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不死与恐龙时代

Denise Mabilog摄影

(一)

在一些摄影师中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小图标,红色的字一闪一闪,上面写着:胶片不死

摄影师Christian Patterson在自己的博客上贴出这个图标以后,网友J. Thomsen在下面回帖说:他常去的专业冲洗店因为生意清淡可能过几个月就要关张,而这家店是他所处的城市里唯一的可以冲洗120底片的地方,这就意味着自己将来要到另外一个城市去冲胶卷。他自嘲地说,看来我已经成了恐龙。

(二)

图片库专家Jim Pickerell向摄影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即将到来的印刷媒体的衰落,你是否准备好了?他援引美国最精明的投资家巴菲特写给投资人的话证明自己的论点,巴菲特认为,报纸网络版可能带来的利润是拯救传统印刷媒体的最好途径。

(三)

数字摄影师的主编Dick Halstead发出更将惊人的预言,到2016年,主要的相机生产厂商都将衰落,因为静态照片已经不会是传媒的香饽饽。不管是数码还是胶片,只要是以拍摄静态照片为主的照相机都过时了,未来的报社摄影记者将持摄像机工作。Jim Pickerell也持同样的观点:假如你要继续生存,就要从传统媒体过渡到网络媒体,而网络媒体的内容需要是完全不同的,视频、声音成为讲故事的主要手段。

作者注:这篇文章是三年之前的文章,整理有关胶片的专题,将之提取出来再看,仍然挺让人感慨。其实,胶片的没落并非只是一种介质的没落,是一种讲故事方式的结束,又预示着又一个新的开端,而且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它,它都会不可阻挡地到来。

Comments (13) Write a comment

  1. 动态影像是由若干个静态影像组合在一起,,虽然有优势,但优势仍有局限性,拿911事件为例,双塔倒塌的过程,用动态影像传达要比静态影像传达更连贯更震撼观者,但双塔周边地区所发生的故事,如人们惊恐的表情,四散奔逃的场景,用静态影像传达的效果会更强烈.
    摄影体现了更多的人类智慧,摄影师用自己对事件的理解以凝固瞬间的方式去强调浓缩事件的意义和精华并帮助大众引导大众去更好地理解事件本身,从而产生共鸣.而动态影像留给人们思考和遐想的空间相对缩小了.
    我一向很讨厌所谓的预言家或者经常预言的人,弄得自己好像刚从未来回来似的.他们最应该预言的是他们什么时候死.

    Reply

  2. to 霸王别激,你怎么起这么早。经你提醒,希望枣不到爱别在意,此恐龙不是彼恐龙。

    Reply

  3. to 以上各位,我想在这里强调一下,这里所预言的是传媒中的摄影发展,尤其是报社里的新闻摄影,他们对信息的要求首先是及时而不是深度,数字技术正是首先在这一领域应用开来。也因此更容易受到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的影响而不断变革。
    另一方面,也不能简单的拿电视没有让报纸死亡来作为例证,因为电视和网络的性质完全不同,网络可以给理性的文字一个展示的空间,而电视不可以,网络是一种融合的媒介。
    未来当然也会是多种形式兼容并蓄的,但是对于讲究时效的新闻摄影发展来说,可能变化会很大。

    Reply

  4. 不会死,但苟延残喘。听说现在国外还有人钟情于早期的干湿版。
    摄影会不会只作为一种静态的艺术形式,而在媒体上淡出。
    好像摄影术发明伊始,有人还预言绘画将衰落。
    我在瞎说八道。

    Reply

  5. 不管将来工具、媒介如何变化
    就我个体而言,从玩摄影的过程学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不会改变,(不就改拿DV嘛)
    估计又要淘汰一大批只玩影调,层次的fans了
    这世界有多了一个死硬派

    Reply

  6. to 老师
    嘿嘿,我现在没在北京~,我这里日出的时间可比北京早

    Reply

  7. 照片是个东西,而网络终究不是个东西。
    如果有一天,人们旅行时再不会带任何一本书籍,到那时照片也好去死了。

    逆老师转述的所指,更多偏向在报道摄影的所谓功能性的层面上。对于生活,实物,实实在在可以拿在手上的东西,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

    说的广一点,也是互联网带来的虚拟生活对人生活方式的冲击。生活已经够虚幻了,多少维持点实在感,会让自己觉得舒服。好在照片能拿来怀旧用。

    Reply

  8. 技术发展到能让记者从一堆连贯的影像中抽取出一张千万像素的照片放在报纸头版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缺乏那种等待一个能让编辑们看到后跳起来的瞬间并抓住它的快感,缺乏获得那个令自己感动的瞬间的浪漫感,缺乏像雕琢一件手工艺品一样经营自己作品时闪耀的美感。如果到了这一天,我宁愿去种田画画……

    媒体的发展其实是受众需求的刺激结果,但是,没脑子的大众们,你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刺激吗???

    Reply

  9. 更正:“但这个过程”应为“但用连贯的影像生产照片的过程”,sorry…

    Reply

  10. to 以上各位,每一次谈论这个话题总是能够激起很多反响。manii说的是对的“逆光更多偏向在报道摄影的所谓功能性的层面上”而无戒徵观我觉得你的畅想也不是瞎说八道,因为我们都是针对传媒影像的变化来谈的。antonis问得好,没脑子的大众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么多刺激,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在《娱乐至死》这本书里找到,真的应该去看看这本书。

    Reply

  11. Pingback: 1416教室 » 周末话题:重返胶片时代?

  12. 哼哼,我就是逆行,继续湿版,烧了右手还有左手,我的理想是做一个,推动历史车轮倒退的人~哈哈 [:Yeah:]

    Reply

Leave a Reply to 霸王别激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