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Wolf:“拷贝艺术家”

深圳摄影师余海波的荷赛获奖作品《大芬油画村》以经典专题摄影的方式报道了一群临摹画师的生活。而德国摄影师Michael Wolf则用另外一种方式诠释了同样的故事,这就是他的新作:中国拷贝艺术家(China Copy Artist)

曾经在本教室介绍过Michael Wolf,在著名的德国明星周刊干了八年之后,选择了自由摄影师的道路,他希望更充分地表达自己,之后虽然仍然坚实纪实摄影风格,但是他的报道方式呈现了变化,作品的去向也走向了图书出版和画廊。

这组拷贝艺术家继续延续了Michael Wolf的那种于微观之处看世界的风格,透出一些黑色幽默。摄影师将拷贝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并置在一起拍摄,拍摄场地就选择在这些艺术家自己的居住地。有人这样形容自己的观感:“这些作品我会看很久,它引起了我的好奇,这些人都是谁?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生活?”


Michael Wolf另一个新项目——关于香港公屋的报道“100*100”也值得一看。他拍摄了住在仅仅10平米公屋内的香港居民,一共拍了100户。

Michael Wolf将自己的作品分为两种:中国/非中国,细细看他的作品,你会为这位摄影师旺盛的创作力感到吃惊,似乎在中国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让他不得不马不停蹄地奔忙。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那个。举手向老师提个问题:拍摄人物然后发表或者贴在自己的网站上算不算侵犯了别人的肖像权?
    [:^^3:] [:^^3:] [:^^3:]

    Reply

  2. 艺术品市场特别是油画最近的火热,很多丢笔多年的艺术老青年都重新拣起画笔,租工作室,以求自己能一笔成名或者油画能卖个好的价格。
    普通家庭对油画装饰的需求也极大地催生了这些拷贝艺术家们。看着他们工作的环境和他们一张张作品,我无限感慨。。。。。。

    Reply

  3. 两个人都拍了大芬油画村,一个是传统的新闻组照,一个是环境人像!都是要反映这样的一群画家的生活状态。
    对于同一个主题,同一群主体,不同的表现方式,一个是新闻式的,一个人历史性的纪录!真的值得大家研究:)

    Reply

  4. 应该是胶片120相机。看数据里dpi是8000,肯定是扫描的。4×5的话扫8000感觉有些毛病,能跑动的机器不多。拍摄很随意,所以也不大可能是大机器。此人workhard,但感觉缺少灵气,思路堵塞,个人意见。

    Reply

  5. 我却喜欢他的《bastard chair》系列。在看300%西班牙设计的时候,看到排列得整整齐齐的那100张椅子,我突然想起了Michael的这组和它们的主人一样身处边缘的椅子,于是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触。

    Reply

  6. to 2楼的,如果你以合法的方式拍到的照片(公共场合)放在个人的blog上,仅仅做展示使用,这不构成侵犯肖像权。但是如果你在非公共场合以偷拍的方式,拍到别人的家里的场景或者其他个人空间的照片,有可能构成侵犯隐私权,如果你的照片对对方名誉存在贬损等不当评价,还有可能构成侵犯名誉权。呵呵,买本《图片编辑手册》看看,里面很清楚。 [:Yeah:]

    Reply

  7. 他用的的确是120相机,Michael的风格基本还是在延续自己的报道摄影风格,busoni的思路堵塞的评价有几分道理,我觉得他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目前的作品都仍然围绕着“香港的前门和后门”这组片子打转。另外一个是拍得太快了。不过,虽然Michael宣称自己走艺术家的道路,但是他的骨子里仍然是报道摄影的血脉,从这个角度来说,将他定义为一个优秀的报道摄影工作者更准确。

    我挺喜欢他的那种可爱的黑色幽默。

    Reply

  8. 感觉有些摄影专题是以主题意义取胜的,并不在拍摄手法的独出心裁或是技高一筹。100*100似乎就是这个路子。如果摄影师只选取其中的一两家做连续的拍摄也是一种路子。

    Reply

  9. Pingback: 1416教室 » 透明的城市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