励结合每个人的独特性的自由摄影,而不是大家都学张三李四的手法和形式,元状态,也就是多元。如果大家沉浸在自我空间中,也真的未尝不是坏事,我想,我们有太多的经过系统摄影训练的人正在忘记摄影。忘记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个空间、瞬间对”自己“的意义,我们好多人已经真的不会感动了,似乎都在想如何构造出更多的视觉冲击力,如何寻找惊天动地的大题材,这其实也挺惨的。

    自我必然建立在公共经验上,但在这其上,公共经验是建立在个人经验上的。

    Reply

  5. 我想Busoni并没有“商业市场的“大片”干架”的意思吧,只是说现在摄影圈子里的风气不好,跟风现象严重,形式化的东西太多,影响到做摄影的人波及到普通的人和学生。这总归是不好的现象。不好的东西不可避免,但不好的东西更要说出来,总不能看着错误继续下去。有人发言是好的事情,能听进去当然最好,听不进去也不要过于偏激的去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吧,真正在摄影元状态下拍照的人应该是不大会沉浸在自我空间中自说自话的,就我看到的,反而是那些追求形式的人才会一再的强调“表达我自己的思想才是第一位的”,其实这样的人才是活在自我的光环下。没有绝对的错和绝对的正确,相对来说,这还是个好事,推广好的事情是需要大家的努力。

    Reply

  6. Pingback: Opps » 几个讨论

  7. 首先要声明。1,“这事真的是好事,本人举双手赞成。2,大家都喜欢摄影而发表各自看法,不是教唆,不存在听进去和听不进去之说。
    本人是学雕塑的,不是摄影专业,也没有受过系统的摄影教育。所以在看待摄影的时候,更多的是从非摄影的角度去看。但在,busoni在学摄影过程中的体会,我是有同感的。
    说到“跟风”,我认为要分开来说,艺术虽看上去自由,但还是有其自身的潜规则,现代艺术的规则是西方人定,近现代的艺术史可以说就是西方艺术的发展史。所以说作为中国的现代艺术家一直在身份认同的问题上纠缠。多少有点无奈。
    这种无奈可能就导致了跟风,如果换到摄影上来说的话,可能是主题上的跟风,看待事物的角度上跟风,甚至是对待摄影的态度的跟风。换到电影上,也就是为什么能拍出《黄土地》那么有才气电影的凯歌兄,最后栽到《无极》上的原因吧。
    但我们对《无极》的反感,客观的来说不是因为里面的高科技,画面的优美,而是落脚在它的故事上,也就是故事所揭示的人性上。换句话说,就是电影里没有人。这对于艺术创作是很可怕的。我想这就是busoni为什么要策划这个项目的原因。
    摄影史老是把摄影和绘画放到一起说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两者都是以平面的形式呈现。摄影史已经发展了将近200年,绘画史就更长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经过艺术家尝试,科学家研究,心理学家分析,形成了一套平面形式视觉语言。
    我提这个,原因是想说,学习人家的形式,研究人家的视觉语言不是什么坏事。不能说外国人发明了电灯,我们为了坚持自我就要一直用蜡烛照明。在这个层面上“跟风”,我就得应该“跟”。我们小的时候学写书法还要描红呢。所以说电灯拿来完全可以用来照亮咱们自己。
    最后还是想对自我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现代艺术中有个基本的概念,所指和能指。公共经验中就包括这个概念。公共经验在人们去欣赏一件艺术品的时候扮演着一个进入作品和作品对话的窗口的角色。没有这个窗口,我们只能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去揣摩,那就势必导致我们观赏的单一性。甚至一个展览下来,被搞的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当然了,误读也是一种美。
    在这里,不是说作者一定就要完全按照公共经验来思考问题,做作品,如果这个的话,这件作品是失败的,这个艺术家是不成熟的。
    艺术史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部创新的历史。自我的体现也就这个”新”的来源。“艺术的创新体现在细节上。”虽说这句话是一个建筑师提出来的,我想同样也能用在摄影上。

    最最后,还想补充两句和谈论无关的话。我这个人不是个偏激的人吧。朋友老说我最会辨证的看问题了。哈哈!!当然了,那是朋友之间相互闹着玩说的。其实在这里能发表点自己看法的人,都是喜欢摄影的,也是想借这个机会多交点朋友。

    Reply

  8. 哈哈!!!留言发便上去以后自己都笑了。怎么这么长啊!!!感觉要和各位争个是非一样。觉没此意啊。有话说总比没话好!!是吧!各位! [:Sao:]

    Reply

  9. 嗯,理解sunxin的感觉,也越来越理解busoni的想法。这种阐释是非常有意义的,否则很可能被曲解。

    Reply

  10. 哈,sunxin也起这么早啊!其实你们的发言并不是争论,某种程度上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说同样的话题。(嘿嘿,我怎么扮演了和泥巴的角色)不过,很凑巧,sunxin和busoni都是老师,嗯,看起来都是很称职的老师。[:Admire:]

    Reply

  11. sunxin我说的偏激和听不进去不是针对你的发言来的,可能是我的表达有问题,我也有些偏激了呵呵.其实我也就是在说自己的一点想法,没有别的意思哈,请别误会了…能提出问题也是件好事,观点提出来是要大家讨论,这样才能日趋完善起来.总之,大家都是奔着一个目标去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Yeah:]

    Reply

  12. 还是那句话,那些照片都象一个人拍的。所以标题可以改为“中国有一个人在摄影”。

    Reply

  13. Pingback: 1416教室 » 如果这种热爱能够继续——从自发到自觉的摄影

  14. 这样的讨论真是收获很大,看来图象的意义最终还是需要用文字讯息去传递。摄影的元状态我想应该是持续性和长久性的,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几张照片上。中国独特的自由摄影师的确是太少了,这可能和我们的教育有关,迎合和跟风是当前摄影市场的主流。当老少边穷成为大家的批判对象后,大量的艺术家介入到摄影领域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时,我们不得不担心马良化的作品大量泛滥。

    Reply

  15. “艺术的创新体现在细节上。”恩,很有道理.总是想做出个绝对原创的作品是不现实的,我们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可能看得更远.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