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错过的机会

休斯顿摄影节,中国摄影杂志社,中国惠普与高磊工作室,将在今年10月底举办”2006 北京见面会”( MeetingPlace, FotoFest Beijing 2006 )的活动.

听朋友介绍,刚刚看到高磊在他的网站上发布的这个消息,很是兴奋,终于可以在国内看到真正的meeting place了,感谢高磊。

我第一次了解meeting place是2004年参加平遥摄影节,吴嘉宝老师在策展人学院中搞了这个活动,但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人识货。随后我在为平遥小报撰写世界各地摄影节介绍的时候发现,策展人,评论家,媒体对摄影师的个人作品集的浏览,是很多摄影节的重头戏,这通常是一个收费项目,但是很受摄影师的欢迎,因为通过这种交流,摄影师的作品很可能获得展出,发表,甚至被博物馆收藏的机会。

平遥的meeting place在吴老师的组织下已经有些模样,但是很多参加的摄影师根本不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活动,大家准备都不充分,当年我也参加了一把,现在简单介绍一下经验。

第一,我觉得首要重要的是自己的个人作品集技术制作要像样,所谓像样,不能准备一些电子文件凑伙。起码是一本集子,附有英文说明,能够拿出制作质量达到展览级的作品最好。

第二,之所以要这么大动干戈,因为和这些人的会面,对于新人很可能是推开通往博物馆、画廊、影展的大门的机会,需要呈现自己的最高水平。

第三,所谓作品集,最好是在整体上能够呈现你的创作思想,创作方向的作品,不一定要是一个专题但是绝对不是凌乱的一堆照片。

第四,思路要清晰,见面同时也意味着交流,大师们会询问你的创作思想,他们的提问一方面是了解你的潜质,另一方面也会帮助你理清创作思路。

第五,谈话有两种后果,一种是他会留下你的联络方式(所以名片的要准备的)另一种是他会给你一些创作上的建议。

2004年我抱着笔记本电脑去参加见面会,看见旁边两个不知哪一国的学生整个大纸盒子的照片,我就知道没戏。我看到高磊吆喝来这么好的阵容,关键还是免费,就替年轻人高兴。我继续发现,几年来我还是没有啥长进,要是看这篇博的年轻人,已经有了自己的摄影思想,已经在持续不断的实践,已经可以拿出至少不辜负自己的作品,我劝你要去试一下,报名的网址是:

http://www.q-image.com/MPB/MPB2006/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颜面尽失阿!况且我一向自诩为消息灵通人士。
    顺便庆祝博客访问量达到5000!

    Reply

  2. 到5000啦?!祝贺啊!
    前几日同一友聊天,说起纪实作品进入艺术品市场的话题,友认为越来越多纪实摄影作品进入艺术品市场被拍卖和收藏,越来越多纪实摄影师开始对画廊、博物馆趋之若鹜,似乎反证了当今报道摄影的衰落,面对这样一种局面,一个现实,孰喜孰悲?
    逆光对这个观点怎么看?

    画廊和艺术品市场对纪实摄影作品的关注,是一件好事,纪实摄影作品又多了一条传播渠道。但是纪实摄影仅仅只有这一条传播渠道吗?影展、出版、平面媒体播,新媒体,以及NGO组织都是渠道。在国内,常常有这种趋同现象,以前的纪实摄影热就是如此。趋之若鹜中的大多数人是奔着名声去的,但是我比较认死理儿,我不相信心灵不纯洁的人可以将作品挂在博物馆的墙上永垂千古。严肃报道摄影的确家道中落,但是也不排除借着互联网复兴的可能。不用喜也不用悲,或者坚持自己的摄影观,寻找最适合其的表达方式,或者堂而皇之的赚钱,而不要打着艺术的旗号。

    Reply

  3. 祝贺逆光老师blog访问量到5k:}

    我最担心纪实摄影作品大量被画廊、博物馆收藏后,纪实摄影师的创作受到影响甚至是趋同化,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手法上的。

    在我的“千万别去798”里面,就提到这种现象

    Reply

  4. 恭喜恭喜!

    我是现在不关心这个,因为我还什么没有做呐,没有这个忧虑。绘画进博物馆没见什么趋同,我们摄影才刚刚开始进博物馆,能数的几张,不多啊,这是好事,就像公司并购,欢迎收藏我吧,哈哈

    Reply

  5. 纪实摄影作品进了画廊,博物馆!好像是现在的一个纪实摄影第一个出路!好像除了这条路,纪实摄影图片似乎没有更好的出路了!以后,活跃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的不在是纪实摄影师了,而是一群摄影艺术家!!!!
    纪实摄影死了!
    至少传统的纪实摄影死了,用于结露社会社会不平等想象,用于推进社会改革的,宣扬人文精神纪实摄影没有有了!!摄影完全成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不知道是悲,还是应该高兴。

    Reply

  6. 进入收藏家视线的纪实摄影作品并非没有揭露社会不平等现象或者用于推进社会改革、宣扬人文精神。想想你如果是收藏家,花那么多钱买一堆没有价值的东西,肯定不值得。

    我觉得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发表纪实摄影作品的平台少了,纪实摄影本身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使得画廊和博物馆成为纪实摄影作品新的展示平台。

    我还是希望纪实摄影能通过大众传媒向公众展示,因为它们来自生活,也应该回归生活。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